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樂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20**)
各區、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樂山高新區管委會、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健全我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切實解決少數身份不明或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患者的醫療急救保障,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53號)以及省財政廳、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四川省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川人社〔20**〕197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是指通過政府財政投入和社會捐助等渠道籌資建立專門基金,對在樂山市境內發生的急重危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患者,其在醫療機構接受緊急救治后發生的急救醫療費用予以補助的制度。
20**年,全市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工作全面啟動;20**年,全市疾病應急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穩定運行,特殊困難的急重傷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全市疾病應急救助工作規范有序。
二、基本原則
--堅持應急救急為主。疾病應急救助解決符合規定的疾病患者發生的急救醫療費用。對救助對象急救治療發生的救治費用,應先按程序通過各類基本醫療保險、大病商業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其他渠道予以支付。
--合理確定救助水平。疾病應急救助專項基金應堅持多渠道籌集,量入為出,包干使用的原則,當年如有結余,滾動第二年使用。結合籌集資金規模和實際發生的應急醫療救助費用補助需求,合理確定救助比例,確?;鹌椒€運行。
--責任共擔協同推進。建立實施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既要注重政府財政投入引導,又要注重發展社會慈善醫療;既要滿足需緊急救治患者的醫療需求,又要解除醫療機構的后顧之憂,建立并不斷強化責任共擔與多方聯動的運行機制。
三、基金籌資機制
(一)基金設立。全市疾病應急救助基金設立在市級。基金主要承擔募集資金、向轄區內各類醫療機構支付疾病應急救治醫療費用的功能。
(二)資金籌集。每年根據當地人口規模、上一年度本行政區域內應急救治發生情況等因素,確定當年基金籌資規模。財政部門根據基金運行和財力情況安排資金補助并納入財政預算。擴權試點縣(市)由省財政補助單獨算賬,合并撥付給市級疾病應急救助基金。
鼓勵社會各界向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捐贈資金。境內企業、個體工商戶、自然人捐贈的資金按規定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
四、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管理
(一)基金管理。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管理遵循公開、透明、專業化、規范化原則,采取“上級補助、市級管理、分級審核、缺口市縣分擔”管理模式。
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嚴禁任何形式的挪用、擠占和抵扣。市縣醫保經辦機構為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的經辦機構。募集社會捐贈資金和基金具體管理辦法由市財政、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同研究,另行制定。
(二)基金監管。成立市級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監管委員會,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察、審計、醫學專家、捐贈人、媒體人士、群眾代表等組成?;鸨O管委員會負責對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的預決算執行情況,基金支付、使用情況以及應急救助者身份確認等事宜進行監督檢查,并向社會公示檢查結果。審計部門對基金管理及使用情況實行定期審計,保證資金合理、有效使用,杜絕擠占、挪用現象發生。
五、疾病應急救助對象和范圍
(一)救助對象。在市內發生急重危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無力支付相應急救醫療費用的患者為救助對象。醫療機構對其緊急救治所發生的費用,可以向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申請補助。
(二)救助基金支付范圍。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用于支付救助對象的急救醫療費用。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支付范圍,按另行制定的基金管理辦法執行。
六、疾病應急救助申請和審批程序
(一)救助申報。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應急醫療救助后,應對患者有關情況進行初步篩選評判,及時采集填報有關患者身份等信息。每季度第一個月內,各醫療機構應將上一季度符合規定的疾病應急救助患者發生的應急救治費用等信息進行統計匯總,報同級醫保部門并由其進行審核后,再上報到市級醫保部門。各醫療機構提出救助費用申報時,需填報《疾病應急救助患者確認審批表》和《應急救助患者醫療費用審核支付表》,并附患者住院票據、費用清單和應急救治病歷等材料。
(二)救助審核。各地對疾病應急救助資金的申報實行聯合審核制,審核參照省級審核規定執行。聯合審核以資料審核為主,對情況特殊的患者救助申請,應通過走訪、實地調查等方式進行必要的現場審核。聯合審核工作應在收到醫療機構申報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衛生、民政等相關部門共同審核,公安部門要積極協助對患者身份信息等進行審核。疾病應急救助金的審批和發放既要強調規范,也要著眼于便捷、高效。
(三)資金撥付。部門聯合審核工作結束后,應及時將符合應急救助的資料上報,經市級相關部門復核后15個工作日內,市財政局應將核準的醫療費用及時直接撥付至相關醫療機構。對經常承擔急救工作的市、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可采取先部分預撥后結算的辦法減輕醫療機構的墊資負擔。
七、建立工作機制
(一)部門職責。衛生部門負責制訂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實施細則,嚴格監督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緊急救治、規范救治行為,防止過度醫療。財政部門負責籌集財政資金,加強救助基金財務管理,按季度向醫療機構支付應急救助醫療費用。民政部門負責協助基金管理機構共同做好對患者有無負擔能力的鑒別工作,主動按
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患者進行救助。公安機關負責積極協助醫療機構和基金管理機構核查患者身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做好醫保制度與應急救助制度的銜接,保障參?;颊甙匆幎ㄏ硎芑踞t療保險。審計部門負責依法對疾病應急救助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二)醫療機構職責。樂山市的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為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機構。各醫療機構必須及時、有效對需緊急救治的患者施救,嚴禁以任何理由拒絕、推諉或拖延診治。醫療機構應盡責查明患者身份,及時追討身份明確患者欠費,加強醫療費用控制,協助救助對象按程序向醫療救助機構等申請急救后續救治費用救助。醫療機構應建立疾病應急救助信息通報制度,發生收治應急救助患者情況后,馬上通過網絡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衛生部門等單位報告并在短期內進行公示,由公安機關、民政部門、衛生部門等單位確認是否屬于收治應急救助患者。各醫療機構向同級醫保部門提供應急救治費用等信息應采用發送電子信息并提供紙質材料的形式。鼓勵各類醫療機構主動減免無負擔能力患者救治費用,核銷救助對象救治費用。
八、認真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各類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財政部門應當及時合理安排對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的補助以及經辦管理機構的管理費用支出。基金管理部門要落實專門人員和辦公場所,所需人員編制由基金管理部門向政府申請,確保工作有序開展。自20**年10月1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二)探索完善,確保長效。各地要將疾病應急救助制度與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制度和大病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制度有機銜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實踐中及時總結經驗,研究解決發現的新問題,逐步完善政策。要不斷強化責任共擔與多方聯動機制,不斷提高疾病應急救助服務水平,加強制度建設與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確保此項制度積極穩妥建立、長效持續運行。
樂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年5月20日
篇2:某幼兒園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幼兒園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1、學校要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有關法規性文件的規定,依法管理學校衛生及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群體性防治工作。
2、對學生實施群體性防治措施(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接種除外)必須經市衛生局、教育局批準,并由市衛生防疫站統一組織實施。
3、為杜絕意外發生,我市學生疾病防治用藥統一由市衛生防疫站學校衛生科提供,任何人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徑藥物。
4、傳染病防治實施預防接種時,預防接種專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筒",加強無菌觀念,并確保醫療器械的衛生及操作的規范,學校衛生分管領導及校醫有責任對接種全過程進行監督。
5、開展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群體防治工作,應遵循學校管理的有關規定,妥善安排好預防接種及其他群體防治措施的時間,以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未經市教育局、衛生局、衛生防疫站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組織學生實施群體性防治措施。違者要對當事人予以嚴肅處理,并追究其單位領導人的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篇3:學校傳染性疾病應急處理預案(3)
> 學校傳染性疾病應急處理預案(三)為增強學校疾病預防與控制意識,提高師生防病能力,保障師生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有關精神,結合我區教育單位的實際,特制定以下應急處理預案:
1、按學校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校長作為學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責任人,要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統-思想,定期進行傳染病預防工作的研討,把學校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之中。
2、學校分管領導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報告制度,健全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檢查學校疾病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提供必要的衛生資源及設施。
3、學校應建立各項衛生工作責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并指定衛生教師每天做好晨檢工作,認真填寫學生日檢統計表,保證學校預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4、學校應普及衛生知識,利用黑板報、櫥窗等各種形式做好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宣傳,正確認識,做好防范。定期召開班主任例會,加強有關預防傳染病的知識培訓,保證每周20分鐘的健康教育,教會師生防病知識,培養良好的個人健康生活習慣。
5、由于學校是人員高度聚集的場所,室內活動較多,為進一步預防傳染病,學校應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保持工作、學習、生活環境通風換氣,教學和生活用房應每天開窗通風不少于2-3次。
(2)盡量不要組織師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動。
(3)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特別在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
(4)注意增減衣物和均衡營養,加強戶外鍛煉,保證足夠休息,增強體質。
(5)學生若發現有發熱、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應馬上告訴老師或家長,及時就醫;教師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
(6)學校衛生室應接規定定期消毒。
6、操作程序:
程序內容責任人
日檢班主任每天應密切關心學生的健康狀況,統計學生的出勤人數班主任
衛生老師
報告一旦發生師生有傳染病癥狀的疑似病人,有關人員應立即告知衛生老師和校領導,學校應按規定報局辦公室和業務科室,同時報區疾控中心。班主任
衛生老師
校長
勸說發現學生身體不舒服或有38度以上高熱學生必須迅速勸其去醫院看病,并在家休養。衛生老師
班主任
年級組長
政教主任
分管校長
校長
記錄衛生老師應及時統計好患病學生的具體情況(班級、人數、癥狀、就醫情況、上課情況、目前康復情況)并記錄在冊。衛生老師
跟蹤每天關心患病學生的身體狀況,并主動對學生進行補課。班主任
衛生老師
家訪積極做好患病學生的家訪、家長的思想工作,經常保持聯系班主任
消毒根據有關規定做好(包括發病及相關班級、食堂、廁所、公共場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學校領導要聽從衛生部門的專門指導,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體性活動。衛生老師
觀察加強宣傳,正確認識,做好防范,確保穩定,每天加強巡視,對痊愈后的學生必須經衛生老師認可后方可進教室,對班級其他同學加強觀察了解衛生老師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