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攜手同進步 學習八連好傳統
--“好八連事跡展覽館”參觀感想
6月11日下午,我們后勤支部與護理支部作為結對黨支部,共同走進了“好八連事跡展覽館”參觀。展覽館坐落于寶山區大場鎮上大路八連營區,建筑面積約3540平方米,分主廳和序廳兩個部分。展覽館以XX光輝詩篇《八連頌》為靈魂和主線,分為 “好八連,天下傳”、“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紀律好,如堅壁”、“為人民,幾十年”、“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六個單元,展覽應用了燈箱、模型、繪畫、模擬場景、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好八連”的成長歷程和精神風貌。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認真聽著詳實的介紹,仔細觀看著一件件彌足珍貴的展品,從中我們讀到了“好八連”的傳統精神,《霓虹燈下的哨兵》故事傳遍全國,成為那個時代廣大人民的集體記憶,大家通過豐富的展覽全面了解到上海解放時的情景。1963年5月5日,在“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大會上,許世友司令員為南京路上好八連授旗,讓“好八連”這面旗幟歷久彌新、永不褪色。50年來,時代環境在變,使命任務在變,生活條件在變,“好八連”清廉的政治本色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始終保持不變。學習“好八連”事跡,弘揚“好八連”精神,以激勵和引導后勤支部和護理支部更好地為兩院一體化建設提供優質服務,也是我們兩結對黨支部此行的最大目的,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優良傳統,自覺投身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黨員們表示要把學習“好八連”活動,與弘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緊密結合起來,以“好八連”為榜樣,倡導節儉樸素、艱苦創業,特別是黨員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當好人民的公仆,爭做時代的標兵。告別好八連事跡展覽館時,我們耳邊久久回想起*主席諄諄教導“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篇2:參觀區規劃建設展覽館心得
參觀區規劃建設展覽館心得
*月*日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在區委組織部培訓科的組織下,一同參觀了**區規劃建設展覽館。坐落于城廂東路的**區規劃建設展覽館分為三層,一層通過壁掛式沙盤、平面展示圖、皮影展示等方式記錄**區的歷史與發展。二層展示**區“六區三帶”規劃及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果,對老城廂、長虹公園改造、奧體中心等**區重要節點以沙盤形式進行展示。此外,還有互動式投影地幕,讓觀眾能夠置身其中查看老城廂明、清和近代的地圖。三層是環幕電影,展示了**區未來到20**年的規劃設想。而我們此次參觀的目的更加明確,為了了解**的歷史,了解**在gg開放30年中所取得的成果。
在**區有著深厚人文底蘊的土地上,幾十年的變化是翻天覆地和振奮人心的。生活、工作在其中,每時每刻都在感受著這種變遷。盡管我不是天津人,但是在我來天津的幾年當中,也親眼見證、親身體會了**的變化。座座高樓、寬闊的馬路、正在斷交施工的地鐵... ...這一切與昔日的老城廂相比的確是大相徑庭??梢哉f,我們趕上了好的時代,在**區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有幸成為一名公務員,我想我們將會為**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為**的未來劃上亮麗的一筆。
參觀后的感受不僅僅是激動,我們看到了**的過去,感受著**的今天,也即將去建設**的未來。在體驗著光、電、聲相交匯的環幕電影之后, 我們的心情此起彼伏,我們共同的心愿是為了**的明天而奮斗!
篇3:繼傳統抗腐蝕--參觀好八連展覽館有感
繼傳統 抗腐蝕
--參觀“好八連展覽館”有感
小時候曾經看過《霓虹燈下的哨兵》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上海解放后一個革命戰士“拒腐蝕、永不沾”的感人故事,故事的原型就是被稱為“南京路上好八連”的那支部隊。6月11日,我們后勤綜合支部和護理支部共同赴“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進行了參觀學習。
展覽館內主要介紹1949年一支連隊進駐上海,擔負政治機關警衛和南京路的執勤巡邏任務。進駐繁華都市后,他們遵循我黨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拒腐蝕、永不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變;傳家寶--“三箱一包”(理發箱、補鞋箱、木工箱及針錢包) 始終不丟;閃光的五個一(節約一滴水、一分錢、一度電、一粒米、一寸布)始終堅持。同時,亦展示了*中央三代領導核心和老一輩革命家對八連的親切關懷,以及生動翔實地反映“好八連”四十多年來在上海各個時期是如何保持艱苦奮斗作風的事跡和經驗。
在反腐倡廉成為黨風建設的重頭戲的當下,在經濟蓬勃發展但艱苦風斗意識日漸淡薄的今日,參觀這樣的展覽很有必要,對我們黨員更是一次教育和警醒。很多人都認為反腐倡廉只是高級黨員領導干部之事,自己一無權二無錢,與自身無關。殊不知,任一人的墮落與腐敗行為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工作中逐步放松了警惕之心與律己之心,把個人利益的追求錯誤地放在了第一位以致到最后的腐化墮落。千里堤壩潰于蟻穴,為了筑起一道反腐倡廉廉潔自律的牢固防線,應當學習“好八連”的精神,堅持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做到“拒腐蝕、永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