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常用名詞:推廣中的廣告名詞
廣告是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把產品信息、銷售信息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式和成本,借助適當的載體,傳達到適當的目標消費者的活動。廣告是整體市場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廣的手段之一,廣告拉近了產品與消費者的頭腦和心理上的距離。
1、軟廣告:非直接的廣告方式,表現為報紙或電視上的采訪報道、老板故事、事件利用等,看似不以廣告的方式出現,實際起到廣告或公關的作用。
2、硬廣告:直接在媒體上出現的廣告形式,直接以產品或者品牌為核心表現內容,向消費者告知、推廣產品或品牌。
3、訴求:廣告針對商品對消費者帶來的利益的說法。包括訴求的內容、訴求的方式和訴求的對象,也就是廣告說什么、對誰說和什么說。訴求是告訴消費者他的需求,而不是告訴他你有什么;訴求一般是通過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經典的語言讓消費者感受,而不是以讓消費者理解的方式進行。
4、感性訴求:在營銷廣告中,廣告傳播的信息可以是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感性訴求是指在廣告中通過某種比喻或者暗示,喚起受眾強烈的情緒和感情(如激動、憐愛、憤怒、恐懼等),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如恐懼訴求就是感性訴求的典型例子。
5、理性訴求:理性訴求是指在廣告中強調產品的屬性特征,通過一定的邏輯性來描述消費者購買的理由。理性訴求廣告寄希望于消費者和理性購物動機,如邏輯判斷。
6、銷售主張: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美國著名廣告人羅塞·瑞夫斯(Rosser Reevse)極力推廣的廣告理念,簡稱USP。按瑞夫斯的話,USP有三條規則:第一,你必須有明確伯主張,也就是你買這一產品就能得到特定的利益;第二,這一主張必須是獨特的,是其他競爭者無法提供或不提供的;第三,這一主張必須能有助于銷售。
7、創意:將廣告需要表達的內容分折整理之后,用一種能夠被消費者認同的方式和強大的感染力表現出產品或品牌的賣點、產品或企業理念的創作和構思過程。創意是在符合產品的現實和時代條件的狀況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是在一個規則中的天馬行空。脫離規則的不叫創意,叫幻想。
8、POP廣告: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的縮寫,意為購買點廣告,簡稱POP廣告。它大致分為四種:一是懸掛式POP廣告,二是商品的價目卡、展示卡式POP廣告,三是與商品結合式POP廣告,四是大型臺架式POP廣告。凡是在商業空間、購買場所、零售商店的周圍、內部以及在商品陳列的地方所設置的廣告物,都屬于POP廣告。
9、DM廣告:Direct-mail-advertising縮寫,通過郵寄、E-MAIL等形式直接發送給潛在客戶的廣告形式。現在賣場的宣傳單頁、街頭傳單等都屬于DM廣告。
10、CF廣告:通常是指用膠卷制作,用于在媒體上播放的廣告,如電影篇頭廣告、電視廣告、多媒體廣告等。由于電視廣告使用最普遍,所以CF有時就代替了電視廣告片,雖然電視廣告片也常縮寫成TVC。
篇2:推廣常用名詞:廣告中的名詞
推廣常用名詞:廣告中的名詞
一、廣告中的名詞A
1、焦點廣告:設立在賣點門前、賣點附近或者賣場內,以燈箱、平面路牌和攤點組合形式為主的,用來吸引路人、樹立形象的廣告塔式。焦點廣告不是某一個廣告的獨立形式,它可能是一組市場工具組成的廣告,也可能是一個門店的裝形式達成和廣告效果。像街頭的報亭、冷飲攤點等都可以組合成焦點的廣告形式。
2、平面廣告:從設計和制作的角度出發,所有靜止的、二維的廣告形式都稱為平面廣告。
3、媒體:營銷中的媒體是指產品生產者和潛在顧客之間用來傳遞信息的中間物。簡單地講,媒體就是一系列的傳播工具,例如: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可以分為:印刷媒體、電子媒體、數字媒體、戶外媒體等。
4、媒體分折:廣告企劃人或者媒體企劃人針對廣告目標和策略對發布媒體的分折和考量活動。媒體分折包含以下內容:媒體類型分折、媒體傳播效果分折(包含質和量兩個層次)、媒體受眾分折、媒體地理分折等。
5、媒介計劃:針對廣告策略和計劃的一整套媒體配合安排,這一步驟包括:
★決定預期的接觸面、頻率和影響
★選擇主要媒體類型
★選擇具體傳播媒介工具
★決定傳播時間和決定地理媒體的分配
6、媒體組合:媒體組合是指在廣告發布計劃中的一段時間里,運用兩種以上的媒體,或是同一媒體應用兩種以上的發布形式的組合狀態。媒體組合的形式沒有對錯之分,考量對錯的方式是媒體組合的結果相對于產品的消費者在相對的時間里可能接受的信息頻率,所以說媒體組合是為了讓消費者要相對的時間當中接受合理信息的次數。
7、千人成本:千人成本是評估媒體傳播效果的常用指標之一,是指一種媒體每到達一千名受眾的成本。
8、毛評點數:將某特定載體在不同時段的視聽率相加起來,得到它所送達的視聽率總數,就是我們來時常說的毛評點,也叫總視聽率。該指標將到達人數與暴露頻次相乘得出(即一次廣告觀眾的總人數乘以每個觀眾的平均觀看次數),計算毛評點,還可以用公式:GPR=到達率(%)*平均暴露頻次
二、廣告中的名詞B
1、媒介購買:對具體廣告媒體刊登或播放的時間、形式和版面的采購。這是公司廣告媒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電波媒體:電波媒體又稱電子媒體,指電臺、電視臺這些通過空中電波或者電子線路傳播信息的媒體類別。
3、廣告比重:Advertising Weight,指廣告在不同媒體或不同地區的比例。廣告主似乎非常認同這一點:不同媒體的受眾都是不同的,常看報紙的可能不會聽電臺,常聽電臺的就沒時間看電視,所以他們喜歡自己的廣告“均勻”地撒播到各種不同的媒體。實際上,這種觀點的持有者往往沒有依據,只是憑感覺。我們認為。不同的商品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而判斷決策的前提是消費者研究。
4、廣告份額:Advertising Share,某種商品品牌在特定市場中所做廣告點市場中所有品牌所做廣告的比例,也叫聲音份額。
5、廣告銷售比例:Advertising-to-Sales Ratio,一段時間內用于廣告的總支出份額與同期總銷售額的百分比。此廣告銷售(A/S)比率可適用于一個品牌產品,一家公司甚至全行業,并廣泛用作制定廣告預算的標準尺度,行業廣告/銷售比率同時也表現了行業競爭狀況,公司、品牌的A/S比率與競爭者對比后很容易揣摩對手的廣告攻勢。
6、廣告的凈效值:類似于廣告效果指數(AEI)的一個評價廣告效果的數值,但略有不同,廣告凈效值是直接表征:在廣告傳播后的一段時間內,產品銷售額的提升有多少是因為廣告的傳播效果而導致的。
7、廣告目標即廣告效果評測:羅塞爾·柯雷(Russell Colley)1961年所撰著名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縮寫為DAGMAR。該文為一個難以把握的廣告目標,即如何度量廣告的效果(并由此確定合適的廣告費用)提供了研究框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廣告成功與否的惟一標準就是銷售額的增長,但這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而在短期內則可以通過調查消費者對該產品認知和態度的改變而確定。這就為研究廣告在消費者對某商品不斷加深認知和信賴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研究線索。
8、夾報廣告:Free-standing Inserts,FSI指夾在報紙中間隨報紙發行而接觸到消費者的廣告單頁、小冊子等。
9、口碑廣告:每位推銷商都希望買到稱心商品的顧客馬上把產品介紹給朋友和鄰居,這種口頭廣告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