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先進事跡:找準興趣 做最真實的自己
見到z副教授的時候,是在一間略顯擁擠的實驗室中。z副教授笑著照呼我們坐下:“這是我和學生們平時做實驗的地方,空間有點小,你們就隨便坐吧。”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這位副教授出乎意料的年輕,面對如此謙和的教授,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我們也就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
找準興趣 把握優勢
我們了解到,z副教授的本科就讀于吉林建筑大學建筑系,我們不禁滿腹疑惑,一個建筑學畢業的學生,為何會在計算機方面取得如此成就,并且成功申請了20**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因為我發現自己對建筑不是很感興趣,當時計算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又比較熱門,而且自己喜歡邏輯較強、偏于計算的東西,于是就決定學習計算機。”z告訴我們,之所以會選擇建筑系,是因為家人覺得這個專業比較好,也有前途,當她真正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卻發現它并不適合自己。在那個還沒有專業畫圖軟件的年代,建筑制圖要完全靠手工完成,當時畫圖所用的紙張也不允許出現一丁點錯誤,對于別的學生較容易完成的作業對z副教授來說卻始終有困難。于是,邏輯思維較強、熱愛數學的她在課余時間輔修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之后又專業學習了計算機,并考取了當時計算機專業排名全國第五的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北京工業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北京工業大學科技之星”、“IBM全球優秀學生”,z副教授用這些榮譽很好的詮釋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讀博士到后續的研究生活,不論是寫論文還是搞研究,z副教授都是以自己的優勢專業為導向,在可信計算及信任管理等方面一直描繪著自己的研究生涯,她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其實我有時候在想,如果當初學計算機的時候,能稍帶學習建筑學,現在的我應該會在建筑領域取得一番成就。”談到這個話題,z副教授顯得有一絲的遺憾。有些事情,雖然你不喜歡,但畢竟自己已有所涉獵,在保持自己興趣的前提下,再去堅持一下,不管結果怎樣,至少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人的一生,或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那條路,但無論做什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不給自己的未來留下抱怨的機會,或許這正是z副教授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敢于突破 勇于創新
大數據時代的今天,云環境下的信任決策模型應用已十分廣泛,然而對于多方動態交互的信任決策模型卻幾乎是一個空白。而z副教授卻在無數個日日夜夜中與學生們一起交流探討,共同進行此類課題的研究和突破,并成功申報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且獲得資助。“因為當前對于一些云服務商和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都比較單一,所以我就和我的學生定下了‘多用戶的情景化動態信任決策模型及算法的研究’這個課題。”z向我們介紹了這個項目的背景。然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審批也不能一蹴而就。z回憶了當時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了數年時間,必須考慮到項目的背景、應用前景以及創新性。之所以研究這個項目,她看重的是這個項目的創新的元素并且與自己的專業知識相配合。z副教授敢于突破云計算中傳統的單一信任關系模型的約束,而轉戰研究多用戶動態交互信任管理項目。在當下急需創業和創新的時代,這種創新的精神彌足珍貴。
把握自己 規劃未來
在科研的路上,理所當然地會遇到諸多的困難與阻礙,z副教授告訴學生記者:“堅持很重要。做科研時,你會經歷很多次的失敗,當一個問題困擾你很久卻又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妨先把它擱置下來,一段時間之后,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在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z副教授一直是這樣做的。當你著手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多么艱難,始終不要放棄,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相比數年前,現在有了更多的方法去查閱資料,途徑廣泛、方便快捷,所以學生會顯得更有主見、思維更活躍。但在這個快餐文化隨處可見的時代里,我們還是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并能充分地利用實驗室和圖書館資源。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身體的鍛煉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鍛煉,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當談到對現今的大學生有何寄語時,z仔細耐心地說出了大學生擁有的優勢和存在的缺點,也提出了自己所希望看到的大學生該有的姿態。
z副教授認為,在大學里,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當我們畢業走入工作崗位的時候,會面臨很多新的內容和從未涉及過的東西,這個時候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大學時代,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社會,團隊協作能力也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身邊的社團和班級活動來鍛煉自己的團結協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這么拼命的自己。z副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記者,培養興趣對自己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后期的拼搏與努力同樣不可缺少,這樣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篇2:地質大學副教授七級崗位基本崗位職責
地質大學副教授七級崗位基本崗位職責
副教授七級崗位基本崗位職責包括教學及人才培養、科研及學術成果、學科專業建設及社會服務等其他工作。
(一)教學科研型教師基本崗位職責規定如下:
1.教學及人才培養
(1)服從學校和學院(單位)教育教學工作安排;每學年完成本學院人均教學課時的70%以上,其中為本科生授課不少于120學時或獨立設置本科生教學實習不少于6周,教學效果良好。
(2)承擔本科生學務指導工作;指導本科生的實驗、課程設計、生產(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不含無本科專業的通識教育課、基礎課,下同)。
(3)有碩士點的學科,指導碩士生的學習(若生源充足,每學年至少招收一名碩士研究生)。
(4)主持校級及以上級別的教學研究項目,或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篇及以上,或主編、副主編公開出版教材、教學參考書,或獲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及以上級別獎勵(有獲獎證書),或獲校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前三名),或獲省部級及以上教材獎(參編者),或作為骨干成員(前三名)指導的學生在全國(由教育部等中央部委組織)各類競賽(大學生“挑戰杯”、電子設計、數學建模、英語競賽等)中獲全國二等獎及以上獎勵。
2.科研及學術成果(達到下列八項中的兩項,其中第1項為必備項)
(1)在學校認定的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
(2)主編、副主編出版本專業領域學術著作1部,或被《SCI》、《EI》、《SSCI》、《A&HCI》收錄論文1篇,或在學校認定的人文社科權威期刊(A類、B類)發表論文1篇。
(3)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地質調查優秀圖幅及以上級別獎勵(有獲獎證書),或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三等獎(前三名)。
(4)作為骨干成員(前七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或“863”國家級項目、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或作為骨干成員(前五名)參加地質調查項目、重大橫向項目(單項到位經費100萬元以上)。
(5)主持或作為骨干成員(前三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不含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或主持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項目均有經費資助)。
(6)主持部委或省市縱向項目(理工類項目單項經費10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20萬元以上,人文社科類項目(有經費資助)),或主持橫向項目(理工類項目單項經費20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40萬元以上,人文社科類項目單項經費2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5萬元以上)。
(7)課題研究成果或為縣、市級及以上政府提供的規劃、咨詢、政策建言,被縣、市級及以上政府采納且作為決策依據,產生良好效益(需有詳細成果材料并由政府提供證明)。
(8)承擔社會服務工作,產生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個人在聘期內為學校創收(純收益)達到80萬元以上。
3.學科專業建設及其他工作
積極參與本學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主持或參與并協助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實驗室建設;參與并協助指導本學科專業的青年教師;積極開展和參與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積極參與學校及所在學院(單位)的各項活動;完成學校和學院(單位)規定的其他工作。
(二)教學型教師(指專職從事通識教育課、基礎課及藝術類教學的教師,下同)基本崗位職責規定如下:
1.須完成教學科研型教師規定的教學研究及人才培養任務,其中每學年完成本學院人均教學課時的100%以上,其中為本科生授課不少于200學時或獨立設置本科生教學實習不少于10周。
2.科研及學術成果(達到下列四項中的兩項,其中第1項為必備項):
(1)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及以上。
(2)主編、副主編出版本專業領域學術著作1部,或在學校認定的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及以上,或學術論文被《SCI》、《EI》、《SSCI》、《A&HCI》收錄1篇,或在學校認定的人文社科權威期刊(A類、B類)發表論文1篇。
(3)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三等獎及以上級別獎勵(有獲獎證書)。
(4)主持或作為骨干成員(前三名)承擔部委或省市縱向科研項目(有經費資助),或主持完成校級以上級別(不含校級)科研項目(可不要求經費),或主持橫向科研項目(理工類項目單項經費6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10萬元以上;人文社科類項目單項經費1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2萬元以上)。
(三)科研型教師基本崗位職責規定如下:
1.教學及人才培養
每學年完成本學院人均教學課時的35%以上,其中為本科生授課不少于80學時或獨立設置本科生教學實習不少于4周;其他教學及人才培養任務可適當放寬要求。
2.科研及學術成果(達到下列七項中的兩項,其中第1項為必備項):
(1)在學校認定的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及以上(其中論文被《SCI》、《EI》、《SSCI》、《A&HCI》收錄1篇及以上,或屬學校認定的人文社科權威期刊(A類、B類)論文1篇及以上,或主編出版本專業領域學術著作1部)。
(2)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地質調查優秀圖幅及以上級別科技成果獎勵(有獲獎證書),或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三等獎(前兩名)。
(3)作為骨干成員(前五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或“863”國家級項目、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或作為骨干成員(前三名)參加地質調查項目、重大橫向項目(單項經費100萬元以上)。
(4)主持或作為骨干成員(前三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不含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或主持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項目均有經費資助)。
(5)主持部委或省市縱向項目(理工類項目單項經費20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40萬元以上,人文社科類項目單項經費3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6萬元以上),或主持橫向項目(理工類項目單項經費25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50萬元以上;人文社科類項目單項位經費5萬元以上或累計經費10萬元以上)。
(6)課題研究成果或為縣、市級及以上政府提供的規劃、咨詢、政策建言,被縣、市級及以上政府采納且作為決策依據,產生良好效益(需有詳細成果材料并由政府提供證明)。
(7)承擔社會服務工作,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個人在聘期內為學校創收(純收益)達到80萬元以上。
篇3: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先進事跡:找準興趣 做最真實的自己
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先進事跡:找準興趣 做最真實的自己
見到z副教授的時候,是在一間略顯擁擠的實驗室中。z副教授笑著照呼我們坐下:“這是我和學生們平時做實驗的地方,空間有點小,你們就隨便坐吧。”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這位副教授出乎意料的年輕,面對如此謙和的教授,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我們也就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
找準興趣 把握優勢
我們了解到,z副教授的本科就讀于吉林建筑大學建筑系,我們不禁滿腹疑惑,一個建筑學畢業的學生,為何會在計算機方面取得如此成就,并且成功申請了20**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因為我發現自己對建筑不是很感興趣,當時計算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又比較熱門,而且自己喜歡邏輯較強、偏于計算的東西,于是就決定學習計算機。”z告訴我們,之所以會選擇建筑系,是因為家人覺得這個專業比較好,也有前途,當她真正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卻發現它并不適合自己。在那個還沒有專業畫圖軟件的年代,建筑制圖要完全靠手工完成,當時畫圖所用的紙張也不允許出現一丁點錯誤,對于別的學生較容易完成的作業對z副教授來說卻始終有困難。于是,邏輯思維較強、熱愛數學的她在課余時間輔修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之后又專業學習了計算機,并考取了當時計算機專業排名全國第五的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北京工業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北京工業大學科技之星”、“IBM全球優秀學生”,z副教授用這些榮譽很好的詮釋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讀博士到后續的研究生活,不論是寫論文還是搞研究,z副教授都是以自己的優勢專業為導向,在可信計算及信任管理等方面一直描繪著自己的研究生涯,她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其實我有時候在想,如果當初學計算機的時候,能稍帶學習建筑學,現在的我應該會在建筑領域取得一番成就。”談到這個話題,z副教授顯得有一絲的遺憾。有些事情,雖然你不喜歡,但畢竟自己已有所涉獵,在保持自己興趣的前提下,再去堅持一下,不管結果怎樣,至少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人的一生,或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那條路,但無論做什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不給自己的未來留下抱怨的機會,或許這正是z副教授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敢于突破 勇于創新
大數據時代的今天,云環境下的信任決策模型應用已十分廣泛,然而對于多方動態交互的信任決策模型卻幾乎是一個空白。而z副教授卻在無數個日日夜夜中與學生們一起交流探討,共同進行此類課題的研究和突破,并成功申報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且獲得資助。“因為當前對于一些云服務商和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都比較單一,所以我就和我的學生定下了‘多用戶的情景化動態信任決策模型及算法的研究’這個課題。”z向我們介紹了這個項目的背景。然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審批也不能一蹴而就。z回憶了當時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了數年時間,必須考慮到項目的背景、應用前景以及創新性。之所以研究這個項目,她看重的是這個項目的創新的元素并且與自己的專業知識相配合。z副教授敢于突破云計算中傳統的單一信任關系模型的約束,而轉戰研究多用戶動態交互信任管理項目。在當下急需創業和創新的時代,這種創新的精神彌足珍貴。
把握自己 規劃未來
在科研的路上,理所當然地會遇到諸多的困難與阻礙,z副教授告訴學生記者:“堅持很重要。做科研時,你會經歷很多次的失敗,當一個問題困擾你很久卻又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妨先把它擱置下來,一段時間之后,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在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z副教授一直是這樣做的。當你著手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多么艱難,始終不要放棄,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相比數年前,現在有了更多的方法去查閱資料,途徑廣泛、方便快捷,所以學生會顯得更有主見、思維更活躍。但在這個快餐文化隨處可見的時代里,我們還是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并能充分地利用實驗室和圖書館資源。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身體的鍛煉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鍛煉,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當談到對現今的大學生有何寄語時,z仔細耐心地說出了大學生擁有的優勢和存在的缺點,也提出了自己所希望看到的大學生該有的姿態。
z副教授認為,在大學里,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當我們畢業走入工作崗位的時候,會面臨很多新的內容和從未涉及過的東西,這個時候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大學時代,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社會,團隊協作能力也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身邊的社團和班級活動來鍛煉自己的團結協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這么拼命的自己。z副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記者,培養興趣對自己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后期的拼搏與努力同樣不可缺少,這樣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