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親子閱讀活動感悟:快樂閱讀 和諧成長
為人父母,還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長、幸福快樂重要的呢?但怎樣才能培養出獨立自主、樂觀自信的孩子呢?怎樣才能引導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呢?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學會彼此尊重的溝通技巧呢?我想到用書中的故事教育孩子,比簡單的說教更有效,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習慣。對女兒來說,書是益友,更是良師。
為了激發女兒對書籍的興趣,我給女兒留出了選擇的空間,給她購買她愛看的故事類的趣味性圖書。讓她每天在睡覺前讀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從古今中外名人到默默無聞的普通人,音樂家、科學家、電影明星、運動員、卡通小動物等,他們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品質:遇到困難不害怕,不退縮,勇敢堅強的面對,相信自己能夠度過難關等等。
在讀書上、看書、背書的過程中,我們母女共同成長,讀書使孩子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眼界也開闊了,她懂得了許多知識和為人處事的道理。注意閱讀的循序漸進。從最初的拼音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到系列文字作品。還要求盡量保持閱讀作品的完整性,一般每個系列的作品都讓她買齊并全部閱讀。按照閱讀的年齡特點要求不斷提升,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閱讀量大大提高,閱讀層次也不斷提升。
健康的書籍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相信這些書給孩子的影響是無窮的。因為讀書,女兒的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從書中她獲得了自信,原來的寫作基礎很差,到現在的寫作能力已有所提高了,從遇到困難就退縮,到現在會用作品中的一些優秀人物來鼓勵自己。從生活不會自理到學會自己安排好生活,也使作為母親的我省卻了生活的擔憂,其實這些都是讀書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篇2:《親子閱讀感悟》
我與孩子共讀書心得體會
“親子共讀”就是以閱讀為紐帶,而閱讀又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親子共讀有助父母子女間的雙向溝通,對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溫馨、和睦、積極向上的親子關系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家長的參與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孩子從閱讀中得到樂趣,增加了知識。作為職業是教師的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于是在孩子有認知意識起,我們的親子共讀之路就開始了。
一開始和孩子一起讀的只是一些認知的圖片,然后是童謠兒歌之類的,再接下來是兒童繪本、百科類圖書、少兒讀物等等。
兒童繪本顏色鮮艷、畫面可愛、文字簡短,是讓孩子能喜歡上閱讀的第一步。繪本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性格養成,還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幼兒期的孩子會不嫌其煩的要求你反復的講同一本書、甚至是同一段文字。你覺得無聊透頂,但孩子卻樂在其中。也許是每一次畫面的聯想不同,也許是你的指讀讓他又多認識了一個字
說到這里又想到了讀書時必須堅持一字一指。同一個字在閱讀中可能會重復出現,前幾次指到這個字時孩子要借助拼音來讀,可后幾次再指到這一個字時,孩子就能讀出來了,對孩子識字有很大幫助。同時,指讀能讓孩子注意力很專注,培養孩子不跳行,不漏字的閱讀習慣。現在一年級的兒子已經認識了很多字,能自己讀書,這都是閱讀的功勞。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孩子的早期閱讀過程中,他們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樣把一本書從頭至尾看完。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應急于對他發火或表示失望。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毀或亂扔圖書,家長就不必過多的去管他。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志。
在“親子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每天我都固定了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做孩子閱讀的榜樣,使之成為習慣。幼兒班時我們一般是在晚上睡覺前讀一些睡前故事。現在一年級了我是利用晚飯后,家庭作業完成后的時間,每晚20分鐘至30分鐘,雙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閱讀一小時左右,就這樣經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講出來,然后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發表看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閱讀使孩子變得感性,當讀到太陽上的能源足夠燃燒40億~50億年時,他會擔憂的問我“媽媽,我不想讓太陽死去,我們有什么辦法幫助他補充能源嗎?”讀到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會感動的說“他小小的年紀,就知道與敵人抗爭保衛祖國,真勇敢!”讀到好笑的故事他會不自覺的笑出聲……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個“喂著”書籍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一個在共讀之路上耕耘著的家長是默默的,關注孩子的閱讀興趣,跟著孩子的閱讀步伐,享受和孩子的共讀時光,見證孩子在閱讀中成長!
篇3:家長親子閱讀活動感悟:讀書的快樂
家長親子閱讀活動感悟:讀書的快樂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看來,讀書還是人類的快樂之源!沒有去過長城,但能感觸于那一種雄偉;沒有去過大海,卻能體驗那一種洶涌。閱讀,是一種奇妙的旅行,能讓你感受到別樣的風景。書帶給了我們人類許多樂趣,也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把書里無窮無盡的奧秘帶給孩子就成了我的任務。通過給孩子講故事、聽孩子讀書、陪孩子讀書,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首先,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對詞語的運用能力明顯提高。在一年級的時候,識字比較少,每一本書基本上都是我讀她聽,上二年級后,認識的字多了,我就試著讓她自己讀,讀完后,我再詢問她讀書的內容,往往都是結結巴巴,但也能說出個意思大概來,后來經過細心的觀察,我發現,女兒的讀書速度很快,沒有一字一字的讀,而是一目十行,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并沒有真正讀到。于是,我讓她讀書時摘抄一些認為很好的詞語,然后,我和她一起再讀一遍,查找一些漏下的好詞。對于孩子已經找到的好詞,我也會不失時機的表揚一下,女兒就會感到很自豪。
在讀下一篇文章時,兒更認真的去讀,去找好詞。雖然有一些句子在我們大人看來可能會感到很幼稚,很可笑,但那大概就是孩子最純真的心得吧。現在孩子在說話時,偶爾還會用上一些新學的詞語,恰到好處的詞語從她嘴里說出來,讓我既高興又激動,從心里感覺到孩子已經在進步。
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還增加了孩子讀書的興趣。從小到大,我給孩子買的書也不算少,故事性的、知識性的、科學性的等等,但更多的時候,是女兒讓我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讀給他聽,而現在,她除了讀我給他新買的書,還不時的把以前的那些書給找出來,自己閱讀,再也不要求我讀給他聽,在讀的過程中,對于在讀書中不理解的一些內容、字詞等,她會查字典自己解決。實在不懂,才來問我。有些典故我還會和他一起查資料,幫助他挖掘出文章中的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使孩子對文章能更好的理解,培養她勤于思考的好習慣。看到女兒津津有味地讀書,我深深體會到她已經逐漸學會了自己讀書,從書中不但吸取了豐富知識,而且還從書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在與孩子一起閱讀的這段時間里,也給我們大人創造了一個學習知識的機會,我們看完了《中外哲理故事》、《中華美德故事》、《三國演義》、《西游記》、《少兒百科全書》等知識性、哲理性的書籍,這些書同樣會開闊我們大人的眼界,懂得了許多知識和為人處事的道理,也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好環境、好氛圍。我相信,只要孩子把閱讀的習慣堅持下去,經過不斷積累,會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