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陽光心態”講座總結:心態改變命運態度成就未來
8月30日上午9點,專職講師沈瓊湘來到公司總部,為總部的全體家人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塑造陽光心態”的講座。
為了進一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與敬業精神,培養員工良好的心態,增強員工的責任心和對企業的忠誠度,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公司總部特別邀請了專職講師沈湘瓊,就如何塑造陽光心態組織了總部所有家人進行了集中培訓。
沈老師的講座全過程以ppt的形式進行,她以“九人過橋”、“秀才趕考”和“無臂鋼琴師劉偉”幾個典型的故事貫穿整個講座的主題,鮮明的道出了“態度改變人生”的深刻哲理。
“心態影響能力”
九個人過橋的試驗教授說:你們九個人聽我的指揮,走過這個曲曲彎彎的小橋,千萬別掉下去,不過掉下去也沒關系,底下就是一點水。--順利過橋
走過去后,教授打開了一盞黃燈,透過黃燈九個人看到,橋底下不僅僅是一點水,而且還有幾條在蠕動的鱷魚。--嚇了一跳
教授問:現在你們誰敢走回來?--沒人敢走了
教授說:你們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堅固的鐵橋上。--只有三個人愿意嘗試:第一個人顫顫巍巍,走的時間多花了一倍;第二個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堅持不住了,嚇得趴在橋上;第三個人才走了三步就嚇爬下了。
只有一個人不敢走,教授問他,你怎么回事?這個人說,我擔心網不結實。
這個小測試完美的闡釋了心態影響能力這個六個字。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個事情的態度,一個人因為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不如他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更嚴重。
“想法決定生活,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有什么樣的未來”
有位秀才兩次進京應考未第,又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里。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夢見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你怎么今天就回鄉了?”
秀才把做夢解夢的事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是大有希望,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墻上種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是萬無一失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有什么樣的未來。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
劉偉10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時,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2年后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后就達到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他的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被廣為傳頌,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精神感動了全世界。
20**年,他被評為十大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這樣寫道: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雖然講座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可是其中富含的意義和人生哲理卻是無限,生活因為熱愛而豐富多彩,生命因為信心而瑰麗明快,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生活就是一道自助大餐,你吃什么是你自己的選擇,你選擇什么就得到什么。選擇了陰天,你會覺得哪里都不舒心,選擇陽光,就會覺得哪里都是晴天。塑造陽光心態,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對于公司所有家人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篇2:東方酒店創建綠色飯店知識講座
東方酒店創建綠色飯店知識講座
時間:
主講:
主題:綠色飯店的現狀/綠色飯店的基本理念/目前綠色飯店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何開展創綠/如何評定綠色飯店
一、綠色飯店的現狀:
二、綠色飯店的理念:
1、綠色飯店的理念:它要求飯店將環境管理融入飯店經營管理之中,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調整飯店的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管理模式、服務方式,實施清潔生產,提供符合人體安全、健康要求的產品,并引導社會公眾的節約和環境意識、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倡導綠色消費。它的實質是為飯店賓客提供符合環保要求的、高質量的產品,同時,在經營過程中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排放,預防環境污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2、綠色旅游飯店定義:以可持繼發展為理念,堅持清潔生產,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生態環境的飯店,其核心就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加強對環境的永續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三、飯店的主要環境問題
1、廢氣的排放
2、廢水的排放
3、噪音的污染
4、固體廢棄物
5、室內空氣污染
6、能源的過量消耗
7、資源的過量消耗
四、開展綠色飯店管理的步驟
1、建立臺帳
⑴建立創綠領導管理體系,各部門建立創綠小組;
⑵制訂飯店綠色管理制度,可在星級飯店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增加節能環保部分;
⑶對員工進行綠色飯店培訓工作(標準講解,制作綠色飯店知識小冊子,對員工培訓的內空資源要進行積累);
⑷營造綠色服務的氛圍(如標語、宣傳、告示牌、提示牌等);
⑸落實創綠管理的措施
①節約能源角度,如采用節能燈具,充分利用自然光,分路控制等。
②節約資源角度,如分區安裝水表,降低恭桶水位、利用蒸汽冷凝水、洗衣房污水、太陽能等。
⑹努力得到賓客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宣傳,獎勵措施。
⑺對創建綠色飯店過程進行檢查。
⑻評估創綠效果,通過數據比較、能耗分析,總結各部門創綠效果、整個酒店的效果。
⑼建立完善綠色飯店的文件體系(分類、做好目錄)。
⑽各種檢測報告和佐證材料。
五、綠色飯店的評定
1、客觀
2、綜合評價
3、指導
步驟
1、聽取總結及工作匯報;
2、書面審核—臺帳資料檢查
3、現場認定:是否符合標準,是否可行,工作是否合理,是否可操作。
六、創綠過程中應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綠色飯店與星級飯店的關系問題;
2、節能與服務質量的關系問題,要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做好節能工作;
3、對產品除注重結果外更應注重過程,通過創綠提高員工意識,進行影響賓客的意識。
篇3:聽《傳統文化與中醫》講座有感
聽《傳統文化與中醫》講座有感
由于消息得到的晚了些,三天的授課我只聽了最后半天,充分證明了信息化時代下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啊!悔死我了,虧死我了!潘教授來自上海,普通話不太標準,所以用了很長時間去適應。也許是精華部分已經在兩天前講完了,今天的講座貌似不那么吸引我。但是這個講座題目卻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傳統文化與中醫》。
我的觀點依然有不少和老師不一樣的地方,但是我能明白,我來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不是辯論。畢竟老師的大部分說法都是很中肯的。近百年來的折騰丟掉了多少傳統文化的寶?曾聽同學說過,給她治療腳傷的那位中醫大夫,家里兄弟三人從小就練習摸骨術,曾經有多少醫書,全是寶貝啊!可在#和諧#被毀。聽同學說著說著我的眼淚就下來了。老師說他的一位老師為搶救古籍,往書上放上了XX的像 這才得以幸免。然而這只是傳統文化眾多瑰寶中的一枝,那空前的、瘋狂的文化毀滅災難還不知降臨給了多少能人異士呢!不想再去追究這是誰的責任,只想彎腰拾起那散落一地的祖先心血。
在談到當今補藥泛濫這一現狀時,有些人就舉起吃牛鞭豬鞭的大旗來打中醫。老師說:這樣的進補完全就是錯的!我也想對那些人說一句,你真正要打的對象不是中醫。這就好比你家鄰居自稱是魯班,可是做出的物件卻不能用,于是你就大喊魯班是個騙子一樣。想起來去年邱教授上課所講:一些習練邪百度教氣功的人激情澎湃的給邱教授講了半天中醫,結果邱教授告訴他們這些都不是中醫一樣。中庸之道,不是左右逢源而是不偏不倚。正是中庸之道的缺失,讓一些東西偏離了正道。脫了軌,又借著“科學”的旗號,又偏又倚,哪兒來的中庸?所以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太過中庸,而是壓根就沒有學習中庸,不理解不知道什么是中庸。
現在很多人為了圖方便都去買成藥,但老師說這個藥效就差遠了。這個我無從得知結論,要是有機會讀研,可以開個課題研究一下。呵呵~~說道有人批評《論語》里的“學而優則仕”,老師又為子夏翻案了(《論語》是子夏說得,*卻批孔子)“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優是空閑、閑暇的意思,仕有做事之意。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學習多了也要做事、去實踐,實踐了也要學習總結。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反作用與實踐。說句狂一點的話,馬克思理論中有的我們都有,甚至比他們還深刻,馬克思理論沒有的我們還有,學什么馬原 學傳統經典就好了嘛!嘿嘿,其實我也想過,要是把從小到大的政治課都換成對經典的學習,那該有多幸福啊!不過我感覺政治課上學得東西更系統、更條理一些便于教(一聲)授。
中醫的治病八法,無不是在因勢利導。如《黃帝內經》中所說:“體若燔炭,汗出而散。”無汗發熱多用發汗法退熱。也就是說內有熱開肌膚腠理讓熱隨汗排出,內熱散去則燒自然而退。西醫的酒精擦身亦是散熱,熱毛巾敷身上是讓毛孔張開利于發汗。但以冰袋降溫卻是在“堵”,病邪不排出,在體內亂作不是讓病更厲害嗎?再看抑制中樞神經的退燒片,藥理是抑制病邪向大腦傳遞信息,麻痹神經,這不是掩耳盜鈴嗎?就像前幾天老媽因腰疼去看中醫,那位大夫所說“不要光止疼,止住疼藥性過了不是還疼嗎?沒有從根上解決問題。要治病,不要光止疼。”此言得之!
老師還對變與不變進行了辨證。以不變應萬變的“不變”就是規律。是我們的祖先在與疾病作斗爭中總結出來的自然法則。如:以嘏投卵,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非典至今已經過去10年了,可依然沒有研制出有效的藥物,老師打趣到“等你研制出來再和疾病對抗,城市都變空城了!”所以中醫運用幾千年的辨證論治,得到了不小的收獲。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高境界。正如兵法的至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一眼,中醫是講“治未病”的,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不變的是規律,變的是具體臨證。每個人的病程不同,體質不同,一定要隨證施藥,這是中醫的特點,也是靈魂所在。人不是機器,不能哪兒壞修哪兒,也不能用某個部件壞了就換個新零件的方法對待。法約爾杰出,因為他提出了管理中的“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更有大智慧,因為他幾千年前就已經在踐行“以人為本”了。的確,中醫沒有分化出醫學倫理學,但是早在唐朝,就有《大醫精誠》了。并且歷代醫家不斷的用自己的行動在詮釋著這光輝的品德,沒必要單獨拿出來說,這份責任感已經融合在了行醫生涯中,如影隨形的相伴著。豐碑無語,行勝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