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建筑物屋面接縫時常出現滲漏,下面分析屋面接縫---變形縫、分格縫、預制板縫產生滲漏的原因,進而提出全面控制和綜合治理的辦法。
1.屋面接縫的特點、滲漏原因及治理辦法
建筑物的屋面接縫主要有變形縫、分格縫和預制板縫。
1.1變形縫
1.1.1特點屋面變形縫常見有兩種形式:①縫的兩側屋面在同一平面上,即平縫交接;②縫的兩側屋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即屋面高低交接。
變形縫是反映建筑物變形和位移最集中的敏感部位,具有重復、多變和滯后特性。變形縫應能減小縫兩側的結構或構件之間的約束,任其收縮、隨意沉降、自由震動,適應變形又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應能滿足建筑防水工程的整體水密封性、抗變形性和耐久性要求。
1.1.2滲漏原因
(1)未按有關規范計算縫的位移量,未能確保縫寬大于縫的位移量,變形縫不具有一縫多用的功能。
(2)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預控建筑物裂縫于無害的狀態。如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和延性差,建筑物在軟弱地基上的長高比不當,忽視高低輕重荷載作用下相鄰基礎中地基附加應力的疊加等。
(3)在高低屋面交接處的變形縫未設置泛水構造,致使雨水沿高墻面與擋水矮墻的縫隙向下滲漏。
(4)縫身密封的構造措施不當,不能適應縫的自由變形,密封材料的拉伸、壓縮循環性差,耐候性差。
(5)變形縫的寬度受縫隙的垂直度影響大,由于施工誤差累積,加上碎磚或水泥砂漿等堵塞,導致縫寬減小,縫的功能降低。
1.1.3治理辦法
(1)對于量大面廣的工業與民用建筑,在規劃設計中,要求平面形狀上從簡,結構尺寸上從小,體量剛度上從同,荷載布置上從均,基礎類型選擇上從一。對抗震建筑物,還要使結構平面和抗側力剛度均勻、對稱,盡量使抗側力剛度中心與地震水平荷載合力中心重合,以減少扭轉結構的不利影響。這樣,基本能做到預控裂縫于無害狀態。
(2)對于復合體型、多功能的大型建筑物(平面布置復雜,空間高低起落,且由不同材料房,往往很難預控裂縫于無害狀態。對于這類建筑,要精心設計,并嚴格按有關規范預先設縫分塊;當一縫多用時,應承受多向變形并設置合理的縫隙寬度。
(3)遇軟弱或復雜地質條件時,設計時還應考慮相鄰建筑物的影響,一方面要提高上部結構的整體剛度以適應變形;另一方面利用整體連續基礎、樁基或箱基等類型基礎抵抗不均勻沉降。
(4)在注重屋面結構或構件自防水的基礎上加強細部、節點的構造設計,貫徹“防排結合,以防或排為主;剛柔結合,以柔適變;復合用材,多道設防;協調變形,共同工作”的屋面防水工程的系統設計原則,建筑防水與結構防水并用,材料防水、構造防水和接縫密封防水相結合,優勢互補。
(5)施工時,要嚴格按設計設置變形縫,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變形縫內雜質雜物的堵塞。
1.2分格縫
1.2.1特點分格縫是指為減少因溫度變化或材料收縮產生的不規則裂縫而設置的縫,實質上也是一種變形縫。它是在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剛性保護層上預先留設的縫。分格縫是水平縫,縫內嵌填彈性密封材料,以貫徹“剛柔結合,以柔適變”的設計原則。
1.2.2滲漏原因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未按國家有關標準設計分格縫,構造、用材、施工不當。
1.2.3治理辦法
(1)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和剛性保護層和分格縫與屋面的預制板縫重合時應按板縫的要求設計。
(2)普通細石混凝土和補償收縮混凝土防水層的分格縫寬度宜為20~40mm,分格縫中應嵌填密封材料,上部鋪貼防水卷材(附圖)。密封材料應根據屋面接縫位移的大小和特征選擇延伸性和拉伸壓縮循環性能相適應的材料。背襯材料應選擇與密封材料不粘結或粘結力弱的材料。施工應執行GB50207-94規范。
附圖分格縫示意
1-剛性防水層;2-密封材料;3-背襯材料;4-防水卷材;5-隔離層;6-細石混凝土
1.3預制板縫
1.3.1特點預制板兩端支承在墻或梁上而形成的縫稱板端縫,板端下部受墻或梁支座的約束,上部處于“壓重”狀態;預制板與預制板或預制板與現澆板(墻)形成的縫稱板側縫,其上下均處于無“壓重”的狀態,故其撓度主要受板的剛度和預制板縫密實灌縫后的整體性影響。
預制板縫一般呈薄而扁的梯形截面,體積小,表面積大,縱橫交叉,必須用水泥類材料甚至配筋的細石混凝土嵌縫并壓實密封。屋面工程中的預制板受大氣環境,尤其受溫度變化的重復多變影響,溫差越大,預制板的伸縮量也就越大。其構造既要滿足承重要求,又要滿足防水、熱工和耐久性等要求。
在屋面工程的接縫中,端縫的伸縮變形量約為側縫的5~6倍,所以屋面接縫的關鍵部位是板端縫。屋面中的預制板縫數量多、長度大、施工困難,比其它接縫的滲漏率高,所以精心施工尤為重要。
1.3.2滲漏原因
(1)未考慮大氣環境的重復多變作用,使用同一規格的樓面板作為屋面板,尤其對無保溫層的屋面將產生較大的變形量,導致屋面板開裂的概率增加。
(2)鋪板的布置不合理,對于同一開間,排板不統一,預制板與現澆板混用,變兩端支承的空心板為3邊支承,從而導致板側縫增寬;材料或結構找坡太平緩,排水不暢等。
(3)未按有關規范灌縫,板間縫隙未以兩板相鄰縱橫邊的下緣控制灌縫,灌縫未能滿足屋蓋整體性的要求。如灌縫時不用吊板托底,漏漿嚴重,灌漿不密實,灌縫后早期強度不高或養護不足而過早受荷,用水泥袋紙、碎磚填塞板縫后嵌縫,不嵌縫密封,嵌縫密封材料下未設隔離層,板縫兩側未清除積灰、浮漿等。
1.3.3治理辦法
(1)屋面板縫的留設與變形縫重合時,應按變形縫的要求設計。
(2)密封防水施工前,應檢查接縫尺寸、縫內雜物情況等,確保符合設計要求。基層處理劑應配比準確,攪拌均勻。采用多組分基層處理劑時,應根據有效時間確定使用量。基層處理劑的涂刷宜在鋪放背襯材料后進行,涂刷應均勻,不得漏涂。待基層處理劑表干后,應立即嵌填密封材料。
(3)屋面板不同于樓面板,尤其對無保溫層屋面,宜增加抗溫度收縮的構造筋,加密分配筋的間距,以提高屋面板抗溫度應力和自防水能力。
(4)按有關規范嚴格驗收分散的預制板構件間的聯結,確保屋蓋整體性。
(5)當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時,改用補償收縮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并按有關規范留設施工縫后澆縫。
(6)屋頂的設施預埋件在設計時應考慮周到,宜超前預留;安裝時要避免在防水層做完后再鑿孔打洞,更不得沿板縫安裝。
(7)屋面工程遇到的抗裂防滲、熱工、耐久性等問題,其反應與作用呈明顯的時間差。為此,可利用變形的時間差效應,對于復合、多功能的大型建筑物或吊車噸位較大的工業廠房,防水工程也可不一步到位,即完成嵌縫密封與屋面自防水相結合的一道防水層并經灌水檢驗不漏水后,任其變形和受振,待0.5~1.0a或漏水后按設計要求進行二次防水施工,從而保證屋面工程的整體水密封性、抗變形性和耐久性。
2.工程實例及應用效果
我公司近年施工的北京煤礦中心醫院群體工程(1995年竣工),占地面積大,結構形式較復雜,空間高低起落,所以設置的變形縫較多。施工前,認真總結以往的施工經驗,針對屋面變形縫的處理問題,專門制定了施工技術措施,如除了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施工外,注意了變形縫在屋檐(女兒墻)部分的斷開;卷材在變形縫寬度內留彎曲;基層的找平、找坡;表層的搭接方向等,徹底解決了屋面變形縫滲漏問題。
原煤炭工業部檔案館工程,屋面(上人屋面)為剛性防水。施工時,在滿足國家設計標準和施工圖要求的前提下,將剛性防水層的分格縫盡量設置在屋面預制板縫處,分格縫寬為25mm,也收到了較好效果。
中煤建設集團工程公司涿州生活基地8號住宅樓工程,在屋面結構施工時,為了防止預制板和現澆板變形不同而出現裂縫,采用了在兩者接縫處增加抗溫度收縮的6@200構造筋,以提高屋面板抗溫度應力和自防水能力,效果也比較好。
以上工程經多年使用后,我們對用戶進行了回訪,結果表明,在屋面接縫處從未出現過滲漏水現象,受到了建設單位和用戶的好評。
篇2:別墅工程滲漏治理實施辦法
別墅工程滲漏治理的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在超強風和大暴雨頻繁侵襲之下,別墅工程由于細部構造施工質量粗糙、材料選用不當、細部構造設計不當以及使用管理不當等等原因,出現了較多的滲漏現象,為了避免影響交樓,最大限度降低負面影響,制定本暫行辦法,作為別墅工程滲漏治理的實施、管理、監督、控制和評價依據。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上海**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所屬各項目部承建的別墅工程滲漏治理工作,其他類型建筑產品的滲漏治理和各工程項目的防水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章 組織管理架構和職責
第三條 按照“管工程必須管質量”的基本原則,各項目部必須在每個施工區(組團)分別組建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滲漏治理小組,成員要包括負責施工的各施工管理人員并有明確分工。
第四條 各項目部的滲漏治理小組主要工作職責是:
(一)按棟號淋(試)水自查滲漏水發生數量、部位及原因,并制訂實施有效措施防滲補漏。
(二)組織項目部相關技術管理人員和滲漏治理小組成員排查滲漏水情況,對于已經發生滲漏的棟號,要分析滲漏數量、特點,找到癥結,制訂《滲漏治理專項方案》和《防滲補漏技術交底單》,并及時報送公公司質安部審批。
(三)根據《滲漏治理專項方案》和《防滲補漏技術交底單》,組織調配施工管理人員、防水補漏工班和面層修復工班、防水防漏材料和工器具、施工措施材料(工具),按計劃、保效果地完成滲漏治理工作。
(四)按公司制度和流程辦理防水補漏工班和面層修復工班的工程量確認并開具結算單。
(五)各項目部的滲漏治理小組直接向項目分管副總經理負責,接受公司領導和質安部的監督、檢查和職能管理。
(六)滲漏治理小組成員的獎勵、處罰依據本辦法單獨執行,不影響現行考核及獎懲制度的實施。
第四條 滲漏治理工作涉及的人、材、機及施工措施等施工資源的調配、供應和使用按公司現行制度和流程辦理,各職能部門應該建立綠色通道,縮短審查、審批工作時間,確保滲漏防治專項方案的實施。
第五條 各項目部應該及時向公司質安部報送各施工區(組團)的滲漏治理小組的組成名單和各施工工班安排表。滲漏治理小組應該及時向公司質安部報送《滲漏水自查匯總表》和施工區(組團)滲漏自查總結。根據經審批的《滲漏治理專項方案》確定的防水補漏施工段劃分和進度計劃安排,已經完成滲漏治理的施工段或棟號應及時報公司質安部,以便組織復驗。
第三章 基本技術措施
第六條 防水工程施工和制訂滲漏治理專項方案的基本原則是:
(一)以堵為主,堵排結合,因地制宜,多道設防,綜合治理。
(二)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細部構造,并保證工序施工質量。
第七條 基本技術措施:
(一)屋面防水層、泛水部位、管根部位、屋脊部位、天溝與檐口部位等防水失效造成的滲漏水的治理措施應該以屋面上修復為主,即確定上述滲漏具體部位,鑿開面層、保護層、保溫層等,直到防水層的破壞部位,如果混凝土樓板或墻根部存在開裂、夾渣、孔洞等質量缺陷時,首先進行化學灌漿,再按該防水層設計的附加層做法修補防水層,防水附加層的找平層和保護層一律采用聚合物砂漿或防水砂漿(1:3水泥砂漿,內摻5%防水劑),最后按原設計恢復屋面基層、面層等。(二)外墻滲漏的治理措施應該以外部修復為主,即確定滲漏具體部位,鑿開外墻裝飾層、抹灰層(沿各滲漏部位分別鑿出加寬200mm的修復結合面),直到加氣混凝土墻砌體和混凝土結構面,如果加氣混凝土墻砌體和混凝土結構存在裂縫等質量缺陷時,先進行化學灌漿,再按外墻防水設計構造修復防水層,修復過程中墻體基面必須增加界面劑和聚合物砂漿各一道,抹灰層的面層砂漿改為聚合物砂漿,最后按原設計恢復裝飾基層、面層等。
(三)門窗邊滲漏的治理措施應該以內部修復為主,主要措施是化學灌漿。具體做法是:確定滲漏部位,鑿開內墻飾面層、基層、和抹灰層,找到滲漏點,進行化學灌漿,然后按門窗邊防水設計構造修復防水及防水附加層,最后按原設計恢復裝飾基層、面層等。
(四)廚衛發生滲漏時,要區分有、沒有明顯滲漏點兩種情況,有明顯滲漏點的滲漏治理以開鑿面層,修復防水層,增加防水附加層為主要處理措施,沒有明顯滲漏點的滲漏治理(隔墻的背水面返潮,發霉)以剔鑿背水墻面的裝飾基層和面層,在整幅墻的原水泥砂漿面上涂布兩道JS防水涂料為主。最后按原設計恢復裝飾基層、面層等。
(五)陽臺、露臺滲露治理一般以鑿開地面和墻腳的裝飾面層和基層,恢復原設計防水層和防水附加層為主,如果落地門下檻或墻腳處有明顯的質量缺陷,影響防水層修復時,須對防水基層進行剔鑿和找平處理,墻腳泛水高度不應低于500mm。然后按原設計恢復裝飾基層、面層等。
(六)電氣、給排水管道、管件等安裝工程導致的滲漏水治理必須查到滲漏水源頭,在滲漏水源頭部位修復防水層或增加一道防水附加層即可,修復管道、管件后,按原設計構造修復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