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評論是創作發展的必要因素,沒有建筑評論就沒有建筑創作的發展。
處于世紀之交的中國建筑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思想、意識、觀念和標準的紛繁。曾經有人呼吁重新研究諸如"建筑美學的標準到底是什么?","當今建筑評優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建筑學還是不是具有客觀規律與法則的科學?",如此等等,真的使我們建筑師坐不住了。筆者幾年來與國內外一些同仁多有切磋,也作了一些設計和研究,偶爾在建筑雜志上也有幾篇拙著發表,自以為感悟頗深,今有機會寫出也希望能與同行交流。
一.關于21世紀"可持續發展"口號下的建筑創作與評論的標準問題
1.當今世界建筑界的脈搏
本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環境革命,第一次發生在6O年代末7O年代初,人們開始辯論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轉向對環境的關注。8O年代末和9O年代初是第二次環境革命,這一次重新界定和擴大了許多原有的慨念,并提出可持續發展問題。
1987年以布倫特蘭(Bruntland)為主席的聯合國與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對"可持續發展"下的定義可概括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從國際建協2O次大會的議題來看,建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始與自然進行全面的對話。今天"人類環境科學"基礎上的建筑學使眾多建筑師真切體會到了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也因此感到了新趨勢下當代建筑師的責任和創作的沖動。"可持續發展"作為時代的主旋律促使建筑學有了重大的發展。人居環境的研究成為一門科學,而建筑、城市和園林則成為其主導學科。研究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和創造無廢、無污、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環境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建筑文化已成為當代建筑師的歷史使命。
2.美學標準的發展
世紀更替,建筑學領域的拓展,不僅使建筑學的體系框架發生了變化,也使建筑師對建筑學中所包含的一些分支理論提出了再認識。
建筑美學可算是建筑學體系中老資格的一個分支。從《建筑十書》、《模式語言》、《形式美的原則》到我們今天建筑學的教科書,古典的比例、尺度、色彩等美學原則一直左右著我們老一輩和新一代建筑師對建筑的評判標準,至今它也仍是我們許多專家在對國優、省優和部優建筑進行評判時不可不提的關鍵點。以往如若某位專家或口頭或撰文,以連篇累續的美學原則來評價一幢建筑是如何如何美或如何如何丑時,只要他的美學原則引用得無誤,眾同僚大約都會頷首稱是一致曰正確??墒蔷驮趥鹘y建筑學被拓展、建筑師被更廣博的知識和技術所武裝、人類要求在改造生存環境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今天,一定會有不止一位建筑師站出來大聲提出異議:我們以前一直公認為美的建筑,放在人居環境這樣一個大范圍中,從資源評價、景觀評價、生態環境分析、無廢無污綠色建筑等方面來評判,它還能是一個優秀的建筑嗎?傳統建筑美學的原則是否應當更新?或許現在或將來某一天我們回過頭來用發展了的美學原則再來檢驗我們當初的結論會得到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
這不是聳人聽聞,更不是嘩眾取寵,因為就在我們建筑師們仍不舍得拋棄舊的觀念、不情愿接收新的觀念的同時,我們的近鄰經濟地理學家們、人口學家們和生態學家們已經開始做著本應屬于我們建筑師的研究工作。他們運用GIS系統、資源評價系統、生態分析等對我們一些建筑師來講還很陌生的理論和方法,切切實實地對人居環境進行了全新的研究和評價,使建筑學內含得以擴大,使建筑學的研究方法得以更新。他們的成果是顯然的,是有說服力的,是科學而進步的,我們沒有理由不贊成他們。當然最關鍵的是我們沒有理由不修正我們的思想,不去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從傳統建筑美學走向生態美學
1.傳統建筑設計及美學標準的局限性
隨著自然環境危機對人類的警示,傳統建筑設計及評判標準在面臨人類越來越高的生活質量要求和復雜的生態問題時其局限性就顯現出來。面對當今建筑這樣一個超越形式與功能的復雜系統,傳統建筑設計及評判標準由于缺乏對環境、生態和與建筑相關的自然的深刻認識,使得我們對建成的建筑及城市環境對外部系統大自然未能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其生態效益由于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微乎其微。
從生態出發的建筑設計不同于傳統的建筑設計,是將建筑視為一個人工生態系統,一個自組織、自調節的開放系統,是一個有人參與、受人控制的主動系統。其側重研究的并不是單純的形式問題,而是建筑系統的能量傳遞和運動機理,其目標是多元的。
2.自然美學和生態美學
建筑,凝結了建筑師的情感。在傳統(自然)美學中,它強調形式與功能的結合,注重體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質感等視覺審美要素及空間給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為世人所傳誦的作品皆出自大師之手,因為他們獨具各自的風格,美妙的構圖、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間組合無不給人美的感官享受。顯而易見,這種偏重審美的評判取向均是以人為衡量的標尺的,它為了人類而美。然而,實際上建筑并非只為人而美,它包含著自身的價值。漢斯·薩克塞指出:"物體的美是其自身價值的一個標志,當然這是我們判斷給予它的。但是,美不僅僅是主觀的事物,它比人的存在更早。"
在自然中,眾多生命與其生存環境
3.建筑審美的生態美原則
如若從生態美學的角度去研究建筑審美的標準,那么生態美學的三個特征(或稱原則)應是建筑評判的尺度。
生態美學的第一特征,生命力。生態美是以生命過程的持續流動來維持的,良好的生態系統遵循物質循環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續存在的條件。如果這一生命持續存在的條件不具備或是被破壞,諸如因建筑的營造造成了景觀的破壞、環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額耗費等等,那么這一建筑顯然是沒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壞力的,也就根本談不上美了。
生態美學的第二特征,和諧。人工與自然的互惠共生,使人工系統的功能需要與生態系統特性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渾然一體,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態景觀的和諧美。對建筑而言,和諧不僅指的是視覺上的融洽,而更應包括物盡其用、地盡其力、持續發展。
生態美學的第三特征,健康。建筑最終是服務于人類的,在爭取到自然與和諧的前提下,創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現實、未來的需求能得以滿足且具有健康特質的建筑應是當代建筑師設計的一個原則。"一個能使人類天性得到充分表現的環境,是進化的環境。"
三.建筑策劃是建筑創作與評論的重要依據
1.建筑策劃的意義
"建筑策劃"是什么?建筑策劃就是在建筑學領域中,建筑師根據總體規劃目標設定,運用建筑學及相關學科的原理,通過對目標環境及條件的實態調查,對目標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既滿足業主要求又具有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科學而全面的建筑設計的依據。
由于建筑活動的特殊性使得建筑創作和評論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得不到新的發展,從思維方式、調查手段、數據分析方法等方面一直沿用傳統的建筑創作模式,建筑評論與評價也多是停留在意識形態和感性描述上。2O世紀6O年代以后,建筑學理論流派競相出臺,建筑理論新概念不斷涌現,然而方法的研究和科學的評價卻相對滯后,于是出現了所謂的"純粹建筑理論家"和"建筑設計匠人"。這種現象到6O年代末7O年代初隨電子技術為中心的現代工業變革,出現了一些轉機。系統論、信息論、計算機等現代理論和技術的應用為現代建筑設計方法論提供了科學的準備,建筑策劃的萌芽在此出現了。它一方面強調建筑師創作思想的體現,強調建筑的社會性、文化性、地域性和精神性等主觀感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又運用計算機、統計學、科學調查法等近代科技手段對感性的、經驗的建筑創作思想進行整理、歸納和反饋修正,使建筑創作在理論與方法、經驗和邏輯推理中進行。它是建筑創作和建筑評論在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必然要求。
2.建筑策劃是創造"精品"和建筑評論客觀標準的保證和先決條件
建筑學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不同于西方的過程。中國建筑從殷商時代開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建筑體系。中國古代建筑理論從老子對建筑的釋義到先秦古籍的《考工記》、漢代的《九章算術》、唐代王孝通的《緝古算經》、宋代秦九韶的《數學九章》及李誡的《營造法式》、明代的《園冶》、清代的《工段營造錄》直到近世的《營造法原》等專著對中國古代建筑的理論特別是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是我國建筑界的重要寶藏。但中國的建筑知識的教習一直是師徒相授、父子相傳,往往人亡藝絕,阻礙了建筑學的發展。直到20世紀初,現代建筑師的稱號及其知識傳授方式才由西方傳入中國,上述情況才得以改變。
由于我國建筑教育模式的特征和自身的局限,加上建筑創作中的社會經濟因素等的影響,使建筑創作理論、方法和建筑評論的研究和發展較西方國家滯后了很長一段時間。建筑創作環境的窘迫、建筑論壇的封閉、建設部門結構體制的幾十年一貫制,加上建筑商品化進程的緩慢,使得幾十年來我國的建筑創作和評論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偏差。主要表現為只片面強調經驗傳統,忽略方法論的研究;只注重經驗資料的借鑒,忽略建筑創作思想和方法的創新;只強調建筑的空間組合、比例、尺度等感性的因素而忽略建筑與社會、環境、文化、使用以及技術中的科學性,使建筑完全變成了刻意追求風格和標新立異的個人情感的載體。建筑評論也雷同于欣賞一個雕塑或一幅畫,浮于表面的感官評價被炒來炒去,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科學的態度,此時的建筑師無疑已經淪為一個匠人。這種情景在我國目前"大建設"時期同時又是外來各種流派蜂擁而至,而我們建筑師又極想一下子成名的特殊時期尤為顯得突出。難怪有些我們認為相當不錯的作品在外國人眼里是那么不可理解。
建筑策劃的理論和方法正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一個環節,在這里建筑師可以對項目的各種內部和外部條件進行分析,對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相關因素進行科學的研究,對建筑設計的條件進行定量的分析和邏輯的推理,使得建筑師在此基礎上完成的設計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3.關于建筑策劃的"全民意識"
建筑
隨著建筑策劃理論和方法的普及,它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將日益被人們所重視。目前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已經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何種等級以上的建筑一定要進行建筑策劃之后才能開始建筑設計。當建筑策劃成為建筑創作中一項不可缺的環節時(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就會有許多專職建筑策劃師及建筑策劃事務所出現。隨著建筑策劃研究的社會化、商品化,其研究機構的組織形式、收費標準、管理體制直至法律程序也都將完善起來。那時,我國基本建設及建筑創作的發展就會呈現出一個全新的格局。講求科學的、邏輯的以及社會和經濟實效的建筑創作之風將盛行。
四.關于中國當代建筑評優標準芻議
1.優秀建筑的困惑
首規委一年一度在北京舉辦首都建筑設計成果匯報展,展出期間評選出當年度"十佳建筑"。建設部及其他部委和地方系統也每年舉行國家、部委和地方的建筑評優活動。評優活動的成效是顯著的,從中許多優秀建筑和設計脫穎而出,也締造了一批基本功扎實、有社會責任心、不斷追求完美的新一代建筑師。
但評優過后,再坐下來細細品味和研究那些獲獎作品時,會發現其中有些建筑和設計盡管造型、比例、尺度和色彩雕琢得盡善盡美,但把它們放到環境中去,其與環境的結合是那么令人失望,不是標新立異與環境格格不入就是擺出自我為中心的架勢。如若再深入研究更會發現在平面布局上大有將鍋爐房面向周圍居民區、大片的鏡面玻璃幕墻明晃晃地反射向一側小學校、為追求立面效果東西向大開玻璃幕墻使能源消耗大大超出規范要求、一味追求造型破壞自然的采光和通風的例子,如此等等實在令人不敢茍同。
如果有心翻看一下近來國外獲獎作品,會發現其評選的標準似乎與我們大相徑庭。獲獎作品有些外觀、造型極其普通甚至算不上美,但其對環境的分析與理解以及利用環境、改善環境、融入到環境中去、與自然合而為一卻研究得那么透徹。其中利用自然的光、自然的通風、自然的景觀、節能、儲能的設計構想以及因此而衍生出來的全新的建筑形制其巧妙令人贊嘆。特別是國外建筑師對待環境、自然、能源及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和積極投入其中的熱情著實令人欽佩。
顯然,在當今潮流中優秀建筑的標準已絕不是單純的造型上的好看與難看的問題了、沒有對環境的分析與理解,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如此創造出來的建筑充其量只能是一個僅代表建筑師個人情感和意愿的作品。不可否認,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對建筑評論提出適應時代發展的全新的標準。
2.現代建筑評論對傳統美學標準的拓展
現代建筑評論盡管加入了濃重的時代色彩,但也并非是對傳統美學標準的全面揚棄。建筑創作的最原始的機理仍舊使我們不能放棄傳統的美學原則。準確地講,現代建筑評論的標準應是對傳統美學原則的拓展。
首先是建筑的評論要有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宏觀指導??沙掷m發展的概念早在198O年就已被國際自然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所接受,但大體而論,它只限于保護主義者的論壇,此概念引入建筑界只是近十年的事。它描述了一個不允許使自然資源基礎惡化的過程。在建筑中"可持續性"特別強調地球與人類共生環境不被破壞,能夠持續向未來發展,它超越了"節能"這一單一的概念,考慮尋求共生未來。既然當代建筑創作已不得不遵循這一原則,那么顯然,衡量與評價它的標準也必然應遵循這一原則。
其二,現代建筑評論的標準應把自然和建筑對環境的影響放在第一位。建筑不是孤立的藝術品,它是人類活動的載體,更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如果一幢建筑破壞了景觀,污染了環境,妨害了社會秩序,即便它再美也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建筑。所以,現代建筑評論應首先考察建筑對其環境的作用,看其在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景觀、能源、小氣候、排污及自凈等方面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是否能是一幢無廢無污的綠色建筑。只有當環境這第一位的問題考察充分了才能進行下一步對功能、空間、比例、尺度、美觀等的評價。
第三,現代建筑評論標準應建立在客觀的、科學的、定量的統計與分析的基礎上。這一點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完全可以解決。GIS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動態模擬系統、實態調查快速跟蹤系統等近代科技手段已逐漸為建筑師所熟悉,并愈來愈被廣泛地運用到建筑設計與建筑評論中。
3.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建筑師追求的最高境界
尊重自然、可持續發展是時代賦予建筑師的歷史使命,克服個人主義,拓展知識面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是當代建筑師的首要任務。
建筑師要以平常而客觀的心態來研究
四.結語
隨著中國一步步堅實地步入國際現代建筑舞臺,中國的建筑創作水平將愈來愈受到全球的關注。中國建筑師已不再陶醉于老祖宗古建筑的詩情畫意,而更希望在現代建筑創作領域中獨樹一幟。現代建筑評論作為建筑發展的必須,其宏觀指導與導向性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建筑創作的前沿性和水平。當新世紀來臨之時,我們不應該仍舊還是死抱著"美觀、漂亮"等感性描述式的評價,向世人展示那些缺乏環境研究、破壞自然的所謂美的建筑。我們應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國不但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創造環境和改造自然的哲學思想,更有今天的研究環境、與自然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創作理念和水平。
篇2:大學公共建筑節能管理辦法
理工大學公共建筑節能管理辦法
為規范學生用水用電行為,保證學生用水用電安全,養成良好節約水電習慣,增強職工、學生節約能源意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創建節約型校園,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用水用電制度
1.愛護水電管線及水、電器設備,不得在公寓樓內私自搭接電線、安裝插座。
2.學生不得私挪動宿舍插座,學生手機、學習機充電一律在宿舍有人的情況下進行。
3.宿舍做到按時熄燈、人走燈熄。停電時要檢查電源是否關閉,放假離校前認真檢查宿舍所有電器(尤其是廁所排氣扇)關閉情況,避免電器無人看管長時間工作而出現用電浪費及安全事故,
4.白天非特殊陰暗天氣原則上不開走廊燈。
5.宿舍內禁止學生私自使用自帶用電設備,宿舍安裝的照明燈學生不得私自更換功率更大的燈具。
6.宿舍無人時電扇應關掉,務必做到人走扇停。不能疲勞使用電扇,讓電扇連續工作。
7.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
(1)睡覺之前、出門之前,應檢查水龍頭是否關閉,特別是停水時離開宿舍,更要認真檢查,避免來水時造成水資源浪費。
(2)嚴禁將茶葉、食物殘渣等廢棄物丟進蹲坑或洗手池,更不得將廢棄衣物、塑料袋、礦泉水瓶等物件扔進下水道,避免造成下水道堵塞,避免用水浪費。
(3)注意節約用水,洗手時不能把水龍頭開得過大;洗漱、洗衣,不讓水長流;學會一水多用。洗臉、洗腳后的水用于沖廁所。
8.公寓住宿學生均有管理、監督、檢查、維修上報水、電設備、設施的義務與責任,發現水電設施、設備損壞,及時到樓管處報修,如遇緊急安全問題,及時當面告知公寓管理人員,以便及時安排維修,排除安全隱患。
9.公寓維修工是分管公寓樓水電設備維修直接責任人,接到報修任務需要及時予以處理,維修不了及時上報公寓維修科,并采取切實措施杜絕由此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和水電浪費現象的擴大。平時采取報修和主動巡修相結合,保證學生宿舍及公共用電、用水開關、水閥等正常使用,并經常做好安全檢查和維護,發揮開關作用,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二、管理考核辦法
1.樓管員和宿舍長是公寓樓、宿舍用水用電設施直接責任人,實行誰損壞,誰賠償原則。找不到當事人,由共用人一同承擔。用水用電設施損壞如未上報,一經發現,則扣相應管理責任人工作考核分。
2.宿舍長是宿舍用水用電安全管理責任人,平時必須堅持用水用電安全排查,發現損壞及時報修,如因責任人管理不到位出現安全事故,公寓將依制度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3.公寓樓、宿舍用水實行學校規定的定額,公寓公共部分用電由學校定額,宿舍用電為每學期100度免費,超出自負。
4.學生公寓每周對學生公寓和學生宿舍用水用電情況進行檢查,工作人員檢查與考核和個人工資掛鉤,學生檢查與學生宿舍內務違紀檢查掛鉤,具體見下《用水用電考核細則》。
三、學生用水用電考核細則
序號 考核項目 扣分標準
1.未經同意私自搭接電線、裝插座 5分
2.宿舍內使用電熱、冷設備 10分、通報批評
3.未按規定關燈、扇、廁所排氣扇、水造成浪費 5分
4.私自更換大功率用電器 10分
5.向蹲坑及洗手池內扔廢棄物 3分
6.私自拆、裝水龍頭 10分
7.發現損壞未及時上報維修造成長流水 3分
8.故意破壞水電設備設施 10分 賠償并予以處罰
有扣分的宿舍,不能參加文明宿舍、優良學風宿舍的評比,所扣分數計入學生綜合測評,影響學生獎學金、優秀先評比。
四、公寓工作人員考核細則
1.公寓管理員、門衛、保潔等工作人員使用違章電器,除沒收外罰款100-200元,第二次予以解聘,公寓公共區、管理員辦公室出現人走燈未熄或水未關現象,予以通報批評。
2.管理責任人未能及時上報水電設備損壞,維修不及時,造成不必要浪費水電、損毀公私財物現象,將視情節予以處罰并予以賠償。
3.維修工沒按工作要求及時處理報修和主動巡修,由此造成的水、電、暖氣、及沒有正常巡檢等的浪費和水電暖元器件的損壞,將是情節予以相應處罰。
學生公寓管理中心
篇3:北京關于對超過合理使用年限繼續使用的公共建筑加強使用安全監督管理的通知(2014)
北京關于對超過合理使用年限繼續使用的公共建筑加強使用安全監督管理的通知
各區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局(房地局)、各有關單位:
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和《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229號)第十二條的規定,對超過合理使用年限后需要繼續使用的房屋建筑,房屋所有權人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勘察、設計單位進行鑒定,并根據鑒定結果采取加固、維修等措施,重新界定使用期。
為進一步加強城鎮公共建筑使用安全監督管理,保障超過合理使用年限繼續使用公共建筑(以下簡稱超期使用公建)的使用安全,根據現行法規的規定,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工作范圍
超期使用公建按照其是否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確定,設計使用年限不明的,按50年確定。
二、工作目標
各區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要認真組織排查,建立超期使用公建的臺賬。通過工作,使超期使用公建的所有權人明確使用安全責任。督促所有權人對超期使用公建及時進行鑒定、維修和加固。
三、時間安排
?。ㄒ唬└鲄^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要結合20**年度房屋安全檢查工作和北京市房屋全生命周期平臺查詢的數據,于20**年5月15日前完成截止到20**年3月31日超期使用公建的臺賬建立、資料匯總工作,并督促所有權人及時進行鑒定、維修和加固。
各區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要依據公建使用時間,將每年新增的超期使用公建及時督促鑒定、維修和加固,并將信息及時補入臺賬,實現臺賬的動態管理。
?。ǘ└鲄^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要對所有權人組織的鑒定、維修和加固工作進行監督。自20**年第二季度起,每季度末將超期使用公建臺賬(見附件)和季度工作總結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我委將適時對各區縣的工作情況進行指導和督查,保障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工作要求
?。ㄒ唬└叨戎匾?,加強領導。加強對超期使用公建使用安全的監督管理,及時消除使用安全隱患,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各區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必須高度重視,要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ǘ┓e極督促,嚴格執法。對超期使用公建進行鑒定、維修和加固,是所有權人的法定義務,各區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要積極督促所有權人認真履行責任,對經督促仍不履行責任的所有權人,要依法查處。對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可以依據《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229號)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ㄈ┳龊眯畔⑸蠄?。各區縣住房城鄉建設委(房管局)要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超期使用公建臺賬和季度工作總結,做到數據清、情況明。工作過程中遇有問題,要及時上報。
特此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2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