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鄭大學528人才工程建設規劃
為進一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實現學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引進和培養一批學科領軍人物和教學科研拔尖人才,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創新體制機制,堅持人才引進與培養并舉,統籌校內外各類人才計劃和支持政策,突出高端人才,注重中青年拔尖人才,構建一支高端引領、結構優化、梯隊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學校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到20**年,分層次打造一支千人規模的人才隊伍:
1.以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引進和培養50名以兩院院士、“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千人計劃”、“百人計劃”、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高端人才為主體的“杰出人才”;
2.引進和培養200名以專業技術二級崗位上崗教授為主體,在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學術影響的“學科領軍人才”;
3.引進和培養800名左右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干”。
三、支持措施
(一)整合資源,緊抓落實,建立健全各類人才支持計劃或辦法。統籌協調校內現有各類人才支持計劃和實施辦法,積極落實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關于各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政策,確保經費投入及時,保障措施到位。在此基礎上推動“創新團隊建設辦法”的實施,使人才政策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
(二)進一步加大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力度。根據學校發展計劃和學科發展特點,依托國家、省級各類高端人才計劃,加強學校高端人才引進政策的宣傳力度,積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加盟我校。同時,健全校內高端人才培養選拔機制,落實《州鄭大學高端人才特別支持計劃實施辦法》,嚴格遴選程序,完善保障措施,強化管理與考核,力爭若干培養對象實現相應層次培養目標。通過努力,爭取到20**年新增30名左右“杰出人才”。
(三)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二級崗位上崗教授的學科領軍作用,有計劃地引進和遴選一批學術研究居國內領先、在同行中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同時利用省校兩級特聘教授崗位的優厚待遇和優良環境,吸引海內外一流學者到我校工作。通過努力,力爭到20**年形成一支業務精湛、能夠帶領本學科走在領域前沿的“學科領軍人才”隊伍。
(四)持續加強優秀博士畢業生的接收工作,嚴格進人條件,嚴把進人質量關,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的學歷和學緣結構。同時以《州鄭大學關于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全面實施為契機,通過有計劃性的培養和資助,激發青年教師教學科研潛能,提升青年教師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青年學術骨干”。
(五)做好創新團隊培育工作,合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團隊品牌。落實《州鄭大學創新團隊建設實施辦法》,打破學院、學科壁壘,組建一批以“杰出人才”為首席專家,以“學科領軍人才”為重要支撐,以“青年學術骨干”為基礎,具有創新與攻關能力、結構合理、人員齊整、長期穩定的學術團隊和教學團隊。通過創新團隊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學科帶頭人,并帶動一批優秀后備人才成長。
四、政策保障
(一)確保經費投入,整合資源,保障人才計劃順利實施
建立多元化支持機制,統籌協調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創新團隊建設等各方面工作,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益。
學校設立專項資金,確保每年投入1500萬元保障人才引進計劃的順利實施,確保每年投入1500萬元保障高端人才支持計劃的順利實施,確保每年投入2000萬元用于創新團隊建設。同時,各用人單位應積極籌措經費,通過項目配套資助、成果獎勵等形式加強本單位各層次人才培養。教師個人應積極通過申報科研項目、人才計劃、創新團隊等形式爭取經費,按學校相應規定統籌使用。
(二)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用人單位引才、用才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1.設立人才工作獎。對人才引進、培養成效突出的學科、院(系)以及在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學校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
2.實現學校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學校負責人才隊伍建設的宏觀決策與調控,各用人單位可依據自身學科特點進行人才資源規劃和配置。學校將人才計劃任務分解到各用人單位,與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并制訂相應獎懲辦法。
3.鼓勵各用人單位探索新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鼓勵各用人單位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的相關院(系)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聯合培養和引進優秀博士畢業生、博士后研究人員和高端人才。
(三)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
堅持公開遴選、平等競爭、擇優支持、合同管理的原則,嚴格把關人才遴選質量,在各類人才遴選過程中,既注重考核候選人已有的學識水平和工作實績,又注重考察候選人的思想道德、學風、發展潛力、團隊精神等方面的素質。進一步完善各層次人才考核制度,堅持分類發展原則,針對學科、專業特點和各層次人才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以合同為依據,以績效為導向,建立由品德、知識、能力、水平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體系。
五、組織領導
本計劃的實施要在學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進行。建立領導責任制,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工作力量,層層分解、落實工作任務,確保計劃順利推進。人事處具體負責本計劃的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各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協同做好相關工作。各用人單位要發揮人才工作的基礎性和主體性作用,負責落實本單位的各項具體任務,做好人才招聘、遴選、推薦、管理和服務工作。
六、其他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由學校人事處負責解釋。
篇2:人事局長在人才規劃編制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人事局長在人才規劃編制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十一五”人才規劃編制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是經市人才開發暨知識分子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召開的,是我市第一次以人才規劃編制工作為主題召開的專題會議,體現了在國家、省、市人才工作會議后市委、市政府對人才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提高認識,明確分工,廣泛動員,為切實做好我市“十一五”人才規劃編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會議印發了《××市“十一五”人才規劃編制工作方案》,請大家認真執行。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正確認識“十一五”人才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意義
所謂規劃,就是對未來的謀劃。它是對一個區域、一個行業、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一項工作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措施、發展策略的籌劃或謀劃,是指導未來工作開展的規范性、權威性文獻。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是我國政府經國理政的一個優良傳統。國家從“十五”開始就把人才規劃納入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這是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的貫徹落實,是我國發展思想和規劃思想的重要進步。我市也制定了“十五”人才開發規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省關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大力推進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人才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人才總量不斷增長,人才素質不斷提高,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環境不斷改善,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我市的“十五”人才開發規劃也明顯地存在著未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客觀需求結合不緊、具體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和監督措施等問題;我市人才開發具體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物輕人”、“見物不見人”、不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等問題。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我市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我國、我市能不能抓住和利用好未來20年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關鍵在人才。##同志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同志強調,無論是經濟體制改革還是科技體制改革,他最關心的都是人才問題。**同志提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同志要求,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貫徹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這些都告訴我們,實現國家的富強,需要數以億萬計的各方面人才,更需要尊重和重視各方面的人才。“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
在“十一五”期間,從經濟社會發展大環境看,我市將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人才競爭將愈演愈烈,市內外、省內外、國內外人才爭奪將達到白熱化,這給我們留住、吸引人才帶來了新的、更大的挑戰;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內在需求看,我市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社會結構變化對未來人才數量、人才素質、人才結構的需求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這給我們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潛力、促進人才作用的發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從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形勢看,黨的執政能力的增強最終要落實到各級領導人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上來,體現到黨委、政府凝聚群眾、吸納人才的整體能力上來,同時貫徹落實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也要求轉變觀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和落實人才強市戰略,這給我們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出了新的、更難的任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現在不對未來幾年的人才開發工作進行綜合性研究、系統性思考和整體性謀劃,我們將難以廓清“十一五”人才開發的工作思路、難以把握“十一五”人才開發的正確方向、難以應對“十一五”人才開發的困難挑戰。因此,將“十一五”人才規劃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科學編制我市“十一五”人才規劃,不僅是國家和省的文件要求,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客觀需要,也是我市人才開發工作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