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和物業管理中的上帝、服務、管理
在物業和物業管理之中,會常常提到:"上帝"、"服務"和"管理"。
作為物業公司把服務對象業主稱之為"上帝",是因為業主這個"上帝"給了物業公司一個機會,使物業公司的員工有機會為他們服務。
作為物業公司在承擔管理的同時,應該保證服務,保證服務的質量,把服務放在首位,才能使業主和住戶們滿意。只強調管理,要人家服從,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服務意識。
作為物業公司也絕不能疏忽管理,一味討好業主,在抓服務的同時,也必須有管理意識和管理手段,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業主的委托,保障大多數業主的共同利益。
我們強調在為業主服務的時候要體現出:"熱情、高效、嚴謹、有序"的工作作風。有了這種作風和發揚過去從事酒店業管理工作的傳統才能真正落實:"講究規范化管理,發展人性化服務,創造物業管理優質品牌"的管理理念。
我們經常教育自己公司的員工:下級服從上級,上級服從公司,公司接受物業管理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的監督和指導。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保證物業管理的決策權掌握在物業管理委員會手中,因為物業管理委員會是經過業主們推選的,他們代表著全體業主和住戶的最廣大的利益,對物業管理他們最有發言權。為此,我們在管理項目中提出全年的"工作計劃"、"設備維修保養計劃"、"資金使用計劃",均報至業主委員會審核,他們的意見就是"上方寶劍"。
我們沒有房地產商的背景,要生存只有靠專業的管理經驗和飯店工作時培養出的濃厚服務意識,我們的觀點是:做物業管理工作,一定要先服務后管理,只有先讓業主們信服,讓業主們覺得我們的服務,我們的管理值得信賴,業主才能接受管理。否則,先以管理者自居,片面的強調自己管理者的身份,勢必形成和業主形成"頂牛"和"對著干"的局面。
比如,我公司受托接管某公寓的物業管理后,首先后抓的是一系列服務上的實事。在我們進駐前,該公寓外墻磚隨時會大面積脫落,一旦在脫落,就有可能砸到業主和客人的身上,其后果不堪設想。于是,我們僅用不到1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修復任務,使業主們過上了一個平安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入駐后,我們得知有的業主家的電話有很長的時間不能通話了,經查是內部線路的問題,我們進行及時修復,保證客人通話,得到了業主的好評。
業主家的空調噪聲大,我們安排了修理;業主家的電視不清楚,我們調好了;業主家的洗衣機壞了,我們的員工也幫助修好了;暖氣不熱,我們從管路里清理出許多石子,保證了供暖溫度;我們還做到了為業主代租房屋、代管房產等并不屬于北京市居住小區管理辦公室規定物業公司要做的工作。通過我們的努力,贏得了業主的信賴,物業管理費的收繳率大大提高。
通過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在服務的時候把業主當成"上帝"看待,才會正確對待"挑刺"的業主有時并不太"禮貌"的態度,只有和業主不斷溝通,用自己的行動"感化"業主,我們和業主最終都會成為朋友,大家真誠相處,一定會越來越互相理解,越來越互相支持。
篇2:酒店典型案例:來自上帝鼓勵
酒店典型案例:來自"上帝"的鼓勵
成長中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可,更希望工作中受到鼓勵,特別是做錯事情時,一句鼓勵的話不僅可以激人奮進,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固有的觀念。前不久來自于"上帝"的一個小小的鼓勵讓我對服務、對賓客有了新的認識,甚至讓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極大的改變。我決心一定要全心全意為客人服務,專心致志將服務工作做好。
那天,我在貴賓房當值,正向同事詢問還有幾間空房時,迎面走來三位客人:一位穿西服,看起來很和藹;另外兩位穿休閑服,很陽光,充滿了青春的氣息。咨客帶客人進了房間,我也緊隨其后進入房間,開電視、開蒸氣,像往常一樣做著例行接待工作。這時一位客人說道:"小姑娘來三杯水就行了,不要水果了。"我笑著說:"好的,老板,請稍等,我馬上去拿。"說完我就退出了房間,去給客人取水。
我回到房間給客人送水,這時他們正坐在一起聊天。當我放第二杯水時,一位客人的手機響了,他趕緊起身接電話,沒想到他突然的起身把我的托盤撞翻了,剩下的一杯水全部灑在穿西服的客人身上。我趕緊拿紙巾幫客人擦衣服上的水漬,并十分害怕地說:"不好意思,老板,我不是故意的。"那個接電話的客人很兇地說:"你怎么做事的?把水全部灑在別人身上?"我聽后更害怕,生怕穿西服的客人也會向我發火并向我索賠。正在我不知怎么辦時,穿西服的客人卻溫和地說:"沒事,又不是什么名牌,也不是果汁,水而已,回去洗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再責怪人家小姑娘了。"我當時以為聽錯了,抬起頭看那位客人,他笑著對我說:"不用你賠,把你們的浴衣拿過來再給我拿一杯水吧!"聽后,我趕緊把客人帶到另一間房換衣服,然后又去給他取水。
當我敲開門送水的時候,穿西服的客人已經換好了衣服坐在沙發上,他和藹地問我:"小妹,哪里人呀?"我怯生生地回答:"河南!"他又接著說:"這次不怪你的,以后做事要小心點呀!要專心致志地做事,還要機敏。今天你遇到的是我,如果遇到其他人的話,可能要挨一頓罵,甚至幾個月的工資就沒了,我那朋友性子急,說了你,你可別生氣呀!"天哪!我聽到這樣的話當時真是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這完全不像我印象中的客人,我以為客人都是得理不讓,甚至極為苛刻的,沒想到客人也會這樣寬容。
穿西服的客人下鐘走到我身邊的時候,拍拍我的肩膀說:"好好干!加油!"我鞠躬致謝:"謝謝老板!"他微笑著擺了擺手。
一個月了,每當想起這件事我的工作中就充滿了陽光,那位客人的寬容讓我更加熱愛服務工作,也讓我相信生活中好人很多,好客人也很多。一件看似平常的事,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鼓勵,卻讓我深深地感動著,也激勵我不斷進取,用我的優質服務報答所有的客人。
點評:
案例中的事情告訴我們客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蠻不講理,在服務人員與客人的諸多關系中有一層關系--朋友關系,這也是現在大多數酒店所提倡的。在日常工作中,只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全心全意為客人--朋友服務,就會贏得客人的認可甚至不小心犯了小錯又能及時彌補時也可能會得到客人的諒解與寬容。希望這件事能讓大家像作者一樣對服務工作、對賓客有新的認識,并激勵大家不斷追求卓越,崇尚完美,用我們的優質服務去回報客人,甚至讓客人有喜出望外的收獲,用不斷提高的服務質量將投訴降率到最低。
撰寫:俱樂部z 點評:人力資源部
篇3:高級中學國旗下講話:上帝那扇窗不會自己開啟
高級中學國旗下講話:上帝的那扇窗不會自己開啟
“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這句話大家都很喜歡,因為它能給身處困境的人送去希望。作為教師,我曾把這話送給學生,那時覺得正確無比,學生們也感覺像心靈的雞湯。可一件事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
一位學生,幼時左臂截肢,高考落榜后,父親幫他開了一個小店,他覺得自己獨臂給人送貨太辛苦,不久就把店關了,去了一家歌廳管音響。時間不長,他又覺得不爽,辭職而去。四年后,他的老師碰見他,他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一陣局促后,他對他的老師說:“老師,您曾對我說過,‘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可是,這么多年,上帝怎么就沒有給我打開任何一扇窗呢?”
細想起來,這格言更像一句謎語,猜不透的人誤以為仁慈的上帝一定很講求平衡:在此處少給你半斤,就會在彼處補給你八兩。而事實并不是這樣: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從未同時為你開啟一扇窗,上帝做的,只是告訴你有窗,其他的已經不是上帝的事情。這就是這句話的謎底。其實,但凡知道這個謎底的人,都不會祈禱上帝的恩賜,他會自己努力去“開窗”。
斯蒂芬·威廉·霍金,27歲時,上帝關上了他的健康之門,盧伽雷氏病癥使他全身肌肉萎縮,腿不能走,手不能寫,嘴不能說,整天被禁錮在冰冷的輪椅上,僅有的資本就是一顆大腦和可以活動的兩根手指。霍金沒有祈求上帝:“給我打開窗吧!”而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自己推開了那扇窗。46歲那年,他出版了偉大的《時間簡史》,他也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和“宇宙之王”。
法國人菲利普·克羅松,26歲時,上帝也關上了他的健康之門,因觸碰高壓線,雙臂和雙腿都被截肢。但他相信,還有一扇窗是為他準備的:做游泳健將。為了打開這扇窗,他聘請教練學習游泳技巧,在自己殘存的上臂上安裝假肢,大腿上套上腳蹼,然后,頭戴潛水鏡和呼吸管下水,每周堅持35小時的魔鬼訓練。20**年9月18日,他勝利橫渡34公里寬的英吉利海峽。上帝為他準備的那扇窗,最終被他打開了。
有個女孩兒叫王千金,鎮江人,腦癱患者,除了頭部,身體其他的部位都動彈不得。王千金沒有絕望,坐在輪椅上,她苦練用嘴唇敲鍵盤,瞄準了一個鍵“按”下去,一下再一下,艱難地敲出一個又一個漢字。就這樣,她硬是寫完了20萬字的小說,并成為網絡簽約作家。她也打開了上帝為她準備的那扇窗。
海倫-凱勒、奧斯特洛夫斯基、高士奇、張海迪……他們都清楚,上帝不會為他們做什么,更不會包辦他們的成功。但是,他們都成功了。
那個學生損失的只是一條胳膊,他本來有足夠多的機會去打開那扇窗。但是,他沒有。為什么呢?因為他在“等待上帝恩賜”。
同學們:無論是誰,上帝都不會給予多一點的恩賜,只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成功的希望。不同的是,堅強者在希望中奮斗,而懦弱者則在希望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