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梁板混凝土工程的質量措施
1、混凝土工程一般要求
①、混凝土原材料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復驗報告, 按圖紙設計強度等級及時委托試驗室做混凝土配合比報告,施工時應計量準確,攪拌合理。
②、混凝土運輸應及時并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等現象,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到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120分鐘。
③、混凝土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
④、混凝土應分層連續澆筑。
⑤、柱、梁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要求插點均勻,逐點移動,不得漏振,做到振點均勻,振后混凝土密實;樓板混凝土采用平臺振動器進行振動,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
⑥、混凝土澆筑時應經常觀察模板及其支撐系統、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和堵塞等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混凝土澆筑,并在已澆混凝土終凝前修正完好。
⑦、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后立即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養護期間始終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養護期應不小于7晝夜。
2、柱混凝土澆筑
①、柱混凝土澆筑前應先在柱底填50-100m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減半石子混凝土,柱混凝土應分層澆筑,逐層振搗,每層澆筑厚度不大于500mm,振動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部振搗外,外部應專門有人隨時敲打模板。
②、柱高在3000mm以內時,可在柱頂直接下灰進行澆筑,柱高超過3000mm時應在模板側面下灰口裝斜溜槽分段澆筑;每段的高度不得超過2000mm,每段澆筑完后將下灰口和振搗口封實,并用柱箍箍牢。
③、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施工縫應留在主梁下面,在與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子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停歇1∽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
3、梁板混凝土澆筑
①、同層梁板混凝土應同時澆筑,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幫部更應注意振實,振搗時不得觸動鋼筋用預埋件。
②、梁柱結點處鋼筋較密時,宜用細石子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澆筑該部分,并用小直徑振搗棒振搗。
③、澆筑板混凝土時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動器垂直于澆筑方向來回振搗,并用鐵插尺檢查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后用長木抹子抹平,有預埋件及插筋處用木抹子找平,嚴禁用振動棒鋪攤混凝土。
④、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再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振搗,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
⑤、樓梯段施工縫應留設在梯段由平臺起向上第三個踏步面的頂面處。
篇2: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技術質量措施
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及技術、質量措施
本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主要有游泳池、水池、景墻、門樓等結構工程。這些部位的結構和防水要嚴格管理和精心施工;游泳池約2米深,混凝土結構需分底板、墻板兩次澆筑,為保證防水要求,澆筑底板時需同時澆底板以上50cm高墻板,墻板施工縫必須留設凹槽止水槽。水池、疊水溪流深度不深,為保證防水要求,池壁池底應一次施工。池底板不得留施工縫,如因特殊原因需留施工縫時,必須留設凹槽止水槽。
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模板采用18厚木模板,支撐采用木枋、鋼管相結合。
模板工程應符合以下要求:應保證工程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筑砼的自重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荷載。構造簡單,拆裝方便,并便于鋼筋的綁扎、安裝、混凝土的澆筑和養護的要求。兩塊模板長向接頭處應加拼條使板面平整,連接牢固,模板接縫寬度不得大于5mm,避免漏漿。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刷隔離劑,嚴禁隔離劑沾污鋼筋與混凝土接槎處。豎向模板和支架部分,如安裝在基土上時應加設墊板,且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防傾斜臨時固定設施。模板在拆除時應符合拆除條件及砼達到規定強度后方可拆除。
2、鋼筋工程
2.1鋼筋制作
所有用于工程的鋼筋都要有出廠合格證,在進場后應通知業主或監理,現場取樣送檢,只有合格品才能進行加工用于工程。
鋼筋翻樣及制作應根據圖紙規范要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下料配制。加工工序為:鋼筋進場--試驗檢查--切斷配料--焊接--彎曲成形--堆放掛牌。
鋼筋半成品應分組掛牌,注明尺寸、部位、數量,按綁扎順序分類,整齊堆放及運輸。
2.2鋼筋綁扎
綁扎前應該對圖紙、配料單、實物型號、規格、尺寸、形狀、數量上是一致,如有問題,及時解決。熟悉圖紙,按綁扎安裝順序堆放。
2.3柱筋綁扎
按圖紙要求的間距,計算好箍筋數量,先將箍筋都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豎向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扎扣不少于三個,綁扣要向里。如果豎向鋼筋采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度。在立好的豎向鋼筋上用粉筆劃好箍筋間距,然后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宜采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點均需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式交錯綁扎。箍筋的接頭(即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向交錯布置。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度,平直長度不小于10d;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處應焊接,焊深縫度單面焊縫不小于lOd。
2.4梁筋綁扎:
因設計梁高度不高,綁扎時先穿好底層和面層鋼筋,用粉筆畫好箍筋位置,再穿好箍筋,箍筋彎鉤接頭處要互相錯開,最后用扎絲將箍筋與主筋交點扎牢。
2.5水池底板鋼筋綁扎:
在地面墊層上彈好池壁及景墻邊線,用粉筆畫出鋼筋間距及位置,然后擺底層縱橫向鋼筋,再用鐵絲在交叉點綁扎;綁完底層后再綁上層鋼筋,兩層鋼筋間設"幾"字型鋼筋撐腳。
2.6水池墻筋綁扎:
在地面墊層上彈好池壁立筋間距及位置。先綁2--4根豎筋,并畫好分檔標志,然后于下部及頂部綁兩根橫筋定位,并在橫筋上畫好分檔標志,然后綁其余豎筋,最后綁其余橫筋。墻筋應逐點綁扎,其搭接長度和位置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綁牢。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在雙排鋼筋外側綁扎砂漿墊塊,以保證保護層厚度。配合其它工種安裝預埋鐵及管件。預留洞口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品種和質量、鋼筋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頭位置、焊接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表面清潔、無銹蝕。鋼筋綁完后應及時墊好或掛好砂漿墊塊,確保保護層。
3、混凝土澆注:
3.1本工程采用現場攪拌混凝土澆筑,攪拌時間應符合規范的規定。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筑層高度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25倍,最大不超過50cm。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一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表面振搗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澆筑混凝土時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小時應按施工縫處理。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施工縫處須待已澆筑混凝土的表面應鑿毛,剔除浮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后,先澆一層水泥漿,然后繼續澆筑混凝土,應細致操作振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小時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濕潤狀態,養護期一般不小于7晝夜,防水混凝土養護期不少于14天。
3.2施工中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蜂窩: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柱、墻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漿從下部涌出而造成。
露筋:原因是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或底部振搗不實,也可能出現露筋。
麻面: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離劑或模板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
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經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
縫隙與夾渣層: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凈或未澆底漿等原因,易造成縫隙、夾渣層。
后澆帶作為一個特殊的混凝土部分,其施工方法如下:在施工基礎墊層時,將后澆帶處基礎墊層降低50~100mm,以便處理施工縫、清除垃圾和排除積水。雨期施工時,后澆帶應每隔30m設一集水坑,以便及時排除雨水和養護用水。
后澆帶四周砌磚圍護,頂部并加以遮蓋,以防施工過程中的垃圾等污染鋼筋及施工縫的結合面。
后澆帶施工縫采用鋼絲網作側模。
后澆帶混凝土施工前,清除鋼筋表面銹層,混凝土表面鑿毛,鋼絲網可不拆除,清理混凝土表面雜物,并用壓力水沖洗。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溫度盡量低于主體混凝土澆筑時溫度。并后澆帶混凝土初凝后,在12h內覆蓋澆水養護14天,養護期間要保持混凝
土表面濕潤。篇3: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措施
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措施
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將采取以下措施:
1)為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有害裂縫的產生,降低水泥水化熱,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擬優先采用水化熱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出場貯存7天以上。
2)采用級配良好的5-20mm石子,砂子采用中砂,以減少水泥用量,且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砂子含泥量不大于3%,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3)混凝土內摻加粉煤灰、FS防裂劑或CEA-B復合膨脹劑,減少水泥用量,控制升溫速度、降低水化熱峰值,補償收縮,提高混凝土抗滲能力、增加和易性。
4)氣溫較高時,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并設置測溫孔,在溫度呈上升階段每2小時測溫一次,以后每4小時一次。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
5)控制泵送混凝土砂率,砂率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但是,砂率過高會使混凝土軟弱層增厚,同時會增加混凝土表面的裂縫。因此,砂率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常規是控制在38%~40%左右。
6)底板及墊層混凝土施工按特殊過程和關鍵工序進行質量控制,分項工程施工前要編制作業指導書,對操作工人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并進行連續的監控。
7)為確保底板混凝土施工質量,在澆筑時,事先聯系好另一家攪拌站備用,并在現場預備2臺備用發電機以防突然斷電對底板混凝土澆筑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