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企職業衛生調查工作制度
一、目的
為規范職業衛生現場調查的業務受理、工作實施、報告編寫、審核、發放與存檔管理,確保職業衛生調查工作的質量,進一步提高我院職業衛生技術人員職業衛生現場調查工作能力,特制訂本工作程序。
二、范圍
適用于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職業衛生基本情況調查、職業衛生專題調查及可疑疑似職業病病人職業史確認調查。
三、職責
1、職業衛生各科室分別負責與本科室業務活動有關的職業衛生現場調查工作。如職業衛生管理科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職業衛生專題等現場調查;職業衛生評價檢測中心負責建設項目評價、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等職業衛生基本情況現場調查;職業健康監護中心、職業病科、體檢中心、廣園分院體檢中心負責與職業健康檢查相關的職業衛生基本情況現場調查及可疑疑似職業病病人職業史確認調查等。
2、本機構法人代表或授權人負責審批和簽發對外發出的職業衛生調查相關報告,并署廣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印章。
3、各職業衛生業務科室負責人負責審批和簽發對內發出的職業衛生調查相關報告,并署相關科室部門的印章。
4、職業衛生管理科負責相關資源的調配,如現場調查時所用的車輛等。
5、職業衛生管理科廠企管理室負責對外發放的職業衛生調查報告及相關資料的存檔保管;職業病診斷辦公室負責可疑疑似職業病病人職業史確認調查報告及相關資料的存檔保管等。
6、院辦公室、后勤設備管理科、醫務科、護理部等職能部門及職業衛生相關各科室對職業衛生現場調查提供必須的人員及后勤保障。
四、工作程序
(一)職業衛生專題(或專項)調查
1、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用人單位、其他相關單位及部門均可委托本院進行職業衛生專題(或專項)調查。
2、職業衛生管理科廠企室接待委托方,并向委托方介紹職業衛生調查工作的有關程序(應急事故處理免除委托程序,直接由職業衛生管理科按有關應急預案組織有關人員開展調查)。
3、委托方理解并認同職業衛生調查工作程序,填寫職業衛生調查委托書。
4、廠企管理室根據委托方提供的信息填寫詳細的職業衛生調查受理表,制定職業衛生調查方案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5、職業衛生管理科根據廠企管理室制定的職業衛生調查方案組織相關科室及人員進行現場調查,根據需求使用職業衛生調查表。
6、廠企管理室根據現場調查的信息編寫職業衛生專題(或專項)調查報告。
7、職業衛生調查報告交主管領導審核、批準。
8、審核、批準過的職業衛生調查報告一式兩份,簽署廣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印章,委托方和本院各持一份。
9、委托方到財務科繳費后,憑收費發票到廠企管理室領取職業衛生調查報告。
10、調查完成時限:根據委托方的要求進行。
11、廠企管理室負責職業衛生調查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歸檔,職業衛生檔案室負責職業衛生調查相關資料的保管。
職業衛生專題(或專項)調查工作流程圖
(三)職業衛生基本情況調查
職業衛生評價檢測中心、從事職業健康檢查工作的科室按建設項目評價、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監測)、職業健康監護對職業衛生基本情況的要求和工作程序進行。
(四)可疑疑似職業病病人職業史確認調查
按可疑疑似職業病病人職業史確認工作程序進行。
(2)職業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① 職業健康教育業務指南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積極推進以“安全-健康-環境”為中心的“工礦企業健康促進工程”,動員和組織職工參與各種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指導職工消除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中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倡導有益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而達到減少和控制職業傷害、職業病及職業相關疾病發生的最終目的。
廣州市職業病防治院是廣州地區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專門機構,承擔著廣州市工廠企業的職業健康教育與促進任務。對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廣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將針對性地組織實施相關工廠企業的職業健康教育與促進項目。
職業健康教育與促進內容包括:客戶委托聯系、填寫《員工健康職業衛生行為培訓預約卡》、受理、計劃、實施、評估、存檔等。
?、?職業健康教育工作程序
(3)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理工作程序
在我市轄區范圍內,無論急慢性職業病危害事故,原則上10人(含10人)以上的中毒事故均由我院主要負責技術調查;9人以下的急慢性職業病危害事故主要由區(縣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技術調查,當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指令或區(縣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技術援助時,我院也應積極主動開展技術調查工作。
1、職業衛生管理科接受職業病危事故調查指令,并按有關應急預案組織調查。
2、制定職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方案,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3、參加調查人員根據調查方案實施現場調查,根據需求填寫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表。
4、職業衛生管理科技術人員根據現場調查的信息編寫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報告。
5、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報告交主管領導審核、批準。
6、審核、批準過的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報告一式六份,簽署廣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印章,主送市衛生局衛生監督處一份,各抄送市衛生監督所和各區(縣級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份。
7、職業衛生管理科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歸檔,職業衛生檔案室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相關資料的保管。
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工作流程圖
(4)職業衛生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暫缺)
篇2:油田工程HSE職業衛生管理要求
油田工程HSE職業衛生管理要求
普光氣田屬于高含硫氣田,在開展安全隱患治理工程中,參與施工作業人員眾多,工作場所點多、面廣,在施工過程中應重點做好防止硫化氫中毒、防塵及輻射防護。
8.5.1管理原則
8.5.1.1各直屬單位在安全隱患治理工程HSE保障方案中要有職業衛生管理內容,對作業現場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完全,并制定完善的防護措施。
8.5.1.2職業病危害控制要貫穿于安全隱患治理工程全部現場作業,各直屬單位及承包商要強化過程措施防護,減少職業危害。
8.5.1.3各直屬單位及承包商要為現場人員配備質檢合格的個體勞動防護用品,并能正確、熟練使用。
8.5.1.4各直屬單位及承包商施工人員在進廠、施工前培訓中要有職業衛生內容。
8.5.1.5各直屬單位現場人員應正確使用急救用品,開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訓,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8.5.1.6直屬單位對安全隱患治理工程現場開展不定期檢查。
8.5..施工作業現場存在主要職業病危害因.8.5.2.1識別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20**〕第47號)(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年版)的通知》(安監總安健〔20**〕73號)8.5.2.2作業現場存在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經對作業工藝手冊進行分析,通過現場調查,結合預評價報告結論,作業現場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關鍵控制環節及接觸崗位見表2。
8.5.3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
8.5.3.1個體勞動防護用品配備要求
(1)各直屬單位及承包商按《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1651-20**)為作業人員配備經檢定合格的防護用品,建立個人發放檔案,并由本人簽字確認;現場人員使用前應做一次外觀檢查,不得使用超期防護用品。
(2)各直屬單位及承包商要對本單位的各類勞動防護用品的完好情況進行自查、整改、維護,對配備的防護用品開展檢查,并有書面記錄。
(3)施工現場涉及電焊作業、裝卸活性炭、粉塵作業、拆裝保溫材料、噴刷油漆等作業時,現場人員須戴防塵口罩。
8.5.4職業健康監護
各直屬單位及承包商作業人員在開展以下作業前,按照GBZ188-20**標準要求,提供現場人員職業健康體檢報告,對職業禁忌癥患者,禁止上崗。涉及的作業包括有:
1.高處作業;2.電工作業;3.職業機動車駕駛作業。特殊作業人員職業禁忌癥及控制措施要求見表3。
8.5.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
在施工期間,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作業場所開展一次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并將結果及時在現場告知牌上進行結果公示。具體檢測點及檢測計劃見中原普光HSE工單〔20**〕89號。
8.5..射線探傷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要求
8.5.6.1承包商施工人員崗前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和輻射安全防護知識培訓并取得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放射工作人員證》。
8.5.6..現場人員工作時要佩戴個體劑量計,穿戴輻射防護工作服;
8.5.6.3在工作場所入口,應設置電離輻射警示標志,劃出安全防護區域,必要時,設專人警戒;工作場所設置明顯的放射性標示和中文警示說明;
8.5.6..若使用放射源進行探傷,當天作業結束應將放射源運回源庫。特殊情況需設臨時存儲場所時,應經相關部門檢查確認,并設置放射性標志,指定專人負責保護。
8.5.6.5各直屬單位及承包商對現場輻射防護措施及個人輻射防護用品進行檢查,避免射線電離等職業危害。
篇3:職業衛生制度
職業衛生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職業病防治法》,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成立以生產主管經理為首,行政部、生產部、醫務室、總工會和各子公司生產廠相關領導組成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各子公司、部門、車間設立以主管領導為主的專(兼)職職業衛生管理組織,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各部門的安全員為職業衛生的專(兼)職監督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衛生監督工作。
二、建立健全本單位職工的職業衛生檔案和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做好新職工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體檢。
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健康教育和培訓,使職工了解熟悉本公司、本崗位的職業危害因素,并掌握職業衛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項,杜絕和減少職業性危害。
四、按規定向職工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防護要求的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積極采用新工藝,選用新設備,改善工作條件,杜絕“跑、冒、滴、漏”,實行清潔化生產,從源頭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
五、經常對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監測,定期請由依法取得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其結果定期向職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