都成醫學院教案書寫規范
一、教案書寫的一般要求
(一)教案是教師對一次課的詳細計劃與安排,是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保障。每個教師在備課時應當按規定認真書寫教案,并應在行課前一周完成。
(二)教案書寫應做到“一課一案”,即每次課必須要寫一份教案。不能把數次行課的內容歸寫成一份“大教案”。
(三)不同專業同一門課程的教案之間應有區別,應根據不同學情來設計合適的教案。
(四)教案應根據授課具體情況不斷更新,不能使用已用過的舊教案行課。
(五)教案要按規定的格式認真書寫,大小標題分明,字跡工整清楚,避免錯別字。
二、都成醫學院教案首頁的項目及書寫要求
(一)級、專業、班:指××年級××專業本科或專科×班。例:20**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1班。由于選修課的教學班可能是由多個年級、多個專業、多個班的學生組成,故可填寫為:各年級、各專業、選修課班。
(二)任課教師:指本次課的任課教師。只需寫出姓名即可。
(三)課程:指本次行課內容所屬的課程。如: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寄生蟲學等。
(四)題目:指本次課行課的大標題,注意應有具體章節。教案中題目應與上報教務處的授課計劃所列授課內容相一致。若同一題目因內容較多需數次行課時,每次教案可以用相同的題目,但需同時注明(一)、(二)......。如:抗寄生蟲藥(一)、抗寄生蟲藥(二)等。
(五)學時:指本次行課所需的學時數,此欄也包含課型。它應與授課計劃中所安排的學時數相一致。若一次行課包括講授與練習時,應分別予以標明每種課型所需的學時數。每一課型的學時數相加,即為本次行課的學時。
(六)行課時間:指本次行課的具體時間。除寫出年月日外,要寫清第幾節課至第幾節課。
(七)課次:指本次行課在授課計劃中屬第幾次課。
(八)教材:指本門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應寫明教材名稱、主編、出版社,出版年月,版次,每個項目間用逗號分隔。如:藥理學,張大祿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年10月,第1版。注意教材應盡量使用權威教材并及時更新。
(九)教具:指本次行課所需用的教具。如:實物標本、模型、掛圖、VCD、錄音帶或體育課中使用的運動器材等。
(十)學情分析:可以根據授課對象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等方面分析其特點,以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論教、以生為本”的理念。
(十一)教學目的與要求:應與課程的教學大綱相一致。其內容應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三個維度,分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級進行撰寫。若有對應的專業英語詞匯, 也可列出。
(十二)教學重點、難點及其解決方案:教學重點是學生要求掌握的知識要點,所列內容應與教學目的與要求中“掌握”層級的要求一致。教學難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要點,教師應在教學中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深奧為淺顯,力求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需明確寫出解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具體方法。
(十三)參考資料:指教師在本次備課時參閱的文獻、圖書、音像資料等,也可供學生深入學習之用。注意參考資料的權威性與實時性。
(十四)教學反思:指教師對本次行課后的反思。主要應寫本次行課在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基本情況,如哪此做得較好,有哪些不足,以便下次備課時參考。此部分內容教師寫給自己看的,不作評教評學的依據,故教師寫此部分時應真實詳細,不必有任何忌諱。且應于每次行課后及時用手寫方式書寫。
(十五)教研室主任簽名:是教研室主任在審查完教案后的簽名。簽名即示同意,即對本教案負有責任。如教案不符合要求,不應簽名,應要求任課老師修正完善。每份教案在使用前應有教研室主任簽名。
(十六)日期:教案首頁右下角的日期是指教研室主任簽名時的日期,應由教研室主任在簽名時填寫。
三、教案續頁的書寫項目與要求
教案續頁的書寫內容應包括:1.教學主要內容及安排順序(包括課前復習內容;新課引入;本次課教學主要內容;課堂小結內容;課后練習與思考或作業);2.教學方法與手段;3.具體教學內容的教學時間分配;4.板書設計。
(一)教學主要內容:
1.課前復習:可以是為鞏固上次課內容而設置的思考題或知識要點;也可以是為本次課要學習的新內容而作鋪墊的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內容。
2.課程引入:是老師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而設計的問題或病案或小故事等。
3.課程內容:它是教案的主體部分,教師應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提煉、歸納后再書寫。書寫時應做到:(1)內容的深度、廣度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2)內容精煉、概念清楚、重點突出;(3)層次分明(中文教案的序號可用章、節、一、(一)、1、(1)、1)、①等序號級來表示;英語教案的序號則應按英語書寫習慣來安排。)、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該部分老教師(指連續任課時間為5年及以上的教師)可簡略一些,一般只寫各標題、要點及重要知識點即可;新教師(指連續任課時間不足5年者)應詳細一些,除寫各級標題外,還應寫出各級標題下的具體內容,包括重要概念、知識點,甚至要舉的例子。但應杜絕把教材內容未經加工處理全部照搬進入教案或直接掃描進入教案的做法,且避免把教案寫成講義。
4.小結:指對本次行課內容的小結。可以是對本次課主要內容的小結;也可以是對本次課重點或重要知識點或難點的小結;還可兼顧。
5.課后作業與思考:課后作業是為促進學生鞏固課堂教學內容而設置的,可以要求學生認真思考以便下次課抽問或以書面作業方式完成。課后思考著重課程內容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6. 前沿進展:課程中涉及到的新知識或當期最新的前沿進展。這是課程內容的拓展,應注重科研反哺教學。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此為反映教師教學設計思想的重要部分,應充分圍繞“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理念以及先進的教學模式開展。一般應包括對具體教學內容所采用的具體教學方法或手段,如講授法、討論法、案例法、演示法、分析比較法、問答法等等(可寫于對應教學內容的右側教學方法與手段欄中)。提倡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三)時間分配:是指本次課教學各內容大致所需的時間。可寫在相應大標題之后。但需注意時間分配的總時間應與本次課的總課時對應。
(四)板書設計:板書作為教師運用黑板以凝練的文字語言和圖表等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原則上應做到每次課均有恰當的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應遵循書寫規范,有示范性;語言準確,有科學性;層次分明,有條理性 ;重點突出,有鮮明性;合理布局,有計劃性;形式多樣,有趣味性的原則。具體排版上主要分為板書和輔助板書(副板書)。主要板書用于書寫教學內容的提綱,幫助學生掌握每節課的主要內容,使用黑板中間部分,占黑板面積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在黑板的兩邊寫輔助板書或畫板圖。
篇2:A小學教案書寫基本模式
某小學教案書寫基本模式
1、每冊教材教案前面有大綱和《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總要求,總課時計劃、教學設想等。
2、每組教材有教學內容、教學總要求、總課時等。
3、每課教案有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時間、教學準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
4、每一課時有明確的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及教學小結和作業練習,小結和作業也可在一課結束后進行。
5、每課教學任務結束后盡可能寫出教后自評,隨時總結教學得失。
6、所寫教案須具有實用性、指導性、資料性,有保存、交流和研究價值,教案格式要規范,書寫要工整,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
7、期中和期末要備復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