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家長事跡交流材料
當我接到兒子班主任打的電話,說讓我寫優秀家長事跡報道的時候,真的誠惶誠恐。作為家長,我只是做了一些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學校卻給了我這么高的信任和榮耀,真是愧不敢當。下面就說說我教育孩子的一點心得體會。
我認為家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家庭的熏陶對孩子良好道德行為養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每個家長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具有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長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從孩子小時候就注意對孩子的培養,讓他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一、以身作則,讓孩子有一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初的言行是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兩歲半我兒子就在我們學校的幼兒園接受學齡前教育,因我們教師有嚴格的上班制度,所以每天早上6點半就帶他望學校趕,天天如此,所以兒子基本小學階段每時每刻都和我在一起,所以我的行為對兒子影響很大,作為一名教師我嚴于律己,堅持正直做事,在單位能和每一位同事和睦相處,并能樂于幫助別人,比如哪個同事要講優質課了,我都會積極幫助她們,對自己的工作從不懈怠,多少個輔導課都是兒子陪我一塊兒上,他從小就目睹了我對學生的熱愛,對工作的執著,知道了他媽媽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媽媽,認準的一件事情就努力去做,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我在學校的一言一行
給孩子做了一面鏡子。因孩子在我身邊待得時間長,所以我常對兒子說,要想別人對你好,首先你得對別人好。兒子很小就知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義:并把白巖松的一句人生感悟“無私就是大私”真正的理解告訴他。從一歲半開始我就每天晚上堅持給兒子講五個童話故事,并把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告訴他,幼兒就注重對他進行德育引導,讓他從小就明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從而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啟蒙教育決定著孩子后天的行為,兒子在班級里與每一個同學都能好好相處,還能善于發現同學的優點,并積極完善自己的行為,并能樂于幫助同學。小時候兒子的本子用的最快,開始我一直以為兒子不節約,可能沒用完就丟掉了,后來聽他老師說“你兒子成我們班的慈善家了,誰沒本了,他都積極幫助,這不今天班里一個同學沒本子了,他把自己僅剩的一個本也給了別人,他自己倒沒了作業本!”看著老師那責備中帶有欣賞的眼神,我內心很欣慰,畢竟我兒子這樣做是對的。后來我故意問兒子這樣做的原因,誰知我兒子這樣回答了我“媽媽,你說得對,只有自己喜歡同學,同學才會喜歡我。”當時看著兒子一臉的稚氣樣兒,我從內心體會到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多么重要,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正直友善、勤奮上進的良好作風。
二、時時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當今社會語文教育的主題就是讓學生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那么怎么算學好,那就是讓學生做到會說和會寫。所以家長應該把對孩子的溝通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如果有條件每天抽出半個小與孩子溝通,在溝通中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變化,并能根據孩子的思想行為做一個正確的判定,然后能及時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特別現在初中生常常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與孩子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就不能了解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小學階段我每天放學都要帶著兒子,回家又要忙著做飯,時間很緊張,所以我就把每天四趟上學放學路上的時間作為我和他最好的溝通時間,兒子總能把自己在學校的學習和娛樂告訴我,好得地方我及時肯定他,做得不太到位的地方,我能正確引導。真正做到了家庭教育及時化。
晚上休息前我都會與兒子進行一小段時間的聊天。在這一段時間里,我會像聽故事一樣傾聽兒子給我講他一天的感受:因幫助了同學受老師表揚了,作業中寫了錯別字被老師批評了,和同學在學校做游戲很開心了,音樂課上老師表揚他唱歌最棒了,班里哪些同學作業不寫完老師讓叫家長了……。每天堅持聽兒子講述他自己的事情,聽起來好像瑣碎,但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家長像朋友一樣指出他的優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關鍵。現在兒子住校了,一周才能回家,周六周日兩天是我和兒子最好的溝通時間,我們兩個會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屈膝交談,兒子會把在學校一周的學習情況告訴我,哪些地方是難點,我就重點輔導他,哪些地方是他的強項我就警告他不能驕傲。孩子的成長中必須有兩種聲音那就是“鼓勵”和“警戒”。這些聲音來自于溝通,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才能第一時間給孩子以鼓勵和警戒,希望每一位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孩子溝通吧,因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從溝通開始的。
篇2:好家長事跡簡介
好家長
好習慣
好美德
——好家長事跡簡介
我是樓底小學三年級一班李謹妤同學的母親—裴麗蕊,也是樓底小學的一位普通教師。我善于傾聽孩子成長的心聲,懂得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注重對孩子品德以及習慣的培養。我本人在工作崗位上也是兢兢業業,務實創新,成績喜人,多次在國家、省市區的各項比賽中獲獎。
李謹妤今年8歲,在老師的悉心引導及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她一天天茁壯成長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她4歲學習中國舞,6歲學習古箏,現均已進入5級的學習,今年在“魅力中國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活動”中獲少兒組一等獎,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次獲獎。回顧女兒的成長之路我就談談自己教育孩子的幾點心得:
1.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
良好的品德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我從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記得在她上幼兒園期間,背《三字經》其中有“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時,我告訴女兒故事的內容,還找來相關的資料讀給她聽,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很多。生活中教育她要尊重長輩,在學校要求她尊敬老師,愛護同學,上街看到殘疾人和乞丐,她都會去送錢或給吃的;在公共場合要求她遵守社會公德,在公園玩時,從來不允許她把垃圾隨地扔,如果扔了,必須自己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每周一的升國旗,我都會讓她穿上干凈整潔的校服,佩戴好紅領巾,教育她要愛護國旗,升國旗時一定要肅立,培養她的愛國情感和正義感。慢慢地,美德的種子漸漸在女兒幼小的心靈中扎根。直到今天,女兒在兄弟姐妹面前總是很謙讓,上公交車主動讓座,對待客人彬彬有禮,對待長輩尊敬愛戴,老師和朋友見了經常夸贊她是個有愛心的懂事的好孩子。
每周末我們坐公交車去上興趣班,從我抱著她上車,到拉著手走,再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她告訴我:“媽媽,我超過一米二了,必須買票。”自己往售票機里放錢。現在每次上車后她都是扶著我,讓我做好后她才自己坐穩。還有一次我正在看手機,沒看到一位老爺爺上車,她拎著舞蹈包、水杯喊:“爺爺坐這兒吧!”我才猛然發覺。每每這時大家都會對她投來贊許的目光,很多時候還會聽到別人說:這小姑娘真懂事!看到這些聽到這些,我的嘴總是不自覺的咧開。
還有一次我們下課回家,看到一個爺爺坐在路邊,拄著拐杖想起身,可不知是腿腳不好還是怎得,起了好幾次都無奈的蹲下了,她和我趕緊跑過去扶起老人,并一路打聽把老人送回了家。
2.生活充實豐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李謹妤自入學以來,盡管我們夫妻工作單位都很忙,但總想方設法抽出時間,對孩子的學習時刻關注、督促、鞭策。首先,每天輔導孩子學習,發現問題或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及時輔導糾正,并及時和老師溝通。其次,創造一個寬松和舒適的學習環境。夫妻二人從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孩子放學后我們不看電視電腦,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后,會和她下下棋,看看書。每天晚上會陪孩子彈琴,練舞蹈基本功,睡前給孩子講童話或成語故事,使知識一直伴隨著孩子成長。
今后我會充分承擔起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給孩子做好表率,能用文明的語言、平等的態度與孩子溝通,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言傳身教地讓孩子學會調整情緒,友好溝通,尊重他人。讓孩子接觸自然,開闊視野,從小擁有開闊的胸襟,用博大的胸懷去擁抱社會,創造幸福。
篇3:優秀家長主要事跡材料(優秀家長推薦)
優秀家長主要事跡材料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良好品行養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他特別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入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等,幫助孩子全面發展。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在成長的年齡階段都會有著不同的變化,所以他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實施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從而達到了家長、孩子共同成長的目的。
一、重視保持和孩子融洽的朋友關系。
他本著平等、尊重、傾聽的原則努力去和孩子做朋友。**這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在接受大人的說教方面,如果不注意方式很容易引起他的反感,所以家長都是采用委婉的方式來說明自己的想法及對孩子的建議。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讓他改正錯誤,聽得進去大人的教育。或旁擊側敲,或先表揚后批評。
比如有時家長工作較忙,因為加班中午都不在家,就給孩子寫留言條,有時,對孩子哪怕是聽寫得一百分也表示祝賀,對他下午需帶的水杯、加減衣服等做個溫馨提示,有時對他亂花零花錢誠懇地提出批評,孩子往往很愿意接受。而且,堅持把晚上臨睡前作為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時間。燈一熄,就和孩子躺一起,說一說學校的事,談談同學間的趣事,家長都耐心地傾聽他的講話,不時加一句自己的看法。這時再提出對他近段來各方面表現的意見,孩子就很樂意聽。這樣孩子就把家長當成了好朋友,有什么話都愿意向家長傾訴。
二、注重對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長在抓好孩子學習的同時,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一、經常教育孩子要做有愛心、有同情心、能體諒他人的人。**同學喜歡小動物,家里養了幾條金魚,家長很支持他,提醒他給它們喂食、換水,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愛心,也培養了責任感。第二,在家庭里把孩子作為家庭中的普通一員,把他放在平等位置上,不給他享受特殊的權利,避免“小皇帝”意識,什么事都把自己擺在第一位。第三,培養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家長總是使孩子知道,愿望的實現是有條件的,是要經過辛勤的勞動、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的,絕不能隨心所欲。第四,讓孩子從小與朋友交往。在交往中有時免不了會吃點虧,讓他體會吃虧和讓步的好處。讓孩子在個人利益上做出點小犧牲,就會懂得謙讓,樂于助人,和同學們友好相處。
三、注重培養孩子堅強、自立的意識。
在家里,從小就培養孩子對家庭的義務感。家長時常對孩子說“孩子,你可是我們家的頂梁柱呀,將來爸媽老了,還指望你照顧呢!”,這句話對孩子可以說是一份強烈的責任感。所以,在孩子二年級時就開始教他做飯,炒簡單的菜,參與家務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每個星期六在家里進行大掃除已成了孩子的習慣。正因為參加了這些勞動,有了生活實踐經驗,孩子遇到寫這方面的作文總是得心應手。出門外出游玩時,他還會主動幫家長拎包,買水等力所能及的事。
四、以身作則,加強孩子學習方面的管理。
***家長在家里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每天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不會打開電視自己娛樂,而是安靜地去看書,做不影響他學習的事,孩子能安心地學習。另外,在學習方面注重讓孩子形成好習慣,督促他認真做作業,獨立檢查,鼓勵他改掉粗心的毛病。在二年級之前,家長都會把孩子每一次的單元測試進行引導分析,幫助孩子找到失分原因,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無論多忙,家長都會看看孩子的作業,看看他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考好了也就夸夸他鼓勵他加油,分數不高也不指責。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僅關心他的生活還關心他的學習,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一定要努力,要聽老師的話,完成好老師交給的各項任務,知道老師對每一位同學都是出于愛,理解老師的做法。
家長千方百計讓孩子處理好學習與玩的關系。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同學也不例外,尤其是電腦游戲。針對他這一興趣點,家長為他制定了一個可行的計時方法,每周只能玩一次,玩的時間靠自己掙,把每天的生活、學習做為加分的標準,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為了掙到玩的時間,他只有每天認真獨立地完成疊被子,遵守看電視的時間,按時完成作業,遵守作息時間,因為電腦游戲是他的最愛!他能接受,自己遵守,也沒上癮。
孩子特別喜歡的另一件事就是看書,最早是家長給他講、念,后來他給家長講,再一起看,分享閱讀的快樂,從小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和濃厚的興趣。所以有時獎勵就是他最喜歡的書,經常帶他去書店去玩,也讓他自己去過,給他錢,讓他自己支配買什么書。如今,家里到處都是他愛看的書,書柜、床頭、茶幾上……孩子隨時隨地都能拿到書看上一段。正是這些樣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掌握了大量的課外知識,特別是科普知識。
雖說孩子長大了,但還很喜歡玩玩具,家長出遠門回來總會給他買一些可操作的、益智的玩具,如九連環鎖、魔尺等。讓他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拼插玩具變成一樣樣生活中的物品。還買一些科學小實驗的書,指導并幫助孩子去做一些科學實驗,積極動手,開發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雖然付出了很多,但他得到了很多的收獲,他的孩子在班上歷年來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