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新學院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預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有效預防、及時應對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規范應急處置行為,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應急處置,最大程度地減少學校師生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維護學校穩定,依據教育部印發的《教育系統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 本預案適用于學校應對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風暴、暴雨、沙塵暴、冰雹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害,對教學秩序造成影響的事件。
第二章 工作原則
第三條 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應對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第一責任人,黨政齊抓共管,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各部門和二級學院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盡可能地降低或消除因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學校和廣大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第四條 為切實做好我校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成立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負責人由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長擔任,突發事件發生后,由黨委宣傳部、團委、校長辦公室、學生處、后勤管理處、保衛處負責人共同協調處置。指揮部設在保衛處。
第五條 建立健全學校與二級學院、單位聯動協調機制,發生突發事件后,領導小組成員、各相關部門、二級學院負責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線,掌握情況,開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部門、學院系統聯動、群防群控、全方位處置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工作局面,確保預防、檢測、預警、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緊密銜接和正確應對。
第六條 處理突發事件,要堅持從保護師生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角度出發,依法開展工作,防止事態擴大,必要時可向有關部門介入和求助。
第七條 宣傳部門要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和溝通,按照職責權限及時、準確、客觀發布突發事件事態發展及處置工作情況等權威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第三章 應急預案體系
第八條 學校總體應急預案根據《教育部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河南省教育系統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
第九條 學校各二級學院在學校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總體應急預案的精神和要求,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分別制訂本部門的應急預案。
第十條 具體工作應急預案應針對某個時段、某項具體工作由主管、牽頭單位制定。
第十一條 各級各類應急預案應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適時修訂完善。
第四章 預防和預警機制
第十二條 要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切實做好應對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
第十三條 向領導小組及時報送突發事件是各部門的重要工作職責,全校各單位要建立暢通的信息傳送渠道和嚴格的信息上報機制,完善應急信息報送系統。
第十四條 學校要通過課堂教學、培訓、宣傳手冊、專題講座、展覽、板報專欄、網絡、廣播等生動活潑的形式與途徑,加強對教職工和學生的防災減災教育,敏感時期要落實各級值班制度和請示匯報制度,提高應對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及時排查和消除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安全隱患。
第十五條 要加強應急反應機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和完善應急處置預案。要加強人員培訓,開展經常性演練活動,提高隊伍的素質和技能,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指揮能力和實戰能力。
第五章 應急預案啟動標準
第十六條 參照國家有關標準,結合我校實際,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由高到低劃分為4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件(I級)
1.洪澇災害:重要江河發生20年一遇以上洪水或水位超過保證水位,城市受淹,學校絕大范圍發生洪澇。
2.地震災害:發生6.5級以上嚴重破壞性地震。
3.損失情況:因災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
(二)重大事件(Ⅱ級)
1.洪澇災害:發生10年-15年一遇洪水或水位接近保證水位,城市受淹,學校大范圍發生洪澇。
2.地震災害:發生5.5級以上6.5級以下嚴重破壞性地震。
3.損失情況:因災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
(三)較大事件(Ⅲ級)
1.洪澇災害:發生5-10年一遇洪水或水位超過警戒水位,學校受淹,較大范圍發生洪澇。
2.地震災害:發生4.7級以上5.4級以下一般破壞性地震。
3.損失情況:因災造成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
(四)一般事件(Ⅳ)
1.洪澇災害:發生3-5年一遇洪水或水位接近警戒水位,學校局部范圍發生洪澇。
2.地震災害:發生4.7級以下一般破壞性地震。
3.因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其他自然災害參照國家、省、市標準,及和我校實際確定。
第六章 處置程序
第十七條 發現或接到較大以上預警信息,必須在10分鐘內據實向領導小組報告,堅決杜絕謊報、瞞報、漏報、錯報。
第十八條 信息報送應包括:
(一)時間、地點、規模、影響范圍、信息來源等情況;
(二)事件性質判斷和影響程度評估;
(三)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
(四)事態現狀、處置準備情況和其他需報送的情況。
第十九條 領導小組接報后,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及時通報有關單位,全面、客觀、準確、及時發布處置信息。
第二十條 確認突發事件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按照“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分工協作”的原則,成立指揮部,研究事件級別,制定處置方案,組織開展救援工作。各單位要在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快速、準確、高效的工作機制。
第二十一條 應急預案啟動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指揮狀態,各相關單位應立即到位,并保持通訊聯絡順暢、快捷,按照事件的性質規模、范圍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緊急情況需外部協助的,應立即向有關部門求助。
第二十二條 應急處置措施
(一)特別重大事件(I級)
除按照Ⅱ級事件處置程序外,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在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保衛部門維護現場秩序,防止有人尋隙滋事,并及時請公安部門協助工作,有關部門做好裝備、物資準備。
(二)重大事件(Ⅱ級)
各單位投入搶險救災、疏散人員、救治傷員。
(三)較大事件(Ⅲ級)
保衛處進入現場,維持秩序,各單位做好單位和周邊的排險和師生疏散工作。
(四)一般事件(Ⅳ)
基建處、后勤管理處進行建筑、水電的檢查修繕、疏通道路、排水設施,各單位積極配合。
第七章 后期處置
第二十三條 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完成以后,立即開展以下后期處置:
(一)工作重點從應急轉向善后行動,及時開展補救工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學校正常秩序。
(二)根據領導小組要求妥善安置受災師生,盡快復課,根據災情調整教學計劃和師生生活安排。
(三)校醫院要做好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工作,全力搶救傷員;配合其他工作組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爆發和流行。
(四)做好心理救助工作,組織專業人員對受災師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救助。
(五)積極調運食品與物資,保障師生員工和家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協助地方民政部門調配救濟物品。
(六)做好受災師生的轉移和臨時居住安置工作必要時可向民政部門求助。
(七)加強校園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協助消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災發生;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校園秩序。
(八)對易發生次生災害的部位和設施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全面檢查設備、設施安全性能,對安全隱患及時防范、補救,防止次生衍生災害的發生。
(九)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鄉新市人民政府善后工作計劃,做好在災害中受傷人員的醫療、救助工作。
(十)協助并會同上級有關部門開展災害損失評估。
(十一)根據受災情況組織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志愿者參與善后救援。
(十二)外事處按照有關規定妥善安置外國專家,接待可能參與救災的外國救援人員。
(十三)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匯總工作情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八章 責任與獎懲
第二十四條 按照《鄉新學院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細則》評價單位和單位領導在突發事件處置中的責任落實情況。
第二十五條 在突發事件處置或恢復重建工作中有失職、瀆職行為或處置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學校黨政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由保衛處負責解釋。
篇2:(中學)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
中學(學校)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提高我校自然災害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災害救助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消除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和校舍安全,維護學校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自然災害事故應急是災害發生后,對學校受災師生學習、生活進行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本預案適用于洪災、地震,火災、冰雹,暴風雪、雷電等因素而造成學校校舍倒塌、校園淹沒、道路阻塞等的應急救助反應。
二、災害救助應急機構及職責
(一)領導小組:
總 指 揮:z
副總指揮:z
成 員:z
職責:
1、及時傳達上級防災會議精神,全面部署防災工作。
2、發布布臨災指令,督促各職能小組按本預案開展抗災應急各項工作。
3、指揮抗災救助工作,及時向上級匯報災情。
4、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網絡,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二)工作機構
1、信息組:
組長:z
成員:z及教導處全體成員
職責:
(1)收集上級發布的防災信息和工作要求。
(2)及時、準確發布防災信息。
(3)掌握學校防災救助工作動態,及時向領導小組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2、宣傳教育組:
組 長:z
副組長:z
成 員:z
職責:
(1)宣傳和組織學習防災自救的知識,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廣大師生員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印發防災救災宣傳資料。
(3)編報防災救災工作動態。
3.應急處置組:
組 長:z
副組長:z
成 員:政治處、安全處成員、全體班主任及公寓管理人員
職責:
(1)制訂學校防災應急預案,繪制應急疏散平面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和標志等,并組織實施演練。
(2)協翻各小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3)加強重點部位的防護工作。
(4)接到領導小組臨災指令后,廣播室(石尚斌)應立即通知師生撤離,各班按照預案迅速疏散學生和教職員工(王坤、晁存友負責三年級,方戰生,常東明負責二年級,楊煥俠,吳濤負責一年級,王滿倉負責教師院教師的撤離,、王三衛負責農行教師撤離,王衛軍負責西院教師撤離。
(5)各班主任接到領導小組臨災指令后,應立即進入教室疏散學生,靠樓梯口的兩個班的班主任應指揮整層學生有序下樓,切不可擁擠;若在上課其間,各教師應立即組織疏散學生,靠樓梯口的兩個班的教師應指揮整層學生有序下樓,切不可擁擠。(若遇強地震,無法撤離時,上課教師應組織學生迅速躲在桌手下面或墻席等容易形成三角區域的地方)
(6)在上課期間,災情發生時劉豐勝迅速到北教學樓樓梯口通知并疏散學生安全撤離,石尚斌到南教學樓樓梯口通知并疏散學生安全撤離。
(7)學生撤離一律進入學校大操場。教師撤離到廣播室門前空院。
4、后勤保障組:
組長:z
成員:總務處全體成員
職責:
(1)根據需要購置防災設施設備。
(2)搭建學校防災設施。
(3)臨災狀態下,負責調配防災設施設備,提供食品、飲水等生活必需品。
(4)負責救災物資的發放工作。
5、值班巡邏組
組長:z
成員:z
職責:
(1)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
(2)接收記錄上級的電話通知,及時匯報校長。(由郭玉、付娟,朱紅梅、盛莉斐負責)。
(3)晚上進行校園巡邏和檢查,負責學校安全,若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匯報。(劉豐勝、王峰、宋*、王衛軍負責)
(3)及時督促各年級學生按時離開教室進入宿舍晚唾。。
(4)劉曉娓負責查閱區局育教網的信息,報送各種材料。
6、(晚睡及午體)應急處置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 員:政治處、安全處成員、全體班主任及公寓管理人員
職責:
(1)接到領導小組臨災指令后,督促各班按照預案迅速疏散學生和教職員工(王坤、晁存疚負責三年級,方戰生、常東明負責二年級,楊煥俠、吳濤負責一年級,王滿倉負責教師院教師的撤離,王三衛負責農行教師撤離,王衛軍負責西院教師撤離)
(2)公寓管理人員及時放電開燈,打開公寓樓門。協助班主任疏散學生。(若遇突發災害,公寓管理人員應急時通知學生疏散)
(3)各班主任立即進入宿舍組織學生有序下樓。
(4)石尚斌負責男生公寓學生安全撤離。劉豐勝負責女生公寓學生安全撤離。
(5)學生撤離一律進入學校大操場。教師撤離到廣播室門前空院。
三、防災應急程序
1,臨災應急反應、
接到上級發布的臨災信息后,防災領導小組按程序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1)召開防災領導小組工作會議,部署緊急避險和搶險救災工作。
(2)宣布有關抗寵救災的規定。
(3)根據上級指揮機構發布的災情動態宣布臨災應急期的起止時、間,根據災情發展趨勢決定師生避災疏散時間及范圍。
(4)檢查學校應急措施和防災減災準備工作的落實情況。
(5)強化宣傳教育,防止災情信息誤傳和謠傳,穩定學校秩序
(6)及時向區教育局防災救災指揮部報告災情信息。重大災害和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情況應越級報告。
2、災后搶險救災
根
據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情況,結合學校的特點,啟動相應的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和處置。
保證組織落實,人力落實,財力落實,以最快、最高效的辦法處置,確保師生安全。
(1)學校抗災救災領導小組成員立即進入各自崗位履行各自職責。
(2)學校抗災救災領導小組發出緊急撤離、集中信號。災情發生在教學時間時立即停止一切教學活動,所有在場教師參加救援和疏導。在上課時由各任課教師帶領學生按指定線路到指定地點集中,班主任立即到班,老師在確認沒有學生時最后一個撤離。
(3)緊急撤離時,學生應停止一切活動,不得攜帶書包,迅速離開現場,聽從老師安排,互相照顧,幫助弱小、有病同學撤離。
(4)門衛聽到信號后就打開大門,總務處工作人員立即檢查應急通道是否暢通。
(5)工作時間發生火災時,發現者除撥打電話119、110報警外,迅速報告學校領導,校領導應立即指揮工作人員關閉電源;夜間發生火災時,發現者要大聲呼救,立即打119,11O報警電話,并報告學校領導。
(6)發生漏水現象危及學生安全的應立即切斷水源(消防用水源除外)
(7)建立避難場所,妥善安置受傷師生,保護學校財產。
(8)及時上報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
(9)除不可抗拒的地震等自然災害外,人為引起的災害應保護好現場,協助公安,消防部門進行事故現場分析,查明原因。
(10)協助相關部門作好善后處理工作。
四、工作要求
1、領導小組成員切實履行各自職能,負責本組救災工作,迅速到一線進行指揮,各小組迅速到達指定位置。
2、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的救助和撤離疏散,不能丟掉一個學生,只有學生全部撤離后,教師方可撤離。
3、科任教師應積極主動協助班主任工作,若在上課期間,必須組織學生撤離疏散,學生撤離完后任課教師方可離開。
4,各處室王作人員及公寓管理人員要堅守工作崗位,不得擅自離崗。
五、附學校防災、抗災撤離疏散平面圖。
篇3:Z中學防雷電等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更多精品: 客服 中學(學校)防雷電等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1、政教處利用國旗下的講話、班會、黑板報等途徑宣傳有關臺風、暴雨、、雷電、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知識,增強師生防災意識,提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本領。
2、后勤處組織后勤人員定時和不定時排查校園的房屋、排水管道、電器設施、消防安全設施、樹木、窗戶等安全方面的隱患,查看學校建筑物上的避雷設施是否完好,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3、學校在接到上級指令或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信號,需要停課的,則立即采取措施停課放假。必要時,在未接到上級主管部門停課通知而情況緊急的,由學校應急事件處理小組討論決定并報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停課放假。
4、雷電、暴風、暴雨天氣,各班班主任、任課教師要有秩序地組織學生安全返家,對離學校較遠學生做好必要的護送工作。
5、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在接到雷電、暴風、暴雨信息時,隨時待命,做好有關工作。發現災情時,后勤人員在下班前切斷電源,檢查和加固校內懸掛物等。各班正副班主任負責關好教室門窗。年級主任負責巡查整個樓層設施安全情況后方可離開。
6、發生破壞性災害后,立即做好抗災自救工作。同時,做好災后衛生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疾病在校園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