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目的
1.1本程序旨在通過對適當數據、事件分析控制,以證實質量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識別可以實施的改進機會,使質量體系得以持續改進。
2.0 適用范圍
2.1本程序適用于對質量體系的統計分析,包括通過利用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審核結果、服務數據分析以及管理評審、糾正和預防措施,促進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和持續改進。
3.0 職責
3.1 管理者代表負責質量分析和持續改進的協調實施,并負責對持續改進方案(策劃書)的審核。
3.2 質量控制小組負責編制持續改進方案,由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準后組織實施。
3.3 相關部門配合質量控制小組進行相關聯的質量分析和持續改進的策劃和實施工作。
4.0 程序
4.1 質量分析
4.1.1 在進行質量分析時,采用因果圖法(魚骨圖法)對質量偏差原因或優勝原因進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
a)人員因素
b)所采用的設備、設施或所配備的設備、設施。
c)提供的服務材料或服務方式方法或服務理念。
d)提供服務的環節控制。
e)服務提供的外部環境
4.1.2 在進行因果分析之后,應有相關的改進方案或成功經驗的提取、優化,并使之程序化、文件化。
4.1.3 管理者代表應召集相關會議,共同商討各類改進方案。
4.1.4 所有質量分析文檔、記錄應永久保存、歸檔。
4.2 持續改進
4.2.1 持續改進包括:(遵循P--->D---->C---->A循環)
收集驅動改進的信息(或質量分析的結果)---->編制改進方案(策劃書)---->改進實施(推進)---->對實施改進的驗證
4.2.2 改進策劃的驅動:
質量控制小組在下列情況驅動下,應指定專人進行信息收集,調查研究和策劃制訂改進方案。
a)管理評審的輸出中要求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改進,包括文件體系的修訂,運行要求和變化,及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的修訂。
b)內部質量審核出現的重大不合格的內容,管理者代表認為有必要對質量管理體系作改進。
c)客戶(住戶/業主)的投訴舉報,在提供服務中出現嚴重事故,總經理認為有必要對質量管理體系改進。
d)通過質量分析,或有關數據分析,如顧客滿意度,總經理認為有必要作修改。
e)其它情況下,如行業政策變化,市場需求(顧客需求)等因素,總經理認為對現行質量管理體系有必要作改進。
4.2.3編制持續改進方案。
a)質量控制小組負責收集有關涉及改進的文件、資料、信息、必要時可組織座談會,了解改進需求的全部情況。
b)管理者代表組織質量控制小組及相關人員對改進意向深入研究討論。
c)質量控制小組根據確定的改進意向,編制持續改進方案,其具體內容包括:
——改進的內容
——改進要求達到的目標。
——制訂糾正措施或了解方措施的具體要求。
——評論改進結果的方法(確定評審、驗證的責任部門或責任人。)
4.2.4 改進方案的實施和驗證
a)改進方案涉及的改進內容,包括有關各項糾正
篇2:中學期中英語考試教師層面質量分析(數據分析報告)
中學期中英語考試教師層面的質量分析(數據分析報告)
一、試卷的評價與分析
試卷的考查范圍很全面,集合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檢測。既有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有能力題型的考查,而且題目的考查方向與中考基本一致,題型也與中考比較吻合。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與水平。
二、教師教學情況分析
1、對教材的把握比較到位,但是拓展不夠;
2、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比較到位,但是差生層面的落實訓練不夠。
三、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但是部分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
2、很多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總是依賴教師的拓展,沒有主動獲得知識的欲望;
3、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
4、學生缺乏認真思考,邏輯推理能力,導致部分閱讀理解題目不能很好完成。
四、考試具體得分情況
參考人數:41及格率:36.6%優秀率:14.6%人平分:62.1
題號 內容 分值 應得分 實得分 得分率
一 聽力 25 1025 527 51.4%
二 單項選擇 15 615 479 77.8%
三 完形填空 15 615 418 67.9%
四 閱讀理解 30 1230 866 70.4%
五 詞與短語填空 10 410 172 41.9%
六 閱讀填詞 10 410 78 19%
七 書面表達 15 615 494 78%
五、得失原因分析
1、對學生的培優補差工作做得還不夠到位,很多學生的題目分析推理能力不夠強;
2、學生的基礎知識太過薄弱,很多在七年級應該掌握的知識還沒有掌握,導致了一列的連鎖反應;
3、每日的常規工作做得不夠扎實,學生的訓練不夠到位,很多學生的知識沒有轉變成能力。
六、改進措施
1、繼續堅持每天放學后的半小時培優工作,讓優生在能力題,特別是閱讀理解上面得到比較好的鍛煉和能力提升;
2、在教學中,繼續深挖教材,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3、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抓學生的基礎知識(單詞,音標,背誦過關),讓所有學生能打下比較扎實的英語學習基礎;
4、針對考試中出現的普遍英語聽力丟分嚴重問題,繼續加大英語的聽說能力培養;
5、平時的一些常規工作如晨讀,拓展英語訓練,要更一步重視和加強,爭取讓學生能養成習慣。
篇3:小學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小學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期末考試已經順利完成,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教學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強縣的目標來衡量,仍有不小差距。比如,小學經費短缺,難以保證教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學科不配置,存在拔高使用的現象:教學評價滯后,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上述原因外,下面,我就具體教學方面重點剖析以下幾個問題:
1、課堂效率不高。
造成課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學方法落后。從平時的聽課看,大部分教師理念不新,方法陳舊。就連咱們的“十佳”教師評比的講課來說,仍有個別教師“穿新鞋,走老路”。具體表現為:灌輸式、注入式教法多,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方法少;教師唱“獨角戲”的多,學生主動參與的少;重視“雙基”訓練,忽視了“三維”目標的培養等。二是教學手段滯后。教學設施條件配備不足,使用率低。村級小學教學設施匱乏,教師還靠過去的“三個一”的模式(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來教學,甚至個別英語教師連最起碼的錄音機都沒有,圖書數量不足,僅有的也老化。近年來,個別小學配備了微機,但大多使用率不高,一方面缺乏微機操作的帶頭人,另一方面,微機沒有聯網,網絡資源得不到開發利用,影響了課堂效果。
2、教研工作相對薄弱。
一是校本教研沒有落到實處。目前,由于小學教師人數較少,每個教研組的人數更少,甚至有的教研組只有一個教師。因此,大部分小學不重視教研活動,教研工作呈現“有人管無計劃,有計劃無課題,有課題無落實”的狀態。從開學工作檢查來看,大部分學校的教研內容空洞,沒有目標,沒有重點,沒有措施,沒有可操作性,有的學校教研計劃多年不變,甚至有個別學校不訂教研計劃,把“校本教研”停留在書面上,口頭上,留于形式。二是中心教研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各教育組雖有中心教研組。但形同虛設,每學期的活動少得可憐,沒有發揮相應的示范和指導作用。三是個別教師不重視參加教研活動,不鉆研教材,抓不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甚至不備課,抄教案,下載、照搬現成的教案,致使部分學校在教學工作中,從領導到教師教研意識、問題意識、反思意識相對薄弱。
3、發展不平衡。
各學科之間存在差距。總的講,語文、數學成績較好,英語、綜合較差。
小學教學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把握一個重點(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強化兩項工作(強化教學過程的全程管理;強化校本教研),搶占三個制高點(搶占課程改革的制高點;搶占教育現代化的制高點;搶占英語教學的制高點),抓好四個落實(求實;求新;求嚴;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