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企業5s生產車間管理制度
目的:為了維持良好的生產秩序,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訂以下管理制度。
范圍:適應于生產車間全體工作人員。
一、早會制度
早會目的:總結昨天的工作情況,布置今天的工作內容,做到每個人心中對生產任務有數 1.員工每天上班必須提前5分鐘到達車間開早會,不得遲到、早退。
2.員工在開早會時須站立端正,認真聽主管或組長的講話,不得做一些與早會無關的事項。
3.各組的組長每天上班必須提前10分鐘到達車間組織員工準時開早會.
4.各組的組長在開早會時必須及時向員工傳達前天的工作情況以及當天的生產計劃,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
5.主任及組長要保持自己的領導風范,不得隨意批評和責罵員工。
三、清潔衛生制度
目的;保證工作區域清潔衛生,為員工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
1.員工要保持崗位的清潔干凈,物品要按規定位置放置整齊,不得到處亂放,組長要保持操作臺的整齊干凈。
2.每天下班后要打掃衛生,周末須進行大掃除,對自己班組的設備進行必要的清.
3.不得隨便在公司內亂丟垃圾、胡亂涂劃;
4.保證各個工位無雜物和廢棄物,與工作無關的物品不放在工作區內
5保證工作區域的通道內無雜物,并且要保證通道的暢通 四、車間生產管理制度
目的:規范員工的行為,提升員工的素質,用制度養成習慣.
1在工作時間內,員工必須服從管理人員的工作安排,正確使用公司發放的儀器、設備。不得擅用非自己崗位的機械設備、檢測等工具。對閑置生產用具(如:夾頭、模具、電扇、螺絲刀、老虎鉗等),應送到指定的區域或交回倉庫保管員放置。
2車間員工必須做到文明生產,積極完成上級交辦的生產任務;因工作需要臨時抽調,服從車間主任以上主管安排,協助工作并服從用人部門的管理,對不服從安排將上報處理。
3車間員工和外來人員進入特殊工作崗位應遵守特殊規定,確保生產安全。
4 在生產過程中好、壞物料必須分清楚,必須做上明顯標志,不能混料。
5車間主任、檢驗員、設備維修人員、電工必須跟班作業,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和產品質量。
6員工有責任維護環境衛生,嚴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節約用料,不得隨意亂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元件必須撿起.
7 操作人員每日上崗前必須將機器設備及工作崗位清掃干凈,保證工序內的工作環境的衛生整潔,工作臺面不得雜亂無章,不能堆放產品和廢品.生產配件或樣品須以明確的標識區分放置。
8下班時(或做完本工序后)應清理自己的工作臺面,做好設備的保養工作。打掃場地和設備衛生并將所有的門窗、電源關閉。否則,若發生失竊等意外事故,將追究本人和車間主管的責任。
9加強現場管理,隨時保證場地整潔、設備完好。生產后的邊角廢物及公共垃圾須清理到指定位置。
10 不得私自攜帶公司內任何物品出廠(除特殊情況經領導批準外),若有此行為且經查實者,將予以辭退并扣發相應工資。
11對惡意破壞公司財產或盜竊行為(不論公物或他人財產)者,不論價值多少一律交公司總經辦處理。視情節輕重,無薪開除并依照盜竊之物價款兩倍賠償或送公安機關處理。
12.不得在車間內吸煙,吸煙要到指定區域。
13上班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停工隨時關水關電。
14.任何會議和培訓,不得出現遲到、早退和曠會。
五 員工考核制.
考核的目的:
對公司員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態度和業績作出適當的評價,作為合理使用、獎懲及培訓的依據,促使增加工作責任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破除“干好干壞一個樣,能力高低一個樣”的弊端,激發上進心,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公司的整體效益。
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個人德、勤、能、績四個方面。其中:
1.德、主要是指敬業精神、事業心和責任感及道德行為規范。
2.勤、主要是指工作態度,是主動型還是被動型等等。
3.能、主要是指技術能力,完成任務的效率,完成任務的質量、出差錯率的高低等。
4.績、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量的多少,能否開展創造性的工作等等。
以上考核由指定人員考核,對不服從人員,將視情節做出相應處理。考核成績記入工資調動和獎金的判定中。
鼓勵員工提倡好的建議,一經采用根據實用價值予發獎勵。
篇2:車間現場5S管理規定
車間現場5S管理規定
整理:
將車間現場內需要和不需要的東西分類,丟棄或處理不需要的東西,管理需要的東西。
目的:
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誤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內容:
1. 車間內廢品、邊角料當天產生當天處理,入庫或從現場清除。
2. 班組產生的返修品及時返修,在班組內存放不得超過二天,避免與合格品混淆。
3. 用戶返回的產品應及時處理,如暫時無時間處理,應存放在臨時庫,不得堆放在生產現場。
4. 外來產品包裝物及時去除,貨品堆放整齊。工作現場不能堆放過多(帶包裝)外購產品。
5. 合格部件、產品經檢查人員確認后及時入庫,不得在班組存放超過一天。
6. 報廢的工夾具、量具、機器設備撤離現場存放到指定的地點。
7. 領料不得領取超過二天用量的部件材料,車間內不允許存放不需要的材料、部件。
8. 工作垃圾(廢包裝盒、廢包裝箱、廢塑料袋)及生活垃圾及時清理到衛生間。
9. 窗臺、設備、工作臺、周轉箱內個人生活用品(食品、餐飲具、包、化妝品、毛巾、衛生用品、書報、衣物、鞋)清離現場。
整頓:
對整理之后留在現場的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放置,排列整齊。物品的保管要定點、定容、定量,有效標識,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
目的:
工作場所一目了然,消除找尋物品的時間
內容:
1. 車間繪制現場《定置圖管理圖》。
2. 車間對各類設備,工裝,器具進行分類編號。
3. 廢品、廢料應存放于指定廢品區、廢料區地點。
4. 不合格品、待檢品、返修品要與合格品區分開,周轉箱內有清晰明顯標識。
5. 周轉箱應放在貨架上或周轉車上,設備上不得放置周轉箱、零件。
6. 操作者所加工的零部件、半成品及成品的容器內,必須有明顯的標識(交檢單,轉序卡),注明品名,數量,操作者,生產日期。
7. 搬運周轉工具(吊車、拖車、升降車、周轉車)應存放于指定地點,不得占用通道。
8. 工具(鉗子、螺絲刀、電烙鐵、通路儀)、工位器具(周轉箱、周轉車、零件盒)、抹布、拖布、包裝盒、酒精等使用后要及時放回到原位。
9. 部件、材料、工裝、工位器具按使用頻率和重量體積安排擺放,使物品使用和存放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10. 員工的凳子不得隨意亂放,下班時凳子全部靠齊機腳。
清掃:
將工作場所清掃干凈,使生產現場始終處于無垃圾,無灰塵的整潔狀態
目的:
消除贓污,保持職場內干凈、明亮
內容:
1. 車間建立班《車間組清掃責任區》,落實到班組內具體責任人。
2. 地面、設備、模具、工作臺、工位器具、窗臺上保持無灰塵、無油污、無垃圾。
3. 掉落地面的部件、邊角料及時處理,外購成品的包盒、箱隨產生隨清理。
4. 不在本班組責任區內工作時,工作結束后及時將工作點地清理干凈。
5. 維修人員在維修完設備后,協助操作者清理現場,并收好自已的工具。
6. 各班組對在車間內周轉的原料、部件、產品做好防塵,防潮措施,罩上塑料袋或將其墊起。
7. 下班時,員工垃圾桶全部清理干凈。
清潔:
將整理、整頓、清掃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并定期檢查進行考核。
目的:
整理、整頓、清掃后,要認真維護,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
實施要領:
1. 各班組每天下班前15分鐘進行簡單的日整理活動。
2. 各班組每周最后一個工作日下班前30分鐘進行周整頓活動。
3. 各班組每月27日下班前1小時進行一次徹底的整理、整頓、清掃活動。
4. 車間每日依據《班組5S考核表》對各班組責任區進行檢查,并做相應的記錄,作為考核各班組業績的依據之一。
5. 車間每月1日對上月各班組5S實施情況進行情況進行一次總結,公布各班組本月5S考核結果。
6. 車間依據《車間勞動管理制度》對5S活動不合格的班組及個進行相應的處罰。
素養:
提高員工文明禮貌水準,增強團隊意識,養成按規定行事的良好工作習慣。
目的:
養成良好習慣,提升人格修養
內容:
1. 每日堅持5S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2. 對各班組人員進行公司和部門的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培訓。
3. 嚴格遵守公司各項管理規章制度。
4. 遵守車間內部各種管理制度包括工作流程、勞動紀律、安全生產、設備管理、工位器具管理、周轉搬運管理、工資管理等。
5. 工作時間穿著工作服,注意自身的形象。
6. 現場嚴禁隨地吐痰和唾液,嚴禁隨地亂扔紙巾、雜物。
7.
愛護公共環境,衛生間馬桶,手盆,水池用后自覺沖洗,不隨意亂倒剩飯菜。
8. 每年對車間班組人員進行一次評選,并將優秀員工上報到公司給予一定的獎勵。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個人德(敬業精神、責任感及道德行為規范)、勤(工作態度)、能(技術能力,完成任務的效率和質量、出差錯率的高低)、績(工作成果、能否開展創造性的工作)四個方面。
附表:
班組5S考核表
篇3:車間5S管理制度
車間5S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給車間員工創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的工作場所和空間環境,營造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氛圍,達到提高員工素養、公司整體形象和管理水平的目的,特制訂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車間全體員工。
3.定義與目的
3.1 整理(SEIRI):工作現場,區別要與不要的東西,只保留有用的東西,撤除不需要 的東西;目的是把“空間”騰出來活用;
3.2 整頓(SEITON):把要用的東西,按規定位置擺放整齊,并做好標識進行管理;目 的是不浪費時間找東西;
3.3 清掃(SEISO):將不要的東西清除掉,清除污染源,保持工作現場無垃圾,無污穢 狀態;目的是消除"臟污",保持現場干凈、明亮;
3.4 清潔(SEIKETSU):將前3S實施的做法做到制度化、規范化,維持其成果;目的是 通過制度化來維持成果;
3.5 修養(SHITSUKDE):培養文明禮貌習慣,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工作 習慣;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成為對任何工作都講究認真的人。
4.5S推行成員構成
4.1 設部門5S專員;
4.25S推行小組成員:5S專員、各車間、班組負責人;
4.35S檢查小組成員:5S專員、各車間、班組指定5S工作負責人,組成臨時檢查小組, 各部門代表輪流,每次小組成員不超四人。
5.職責與權利
5.15S專員:負責牽頭5S實施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如實施、檢查、評比、督促與改善 跟進等;
5.25S推行小組:負責5S管理活動的組織、策劃、推動實施等,對員工開展5S的培訓 和宣導,推動5S的順利進展;協調5S實施過程的巡查和問題處理;處理其他5S有關的活動事務;
5.35S檢查小組:在5S專員的帶領下按章執行規定區域內的各項5S檢查及評比工作;
5.4 員工:積極參與并執行5S管理,根據5S管理要求持續改善工作現場。
6.推行區域
前處理車間、電鍍車間、成品包裝。
7.5S推行要領及規范內容
7.1 整理(車間整理)
7.1.1整理厲行“三清”原則:清理需要品與不需要品;清除不需要品;清爽按性別管 理需要品。
7.1.2車間負責人協助5S專員制定要與不要的判別標準。
7.1.3清除不需要的物品,生產現場不能有不需要的物品。
7.1.4制訂不需要物品的處理方法,嚴格按該方法實施。
7.1.5操作人員每日進行自我檢查。
7.2 整頓(車間整頓)
7.2.1 整頓厲行“三定”原則:定位置;定品目;定數量。
7.2.2落實整理工作,確認整理出來的空間是否足夠。如不夠,繼續實施整理工作,進 一步清除不需要品。
7.2.3 確定放置場所,劃出物品放置區域,進行定位管理。
7.2.4 規定放置方法,明確采取何種放置方法,是否需要分層放置,應該放幾層,是否 需要貨架或文件柜。
7.2.5 標識放置場所的物品,并擺放整齊。
7.3 清掃(車間清掃)
7.3.1 清掃厲行“三掃”原則:掃漏(溢出物,包括“跑冒滴漏”);掃黑(落下物、 臟污、垃圾等);掃怪(不對勁之處)。
7.3.2 建立清掃責任區域,包括地板、設備、量具、工具、文件記錄等。車間員工要及 時清掃劃分區域衛生,確保干凈、整潔。
7.3.3 執行例行掃除,清理臟污和垃圾。窗、墻、地板保持干凈亮麗;垃圾或廢舊設備 應及時處理,不得隨處堆放;公共通道要保持地面干凈、光亮。
7.3.4 調查污染源,予以杜絕。特別是針對“跑冒滴漏”現象和重復性出現臟亂現象。
7.3.5 建立清掃基準,做為規范。適當時可由綜合管理部在車間定點攝像,做為清掃的 基準。
7.4 清潔
徹底落實前面的整理、整頓、清掃工作,通過定期及不定期的檢查以及利用文化宣傳活動,保持整體5S意識。
7.5 素養
所有員工應自覺遵守公司規章制度和《車間5S管理制度》等有關規定。
7.5.15S活動每日堅持且效果明顯。
7.5.2 遵守公司管理規定,發揚主動精神和團隊精神。
7.5.3 時間觀念強,下達的任務能夠在約定時間前做好。
8.檢查方式及獎懲機制
8.1 檢查方式:檢查小組每周四進行定期檢查。
8.2 采用“紅牌作戰法”(用醒目的“紅色標簽”標識存在的問題)及“定點拍攝法”(站 在同一地點,朝同一方向,同一高度,用相機將現場改善前、后情況拍攝下來,做成對比照片展示)對缺點項目提出修正意見并及時監督與跟進,持續改進和優化各部門5S工作。
8.3 檢查人員嚴格按照評定標準表(附件1)進行評分:
8.3.1 月度綜合得分95分以上車間(班組)取第兩名進行獎勵,第一名獎勵現金200 元,第二名獎勵現金100元。
8.3.2 月度排名最后且得分在90分以下車間(班組),處以負激勵100元。
9.支持表單
9.1 《車間5S檢查表》
10.附則
10.1 本制度由綜合管理部協同生產部制訂、解釋并檢查、考核。生產部全面負責本管 理制度的執行;
10.2 本規定由公司總經理批準之后生效,自文件規定之實施日期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