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20**)
20**年9月28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制定并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將集中貯存、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設施建設納入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規劃,并逐步增加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及國內外合作,推進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利用過程中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宣傳和輿論監督,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
第四條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制定分級分類管理名錄,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分級分類管理名錄應當向社會公布,并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情況適時調整。
第五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監測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環境監測機構或者具有相應資質的監測機構承擔。監測機構應當對其監測結果負責。
第六條 產生固體廢物的,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納入生產經營管理,采取符合清潔生產要求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減少固體廢物產生的種類、數量,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第七條 固體廢物可以回收利用的,應當自行回收利用;不回收利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回收利用或者無償提供給有能力的單位利用。
固體廢物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須按照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自行處置或者委托具有相應能力、資質的單位處置。
有能力處置而不處置或者無能力處置又不委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具有相應能力或者資質的單位代為處置。由此發生的費用,由產生固體廢物者承擔。處置費用的標準由省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禁止將固體廢物委托無相應處置能力、資質的單位處置。
第八條 從事固體廢物收集、貯存、處置經營活動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ㄒ唬┯信c其經營范圍相適應的防水、防火、防滲漏、防揚散、防流失的設施和場所,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驗收合格;
?。ǘ┯蟹鲜占①A存、處置要求的管理人員和相應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 件。
第九條 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場所和排放指標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對處置設施、場所應當嚴格管理并定期維護,不得造成污染。
第十條 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森林公園、生活飲用水源地、基本農田保護區、交通干線兩側二公里的可視范圍內以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
第十一條 固體廢物貯存、處置設施和場所停止使用或者關閉的,必須對有關設備、殘留廢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妥善處理,消除污染。
開發利用已停止使用或者關閉的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所的,應當事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報原審批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
第十二條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規劃,根據危險廢物產生的數量、種類、成分特征和地理條件,合理確定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的設施或者場所。
第十三條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建設對危險廢物進行集中處置的設施,制定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設施建設資金,推動危險廢物的集中處置。
第十四條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建立崗位責任制和危險廢物管理檔案,由專人負責危險廢物收集和管理工作,并按照有關規定處置危險廢物。
第十五條 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處置經營活動的,必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第十六條 貯存、利用、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和場所,必須按國家規定設置統一識別標志。
危險廢物必須采用專用車輛運輸和專用容器貯存。
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生活垃圾或其他廢物。
第十七條 轉移危險廢物的,移出者和接受者必須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分別向移出地和接受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的,不得異地轉移,運輸單位不得承運。
第十八條 產生臨床廢物、醫藥廢物及廢藥物、藥品等醫療危險廢物的,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消毒、毀型等預處理和處置;無能力處置的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控制標準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有相應資質的單位代為處置,其處置費用由產生單位承擔。
禁止回收使用或者銷售廢棄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敷料。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合理布設廢舊電池收集網點,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危險廢物回收單位定期回收、處置。
電池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期限淘汰含汞、含鎘量高的電池,實現低汞、低鎘或者無汞、無鎘生產。
電池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應當將廢舊電池送交收集網點或者指定回收、處置的單位,不得隨意丟棄。
第二十條 廢鉛酸蓄電池、廢礦物油等其他危險廢物應當回收利用。不具備回收利用條件的,應當送交有相應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代為處置。
第二十一條 列入國家強制回收目錄的廢舊電器,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處置。
電器的制造者、銷售者、使用者應當將廢舊電器送交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利用或者處置。
禁止隨意丟棄或者露天焚燒廢舊電器。
第二十二條 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規劃和國家城市環境衛生管理規定與標準,設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分揀回收和處理等設施,實行無害化處置。
城市居民生活區未設置生活垃圾收集設施的,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組織及時清運。
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處置的經營者,可以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確定。
第二十三條 城市居民、單位必須按照所在地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并積極配合有關單位進行分類收集。
車站、機場和港口等公共場所應當建設垃圾接收設施,并將所接收的垃圾送交所在地生活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置。
從事客貨運輸的,應當及時收集運輸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并送交生活垃圾收集或處置場,不得在運輸途中丟棄、傾倒。
第二十四條 畜禽飼養場、屠宰場和動物產品加工單位對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應當有效收集、貯存、利用或者處置。
第二十五條 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處理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建筑垃圾排放前,應當進行分類、回收、利用。無害的廢棄部分應當盡量用于所在工地回填。不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必須運往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建筑垃圾消納場。
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技術政策和措施,鼓勵、支持具有可降解性、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紙制、布制以及其他易于降解的餐具和可重復利用包裝物等物品的研究與開發。
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第二十七條 省內設區的市之間轉移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的,必須經移出地和移入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利用省外固體廢物的,必須經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二十八條 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限制進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確需進口固體廢物用作原料的,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批。
第二十九條 建設以進口固體廢物為原料的生產經營項目,必須對進口固體廢物的貯存、運輸和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風險進行評價。環境風險評價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環境風險評價報告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有關審批機關不得批準該建設項目的建設。
第三十條 發生固體廢物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并在事故發生后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立即調查處理。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森林公園、生活飲用水源地、基本農田保護區和交通干線兩側二公里的可視范圍內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建設固體廢物處置場所的;
?。ǘ┕腆w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或者排放指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
(三)開發利用業已停止使用、關閉的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所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未經批準而擅自開發利用的;
(四)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轉移固體廢物或者將固體廢物轉移給沒有處理能力的單位和個人處置的;
(五)危險廢物的產生者不處置產生的危險廢物或者不依法承擔處置費用的;
?。┎辉O置危險廢物統一識別標志的;
(七)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的。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不按國家規定申報登記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 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許可證規定從事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不按許可證規定從事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發證機關還可以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第三十四條 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不及時清運、處置造成危害的,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五條 未按規定停止生產不可降解和難以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權限責令關閉。
銷售或者在經營中使用不可降解和難以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六條 從事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的單位在評價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七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20**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20**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年4月1日起施行)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三章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第三節 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
第四章 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特別規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固體廢物污染海洋環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國家采取有利于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活動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對固體廢物實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國家鼓勵、支持采取有利于保護環境的集中處置固體廢物的措施,促進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產業發展。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采取有利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區域開發、產業發展等規劃,應當統籌考慮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第五條 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實行污染者依法負責的原則。
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使用者對其產生的固體廢物依法承擔污染防治責任。
第六條 國家鼓勵、支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科學知識。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宣傳教育,倡導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七條 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購買、使用再生產品和可重復利用產品。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以及相關的綜合利用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清掃、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技術標準。
第十二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監測制度,制定統一的監測規范,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絡。
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固體廢物的種類、產生量、處置狀況等信息。
第十三條 建設產生固體廢物的項目以及建設貯存、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項目,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的驗收應當與對主體工程的驗收同時進行。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有權依據各自的職責對管轄范圍內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有關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檢查機關進行現場檢查時,可以采取現場監測、采集樣品、查閱或者復制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相關的資料等措施。檢查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應當出示證件。
第三章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六條 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
第十七條 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向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及其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傾倒、堆放廢棄物的地點傾倒、堆放固體廢物。
第十八條 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制造,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規定。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經濟和技術條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狀況以及產品的技術要求,組織制定有關標準,防止過度包裝造成環境污染。
生產、銷售、進口依法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
第十九條 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蓋物和商品包裝物。
使用農用薄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防止或者減少農用薄膜對環境的污染。
第二十條 從事畜禽規模養殖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集、貯存、利用或者處置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防止污染環境。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區、機場周圍、交通干線附近以及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露天焚燒秸稈。
第二十一條 對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固體廢物的設施、設備和場所,應當加強管理和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和使用。
第二十二條 在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禁止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場。
第二十三條 轉移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處置的,應當向固體廢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移出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經接受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批準轉移該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未經批準的,不得轉移。
第二十四條 禁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第二十五條 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無害化方式利用的固體廢物;對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分類管理。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海關總署、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制定、調整并公布禁止進口、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的固體廢物目錄。
禁止進口列入禁止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進口列入限制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審查許可。進口列入自動許可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應當依法辦理自動許可手續。
進口的固體廢物必須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并經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檢驗合格。
進口固體廢物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海關總署、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制定。
第二十六條 進口者對海關將其所進口的貨物納入固體廢物管理范圍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節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工業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作出界定,制定防治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技術政策,組織推廣先進的防治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生產工藝和設備。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研究、開發和推廣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公布限期淘汰產生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固體廢物的落后生產工藝、落后設備的名錄。
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使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設備。生產工藝的采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工藝。
列入限期淘汰名錄被淘汰的設備,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制定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推廣能夠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
第三十條 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采取防治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措施。
第三十一條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合理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降低工業固體廢物的危害性。
第三十二條 國家實行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
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前款規定的申報事項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
第三十三條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其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加以利用;對暫時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設貯存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者采取無害化處置措施。
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必須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第三十四條 禁止擅自關閉、閑置或者拆除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場所;確有必要關閉、閑置或者拆除的,必須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環境。
第三十五條 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需要終止的,應當事先對工業固體廢物的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對未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作出妥善處置,防止污染環境。
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發生變更的,變更后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對未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及其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進行安全處置或者采取措施保證該設施、場所安全運行。變更前當事人對工業固體廢物及其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的污染防治責任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義務。
對本法施行前已經終止的單位未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及其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進行安全處置的費用,由有關人民政府承擔;但是,該單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的,應當由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承擔處置費用。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義務。
第三十六條 礦山企業應當采取科學的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減少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貯存量。
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停止使用后,礦山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規定進行封場,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三十七條 拆解、利用、處置廢棄電器產品和廢棄機動車船,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環境。
第三節 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建設城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設施,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置率,促進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的產業化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環境防治的社會服務體系。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置,可以通過招標等方式選擇具備條件的單位從事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置。
第四十條 對城市生活垃圾應當按照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在指定的地點放置,不得隨意傾倒、拋撒或者堆放。
第四十一條 清掃、收集、運輸、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管理的規定,防止污染環境。
第四十二條 對城市生活垃圾應當及時清運,逐步做到分類收集和運輸,并積極開展合理利用和實施無害化處置。
第四十三條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改進燃料結構,發展城市煤氣、天然氣、液化氣和其他清潔能源。
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凈菜進城,減少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收購網點,促進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
第四十四條 建設生活垃圾處置的設施、場所,必須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標準。
禁止擅自關閉、閑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處置的設施、場所;確有必要關閉、閑置或者拆除的,必須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環境。
第四十五條 從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質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用途或者標準使用,不得用于生產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產品。
第四十六條 工程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并按照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利用或者處置。
第四十七條 從事公共交通運輸的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清掃、收集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
第四十八條 從事城市新區開發、舊區改建和住宅小區開發建設的單位,以及機場、碼頭、車站、公園、商店等公共設施、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衛生的規定,配套建設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第四十九條 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環境防治的具體辦法,由地方性法規規定。
第四章 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特別規定
第五十條 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未作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
第五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統一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鑒別方法和識別標志。
第五十二條 對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必須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
第五十三條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前款所稱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應當包括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險廢物貯存、利用、處置措施。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應當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本條規定的申報事項或者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內容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
第五十四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組織編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報國務院批準后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組織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
第五十五條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置危險廢物,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不處置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處置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代為處置,處置費用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承擔。
第五十六條 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應當繳納危險廢物排污費。危險廢物排污費征收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危險廢物排污費用于污染環境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十七條 從事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從事利用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向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禁止無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
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托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
第五十八條 收集、貯存危險廢物,必須按照危險廢物特性分類進行。禁止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性質不相容而未經安全性處置的危險廢物。
貯存危險廢物必須采取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防護措施,并不得超過一年;確需延長期限的,必須報經原批準經營許可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
第五十九條 轉移危險廢物的,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并向危險廢物移出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移出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經接受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批準轉移該危險廢物。未經批準的,不得轉移。
轉移危險廢物途經移出地、接受地以外行政區域的,危險廢物移出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沿途經過的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六十條 運輸危險廢物,必須采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
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
第六十一條 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施、設備和容器、包裝物及其他物品轉作他用時,必須經過消除污染的處理,方可使用。
第六十二條 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進行檢查。
第六十三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第六十四條 在發生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發生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必須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由人民政府采取防止或者減輕危害的有效措施。有關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導致環境污染事故的作業。
第六十五條 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退役費用應當預提,列入投資概算或者經營成本。具體提取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六十六條 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或者辦理批準文件的;
?。ǘ┌l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后不予查處的;
?。ㄈ┯胁灰婪男斜O督管理職責的其他行為的。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
(一)不按照國家規定申報登記工業固體廢物,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ǘ簳r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業固體廢物未建設貯存的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者未采取無害化處置措施的;
(三)將列入限期淘汰名錄被淘汰的設備轉讓給他人使用的;
?。ㄋ模┥米躁P閉、閑置或者拆除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場所的;
?。ㄎ澹┰谧匀槐Wo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的;
?。┥米赞D移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處置的;
?。ㄆ撸┪床扇∠鄳婪洞胧?,造成工業固體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污染的;
?。ò耍┰谶\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工業固體廢物的。
有前款第一項、第八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第七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并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現場檢查的,由執行現場檢查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檢查時弄虛作假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一條 從事畜禽規模養殖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集、貯存、處置畜禽糞便,造成環境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淘汰的設備,或者采用淘汰的生產工藝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提出意見,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決定停業或者關閉。
第七十三條 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停止使用后,未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規定進行封場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有關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環境防治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
?。ㄒ唬╇S意傾倒、拋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
?。ǘ┥米躁P閉、閑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場所的;
?。ㄈ┕こ淌┕挝徊患皶r清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造成環境污染的;
?。ㄋ模┕こ淌┕挝徊话凑窄h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的;
(五)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生活垃圾的。
單位有前款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個人有前款第一項、第五項行為之一的,處二百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有關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
?。ㄒ唬┎辉O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的;
(二)不按照國家規定申報登記危險廢物,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ㄈ┥米躁P閉、閑置或者拆除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
?。ㄋ模┎话凑諊乙幎ɡU納危險廢物排污費的;
(五)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托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從事經營活動的;
?。┎话凑諊乙幎ㄌ顚懳kU廢物轉移聯單或者未經批準擅自轉移危險廢物的;
?。ㄆ撸⑽kU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的;
?。ò耍┪唇洶踩蕴幹茫旌鲜占?、貯存、運輸、處置具有不相容性質的危險廢物的;
?。ň牛⑽kU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的;
?。ㄊ┪唇浵廴镜奶幚韺⑹占①A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施、設備和容器、包裝物及其他物品轉作他用的;
(十一)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造成危險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污染的;
(十二)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危險廢物的;
?。ㄊ┪粗贫ㄎkU廢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的。
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七項、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第十一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行為之一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四項行為的,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納的,處應繳納危險廢物排污費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危險廢物產生者不處置其產生的危險廢物又不承擔依法應當承擔的處置費用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代為處置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七條 無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
不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從事前款活動的,還可以由發證機關吊銷經營許可證。
第七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進口屬于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者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用作原料的,由海關責令退運該固體廢物,可以并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進口者不明的,由承運人承擔退運該固體廢物的責任,或者承擔該固體廢物的處置費用。
逃避海關監管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運輸進境,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的,由海關責令退運該危險廢物,可以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條 對已經非法入境的固體廢物,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向海關提出處理意見,海關應當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已經造成環境污染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進口者消除污染。
第八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固體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決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停業或者關閉。
第八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事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重大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三十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超過一百萬元,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重大事故的,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決定停業或者關閉。
第八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四條 受到固體廢物污染損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國家鼓勵法律服務機構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訴訟中的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八十五條 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應當排除危害,依法賠償損失,并采取措施恢復環境原狀。
第八十六條 因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八十七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損害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當事人可以委托環境監測機構提供監測數據。環境監測機構應當接受委托,如實提供有關監測數據。
第六章 附則
第八十八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ǘ┕I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
?。ㄈ┥罾侵冈谌粘I钪谢蛘邽槿粘I钐峁┓盏幕顒又挟a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ㄋ模┪kU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
(五)貯存,是指將固體廢物臨時置于特定設施或者場所中的活動。
?。┨幹?,是指將固體廢物焚燒和用其他改變固體廢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已產生的固體廢物數量、縮小固體廢物體積、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份的活動,或者將固體廢物最終置于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
?。ㄆ撸├茫侵笍墓腆w廢物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動。
第八十九條 液態廢物的污染防治,適用本法;但是,排入水體的廢水的污染防治適用有關法律,不適用本法。
第九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九十一條 本法自20**年4月1日起施行。
篇3: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2012修正)
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20**修正)
(20**年1月14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根據20**年1月9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七項法規中有關行政強制條款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年7月26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管理條例〉等二十三項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
第一條 為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合理利用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產生、收集、運輸、貯存、利用、處置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固體廢物污染海洋環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國家已制定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的,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會同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標準,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國家未制定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的,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制定地方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制定本轄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應當與區域環境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有利于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活動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鼓勵、支持對固體廢物實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第七條 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均有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的責任,應當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綜合利用固體廢物,防止固體廢物污染環境。
第八條 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有關規定分類貯存固體廢物,自行處置或者交給有固體廢物經營資格的單位集中處置。
第九條 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建立固體廢物產生量和流向等有關資料的檔案,按年度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有關情況。
第十條 機場、車站、港口、碼頭應當建設配套的固體廢物接收、貯存設施。本條例實施前未建設配套的固體廢物接收、貯存設施的,應當在本條例實施后一年內補建。
第十一條 運輸單位和個人對運輸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收集,并送交機場、車站、碼頭、港口等配套設施處理,禁止在運輸途中拋撒、泄漏、丟棄或者傾倒。
第十二條 畜禽飼養場和屠宰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收集、貯存、利用或者處置所產生的畜禽糞便和屠宰產生的廢物,防止造成土壤、大氣和水體污染。
第十三條 執法中收繳的假冒偽劣物品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應當采取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方式進行處理,禁止露天焚燒。
第十四條 發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事故,產生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停止排污,防止污染擴散,消除污染危害,并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五條 鼓勵建設跨行政區域的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鼓勵社會各類主體投資建設、經營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第十六條 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
新建、擴建、改建的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應當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其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本條例實施前已建成的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達不到國家和省的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責令其限期治理或者關閉。
第十七條 建設項目單位自行處置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委托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處置的,可以不自建固體廢物處置設施。
第十八條 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使用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應當支付處置費用,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條 擬退役或者關閉的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經營者應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并對有關設備、剩余廢物和其他有毒有害殘余物進行處理,消除污染。
第二十條 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經營活動的單位,應當申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處理危險固體廢物。
申請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安全利用和處置的設備和設施;
(二)有符合危險廢物經營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健全的安全和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四)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國家標準要求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處置危險廢物。不按規定處置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處置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單位代為處置。代為處置費用由危險廢物產生單位承擔。
跨行政區域代為處置危險廢物的,由所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單位代為處置。
第二十二條 轉移危險廢物,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并向危險廢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 高毒性、致畸、致癌、致突變性等高危險廢物,應當由取得相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集中處置。高危險廢物名錄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發布。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廢棄危險化學品等危險廢物可能產生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制定應急預案。
第二十五條 經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無明確責任人或者責任人已不具備責任能力的危險廢物,應當由該危險廢物所在地人民政府安排資金,采取措施,按照有關環境保護規定和標準進行處置,并治理被污染的環境。
第二十六條 未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但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在利用和處置過程中容易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嚴控廢物,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其種類和處理方式的名錄,嚴格控制其利用和處置過程。
第二十七條 采用嚴控廢物名錄規定的處理方式處理嚴控廢物的單位,應當申請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處理嚴控廢物。
申請領取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貯存、處置設備和設施;
(二)有符合嚴控廢物經營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健全的安全和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四)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國家標準要求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八條 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核發,申請和審批程序如下:
(一)申請人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同時提交有關材料;
(二)受理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內完成初審,上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定;
(三)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二十日內作出決定,許可的,頒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不許可的,應當書面告知理由。
最先接受申請材料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五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申請材料是否正確齊備,材料正確齊備的應當受理。
第二十九條 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核發,申請和審批程序如下:
(一)申請人向有權審批該嚴控廢物處理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所在地縣級或者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同時提交有關材料;
(二)受理申請的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內完成初審,上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二十日內作出決定,許可的,頒發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不許可的,應當書面告知理由;
(三)受理申請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二十日內作出決定,許可的,頒發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不許可的,應當書面告知理由。
最先接受申請材料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五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申請材料是否正確齊備,材料正確齊備的應當受理。
第三十條 禁止下列行為:
(一)露天焚燒或者使用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設施焚燒處理瀝青、油氈、橡膠、輪胎、塑料、皮革、電線電纜、電路板、敷銅板、電子電器、塑膠機過濾網、電池、燈管、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生活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二)使用沒有采取防滲措施的場所堆放、貯存、處置固體廢物;
(三)在江、河、湖、海、水庫等沿岸堆放固體廢物;
(四)用填埋方式直接處置半固態或者液態廢物;
(五)將危險廢物及其它有毒有害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處置;
(六)省外、境外的生活垃圾轉移進入本省;
(七)在本省經營、處置和利用進口的廢舊電子電器類固體廢物。
第三十一條 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國家限制進口類的廢物,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取得進口廢物批準證書。
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物應當符合國家進口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的要求,不得夾帶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廢物進口和加工利用過程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利用過程中產生的不可利用的廢物的種類、數量、流向應當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并按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置地區障礙,或者擅自指定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的經營者,干擾固體廢物的正常經營活動。
第三十三條 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舉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舉報的問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不制定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并組織實施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依法追究有關市、縣人民政府主管領導的行政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一)違反本條例第八條,未按規定分類貯存危險廢物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十條規定,不配套建設固體廢物接收、貯存設施的,或者逾期未補建的;
(三)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未按照有關規定收集、貯存、利用或者處置所產生的畜禽糞便和屠宰廢物的;
(四)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未對有關設備、剩余廢物和其他有毒有害殘余物進行處理,消除污染的,或者未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準的;
(五)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將高危險廢物擅自處置,或者交給沒有相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或者混入其他廢物中收集、運輸、貯存、傾倒、處置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沒有取得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或者不按照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的規定從事處理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
不按照嚴控廢物處理許可證的規定從事處理活動的,由發證機關吊銷處理許可證。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一)項規定,露天焚燒或者使用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設施焚燒處理固體廢物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污染,并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二)、(三)、(四)、(五)項的規定,使用沒有采取防滲措施的場所堆放、貯存、處置固體廢物,或者在江、河、湖、海、水庫等沿岸堆放固體廢物,或者用填埋方式直接處置半固態或者液態廢物,或者將危險廢物及其他有毒有害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處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設置地區障礙,非法指定固體廢物經營者,干擾固體廢物正常經營活動的,由其上級主管機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理;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從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檢測、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20**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