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教師備課要求和操作方法(討論稿)
一、 課程改革對備課提出新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任務,要求注
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須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就必然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備課觀念,重新構建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備課時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備課改革的目標
1、適應21世紀教學形勢發展的新要求,切實深化課程改革,強化教育創新,實現
教學資源共享互動;
2、通過備課改革,擺脫形式,摒棄機械重復的“抄教案”無效勞動,提高備課的實效性,使備課真正為上課服務;
3、通過備課改革,力求減輕教師教業負擔及心理壓力,把教師解放出來,引導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研究、總結、實驗、輔導上;
4、力爭通過備課改革,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各科的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每位小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備課改革的具體要求:
1、對精品課備課的要求與說明。精品課備課,通俗地就是執教一堂公開課所要撰寫的教學詳案,包括上課需要收集的資料及準備的課件、音像制作設想等。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充足的教具準備,合理的教材分析(包括重點、難點),有較為詳細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設計,有清楚的教學環節,有精要的問題設計、啟發引導、延伸拓展,有完整的板書設計,有必要的教學隨筆等。一般要求語文每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或名家名篇,數學的單元難點內容或重點章節等定為精品備課內容。
2、對非精品課的要求與說明。非精品課備課,是相對于精品課備課提出的為了節省備課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而提倡的“綱要式備課”、“卡片式備課”、“批注式備課”、“流程式備課”等減量、節時、便捷、靈活的新型備課形式。但在采用這些備課方式時,均要在教材中作一定的批注。對幾種非精品課的形式說明如下:
⑴、批注式備課。即教師以批注的形式簡要地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目標的設置、內容的處理、教法的選擇、環節的實施直接而又及時地批注在教材的旁邊。
⑵、綱要式備課。教師把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以綱要的形式寫下來。教師備課本上的教案出現一些綱要式的為實現教學目標所需的導向性問題。此方式需與批注式相結合。
⑶、計劃式備課。一般針對一位教師兼任三門學科以上,對一些非主攻學科采用的備課方式,在通識全冊教材后,把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具準備、教時安排等以計劃的形式列于紙上。此方式需與批注式相結合。
⑷、電子備課。三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可進行電子備課,但電子備課稿應早早地打印出來,教師要鉆研備課,不是自己備的課必須有一定質量的二備,在電子備課稿上進行自己的批注和改動。
3、對集體備課活動的要求。為了使每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有實效,各備課組組長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做到時間保證,內容落實,形式創新,可以以純備課形式進行,也可以以與主題教研活動相結合進行,還可以以反思具體教學行為圍繞主題進行探討。參加集體備課的教師須認真參加每一次鎮級集體備課活動,認真聽課,認真筆記,用心領悟,以保證集體備課活動的實效。
4、對教師教學流程檢查的要求。以備課組為單位,對本學科任課教師的備課筆記進行自查;以學校為單位,不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流程進行檢查,無論是備課組還是學校檢查,都應有一定的記載和評價。全鎮將進行不定期地抽查,如發現教師有在沒備課的情況下進課堂的現象,將作全鎮通報批評。
5、對資料積累的要求。教師要注重資料的積累,要把各單元備課資料集中起來,裝訂成冊,好好保存,以便下次重復利用。下次備課,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三次第四次的修改,既節約資源,又有利提高。
四、對教師備課的要求。
1、能按上級文件的要求備課,制定計劃(有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班級情況分析、教學進度、教學措施),語文要有作文計劃;有單元目標,一課目標、課時分配、課時目標、課時重難點、教學準備等。教齡在1-5年的新教師一律采用手寫式備課,并要求有80%的詳案;教齡在6-10年的教師也一律采用手寫式備課,要求有60%的詳案;教齡在11--20年的教師采用手寫式和批注式相結合的備課方式,并要求有40%的手寫式詳案;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采用手寫式與批注式相結合的備課方式,要求每單元備一個精品教案。提倡全體教師及時認真地撰寫教后記。質量優者得滿分或加分。若發現有漏備、少備的,則每一節扣0.5分,備課簡單、草率了事的扣2-5分(以校長室、教務處檢查為準)。
2、任教語文、數學兩門基礎學科的教師及主任科、英、音、體、美等的專職教師,按上述要求備課。其中手抄式自備精品課教案為1個單元1課例;15年以下教齡的教師全采用手抄式備課,其中手抄式自備精品課教案為一單元1篇。
3、非專職教師,如兼任科、英、音、體、美等非基礎學科的,可以采用計劃式與批注式備課相結合的方式。
4、任教多個年級的專職教師可以主備一個年級,其他也可以實行計劃式備課與批注式備課相結合的方法。
五、對教學反思撰寫數量的規定,體現在《教學日記》上。
教師要常寫教學點滴、教學案例、教學論文、做資料卡片及撰寫外出聽課心得等。現在我們把這些統一記到“教學日記”上,具體見下表(這些是檢查的達標數):
數量 教
齡
內容20年以上教齡10-20年教齡6-10年以下教齡5年以下教齡
教學點滴每兩個教學內容一篇反思(至少50字)每二個教學內容一篇反思(至少100字)每教學內容一篇反思(至少100字)每一教時一篇反思(至少50字)
教學案例1234
教學論文 111
資料卡片101520**
聽課心得381015
三、對教師教學流程檢查的規定:
以備課組為單位,對教師的備課筆記進行期中期末兩次自查;以教研組為單位,不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流程進行檢查,無論是備課組還是學校檢查,都應有一定的檢查記載和評價。全鎮將進行不定期地抽查,如發現教師有在沒備課的情況下進課堂的現象,將作全鎮通報批評,并與學校、教師崗位責任制考核掛鉤。
注:請各位教師認真閱讀此要求,并按要求預先備好自己的課,不打無準備之仗,也不出現上課和備課兩張皮的現象。
篇2:外語學院集體備課管理規定
集體備課有利于平行班的教學,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年輕教師的成長。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作如下規定(適用于我院各專業、高職學院、協和學院以及閩南科技學院的各門課程):
1、集體備課的召集人由教研室或系主任指定。
2、集體備課的主要目的為: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資源共享,規范教學。
3、集體備課的主要內容為:統一教學進度、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教材內容的增減、作業的最低限量及作業批改要求等。
4、每學期第一次集體備課應制定本學期的教學進度表。
5、每次集體備課應有備課主題及詳細記錄,由專人負責填寫備課組教研活動紀要表;并注意對新任課教師做好傳幫帶。
6、期中、期末考試后,集體備課時應對試卷的難易度、學生的學習及考試狀況做出分析。
7、需要集體備課的課程每學期至少集體備課四次。
篇3:教師備課、教研、聽課制度
備課、教研、聽課制度
一、教師上課前要按照本學科教學要求提前一周(至少四課時)寫好教案,每月教導處安排一次教學檢查,并不定期到教師辦公室抽查。
二、教師必須認真備課,不得抄襲或敷衍了事。
三、每學期所寫的教案要注意妥善保管,不要遺失。
四、對所上校內公開課、教研課,教導處根據課堂教學評價表給予客觀評定。
五、根據教導處安排每位教師每學期必學公開教研。
六、教師每學期要按規定在校內外完成下列聽課任務。
① 校長、副校長以及主抓教學的教改主任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以上。
② 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0節以上。
七、教師要完成教導處安排的外出聽課學習任務。
八、聽課要作好詳細紀錄和寫出評課意見,課后參加評課活動。
九、聽課紀錄要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