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成本管理體系策劃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進行策劃,以滿足4.1的要求和確保6.3.2的實現。
組織在對成本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應保持成本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和協調性。
由策劃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策劃是研究如何完成某項活動或達到某一目標的具體的構想過程。任何活動或工作未達到預期的結果,均與策劃相關,可能都是因策劃不夠造成的。因此,策劃活動是管理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應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本要素條款規定了對成本管理體系進行策劃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策劃(CCA2101:20**標準第2.6.9條)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成本目標并規定必要的運行過程和相關資源以及實現成本目標。成本策劃包括成本管理體系策劃和成本水平策劃兩個部分,其內容含蓋了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所有方面,目的就是滿足要求以及實現組織的成本目標。本要素條款是對成本管理體系策劃的控制。
●對成本管理體系策劃,組織應規定和落實職責和權限,通常情況下從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成本管理體系負責人到各職能部門的領導和管理者以及組織所有的成本管理人員、體系審核人員和成本核算人員都應賦有成本策劃的職責;對成本策劃的結果一般要求組織應形成文件;對成本策劃結果的實施或執行情況,組織應進行必要的監視和測量,當發現未滿足成本策劃的結果時,組織應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并實施成本改進。
●成本管理體系策劃是建立、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和制定并實現成本目標的具體構想過程。成本管理體系策劃對一個組織來講是有效實施和運行成本管理體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活動之一。
●組織對成本管理體系進行策劃要滿足4.1總要求和6.3.2成本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說組織要圍繞著4.1總要求和6.3.2成本目標的實現過程進行成本管理體系策劃,以實現成本目標和成本管理體系過程達到預期的結果。
●一個組織的成本管理體系也會由于各種原因(如顧客和市場情況發生變化等)而導致變更,對這種變更應進行策劃,在策劃時組織應規定與變更有關的運作過程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以確保組織在實施成本管理體系變更時不會出現成本管理體系不完整、不適宜或相互矛盾的情況。如原材料定額進行了變更,但沒有對預算進行相應的變更,這就屬于典型的沒有對體系變更進行策劃,而導致成本管理體系的不適宜或不完整。因此,組織在對成本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時應考慮到體系的適宜性和完整性。
●成本管理體系策劃的內容一般包括:
——如何制定和實現成本戰略的策劃;
——如何制定和實現成本方針和目標的策劃;
——如何滿足“總要求”的策劃;
——如何規定各部門和各類人員職責和權限的策劃;
——成本發生過程的策劃m.dewk.cn;
——控制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管理活動所需的準則和方法的策劃(包括管理技術);
——如何編寫和執行成本管理體系文件的策劃;
——如何設計成本管理體系記錄表格的策劃;
——如何實施培訓并確保其有效性的策劃;
——如何識別、確定和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策劃;
——如何識別、確定和發揮成本優勢的策劃;
——如何制定和實施成本改進方案的策劃;
——如何控制成本風險的策劃;
——如何開展運行活動保證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和實施的策劃;
——如何實施成本審核、檢查和核算的策劃;
——如何進行持續改進的策劃;
——如何對不符合或潛在不符合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的策劃;
——如何建立成本否決和成本激勵機制的策劃;
——如何實施業績評價的策劃。
(不限于此)
●策劃應采用系統性的思維,策劃必須在活動前或活動過程中進行,策劃的結果一般應形成文件。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管理體系策劃是成本管理體系所有要素條款有效實施的前提保證,也是重要的輸入過程。
篇2:CCA2102:《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視和測量要求
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視和測量要求
8監視和測量要求
8.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目的和意圖
監視和測量是對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所達到的結果進行監視和測量的過程。因此,應通過監視和測量來發現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未滿足要求的問題,為成本改進提供正確輸入,以保持預期的過程能力,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監視和測量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預期成本水平)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符合性主要是指成本管理應符合成本管理體系標準;成本發生過程應符合流程和作業標準、成本動量標準、資源預算;成本水平應符合成本計劃和成本目標。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將統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規律性的認識和趨勢性的發展,包括實物量和價值量;將會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的價值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滿足政府的要求。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應指導以下要素條款: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3成本水平的監視和測量;
——8.4成本管理體系審核。
篇3:CCA2102:《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
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標準條文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對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目的就是使成本發生過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發現問題或偏差及時解決和糾正,更好地保持和發揮過程能力(包括過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組織應制定《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方法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方法是過程審核或日常檢查。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予以改進。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是以下要素條款的重要輸入: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預防和糾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
?——9.4成本業績評價;
——9.5成本否決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