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項目風險評估步驟及方法
物業項目風險評估是對物業項目進行全面、系統、客觀的分析,以識別、分析、評估可能出現的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降低或避免風險。以下是具體的物業項目風險評估步驟及方法:
01 確立評估目標
首先,需要明確物業項目風險評估的目標,例如: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保障項目質量、降低項目成本等。
02 收集項目信息
收集項目相關信息,包括項目背景、市場需求、地理位置、投資成本、預期收益、周邊環境、政策法規等。
03列出風險清單
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列出可能出現的風險清單,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政策法規風險:如政策變化、法律法規調整等。
2. 市場風險:如市場波動、市場競爭、市場需求變化等。
3. 設計建設風險:如設計缺陷、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等。
4. 財務風險:如資金籌措、投資成本控制、運營收益等。
5. 運營管理風險:如物業管理、客戶關系、突發事件應對等。
6. 環境社會風險:如環保問題、社區關系、社會責任等。
04 進行風險識別與分析
針對列出的風險清單,進行風險識別與分析,判斷風險的可能性、影響程度和發生概率。可以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專家打分法、概率分布法、蒙特卡洛模擬法等。
05評估風險等級
根據識別與分析的結果,評估風險等級,一般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高風險表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影響程度高,需要重點防范;中風險表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中等,需要密切關注;低風險表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較小,可以適當降低關注程度。
06制定風險應對措施
針對不同等級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應對措施可以分為規避、減輕、轉移、接受四種策略。
1. 規避策略:通過改變項目方案或流程,避免風險發生。例如,調整項目選址以避開自然災害多發區域。
2. 減輕策略:通過采取措施減輕風險影響程度。例如,加強工程質量管理,降低工程質量問題發生的概率。
3. 轉移策略:將風險轉移給第三方。例如,購買保險以應對潛在的財務風險。
4. 接受策略:針對某些風險,如果其他策略無法實施或成本過高,可以考慮接受風險。
07實施風險控制
根據制定的應對措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風險控制。需要建立風險監控機制,定期檢查風險狀況,發現風險及時采取措施。
08評估與反饋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評估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風險應對方案。項目結束后,進行整體風險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類似項目提供參考。
通過以上物業項目風險評估的步驟及方法,可以幫助物業企業更好地識別、分析、評估和處理項目風險,提高項目成功率,保障項目收益。
篇2:自治州醫院醫療風險分析評估制度
自治州醫院醫療風險分析評估制度
為了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要求,切實的防范醫療事故,合理的規避醫療風險,保障病人的醫療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對每位患者的診療計劃,診治醫生務必從病員整個醫療背景出發,充分考慮醫療風險的程度和可能對患者造成的醫療損害后果。在醫療效果和損害后果之間進行科學評估,力求醫療效果最大化,損害后果大于醫療效果的視為高風險醫療活動。對高風險醫療活動,必須采取審慎態度別待,并有嚴格管理秩序(如三級查房、多科會診或上報業務領導或主要領導)。
二、在診斷過程中,應首先考慮無創性檢查,必要的有創檢查,應盡量選擇創傷損害小,并發癥發生率低的檢查方式。
三、在診療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應遵循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則,擬定最有利于病人的身體狀況、經濟狀況能承受的治療方案。
四、對有爭議或未確定效果的診治措施,應充分論證,全面權衡,必要時邀請相關科室共同討論制定,嚴禁輕率采用高風險治療方案。
五、對患者的診治方案,特別是高風險的方案,醫生務必詳盡地向患者本人或法定委托人仔細講解,說明利弊,取得病人的配合與理解,在客觀介紹的基礎上由病人選擇治療方案,以保障病人的合法權利,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篇3:礦井五五風險評估
礦井五五風險評估
一、明確“風險評估、三位一體及手指口述”的目的意義?
實施“風險評估、三位一體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制度,是在學習借鑒澳大利亞科學、先進的安全管理經驗和方式方法基礎上,緊密結合礦井安全生產實際,整合形成的一套系統、規范的安全管理新方式,也是認真落實“安全第一,綜合治理,預防為主”安全生產方針,超前辨識、評估、控制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全面提升干部職工識別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能力,確保現場安全生產的一套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我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延長安全周期的有力支撐,它的有效實施,必將對礦井安全工作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實施“風險評估”常用的工具和涵義?
工具:1、風險管理勒利輪系統分析模型;2、風險矩陣等級評估表;3、風險控制五級原則;4、能量隔離程序。
涵義:1、勒利輪系統分析模型理論是安全風險評估管理體系的基礎。影響安全生產主要有以下四個要素,即可控的工作環境、合適的員工、合適的設備和安全工作措施。它要求我們在安全風險管理中,按四要素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確認控制結果。可控的工作環境包括:自然和管理兩方面的內容,自然方面包括水、火、瓦斯、粉塵、頂板、濕度、噪音;管理方面包括工作計劃、溝通協作、文明生產。合適的員工包括:1.必須經過相關部門培訓,考試合格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持證上崗。2.能夠勝任本項工作,包括個人工作經驗、身體狀況、精神狀態等因素。3.具備風險辨識能力,對各種風險能夠做出正確的評估,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合適的設備包括:1.所從事的工作配備專用工具,所使用的材料齊全可靠。2.設備運行穩定,保護設施齊全可靠。3.護罩、護欄等防護設施齊全。安全工作措施包括:1.工作計劃管理。2.規程措施完善。3.操作流程標準。4.風險評估確認。
2、風險矩陣等級評估表:該表以危害性事件的嚴重性等級作為“行”項目,可能性等級作為“列”項目,“行”與“列”的交點所示的加權指數即為“風險指數”,根據風險指數的大小,確定該事件的風險級別。風險(R)=頻率(F)×嚴重度;極高風險:發生重傷及以上人身事故或礦井停產,巨大經濟損失。高風險:人員須住院治療或產量減少,大規模經濟損失。中等風險:人員須進入醫院治療或中等經濟損失。低風險:不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或輕微經濟損失。
3、風險控制五級原則是通過對風險存在的環境、設備、措施采取移除、替換、修正的方法,同時輔以對人員的管理、培訓和加強個體防護,杜絕風險或降低風險發生,減少對人員的傷害。
風險控制五級原則分為硬件控制和軟件控制。硬件控制分三級,軟件控制分二級。軟件控制是基礎,硬件控制以軟件控制為依托。現場實施過程中以上五級方法可以單獨或結合使用。硬件控制:一級:消除,對存在的風險可以完全消除。這是對風險控制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也最難做到。絕大部分工作很難完全消除風險。之所以它處于金字塔頂尖,就在于這一級控制實施難度最大,應用最少。二級:替換,使用低危害的材料、設備或步驟降低風險。這類方法對風險控制效果明顯,比一級控制(消除)較容易做到。三級:修正,通過修正、修改設備或流程降低風險。大部分的風險控制還是應用此類方法,使用普遍。以上三種控制方法屬于硬件控制,能有效降低甚至消除風險。它們之間自上而下有量的關系,也有難易之分。軟件控制:四級:管理和培訓。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訓,增強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勞動技能,使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有效的識別風險,規避風險。五級:個體防護措施。對其他控制措施效果不理想的地方使用個體防護,降低環境或設備對人員的傷害。以上兩種控制方法屬于軟件控制,應用最為普遍。也能有效的控制風險,但是效果不如硬件控制,無法徹底消除風險。
4、能量隔離程序是在安裝、檢修、維護或更換工作時,對有存在能量源風險的,需要對外部能量源進行隔斷,避免能量的意外釋放,造成人身傷害。如:電能、液壓能、機械能等。(1)識別能量來源。通過工作前“五五”風險評估,識別風險能量來源,判斷能量釋放的大小及危害。能量的種類:重力能、機械能,液壓能、電能等。(2)通知相關人員。通知危害范圍內相關人員撤離或規避。(3)安全隔離能量。確定能量隔離點,切斷能量來源。如:電器隔離,設備、設施系統開關、閉鎖、緊停等。機械隔離,離合、閥門等。(4)掛能量隔離警示牌。在確定的能量隔離點處掛能量隔離警示牌。(5)確認隔離。確認能量隔離點已完全斷開。可以通過儀表、目視等方法確定設備連接件已斷開、設備已停止轉動、無電壓等方式。(6)開始工作。確認能量隔離后,開始按措施施工。(7)工作完成。(8)檢查工作。工作完成后,把所做工作進行系統檢查。(9)清理現場。工作完成后,清理工具、雜物,確定不會出現新的危險源,使現場達到精細化標準。(10)摘除能量隔離警示牌。確認無任何風險后,摘除能量隔離警示牌。(11)恢復能量。確認所有能量隔離警示牌全部摘除后,才能恢復能量。如送電、打開截止閥等。(12)檢查操作。能量恢復后,系統的檢查所完成的工作。如設備、設施試運轉,確認不會留下隱患。
三、實施“風險評估”需要的載體?
安全風險評估的三個載體:1、**煤礦“五五”安全風險評估本;2、**煤礦“三位一體”風險評估安全確認單;3、**煤礦重點工序風險評估及安全確認表。
四、“五五安全風險評估”的涵義及步驟?
涵義:“五五”安全風險評估就是開工前利用五分鐘時間,按照“停、看、評、定、做”五個步驟進行風險評估。它是運用風險管理勒利輪分析模型進行分析,利用風險控制五級原則找出風險控制方法,通過能量隔離程序進行實施操作,保證職工在開工前能夠有效識別風險、規避風險,確保作業過程無傷害、無事故。
步驟:一停 工作前五分鐘風險評估;二想工作中潛在的各類風險;三評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四定
制定控制風險的措施;五做按照控制措施進行施工。
五、重點工序風險評估及安全確認內容?
對存在高風險的工序定義為重點工序。重點工序在工作流程中所占比重較大,存在風險較高、施工過程復雜多變、風險不易識別等特點,從而容易造成人員傷害。重點工序風險評估就是讓職工按照《重點工序安全評估確認匯總表》的要求,確認現場存在的風險,并針對風險采取措施,落實整改,保證人員作業安全。
具體就是按工序流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采用綜合評估法識別工序存在的危險源,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依據評估的風險形成安全確認內容,對所有確認內容實行信息聯鎖,最終反饋到執行人,由執行人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對重點工序安全評估確認內容中存在能量隔離的作業,執行能量隔離程序。
六、“三位一體”有關內容是什么
井下作業現場每班開工前、停工前(包括臨時中斷作業前、復工前),由跟班干部、安監員、班組長負責;地面生產服務單位由當班班長(主任)和崗位職工共同負責。聯合對作業現場的安全環境和工程質量進行“三位一體”風險評估安全確認。
安全環境和工程質量符合規定,具備開工、停工條件的,安全確認人員在安全風險評估記錄單*同簽字確認后方可掛開、停工牌;不具備條件的,要及時采取措施達到標準規定,重新確認具備開工、停工條件,并同時簽字后方可掛開、停工牌。沒有執行風險評估安全確認的,一律不得開工、停工。
七、利用“風險矩陣等級評估表”對所從事的工作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的風險制定控制措施(舉例說明)。
(1)處理堵漏斗(皮帶司機)
處理堵漏斗發生風險的頻率(F):有時發生;風險發生后嚴重度:擦皮傷
由風險(R)=頻率(F)×嚴重度確定此項工序為中等風險,所以進行此項工作前需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1.皮帶誤起動傷人;2.墜落傷人;3.拖拉抬撬協調不好傷人。
控制措施:①開關停電、閉鎖、掛牌,專人看守;②佩戴安全帶,集中精力,防倒、防墜;③協調一致,人員站在安全位置。
(2)安裝新給煤機(機修工、安裝工)
安裝給煤機發生風險的頻率(F):極少發生;風險發生后嚴重度:輕傷
由風險(R)=頻率(F)×嚴重度確定此項工序為中等風險,所以進行此項工作前需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1.叫應不好傷人;2.起吊工器具斷裂或脫開傷人;3.墜物傷人;4.墜落傷人。
控制措施:①拖拉抬撬協調好,螺孔對中用撬棍;②手拉葫蘆、繩套有足夠的安全系數且保證完好;起吊梁及起吊錨桿安全可靠;③起吊物吊掛、放置牢固;④平臺穩固,系好安全帶。
(3)電焊機接電、拆除接線(電工)
電焊機接電、拆除接線發生風險的頻率(F):極少發生;風險發生后嚴重度:輕傷
由風險(R)=頻率(F)×嚴重度確定此項工序為中等風險,所以進行此項工作前需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1.上一級開關沒有明顯斷開點;2.開關漏電傷人;3.氣體超限造成事故。
控制措施:①確認上一級開關有明顯斷開點,執行檢電、驗電、放電;②有合格的接地極,開關保護裝置靈敏可靠;③打開開關前,檢測瓦斯濃度不超過1%。
八、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哪些情況下實行能量隔離,并確認能量隔離點。
序號
實行能量隔離的情況
能量隔離點
1
處理堵漏斗
給煤機、本部皮帶機及漏斗下方皮帶機動力電源開關
2
日常皮帶、給煤機檢修工作(更換托輥、托輥架、擋煤皮、清掃器皮)
給煤機、皮帶機動力電源開關
3
更換、硫化皮帶
皮帶機動力電源開關
4
更換給煤機
給煤機、本部皮帶機及倉口上方皮帶機動力電源開關
5
更換、安裝皮帶電機、減速機、滾筒
皮帶機動力電源開關
6
給煤機、漏斗使用電焊或氣割
給煤機、皮帶機動力電源開關
7
低壓開關、電焊機、硫化器、配電或拆除接線
上一級開關
8
更換高壓開關或變壓器
上一級開關及聯絡開關
九、執行風險評估獎懲制度和規定。
(一)、風險評估、三位一體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風險評估實行月考核、月兌現,每月根據得分多少,分別進行獎懲。1.井下直接單位(10個):綜采一隊、綜采二隊、生產準備隊、綜采裝修隊、掘進一隊、掘進二隊、掘進三隊、綜掘一隊、綜掘二隊、擴修隊。每月按月度總分確定名次,對前三名分別給予4萬元、3萬元、2萬元的獎勵;對倒數后三名分別給予4萬元、3萬元、2萬元的處罰。
2.井下輔助單位(5個):機電隊、機電安裝隊、通防隊、運搬隊、皮帶隊。每月按月度總分確定名次,對前兩名名分別給予3萬元、2萬元的獎勵;對倒數后兩名分別給予3萬元、2萬元的處罰。
3.地面生產服務單位:洗煤廠、多種經營公司、綜合服務中心、煤質發運科。每月按月度總分確定名次,對前三名名分別給予2萬元、1萬元、5000元的獎勵;對倒數后3名分別給予2萬元、1萬元、5000元的處罰。4.對風險評估工作做出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
(二)、為了保證“風險評估、三位一體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確保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在試行期間特作如下規定:1、職工個人“五五”安全風險評估
(1)職工下井工作,必須攜帶“五五”安全風險評估本、能量隔離警示牌(以礦統一下發時間考核)、**煤礦重點工序風險評估及安全確認表(以礦統一下發時間考核),否則按“ 三違”處理;
(2)職工工作前5分鐘,必須在自己工作的現場進行“五五”安全風險評估,并認真按自己的評估填寫評估本,提前或拖后填寫評估本的一律按“ 三違”處理;
(3)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進行能量隔離的,必須斷開能量隔離點,并懸掛本人的能量隔離警示牌,否則按“ 三違”處理;
(4)在重點工序施工過程中,根據分工確認風險因素,需要進行能量隔離的,必須斷開能量隔離點,并懸掛本人的能量隔離警示牌,否則按“ 三違”處理。
2、**煤礦“三位一體”風險評估安全確認的程序及范圍
風險評估的程序:
(1)固定生產的地點如采煤工作面、掘進迎頭
、工作面安裝撤出,每班工作前必須由區隊帶班領導、班長、安監員聯合風險評估,具備生產條件的方可生產,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要及時整改或采取可靠措施,任何區隊不得強行生產,否則根據情況給區隊掛“紅”牌或“黃”牌,對區隊帶班領導、班長按一般“三違”或嚴重“三違”處理;區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工作地點,區隊帶班領導不能到達的工作地點,每班工作前必須由班長、安監員按上述要求進行聯合風險評估。
(2)區隊重點工程如檢修期間的燒焊、膠帶硫化等或安監處認為特定時期需要派安監員專盯的地點,每班工作前必須由區隊帶班領導、班長、安監員聯合風險評估,具備生產條件的方可生產,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要及時整改或采取可靠措施,任何區隊不得強行生產,否則根據情況給區隊掛“紅、黃”牌,對區隊帶班領導、班長按一般“三違”或嚴重“三違”處理;
(3)安監員未能到達的零星工程施工地點,每班工作前必須由區隊帶班領導、當班區隊指定的安全負責人聯合評估現場的作業環境,具備生產條件的方可生產,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要及時整改或采取可靠措施,任何區隊不得強行生產,否則根據情況給區隊掛“紅”牌或“黃”牌,對區隊帶班領導、班長按一般“三違”或嚴重“三違”處理。
風險評估的范圍:
(1)各掘進迎頭:以供迎頭的局部扇風機或區隊負責運輸的第一個聯絡巷中最遠點到迎頭為“三位一體”風險評估安全確認的范圍;“三位一體” 安全確認牌板距離迎頭不超過150米。
(2)采煤工作面:生產班自溜煤眼、運順皮帶、工作面、軌道順槽的超前支護段為“三位一體” 風險評估安全確認的范圍;檢修班自區隊運輸的第一個聯絡巷、軌道順槽、工作面、運輸順槽的轉載機頭為“三位一體” 風險評估安全確認的范圍;“三位一體” 安全確認牌板懸掛在軌道順槽內,距離工作面口不超過100米。
(3)工作面、掘進頭設備安裝撤除:自順槽第一步牽引設備到設備的安裝撤除地點,為“三位一體” 風險評估安全確認的范圍;“三位一體” 安全確認牌板懸掛在距離安裝撤除地點不超過100米。
(4)區隊重點工程、零星工程施工地點,對有可能危及施工人員安全的范圍為“三位一體” 風險評估安全確認的范圍。
3、重點工序風險評估及安全確認
(1)經“三位一體”風險評估安全確認后具備生產條件的,開工前由當班安全負責人按照重點工序風險評估及安全確認的要求對現場風險評估,并明確分工每個人的確認內容,需要能量隔離的必須切斷能量隔離點,并掛能量隔離警示牌;
(2)重點工序不進行風險評估及安全確認或流于形式的,當班安全負責人按一般“ 三違”或嚴重“ 三違”處理。
4、區隊職工因不按“風險評估、三位一體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制度有關規定評估出現的“三違”,人次達到或超過區隊在冊人數5%的,給區隊掛“黃”牌;人次達到或超過區隊在冊人數10%的,給區隊掛“紅”牌。
十、有關“風險評估、三位一體和手指口述”安全評估的相關內容。
(1)風險評估流程:①識別危險源:員工按照勒利輪理論,從環境、人員、設備設施、措施管理之中劃分作業活動,收集活動信息,結合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和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按工序辨識危險源的過程。②評估風險:應用矩陣法、定性評價法、綜合判定法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定性判斷該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害事件發生后所帶來的后果,并確定該危險源的風險級別。③風險控制:風險控制就是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的制定過程,危險源的監測、預警、控制過程。即對不同級別的風險制定針對性控制措施,這些措施必須滿足降低并使風險處于有效控制之中。按照風險五級控制原則,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組織實施,消除和降低存在的風險。④風險確認:對評估出的風險,制定措施并組織實施,由管理人員、班組長、安全負責人和施工人員進行確認后,方可開工作業。對于重新識別的危險源要重新進入評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