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 文件類別 **粘合劑實業有限公司
采 購 文件編號 HS1-PU-01
質量手冊 版本A.0
1.目的
對采購過程進行控制,保證所采購的物資符合規定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生產中所需物資的采購。
3.職責
3.1合格供應商的評定:質量管理部、市場營銷部、生產部。 3.2采購物品的申請:生產部或倉庫。
3.3采購物品審批:廠長。 3.4采購產品的檢驗:質量管理部。
3.5合格采購物品的入庫:倉庫 3.6免檢物品的管理辦法:質量管理部。
3.7在供方的驗貨:采購部。
4.定義 無
5.作業內容
5.1合格供應商的評定。
5.1.1新供應商的調查評定。
采購部應通過各種渠道調查了解新供應商的情況。建立“供應商資料表”,對新的供應商應予以評估,達到認可標準后方可列入“合格供應商名單”成為公司往后采購材料之對象
5.1.2合格供應商之認可條件,可為下列其中之一:
a. 經正式評價,達80分以上者可成為合格供應商。
b. 經過送樣承認合格者,成為合格供應商。
5.1.3對現有合格之供應商定期評估,由采購人員每半年統計評定一次,必要時增加評定次數,并填寫“合格供應
商評定一覽表”中。
5.1.4經評核不合格者,由質量管理部召集采購部、生產部共同評核,以決定是否繼續采購。
5.1.5供應商如有重大缺點而嚴重影響品質情形,經調查屬實,質量管理部立即決定拒絕往來。
5.1.6經送樣檢測合格,確認為合格供應商后,由采購部將送來樣品的材料、規格、登記封樣后,經質量管理部、
生產部確認保存。
5.2采購管理
5.2.1采購物品由生產部或倉庫提出申請,填寫“采購申請表”由廠長批準。
5.2.2采購人員在采購物料之前,應確實了解“采購申請表”上所指定之物品規格,必要時,請生產部提供所購物
料之樣品,以確保采購物料之質量。
5.2.3采購人員根據請購單需要的日期與廠商聯系,確認交期。
5.2.4廠商交期如會影響生產,需通知生產部安排好生產及通知顧客。
5.2.5價格管理采購人員據市場需求走向,向供應商進行議價。
5.2.6采購材料之質量管理辦法:
進料檢驗按原材料進貨驗收程序進行請驗、檢驗、合格入庫或不合格退貨。
原材料按“原材料檢驗”進行檢驗,并填寫“原材料檢驗記錄表”。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倉手續。
進料時須在原材料上進行標識,來不及檢驗的應標識“待檢”。
5.2.7經評定列入“免檢物品免驗一覽表”中的原物料可以不經檢驗直接驗收入庫;
5.2.8原材料進倉倉管收料后填寫“物品進出倉庫管理表”,并將原材料分門別類,按先進先出原則擺放好原材料。
5.2.9原材料不合格時,按照“不合格品控制與糾正預防措施”處理。
5.3在供方處的驗貨
5.3.1當顧客有需要在供應商處進行檢貨時,須在采購前與供應商協調好,并在采購文件中予以規定。
5.3.2當本公司需要在供應商處進行檢貨時,須在采購前與供應商協調好,并在采購文件中予以規定。
5.3.3顧客的驗證不能代替本公司的驗證,也不能作為供方對質量進行了有效控制的證據。
6.工作程序
6.1采購文件的形成
6.1.1生產部根據倉庫上報的庫存情況,結合生產計劃的需求編制“采購申請表”。
6.1.2生產部根據臨時生產計劃對采購計劃作補充。
6.1.3廠長審批“采購申請表”。
6.1.4根據“采購申請表”安排采購。。
6.1.5采購文件的內容包括:
a.物品名稱、規格型號、廠商名、附加要求、數量、希望日期;
b.申購人、申購期;
c.審核、批準人簽名。
6.2當供方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由質量管理部向供方發出“質量信息反饋單”并根據質量問題性質作處理。
6.3當公司需到供方處進行采購產品驗證時,由采購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事先應與供方就驗證的安排、方法達成協議。
6.4采購部負責按《文件資料及質量記錄控制》對采購相關文件、記錄進行保存。
7.相關/支持性文件
7.1《文件資料及質量記錄控制》
7.2不合格品控制與糾正預防措施
8.質量記錄
8.1采購申請表 8.2原材料檢驗記錄表 8.3質量信息反饋單 8.4原材料檢驗報告。
篇2:粘合劑實業質量手冊:采購過程控制
HS 文件類別 **粘合劑實業有限公司
采 購 文件編號 HS1-PU-01
質量手冊 版本A.0
1.目的
對采購過程進行控制,保證所采購的物資符合規定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生產中所需物資的采購。
3.職責
3.1合格供應商的評定:質量管理部、市場營銷部、生產部。 3.2采購物品的申請:生產部或倉庫。
3.3采購物品審批:廠長。 3.4采購產品的檢驗:質量管理部。
3.5合格采購物品的入庫:倉庫 3.6免檢物品的管理辦法:質量管理部。
3.7在供方的驗貨:采購部。
4.定義 無
5.作業內容
5.1合格供應商的評定。
5.1.1新供應商的調查評定。
采購部應通過各種渠道調查了解新供應商的情況。建立“供應商資料表”,對新的供應商應予以評估,達到認可標準后方可列入“合格供應商名單”成為公司往后采購材料之對象
5.1.2合格供應商之認可條件,可為下列其中之一:
a. 經正式評價,達80分以上者可成為合格供應商。
b. 經過送樣承認合格者,成為合格供應商。
5.1.3對現有合格之供應商定期評估,由采購人員每半年統計評定一次,必要時增加評定次數,并填寫“合格供應
商評定一覽表”中。
5.1.4經評核不合格者,由質量管理部召集采購部、生產部共同評核,以決定是否繼續采購。
5.1.5供應商如有重大缺點而嚴重影響品質情形,經調查屬實,質量管理部立即決定拒絕往來。
5.1.6經送樣檢測合格,確認為合格供應商后,由采購部將送來樣品的材料、規格、登記封樣后,經質量管理部、
生產部確認保存。
5.2采購管理
5.2.1采購物品由生產部或倉庫提出申請,填寫“采購申請表”由廠長批準。
5.2.2采購人員在采購物料之前,應確實了解“采購申請表”上所指定之物品規格,必要時,請生產部提供所購物
料之樣品,以確保采購物料之質量。
5.2.3采購人員根據請購單需要的日期與廠商聯系,確認交期。
5.2.4廠商交期如會影響生產,需通知生產部安排好生產及通知顧客。
5.2.5價格管理采購人員據市場需求走向,向供應商進行議價。
5.2.6采購材料之質量管理辦法:
進料檢驗按原材料進貨驗收程序進行請驗、檢驗、合格入庫或不合格退貨。
原材料按“原材料檢驗”進行檢驗,并填寫“原材料檢驗記錄表”。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倉手續。
進料時須在原材料上進行標識,來不及檢驗的應標識“待檢”。
5.2.7經評定列入“免檢物品免驗一覽表”中的原物料可以不經檢驗直接驗收入庫;
5.2.8原材料進倉倉管收料后填寫“物品進出倉庫管理表”,并將原材料分門別類,按先進先出原則擺放好原材料。
5.2.9原材料不合格時,按照“不合格品控制與糾正預防措施”處理。
5.3在供方處的驗貨
5.3.1當顧客有需要在供應商處進行檢貨時,須在采購前與供應商協調好,并在采購文件中予以規定。
5.3.2當本公司需要在供應商處進行檢貨時,須在采購前與供應商協調好,并在采購文件中予以規定。
5.3.3顧客的驗證不能代替本公司的驗證,也不能作為供方對質量進行了有效控制的證據。
6.工作程序
6.1采購文件的形成
6.1.1生產部根據倉庫上報的庫存情況,結合生產計劃的需求編制“采購申請表”。
6.1.2生產部根據臨時生產計劃對采購計劃作補充。
6.1.3廠長審批“采購申請表”。
6.1.4根據“采購申請表”安排采購。。
6.1.5采購文件的內容包括:
a.物品名稱、規格型號、廠商名、附加要求、數量、希望日期;
b.申購人、申購期;
c.審核、批準人簽名。
6.2當供方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由質量管理部向供方發出“質量信息反饋單”并根據質量問題性質作處理。
6.3當公司需到供方處進行采購產品驗證時,由采購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事先應與供方就驗證的安排、方法達成協議。
6.4采購部負責按《文件資料及質量記錄控制》對采購相關文件、記錄進行保存。
7.相關/支持性文件
7.1《文件資料及質量記錄控制》
7.2不合格品控制與糾正預防措施
8.質量記錄
8.1采購申請表 8.2原材料檢驗記錄表 8.3質量信息反饋單 8.4原材料檢驗報告。
篇3:質量手冊
1.0目的
為消除不合格和潛在不合格發生的原因,確保物業管理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特制定此程序。
2.0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制定、實施與驗證。
3.0職責
3.1 總辦負責本程序的歸檔管理。
3.2各部門負責提出并實施本部門內的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
3.3管理者代表負責監督、協調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
4.0工作程序流程圖
5.0 持續改進的策劃和管理
物業管理公司要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就必須不斷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實現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過程中,持續追求對質量管理體系各過程的改進,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5.1 改進活動
對涉及現有過程和服務環境的改進及資源需求變化,在策劃和管理時應考慮;
A.改進項目的目標和總體要求;
B.分析現有過程的狀況確定改進方案;
C.實施改進并評價改進的結果。
5.2物業管理公司通過實施質量目標的關切過程、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管理評審的結果,積極尋找體系持續改進的機會,確定需要改進的方面,組織各部門進行策劃,制定改進計劃報管理者代表審核,物業總經理批準后實施。
6.0控制要求
6.1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信息
6.1.1物業管理公司物業管理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如下情況,應考慮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6.1.1.1 出現重大的服務不合格;
6.1.1.2 服務過程中重復出現的相似特征的不合格;
6.1.1.3 客戶投訴提出的不合格;
6.1.1.4 征詢、調查、檢查中發現的服務過程的不合格;
6.1.1.5 任何不符合質量文件或IS09001:2000標準的情況;
6.1.1.6 內審管理評審、第三方機構審核中提出的不合格;
6.1.1.7 發現的潛在的不合格。
6.1.1.8 各部門人員均可對上述不合格提出糾正和預防措施建議。
6.1.2不合格事實的描述
對提出的應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的不合格項,應在《不合格服務報告》《內審不合格報告》、《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中進行描述。
6.1.3《不合格服務報告》的簽發
6.1.3.1 管理評審中提出的不合格項由物業總經理簽發《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
6.1.3.2 內部質量審核中的不合格項由部門經理簽發《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
a服務過程中的不合格或客戶提出的不合格屬部門權限范圍以內能解決的,由責任部門經理簽發《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超越責任部門權限以外或涉及到其他部門的,應提交管理者代表簽發《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
b第三方機構審核中提出的不合格項由管理者代表簽發《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
c征詢、調查和檢查活動中發現的不合格,由該項活動的負責人簽發《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
6.2原因分析與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制定
6.2.1實施的責任部門,對報告中提出不合格項進行分析,查明發生不合格的原因后,報管理者代表經評審后,責任部門提出防止問題再發生的具體措施和完成期限,填寫在《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的相關欄目。
6.2.2當客戶報修重復出現相同問題時,應進行回訪并填寫《特殊事項回訪記錄表》。
6.2.3各部門根據物業管理公司內部或外部的信息,如對服務過程有影響的信息及反饋信息(如審核結果、服務報告、用戶意見調查、投訴記錄等)分析潛在不合格的原因,經管理者代表評審后,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組織人員填寫《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
6.3由部門主管提出的糾正措施方案,應經部門經理批準實施;對重大的質量不合格事項以及管理評審中提出的不合格制定的糾正措施方案應經管理者代表審核物業總經理批準后實施。
6.4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對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進行監督驗證,具體監督驗證工作由總辦實施。《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報告》由管理者代表、相關部門和總辦各保存一份。
6.5當糾正和預防措施引起質量體系文件更改時,則由各相關部門將更改內容納入相應的體系文件中,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審批后實施。
6.6各部門提交的改進、糾正預防措施的信息應提交管理評審。
6.7有關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文件由總辦歸檔。
7.0相關文件
7.1 《不合格控制程序》
7.2 《文件控制程序》
7.3 《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8.0質量記錄
8.1 《不合格服務報告》
8.2 《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通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