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鄭大學接收軍事院校退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實施辦法
為積極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發揮軍事院校退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及團隊科研教學優勢,提升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和科研水平,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接收對象
軍事院校退役人員中的領軍人才、科研團隊、具有博士學歷或副高職稱以上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主要包括退休人員、自主擇業人員、計劃安置分配人員等。
二、接收原則
(一)高端引領,團隊優先
充分發揮軍事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領作用和成熟團隊的攻堅作用,優先接收高層次領軍人才和科研團隊。
(二)以用為本,突出重點
突出軍事院校在網絡信息安全、地理信息測繪、外語等學科的優勢,搭建平臺,特設崗位,明確任務,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
(三)創新機制,形式靈活
建立完善“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工作機制,對特殊人才可一事一議,實行“因人設崗,一人一策”。
三、接收程序
(一)退休人員和自主擇業人員
由相關院(系)根據學科建設需要對團隊和個人學術水平進行考核,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評審認定,報學校研究接收,簽訂聘任合同。
(二)計劃安置分配人員
通過軍轉安置渠道,從優從快辦理入職入編手續。
四、人員待遇
(一)聘任人員
主要指退休人員和自主擇業人員。
1. 聘任人員的薪酬待遇由學校統籌,聘任人員所在院(系)按有關文件和合同約定發放。
2. 聘任人員符合學校青年拔尖人才以上崗位要求的,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評審認定,報學校批準后,聘任相應高層次人才崗位,享受相應薪酬待遇。
3. 聘任人員的薪酬待遇要符合國家軍隊轉業干部相關政策的規定,學校內部按工資、社保不重復發放和“按崗定酬,同崗同酬”原則實行。
4. 合同期內,以州鄭大學名義超額完成的業績指標,享受學校相關獎勵政策。
(二)入編人員
主要指計劃安置分配人員,按國家政策納入學校編制和崗位管理,依照對應崗位享受薪酬待遇。
五、考核
(一)聘任人員
1. 考核要求
考核分為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滿考核。考核工作采取校院兩級負責制。學校進行宏觀管理,重點做好中期考核和期滿考核。院(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并配合學校做好中期和期滿考核。
2. 考核結果
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3個等級。
(1)年度考核為“合格”及以上的,按照聘任合同繼續執行,發放當年度基礎性績效;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發放一半當年度基礎性績效。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員,將解除聘任。
(2)中期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按照聘任合同繼續執行;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由學校決定是否終止聘任。
(3)期滿考核為“合格”及以上的,全額發放獎勵性績效,并根據實際情況由聘任合同三方協商決定是否繼續聘任;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則不再續聘,并扣發獎勵性績效。
(二)計劃安置分配人員
根據學校專業技術人員考核安排,按照學校部署與在編在崗人員統一考核。
六、解聘
(一)聘任人員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予以解聘:
1. 違反國家和學校政策的;
2. 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
3. 思想政治品德敗壞,品行不良,違背師德、師風的;
4. 違反職業道德,有學術不端、弄虛作假等行為的;
5. 工作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影響和后果的。
(二)計劃安置分配人員
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七、附則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由人事處負責解釋。學校原有相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
篇2:級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培養方案
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培養方案
就業面向
本專業主要面向工業機器人廠商、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機器人使用企業等,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的開發和生產,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設備的編程、安裝、調試、維修、培訓,工業機器人工裝設計以及工業機器人應用的推廣工作。就業崗位群見表1。
表1
就業崗位群
就業范圍
初始崗位群
發展崗位群
工業機器人應用的大中型企業
工業機器人維護保養、安裝調試、維修員
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師
機器人廠商和機器人集成商
工業機器人銷售
工業機器人系統技術支持、設計安裝
一、培養目標與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的職業素質和創業創新精神,面向工業機器人生產、管理、服務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與本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具有編程、安裝、調試工業機器人及其應用系統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1.素質結構
(1)思想道德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遵紀守法,誠懇務實,行為規范,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敬業、合作和創新精神。
(2)文化素質:具有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語、計算機和企業文化知識等。
(3)身心素質: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體育鍛煉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經受挫折,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社交與合作,能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
2.知識結構
(1)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機電基礎知識、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絡知識。
(2)專業理論知識:具有機械制圖、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機械制造工藝基礎及造型的設計、PLC和單片機程序的設計、機器人操作、安裝和維修等專業基礎知識。
3.專業能力
(1)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與繪圖能力。
(2)具有PLC和工業機器人程序設計的能力。
(3)具有工業機器人程序設計、調試、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能力。
(4)具有掌握智能制造技術。
二、職業證書
(一)基本技能證書
1.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或B級證書。
2.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
(二)職業資格證書
(1)CAD工程師。
(2)維修電工。
(3)數控銑或加工中心。
(4)PLC應用設計。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工業機器人方向)技能資格證書,詳細見表2。
表2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能資格證書
序號
職業資格證書名稱
發證單位
等級
對應課程
1CAD工程師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中級
機械制圖
維修電工
江門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高級
電工基礎
PLC控制技術
機電設備電氣控制
數控銑或加工中心
江門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高級
數控原理與編程
PLC應用設計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中級
PLC控制技術
三、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
(1)課程體系設置
開設的思政課及通識課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英語、計算機基礎知識,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團隊協作精神以及良好職業習慣等綜合素質,
(二)核心課程(主干課程)簡介
1、機器人技術
本課程主要介紹機器人技術和應用的專業課,具體包括機器人的結構、動力學和運動學的分析、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編程語言、機器人的應用,通過學習,學生具備機器人編程、安裝和維修的能力。
2、工業機器人安裝與維護
本課程主要介紹工業機器人系統裝配圖、驅動系統裝配圖,介紹工業機器人的安裝和調試,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自身程序的編寫、外圍設備工作的協調,機器人的調試必須滿足產品的工藝要求、物料轉移和定位要求、工作效率、防碰撞、安全互鎖等安全要求。
3、工業機器人編程
本課程主要講解工業機器人的編程與仿真,可以對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動作模擬仿真以及周期節拍,為工程的實施提供了真實的驗證。具體包括機器人編程軟件的操作、建模、軌跡離線編程、動畫效果的制作、模擬工作站的構建,程序設計,仿真驗證以及在線操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掌握工業機器人編程與仿真技術。
4、智能制造技術
本課程緊密結合工業4.0,重點講解工業4.0智能加工制造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工業機器人技術、數控加工技術、自動線技術、伺服電機技術、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等綜合一體,組成了智能制造技術。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掌握當代的智能制造技術。
5、機器人工裝設計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工業機器人的各種工藝裝備及其設計,包括夾具、檢具、工位器具、輔具等,主要是對機器人應用實際工業中的抓手進行設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解決企業應用機器人的實際問題。
(三)主要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包括實習實訓、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報告或設計三個大環節,實踐在學校和企業進行,在企業實習時,與企業共同培養學生、員工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等形式加強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贏、共建共用”長效機制,建立穩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實習基地,實踐教學環節見表3。
4、課程結構及學分比例
(一)課程結構比例
課程結構比例見表4
表4
課程結構比例表
教學內容
課程類別
課程學時比例(%)
學時
學時分配
理論
實踐
課堂教學
公共基礎課
16.6
404
264
140
專業基礎課
26.8
648
494
154
專業核心課
15.4
376
278
98
專業選修課
5.9
144
88
56
公共選修課
3.3
80
80
—實踐教學
實習實訓
5.3
130
—
130
畢業(頂崗)實習
20.3
494
—
494
畢業實習報告或設計
4.3
104
—
104
入學教育與軍訓
入學教育與軍訓
2.1
52
—
52
總學時
2432
1204
1228
占總學時比例(%)
100
49.5
50.5
(二)學時分配與學分比例
各類別課程學時分配與學分比例見表5。
表5
各類課程學時分配與學分比例表
課程類別
課程總數
課程實修數
總學時
課程總學分
占總學分比例(%)
公共基礎課
8
8
404
25.0
18.9
專業基礎課
9
9
648
40.5
30.6
專業核心課
5
5
376
23.5
17.8
專業選修課
6
144
9.0
6.8
公共選修課
25
80
4.0
3.2
實習實訓
1
1
130
5.0
3.8
畢業(頂崗)實習
1
1
494
19.0
14.4
畢業實習報告或設計
1
1
104
4.0
3.0
入學教育與軍訓
1
1
52
2.0
1.5
總計
57
33
2432
132
100
五、畢業標準及學分要求
畢業生最低畢業學分:132,其中公共必修課學分:25,專業必修課學分:64,專業選修課學分:9,實踐必修課學分:30,公共選修課學分:4。
畢業生需獲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或B級證書、專業技能證書(1個)才能通過畢業。
六、教學周數安排
教學周數分配見表6。
表6
教學周數分配表
學期
課堂教學
集中實踐教學
考試
入學教育與軍訓
機動
合計
實習實訓
頂崗實習
畢業實習報告
七、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
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用表見表7。
表7
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學分
學時數
學期、教學周、周課時
考核方式
總學時
理論實踐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考試
考查
說明:J:軍訓;K:課堂教學;#:考試;S:實習實訓;B:畢業實習;L:畢業設計或畢業實習報告。
九、辦學基本條件
(一)專業教學團隊
本專業教師團隊學歷水平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20%。專任教師“雙師型”素質達到75%以上,且配有專職的實習實訓教師,及校外兼職教師占20%,兼職專業教師來自企業一線的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都具有5年以上的專業實踐經驗。在職稱方面,具有高級職稱20%,中級職稱達40%以上。專業理論課以具有專業背景的專職教師主講,專業實踐課以企業行業專業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講授,在學歷、素質結構和職稱方面都較為合理,較好地滿足基本的教學需要。
十、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本專業課程考核方式是把考核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通過過程考核、終結性考試和技能鑒定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檢測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
在科目考核方面分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考試科目緊扣高職教育、突出以技能為核心,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成績按平時占30%,考試占70%納入總評。考查科目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考核。
在技能考核方面分為校內實驗實操、校外實習實訓和技能考證。對于涉及實驗內容的課程,根據完成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的等級程度評定成績;校外實習實訓成績考核由企業根據企業崗位標準和崗位職責對學生進行考核。
十一、繼續專業學習深造建議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對口升學、函授教育、自學考試等繼續學習的渠道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也可以報考專插本學習,可選擇工業自動化、機械工程自動化等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