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綠色建筑不僅要能提供舒適而有安全的室內環境 , 同時應具有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環境。
綠色建筑考慮到當地氣候、建筑形態、使用方工、設施狀況、營建過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對外部環境的影響 , 以及舒適、健康的內部環境 , 同時考慮投資人、用戶、設計、安裝、運行、維修人員的利害關系。換言之可持久的設計、良好的環境及受益的用戶三者之間應該有平衡的 , 良性的互動關系而達到最優化的綠化效果。綠色建筑正是以這一觀點為出發點平衡及協調內外環境及用戶之間不同的需求與不同的能源依賴程度 , 而達成建筑與環境的自然融和。
1、綠色建筑的室內環境
綠色建筑之所以強調室內環境 , 因為空調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內外部環境之間爭取一個平衡的關系 , 而對內部環境 , 即對健康、舒適及建筑用戶的生產效率 , 表現出不同的需求。
1.1 溫度問題 (Thermal Problem)
首先熱舒適明顯的影響著工作效率。傳統的空調系統能夠維持室內溫度 , 但是 ,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 , 室內達到絕對舒適 , 容易引發出 /" 空調病 /" 問題 , 且消耗大量能源 , 增加氟里昂對臭氧層的破壞。而綠色建筑要求除保證人體總體熱平衡外 , 應注意身體個別位如頭部和足部對溫度的特殊要求 , 并善于應用自然能源。另外 , 現在常采用的極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可能發生溫室效應 , 而在冬季發生來自冷玻璃面的低溫輻射效應。因此 , 除了冬夏空調設計條件外 , 要分析當地氣候及建筑內部負荷變化對室內環境舒適性的影響。最好每個月每小時的變化對空調負荷及舒適性的影響。
1.2 日光照明、聲問題 (Daylighting 、 Voice Problem)
不同的室內光環境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室內氣氛。綠色建筑中引進無污染 , 光色好的日光作為光源是綠色光環境的一部分。但舒適健康的光環境同時應包括易于觀看 , 安全美觀的亮度分布 , 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勻控制等 , 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調節強光從而不影響陽光的高品質。另外 , 健康舒適的聲環境有利于人體身心健康。綠色聲環境要求不損傷聽力并盡量減少噪聲源。這樣 , 設計時通常將產生噪音的設備單獨布置在遠離使用房間部位 , 并控制室外噪聲級。
1.3空氣質量 (Air Quality)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滿足人們對環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包括空氣流動( AIR MOVEMENT) 、空氣的潔凈程度等。如果空氣流動不夠 , 人會感到不舒服 , 流動過快則會影響溫度以及潔凈度。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環境調節適當的新風量 , 控制空氣的潔凈度、流速使得空氣質量達到較優狀態。同時對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內環境改善的主要途徑之一。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污染物有成千上萬種。綠色建筑認為不僅要使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達到公認的有害濃度指標以下 , 并且要使處于室內的絕大多數人對室內空氣品質指標表示滿意。
2、建筑與室外環境的協調
綠色建筑創造的居住環境 , 既包括人工環境 , 也包括自然環境。在進行綠色環境規劃時 ,不僅重視創造景觀 , 同時重視環境融和生態做到整體綠化。即以整體的觀點考慮持續化、自然化。可持續的應用 , 除了建筑本身外還包括所需的周圍自然環境 , 生活用水的有效 ( 生態 ) 利用 , 廢水處理及還原 , 所在地的氣候條件。
2.1綠色環境的地域主義 (Bio-Rigionalizm)
綠色建筑要考慮如何與所在地的氣候特征、經濟條件、文化傳統觀念互相配合 , 從而成為周圍社區不可分離的整體部份。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次級系統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的自然環境 , 與綠色房地產都不能脫離生物環境的地域性而獨立存在。綠色建筑的實現與每一個地域的獨特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現存人類建筑、社會水平及文化環境有關。
2.2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傳統空調設備系統而仍然能維持適宜的室內環境的方式。
自然通風最容易滿足建筑綠化的要求 , 它一般都不用外來不可再生資源 , 而且常常能節省可觀量的全年空調負荷而達到節能以及綠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必須考慮建筑朝向 , 間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陽輻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減少的方向 , 并且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向 , 所以從改善夏季自然通風房間熱環境和減少冬季的房間采暖空調負荷來講 , 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選擇。另外 , 建筑高度對自然通風也有很大的影響 , 一般高層建筑對其自身的室內自然通風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組合時 , 高低建筑錯列布置有利于低層建筑的通風 , 處于高層建筑風景區內的低矮建筑受到高
自然通風而且是環境綠化的重要手段 , 是引進比室溫低的室外空氣而給人涼爽感覺的一種節能的簡易型空調 . 綠色環境常用的送風方式是地板送風暖通空調方式 (Floor Supply HVAC System) 。
3、提高綠色建筑建設效率的途徑
綠色建筑的建設不但要和環境融和 , 更要經濟實惠 , 讓投資人有適當的回收。在這樣的過程當中 , 最重要的是如何達到資源利用的最高效率。各種資源效率中最重要的是能源效率。能源效率越高 , 越能節省壽命周期費用 , 不但提高綠化效果 , 更能增加投資綠化建設的吸引力。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進行綠色建筑建設的基本條件。
提高能源效率途徑包括 : 減少建筑壽命期限能量可以采用延長建筑及其設備的壽命 ; 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設備產品 ; 另外在建筑設計及建造上考慮維修、保養等等。具體措施包括 : 寬余的建筑設計 ; 采用容易運行管理的機器及系統 , 便于維修及更新 ; 選用具有耐久性以及耐振性的材料 ; 適當的施工方法等。
篇2: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2007年)
建科〔20**〕20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以下簡稱“評價標識”),是指對申請進行綠色建筑等級評定的建筑物,依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按照本辦法確定的程序和要求,確認其等級并進行信息性標識的一種評價活動。標識包括證書和標志。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評價標識的組織實施與管理。
第四條 評價標識的申請遵循自愿原則,評價標識工作遵循科學、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第五條 綠色建筑等級由低至高分為一星級、 二星級和三星級三個等級。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六條 建設部負責指導和管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制定管理辦法,監督實施,公示、審定、公布通過的項目。
第七條 對審定的項目由建設部公布,并頒發證書和標志。
第八條 建設部委托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負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具體組織實施等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建設部的監督與管理。
第九條 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負責對申請的項目組織評審,建立并管理評審工作檔案,受理查詢事務。
第三章 申請條件及程序
第十條 評價標識的申請應由業主單位、房地產開發單位提出,鼓勵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申請。
第十一條 申請評價標識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應當通過工程質量驗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未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無拖欠工資和工程款。
第十二條 申請單位應當提供真實、完整的申報材料,填寫評價標識申報書,提供工程立項批件、申報單位的資質證書,工程用材料、產品、設備的合格證書、檢測報告等材料(來自:m.dewk.cn),以及必須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運營管理資料。
第十三條 評價標識申請在通過申請材料的形式審查后,由組成的評審專家委員會對其進行評審,并對通過評審的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期為30天。
第十四條 經公示后無異議或有異議但已協調解決的項目,由建設部審定。
第十五條 對有異議而且無法協調解決的項目,將不予進行審定并向申請單位說明情況,退還申請資料。
第四章 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 標識持有單位應規范使用證書和標志,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第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標識進行虛假宣傳,不得轉讓、偽造或冒用標識。
第十八條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暫停使用標識:
(一)建筑物的個別指標與申請評價標識的要求不符
(二)證書或標志的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要求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撤銷標識:
(一)建筑物的技術指標與申請評價標識的要求有多項(三項以上)不符的
(二)標識持有單位暫停使用標識超過一年的
(三)轉讓標識或違反有關規定、損害標識信譽的
(四)以不真實的申請材料通過評價獲得標識的
(五)無正當理由拒絕監督檢查的
被撤銷標識的建筑物和有關單位,自撤銷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再次提出評價標識申請。
第十九條 標識持有單位有第十七條、第十八條情況之一時,知情單位或個人可向建設部舉報。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條 處于規劃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可比照本辦法對其規劃設計進行評價。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未規定的其他類型建筑,可參照本辦法開展評價標識工作。
第二十一條 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應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建設部科學技術司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大廈LEED認證運營匯報:國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簡介
大廈LEED認證運營匯報--國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簡介
綠色建筑指標評價體系由六類指標組成: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
1、室外環境:周邊按照原設計雨水污水分流,綠化、綠植、樹木長勢良好,地面無裸路黃土,馬路人車分流。
2、節能與能源利用:辦公區照明利用IBS開關,玻璃幕墻采光,所用照明采用節能燈運行良好,照明系統采用樓控控制進行節能;設備采用群控進行遠距離控制節能與人工費用;所有電機運行采用變頻控制,大大降低電能能耗;所有電梯在自動等候客戶的前提下關燈等候乘客。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所有潔具采用節能環保型,洗手盆、小便池采用紅外感應出水;綠化用水采用草坪噴淋頭,水幕墻采用客戶上下班時間開啟節水。
4、節材與材料利用:大廈裝修采用天然石材,天花、網絡地板采用環保材料。
5、室內環境質量:室內環境采用新風循環、大開間設計、開窗創新采用四面通風,消防正壓送風與消防排煙相結合,墻面采用環保乳膠漆,公共走道采用天然石材與墻面壁紙進行環保。
6、運營管理:
1)二次裝修:裝修所用全部材料環保標志與認證如:乳膠漆、油漆、石膏板、環保板材,嚴格控制非環保材料進場;24小時循環檢查材料入場與施工質量;辦公期間禁止油漆與異味作業;消防與空調施工嚴格按照節能節水進行,盡量一次泄水完成所有作業進行節水施工。
2)節電:大廈采用樓控進行所有電梯廳照明控制節能降耗;所有電機進行變頻進行控制節能。對衛生間照明長亮進行改造并入樓控,每天8:00-20:00開啟公共區域正常照明,其余時間開啟應急公共照明;所有樓道照明安裝紅外感應開關控制由24小時常亮改變為感應亮;所有設備機房、設備公共走道照明由長亮改為應急狀態狀態;車庫照明每天8:00-20:00開啟,只開啟車道部分照明,節假日開啟應急照明;對大廈客戶、物業辦公室全體人員進行節能降耗宣傳人走燈滅,關閉電腦等節能降耗宣傳。衛生間照明狀態改造后每月節電12000度,車庫照明控制方式改變后每月節電11000度。
3)節水:對安全泄水閥泄水進行改造,由原來泄水到下水管道改為到水箱進行循環節水;綠化水改為噴淋水龍頭進行節水;經過測算時間調整洗手池、小便池紅外感應出水時間進行節水。
4)耗材;大力宣揚中海企業文化一面紙兩面用的優良傳統。
5)空調運行:根據客戶上班時間以及大廈空調主機的性能進行人為的開啟空調時間,大廈主機在開啟時間1小時內末端可以達到正常的制冷效果,提前1小時開啟主機;在關閉主機1小時內能保證末端客戶正常制冷效果的前提下關閉主機,同時經過大廈辦公區域內測溫記錄以及根據天氣溫度變化進行實時的開啟大小制冷主機的開啟,進行節能降耗的控制。
6)供暖運行:熱力站供暖節能降耗的幾個關鍵點
A、室外溫度:供暖溫度的調節首先參考室外溫度,供暖溫度的降低或者提高根據天氣溫度的變化調節;
B、室外溫度變化大小決定室內溫度,根據兩者的溫度進行對比,進行調節供暖溫度的變化;
C、室內的保溫狀態,如果室內保溫效果好,室外溫度變化較大時可以決定供暖溫度的變化。效果好,室內溫度高,供暖溫度調低;保溫效果不好,室內溫度相應降低,供暖溫度隨之調高,流量加大,費用增加。
D、供暖溫度的調節應該與室內溫度、室外溫度進行對比,一度一度進行提高或者是降低,隨之觀察室內溫度的變化。
E、溫差,供暖溫度的溫差大小決定末端使用情況是否良好,溫差越大說明末端使用情況良好,溫差越小(正常供暖溫度的情況下)末端使用情況不好,供暖溫度沒有充分的使用。按照正常情況應該是:供暖溫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差大,使用率高;溫差小,使用率底。
F、如果末端使用率良好的情況下,溫差小說明供暖溫度過高,應適當的調低供暖溫度,同時觀察室內溫度的變化,如果室內溫度變化小,供暖溫度繼續降低,隨時觀察室內溫度變化,如果供暖溫度調低,室內溫度隨著降低,說明供暖溫度基本符合常理。
G、供暖溫度的變化還應該根據大廈內供暖路線的情況確定,如果是一次到頂,溫度可以說明整個供暖區域溫度變化;另外一個就是高層樓宇由于受到高度的影響,在設備層內進行板換的轉換,應該考慮板換的熱量損失,供暖溫度應該根據一次轉換回水溫度確定最終供暖溫度。
總之,保證正常供暖的前提下,隨時根據各方面的溫度進行對比調節流量,進行充分的節能。
H、根據大廈供暖情況,如果按照正常的每平米繳費為30元計算,大廈每年的供暖費用為3398160元;按照現在的供暖方式計算:基價13.5元113272平米=1529172元一次性繳納熱力公司,其余按照每月的供暖流量吉焦(GJ)進行計算,每年大廈每平米合計為24元左右,24元比平常的供暖費用節約3398160-2718528=679632元。
**大廈工程部
二〇**年六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