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大學設置建立二級單位黨委的實施辦法
為了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范學校二級單位黨的委員會的設置和建立,以適應學校科學發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辦法。
一、二級單位黨委機構的設置
(一)設置二級單位黨委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黨員人數在100人以上;
2.教職工支部數和學生支部數分別在2個以上;
3.原有黨組織班子和工作制度健全,活動正常化,工作有實效,群眾滿意度高;
4.經校黨委同意,確有設立二級單位黨委的工作需要。
(二)設置二級單位黨委應履行以下程序:
1.總支委員會在條件成熟時,向學校黨委提交改設二級單位黨委的請示;
2.校黨委組織部受理請示,依據設置條件進行審核,向黨委提出初步意見;
3.提交校黨委常委會討論決定是否準予設置;
4.經批準設置的,由校黨委組織部辦文回復。
二、二級單位黨委委員會的建立
(一)啟動建立二級單位黨委委員會的工作須在校黨委常委會批準設置后,在校黨委組織部指導下進行。
(二)二級單位黨委委員會一般設委員5名,其中書記、副書記(學生工作專職)、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各1名;書記、副書記分別為學校中層干部正、副職崗;黨員院長一般應進入委員會。
(三)總支換屆設立二級單位黨委具體產生辦法按《z對外經貿大學二級單位黨委、總支(直屬支部)委員會換屆選舉--公推直選實施細則》(滬經貿大委﹝20**﹞11號)的規定執行。
(四)學校認為必要時,可調動或指派二級單位黨委的書記、副書記。
(五)二級單位黨委委員會經批準建立后,印章由校黨委辦公室刻制并更換原印章。
三、二級單位黨委的主要職責
二級單位黨委的主要職責按《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執行,具體如下:
(一)宣傳、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學校各項決定,并為其貫徹落實發揮保障監督作用。
(二)通過黨政聯席會議,討論和決定本單位重要事項。支持本單位行政領導班子和負責人在其職責范圍內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
(三)加強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具體指導黨支部開展工作。
(四)領導本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做好本單位黨員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六)領導本單位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眾組織和教職工代表大會。
四、附則
本辦法從發文之日起施行,由校黨委組織部負責解釋。原20**年5月下發的《z對外貿易學院設置建立二級學院黨委的實施辦法(試行)》終止執行。
篇2:**社區建立社區大黨委工作計劃
20**年**社區建立社區大黨委工作計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委提出的建立社區大黨委工作計劃,推進社區黨建工作從垂直管理向區域整合,實現社區黨建工作“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現結合本社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通過建立社區大黨委,形成全民共建的區域化社區大黨建工作格局。組織和協調共建單位黨組織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實現資源共享、實事共辦、和諧共促,有效整合社區優質資源,促進以服務群眾為重點的社區建設、管理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前期準備工作
(一)建立社區大黨委領導小組并確定組織成員。
(二)明確《社區大黨委工作職責》,建立《社區大黨委會議制度》、《社區大黨委與社區委員會議事規則》、《社區重要問題審議決策》和《民主監督》等制度。
(三)加強區域陣地建設,完善服務功能。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作為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基本平臺,規范設置“一站式”服務大廳,實現“有牌子、有陣地、有專人、有電腦、有電話、有窗口、有專欄、有制度”。
三、實施方案
(一)完善組織網絡,加強隊伍建設,增強社區黨組織服務的滲透力。
創新黨組織設置模式。各基層黨組織應在原有按地域和單位設置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上,要立足廣大黨員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突破黨員組織關系限制,加大各類功能型黨組織的組建力度。要區別于章程規定的基層黨組織的權利和職責,進一步明確不受黨組織關系限制的功能型黨組織的職責,探索以功能型黨組織教育管理和服務黨員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黨員群眾的組織化水平。
(二)搭建組織載體,建立區域黨建的互聯機制。
一要加強組織建設的互聯機制建設,進一步建立完善黨建聯席會,吸收轄區內單位黨員進社區黨組織班子或擔任社區黨建聯席會領導,對轄區內的公益性、群眾性的事宜進行協商。從黨建工作與駐社區單位關心的事務出發,從駐社區單位和社區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入手,積極開展共建活動,多做社區單位想做而沒有做、不便做或做不到的工作,切實增強黨建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二要豐富活動載體,構建大黨委工作網絡,形成全民共建的區域化社區大黨委工作格局。組織和協調共建單位黨組織參與到精神文明社區、美麗社區等創建活動中來,實現社區資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創、社區事務共管、社區穩定共保。并創新活動載體,結合在職黨員的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以各種志愿者活動為載體,積極報崗,組織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并將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與年底評先評優工作相掛鉤,進一步建立考核機制,推進共建工作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突出載體建設,加強黨員思想教育管理。
社區黨委制定組織生活、黨員管理、聯系群眾等各項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了“四到家”的工作制度,即家庭糾紛調解到家、有病住院看望到家、生活保障發放到家、下崗待業安置到家。對黨員實行分類管理,建立了“五站一崗一家”,設立下崗失業黨團員服務站解決無業人員就業問題;流動黨團員服務站了解其思想動態;社區黨代表工作站實行坐班制,及時了解黨員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老黨員關愛站對離退休黨員實行“四必訪”;在職黨團員服務管理站對其實行“雙重”管理;社區志愿者工作站對黨團員志愿者實行星級管理。設立“黨員先鋒崗”,建立了黨團員之家,開展形式多樣活動,讓黨團員感受社區大家庭的溫暖。使他們感受到組織上的關懷,在社區建設中起模范帶頭。例如社區離退休老黨員靳發祥同志,利用自己所學,成立了“六點半”課堂,義務為小區兒童進行書法培訓。二是抓牢“三會一課”,每月**日定為黨員學習日,每月兩次黨員遠程教育集中培訓學習。及時開展“兩學一做”、“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暨“紀律教育年”活動黨課;采取黨委書記講黨課、工作組組長輔導學、先進示范引領學、典型教育警示學、小組討論交流學,落實xxx會議精神,組織專題討論會,撰寫心得體,開展理論測試。
(四)創新服務方式,深化服務內涵,增強社區黨組織服務的凝聚力。
一要完善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三方聯動四項服務”工作法,在**黨委和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協調下,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聯動,開展黨組織的關愛服務、政府的公共服務、市場化的物業服務和社會化的志愿服務等活動,逐步建立面向全體社區居民群眾的主體多元、設施配套、功能完善、隊伍健全、機制合理的社區服務體系。二要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做到從單一服務向多功能服務轉變,及時為居民群眾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服務,為困難群體提供維權、法律服務。三要開展主題活動。充分發掘社區現有資源,著力打造社區傳統粽子民俗文化節、關愛母親節、民族團結美麗社區鄰里節、重陽節聯誼會等品牌文化活動;創新思維,開展素質拓展培訓、野外拉練、春季游園會等創新型活動,引導居民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積極推行道德講堂和愛心超市等社區建設等特色服務,滿足黨員、居民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