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記錄控制
標準條文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記錄,以提供為證實成本水平、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管理體系活動滿足要求所需的證據。
組織應編制、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對記錄予以控制,并確保記錄:
a)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
b)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
c)標識完整和唯一;
d)有適宜的貯存環境、條件和方法;
e)得到適當的保護,防止損壞、泄露和丟失;
f)保存到規定的期限,并按規定要求進行處置。
對空白記錄表格的控制,屬文件控制范疇,應按4.3.3的要求進行控制。
目的和意圖
為了控制成本管理體系活動和成本水平的證據,證實成本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和成本水平滿足要求,保持成本的可追溯性,本要素條款規定了對記錄進行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記錄(CCA2101:20**標準第2.8.6條)是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動的證據的文件。記錄是特殊類型的文件,是成本管理體系文件的一種,它致力于提供成本管理和成本水平符合要求以及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其本身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貯存在任何媒體上。記錄表格就是記錄信息的承載媒體。
注1:記錄可用于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驗證、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證據。
注2:通常記錄不需要控制版本,但記錄表格需要控制版本。
●記錄主要用于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驗證、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證據。成本方面的記錄通常包括:與成本管理體系有關的記錄,如評審記錄、成本放行記錄、內部審核記錄、業績評價記錄、培訓記錄、文件發放記錄等;與成本水平有關的記錄,如成本核算記錄、成本報表、分析報告、會計憑證、會計帳冊等。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記錄,以提供為證實成本水平、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管理體系活動滿足要求所需的證據,保持成本方面的可追溯性(可以追溯成本的發生過程和歷史情況)以及利用記錄開展成本分析、預測和研究。
●記錄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多媒體的。
●對于記錄表格應該理解為依據性的文件,因為表格中各欄的填寫要求是填表的依據;表格填寫后應該理解為證據。成本管理體系所要求的記錄是指已形成(記載了活動事項和數據)的記錄,而不是空表格。
●組織應按標準的要求編制、實施和保持《記錄控制程序》,其內容可包括:記錄控制的職責和權限、記錄的分類和范圍、記錄的設計和審批、記錄的填寫和標識、記錄的收集和整理、記錄的歸檔和保存、記錄的查閱和復制、記錄的作廢和處理等。組織應按程序的要求對成本管理體系所需的記錄予以控制并確保記錄:
a)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
——真實:記錄的信息應反映客觀事實、沒有虛假成分,記錄不得修改,但可勘誤。
——準確:數據準確、語言準確、計量單位準確、標點符號準確、欄目填寫準確。
——全面:記錄的內容應全面(包括:所記錄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及時:在過程中記錄或事后及時記錄,不能靠回憶來補記錄。
b)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
——清晰:不能涂抹、不能弄臟、不能省略、不能修改、字跡工整、邏輯準確。
——識別:正確標識,并能正確識別。
——檢索:檢索迅速、準確、及時提供。
c)標識完整和唯一;
——記錄名稱、記錄編號、用量序號等標識應完整,不可省略。
——記錄標識應是唯一的。
d)有適宜的貯存環境、條件和方法;
——組織對已形成的成本記錄在定期收集和整理的基礎上應做到歸檔保存,并應滿足文檔和財務檔案管理的要求。
——對已保存的記錄應做到分類編目,專柜存放,專人管理。
——對記錄的貯存應有適宜的環境以及保持防火、防潮、防霉變、防蟲蛀等措施和條件。
e)得到適當的保護m.dewk.cn,防止損壞、泄露和丟失;
記錄在填寫、使用和傳遞過程中應得到適當的保護,防止損壞和丟失,對有保密信息的記錄還應防止保密信息的泄露。
f)保存到規定的期限,并按規定要求進行處置。
——組織為有效提供滿足顧客、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在成本管理體系中應規定記錄的保存期限,并在保存期限內保護好記錄。
——一般情況下與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有關記錄的保存期限按體系規定執行;與成本核算有關的記錄(包括財務憑證、帳冊、報表等)的保存期限按會計制度或準則執行;有法律法規要求的記錄其保存期限按法律法規要求執行;與顧客有關的記錄其保存期限按顧客要求執行;與組織改善成本水平有關的記錄(如成本動量、標準成本、預算等記錄)可能需要永久保存。
●對空白記錄表格的控制,屬文件控制范疇,應按4.3.3的要求進行控制。
●記錄和文件的區別(見下表):
記錄和文件的區別
與其他要素條款
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管理體系所有要素條款的實施和運行都有可能產生記錄,以提供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和成本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的證據。因此,所有要素條款都需要按本要素條款的要求對記錄進行控制。
篇2:CCA2102:《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視和測量要求
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視和測量要求
8監視和測量要求
8.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目的和意圖
監視和測量是對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所達到的結果進行監視和測量的過程。因此,應通過監視和測量來發現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未滿足要求的問題,為成本改進提供正確輸入,以保持預期的過程能力,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監視和測量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預期成本水平)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符合性主要是指成本管理應符合成本管理體系標準;成本發生過程應符合流程和作業標準、成本動量標準、資源預算;成本水平應符合成本計劃和成本目標。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將統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規律性的認識和趨勢性的發展,包括實物量和價值量;將會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的價值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滿足政府的要求。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應指導以下要素條款: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3成本水平的監視和測量;
——8.4成本管理體系審核。
篇3:CCA2102:《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
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標準條文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對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目的就是使成本發生過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發現問題或偏差及時解決和糾正,更好地保持和發揮過程能力(包括過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組織應制定《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方法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方法是過程審核或日常檢查。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予以改進。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是以下要素條款的重要輸入: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預防和糾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
?——9.4成本業績評價;
——9.5成本否決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