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學習培訓心得
6月8日---9日我受公司委派前去武漢參加臺灣**企管集團二場學習培訓,一場主題為《生產管理與計劃控制技巧》,一場主題為《生產問題的分析與對策》,二天的課程緊湊、生動、不重復,臺灣名師曾進賢先生學識淵博(不用PPT不看筆記)、風趣幽默、即興舉例與學員互動,活潑生動,通俗易懂,課堂氣氛活躍。
一、生產管理與計劃控制技巧
開篇就績效進行剖析,績效涉及計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都與溝通協調息息相關,溝通在整個生產管理過程中占據極其重要作用。
曾老師就職業道德進行分析,認為忠誠就是素質,當一個人否定上司時,證明這人忠誠度有問題;當下屬有錯時,是主管的責任;最笨的主管是與下屬搶功勞,稱職的主管是與下屬搶過失,這是擔當。強調上司就是老板,我之前也曾這樣認為過上司就是老板,上司的指令必須不打折扣的執行,對于上司的指令正確與否有懷疑時可提醒,但上司沒修正,必須執行。
曾老師對于工作的輕重緩急作了詮釋:
重要
不重要
急
優先
快速
不急
計劃
避免
重要+急--優先處理;不重要+急--快速辦理;重要+不急--列計劃,按計劃辦;不重要+不急--盡量避免。
管理就是理事、管人、管事。按4分法開展工作,即(DDCA)計劃--實施--檢查--改進,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優化改進,再計劃。計劃的定義就是:做什么?何時做?誰來做?羅列了生產過程:從客戶下訂單--訂單評審--正式接單--訂單管理--開工指令,到采購周期、生產周期,考慮到等待和浪費的時間,要寬放時間。
生產一般方針是產能大于負荷,但平常要培養應急能力,應付專案訂單,所謂專案訂單無非就是重要客戶的臨時訂單或向客戶展示實力的訂單,一般時間上要求非常急。平常就必須多儲備常規訂單產品。產能就是人工+設備/工裝,一般情況下:產能=負荷,一般方針:產能大于負荷。
對于負荷過大解決方法,曾老師作如下詮釋:1、增人增設備;2、外協;3、選擇性接單。
一般大計劃不太確定,中計劃要準,日計劃就必須保質、保量、保期、保本。工人沒事干體現在計劃上:1、停工待料;2、設備故障;3、計劃沒安排好。為杜絕停工待料,對于原材料要提前三天跟催,明確責任制。
稱職的主管--快準狠?!翱臁斌w現在信息傳輸快,生產交貨及時;“準”通過內部溝通協調保證生產周期;“狠”誰不按計劃辦,就拿誰開刀。生產主管必須是強勢生管。
大計劃依據生產指令開立,隨即排入(接單/訂單量/設備/工裝負荷/指令寬放/排入計劃調整)。特性:準確度不高,可控(預留寬放時間,減少變動提高準確度)。
中計劃
依據:大計劃的延伸,上次中計劃的執行情況。
功能:
1、日計劃的唯一依據;
2、生產安排(發料、人員調度、培訓、產前調試、工藝工裝準備........);
3、設備/工裝設定;
4、原材料跟催;
5、交貨安排;
6、計劃執行追蹤與異常管理。特性:準確度高,不變的,滾動的(計劃排定四要素:產能、物料、全程、工時)。
日計劃
依據:中計劃。
功能:
1、管理(作業)結果看得見--保質、保量、保期、保本。
2、隨時掌握生產現場實際作業狀況、過程控制、異常管理(貴在及時)。
3、建立或完善產品病歷與技術儲蓄、避免問題再發。
特性:用看板形式,活的管理。
曾老師講述了產品的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利潤=售價-成本,新產品=賣方市場,利潤空間高(這體現魅力品質、當然品質)。當產品呈現無差異品質時,是售價=成本+利潤。
地利:成本=售價-利潤,企業賺錢的法寶:1、提升售價;2、降低成本。
人和:企業文化。
“品質”剖析--必須是老板說好、員工說好、顧客說好、斤斤計較成本(降低成本)。
曾老師給班組長管理支招,給每個班組長備一個備忘錄本子,記錄其優缺點、工作情況、產能情況,作為日??己艘罁?。
成本100%=制造成本30%(工時)+材料成本60%+銷售成本10%。關于生產工資系數,曾老師作了個推薦,在一定批量、一定效率情況下執行一定的工資系數,根據批量和效率即增系數即減,注意合理,員工的接受承度。
二、生產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目標--量化、數據化。
制度要規范化,沒有制訂的,要制訂。制訂了的,不好的地方要增加/修改。好的要讓員工了解,了解后,進行執行--檢查--發現異常--應急處理--分析真因--商量對策(盡量采用防呆法,所謂防呆法,就是呆子都可以做的方法)--形成標準化,修改/增訂后再培訓、執行、檢查...........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優化改善。
做好品管檢驗,必須經過進貨檢驗、生產巡回檢驗、成品檢驗、出貨檢驗保證質量。
曾老師分析了員工的心病:1、對人不知感恩;2、對已不知克制;3、對事不知盡力;4、對物不知珍惜。
良性成長路線:未曾經驗事務--正面進攻--心血努力--成功自信。
曾老師強調:細節決定成敗,我們不能杜絕客戶抱怨,但可以減少客戶報怨。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要把自已定位在更高層次來看問題,回到源頭來思考問題。員工與管理人員的區別不在于是否技術高超,而是在于思想不同。比如員工考慮我的不良率控制在百分之幾內不扣錢,而管理人員考慮的是我如何減少不良率,最好沒有不良率。
曾老師說管人是門學藝術、學問,講究人際、方法。
用人的宗旨:
才華
肯干
方法
√
√
授權
√
×
激勵
×
√
教導
×
×
指揮
對于不良率,曾老師作了個圖解,允許的%不良率空間,就是改善區,往往改善區就是異常的源頭,異常的源頭管理在于改善區。要源頭管理、平面展開,如異常多,就會出現--忙--盲--茫。主管面對的就是二個問題:異常與改善,主管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改善區。
曾老師說目標=實力+勉強,比如實力計10分。
給自己定位7.8分,屬投機取巧型;
給自己定位10分,屬不思進取型;
給自己定位15分,屬好高騖遠型;
給自己定位11分,屬自我挑戰型;
老師總結生產問師的分析與對策:
1、異常問題要抓真因,真因往往只有一個。
2、改善問題要抓要因。
3、管理要三現(抓現場、查現物、看現狀)
改善=三現+經驗+直覺(小心求證)+膽識(大膽假設)+專業知識
往往老師傅的做法是:經驗+直覺+膽識,我個人認為這就是通常的拍腦袋做法。
4、當問題攤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能做什么?當一個主管不能發現問題,習以為常時,就是公司的蛀蟲。要敢于面對問題,不要有鴕鳥心態。
5、根據現象--了解真相--追原因--查真因--思對策。
之后曾老師傳授了一些圖表法,在我們中場休息時發現有本在售的漫畫管理書,詳細描繪了圖表的使用,購下以后在工作中參照使用。
本次學習總結:
1、管理就是要強化過程管理,發現問題要有及時性,及時糾錯以免一錯再錯,避免上道工序的錯誤影響到下道工序。
2、管理責任要明確,充分授權、抓好管控。
3、管理要數字化、看板化。
4、要抓好產品生產前期的技術交底、指標管理。
5、管理要善于分析總結、改善,車間技術溝通會非常重要。
6、員工的教育培訓很重要,體現在制度要宣貫到位、安全宣講要到位,技術培訓要到位(含工藝、操作等)、設備維護保養要到位。
7、防呆法管理(也就是呆傻之人都可以效仿的工作方法)值得推薦。
20**年6月12日
篇2: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一、培訓時間:20**年10月22日16:00--19:00
二、培訓地點:新疆z物業有限公司辦公室
三、培訓講師:z東z集團人力資源部z
四、參加人員:部分公司員工
五、培訓內容:職業生涯規劃
六、培訓心得:下文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服務工作,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公司特地從10月22日開始對我們進行全方位的工作培訓。這是公司內部培訓的第一次,通過這次培訓,讓我進一步提高思想覺悟。
宋老師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內容,通過講解案例,與大家互動和做性格測試題的方式讓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一些想法,提高了對職業和崗位職責的認識水平。
由于現在處于職業生涯的前期階段,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宋老師的熱情洋溢的講課讓我們愉快地結束了本次培訓,歷時3個小時。雖然有些方面還是比較籠統的,而且我們也提出了我們對現狀的一些看法,但是最終還沒有解決的方案和措施,我們都拭目以待,希望在以后的培訓中增加更多的互動,在交流溝通中能讓公司了解員工真實的想法,從而不斷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更好地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本次培訓實實在在,沒有長篇大論,切合實際,我對本次培訓很滿意。
篇3:物業公司首問責任制培訓心得體會
物業公司“首問責任制”培訓心得體會
首問責任制作為公司最新發布的一項問責制度,對于員工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均以書面形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并且對于隨意作為、違規作為或不作為后該怎么辦、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也作了詳細列舉。顯然,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責任只有是可操作的,是有力度的,是足以讓我們“三思而后行”的,才能真正地保障落實。
問責制度若是缺失,我們的工作便無規可依,失職時也便無規可鑒。如今公司就問責制度已制定完成,并且公布下發,那有效的工作監督制度便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所有外界的措施、手段都是為了更好的執行該制度,但員工的積極參與才是最關鍵、最有效的。
“有什么素質的員工,就有什么素質的公司”也許并不全然正確,但試問:大家如若都關心公司的形象,都能積極參與,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跟進,各項投訴均能得到有效解決,那我們的服務還會差嗎?“快樂服務,創造價值”、“讓業主滿意”也就會不再那么困難。
我們都了解,物業管理既是對物的管理,更是對人的服務;我們工作的本質是以業主為主要客體的勞務服務。語言親情化,行為人性化的服務態度,為業主排憂解難的服務理念是我們所必需的。
公司的問責制度就我們接聽外部來電、接待外客來訪以及與客戶交談,都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而這些無非就是為了強化員工的崗位責任,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歸根結底,更是為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如果我們每個人多換位思考,站到業主的角度,便能真正地了解業主的需要,理解業主的難處,正確地調整服務的角度,從而“讓業主滿意”。
確實,“讓業主滿意”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但我們更應當樹立誠信的服務意識,具備企業的經營意識、法律意識,從而更好地運用各種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妥善處理業主反映的各種問題。
對于本人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必須嚴格按照公司的相關程序及時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明確回復具體期限,并予以解釋,同時密切跟進該事項的進展。(而一些新開發的樓盤)我們的員工還應具備“誰的責任誰負責”的意識,清楚地掌握哪些是物業的責任,哪些是裝修施工的責任,哪些又是開發商建設遺留的問題及隱患,抑或是自然因素的影響。通過仔細的傾聽,與業主的交流、講述,整理出基本思路,針對業主的意圖作出合理的解釋或答復處理。不能麻木的討好業主,毫無原則輕率的許下承諾,否則會丟了誠信,破壞了公司的信譽。
首問責任制,一項規章制度,似乎多了些許生硬,但讓我們再多一份對物業工作的熱情,多一份對業主的善意,我們的制度也就會不再那么難以落實,各項工作的開展就不再那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