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用愛心感動世界
同學們:
在20**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有一位百歲老人獲此殊榮。頒獎詞是這樣寫的: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了,他就是"一代文學巨匠"巴金爺爺。在我們六年級語文書有一篇課文,是巴金爺爺《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他在信中這樣寫道:“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巴金爺爺的話讓我們感動:奉獻我們的愛心,去成為一個感動他人的人吧。
感動,好比是一個小小的電荷,把穿梭在全世界的電流,引向心的電場,迸發出無窮的電量;感動,又如那座金字塔,把撒在世界的沙粒聚集于心的沙場,折射出無限的光亮;感動,好似一座大山,把遍布在全世界的土壤,填滿于心的海洋,直聳入蔚藍的蒼穹。世界有限,愛心無限。一個充滿感動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能感動別人的人一定是一個無私的、富有愛心的人。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個小故事:在南方的某個城市,有一個小女孩,在媽媽的教導下,總要把垃圾扔進果皮箱里。有一次,路的對面才有果皮箱,她就穿過馬路去丟垃圾,媽媽看著她一步步走過去。然而就在這時,一輛汽車飛奔而來,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樣飛走了,一個善良可愛的小生命結束了。她媽媽也因為傷心過度,瘋了,每天都在那個地方撿別人丟下的垃圾。當地人感動了,從此不再亂丟垃圾,他們把那些綠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塵不染。在每個果皮箱上都貼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麗的照片。
聽完這個故事,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感想呢?如果,當感動成為一種心靈的凈化,成為一片精神的寄托,成為一個文明的標志時,我想,小女孩也一定會在天空中,微笑著看著那片土地,那座已經文明的城市。
同學們,當我們抹著眼淚,久久地看著“20**感動中國人物”,遲遲不愿回到現實中時,是因為那份感動,軟軟地觸動了我們的心靈;當我們直面身邊的人和事時,更需要用那份感動,去溫潤我們的親人,我們的老師、同學,甚至于,是路邊不相識的陌生人。
——2月20日,五(15)班開展了班級愛心義賣活動,同學們熱情高漲。
——2月21日,六(14)班的愛心全班小分隊來到市福利院看望那些孤殘兒童。他們拎著同學們捐贈的衣服、食品、玩具,給福利院的兒童喂早飯,講故事,陪他們一起玩。
——2月22日,四(5)班和四(6)班的同學們一起到盲聾啞學校為他們送去學習用品,送去同學們的關愛。
校園里,各個班級都行動起來了!爭先恐后地,給周圍的人們送去第一縷最溫暖的春意。
同學們,歌曲《愛的家園》里這樣唱道:感覺心與心的距離,愛在心中無限傳遞,請把你的手放在我手心里,感受溫暖是我的心意,讓愛充滿世界!愛就是家園!讓我們把你的愛,我的愛,凝聚在一起,成為感動的激情和動力,用愛心感動彼此,用愛心感動世界!
篇2:國旗下講話:愛心和責任感
國旗下的講話--愛心和責任感
各位青年教師,你們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因為你們的名字前有兩個字“青年”。“青年”是一個充滿詩意、充滿朝氣、充滿熱情、充滿希望的字眼,你們是學校的希望,是學校的生命所在,是學校美好的未來。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對我們學校來說也應該是這樣,青年教師興,則興泰學校興,青年教師強則興泰學校強,哪一個青年教師在哪一門學科的教學中有所建樹,我們學校的這一門學科就有所建樹,從這個角度來說,青年教師成長的高度就決定了我們學校發展的高度。十七大代表魏書生、特級教師霍懋征等教育專家都曾一次次地寄語青年教師。
今天,借這個的機會,我就來說說魏書生對青年教師的寄語。 魏書生說:我們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代,體制轉軌,結構調整,利益重組,社會上信息濤濤,紅塵滾滾,誘惑遍地,人的心很容易失去精神家園,精神流浪,靈魂漂泊,思想浮燥——浮燥幾乎是這個時代的流行病。世界也處在人類超常規發展時期,全世界的生產總值在迅猛增加,人類自身的數量也在超常規增長著。60億人想法多、點子多、議論多、觀點多,特別是受中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知識多了,能力強了,人的思想更活躍了,再加上寬松、民主、平等、自由的政治氛圍,于是新觀點、新概念、新思維、新理論、新技術、新學科異彩紛呈、爭先恐后地通過上萬家電視臺、電臺,幾十萬家報紙、雜志展現出來,形成千姿百態的色、聲、香、味、觸、法,千方百計地爭奪著人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對這一切,如果教師不能靜心潛心,千姿百態的信息就可能雜亂無序地進入人的心靈,在心靈的原野上驅馳踐踏一番之后,揚長而去,卻給人留下困惑、猶豫、彷徨,也有時隨著緊張、焦躁、憂傷甚至痛苦。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的青年教師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靜了才有樂趣,靜了才能發現平凡的工作是一個極其宏大的世界,簡單的小事都有無窮無盡的學問。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就能夠以靜制動,有效信息請進來,無效信息一邊去。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仰望流星的美麗,也可以注入行星的活力,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最終還是要去掉浮躁,洗盡鉛華,守住我們心靈深處的一方凈土,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 我們都還很年輕,都要在這個職業上繼續干下去,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們就應該在這個職業上干出成績,要干出成績我覺得離不開這樣的三個要素:天賦、興趣、態度,古今中外干出一番事業的人都不外乎如此,可能有人會說,自己天賦不好,沒有音樂細胞,沒有藝術細胞,做數學不夠聰明,寫文章沒有靈感,其實,天賦每個人都有,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表現出的時間有早有晚而矣,特別是我們在座的,天賦應該都不錯,都有一個干成一番事業的基礎。
興趣和態度就成了決定我們成就的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其實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懂,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徐興國,孫曉勤、姜華、紀申、徐新華、花雨根……他們的表現得到全校師生的高度認可;我們的張茂勤鎮長,口才絕對出色,但他在前天主持會議前,把主持詞的每一句話都寫好了;我們的原教育局長董健同志剛到二中時,一邊工作,一邊到姜中去聽一個教師的課,這一聽就是三年,一節不間。有一本書叫“態度決定一切”可能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了好的態度,哪怕就是天賦差一些,同樣也能取得成績。古語云“勤能補拙”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聰明反被聰明誤”是從反面來說明這個道理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如果天賦不比別人好,態度又差,那這個人一定會一事無成,即使機遇來到你的身邊,他也不能抓住,因為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在我這個辦公室大樓的欄桿上有這樣一句“道德的基點是愛心和責任感”。
昨天我碰到兩個老師,這兩個老師我并不怎么熟悉,但他們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誰說我們學校不如……我就跟誰急!”這是一種愛校心態的使然。我們只有愛自已的學校,才會愛你的工作崗位,才會愛你的學生,才會用愛的目光去看身邊的一切,只有充滿愛心你的眼里才會充滿陽光。愛心可以產生責任感,強烈的責任感也會喚起強烈的愛心。作為一名教師,要隨時關心學生,從學生進校起,到學生的上課、活動、玩耍、吃飯、作業,一直到學生離校回家,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成就你自己。
這個道理是淺顯的,但是做起來又是最不容易的,我們在幼兒園里都學過“小貓釣魚”的童話故事,小貓為什么沒有釣到魚,就是因為它沒有經受到住外面的誘惑。 最后祝愿大家盡快成長起來,也祝愿我們學校伴隨大家一起成長。
篇3:國旗下講話稿:關注留守兒童奉獻一份愛心
國旗下講話稿--關注留守兒童 奉獻一份愛心
尊敬的老師,心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關注留守兒童奉獻一份愛心”。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遠離家鄉和他們親愛的孩子,加入了農民工的行列,于是,大量的留守兒童孤獨地生活在貧困的家鄉。
“六一”前,**小學倡辦了“圓夢”結對活動,關注留守兒童,奉獻一份愛心。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志愿者。5月30日下午,我們一行在z和z等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武漢市江夏區碧云小學,這是一所鄉村小學,在讀學生的爸爸媽媽大多在外地打工,留下的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年幼的孩子,參加本次結對活動的同學一共有39位,從8歲到12歲不等,他們只是碧云小學留守兒童的代表。
穿過坑坑洼洼的操場,我們來到三層高的教學樓的二樓,在三(3)班的教室里,我們見到了留守兒童的代表,他們個個都表現的異常興奮,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親人。跟我結對的是一位叫“李琪”的四年級的學生,黝黑黝黑的臉,清瘦的身材,家里還有一位六歲的弟弟,爸爸媽媽常年在廣東打工,一年也見不上一面,媽媽說是為省一些路費,多攢些錢,將來可以供她和弟弟上大學。爺爺奶奶要種菜養雞,要照顧她和弟弟的生活,在家里沒有人來輔導她學習,想給爸爸媽媽撒嬌都想到夢里去了。了解到這些的時候,我的心都顫抖了,我的同齡人,小小的年紀缺失太多:缺少了父母在身邊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學習上缺少父母的正確輔導。
我們志愿者都帶來了自己一份小小的禮物:書包和學習用具。z老師還帶來了一節別開生面的音樂課,一把小小的木琴,一首溫馨的歌曲,不慎觸碰了同學強忍的淚水,想念爸爸媽媽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干脆放聲大哭。跟我結對的李琪悄悄地告訴我,她最喜歡我送給她的一本便簽紙,不僅每張上都有她喜歡的海綿寶寶,而且一張可以寫下一天對父母的思戀。
和留守兒童共同度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戴亭老師還給我們上了一節特別的體育課:兩人共同運輸藍球,挑戰困難,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我們合作的很好,我們努力把愛和信賴,通過游戲傳遞給我們的同齡人,告訴他們:我們擁有相同的天空,擁有相同的愛,擁有同樣燦爛的今天和明天。
zz小學五(5)班:**
2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