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日本商業街的發展趨勢
日本商業街在世界上是頗具特色的。本文對日本最具特色的幾類商業街做個介紹,同時探討日本商業街的發展趨勢。
最具特色的幾類商業街
東京銀座
銀座是東京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因為在固定時間內禁止車輛通行,它又被稱作“步行者的天國”。這個繁華的街區近400多年前還是一片荒涼的海灘。17世紀初,德川幕府在此鑄造銀幣,遂有“銀座”之稱。明治初年,東京成了日本的“世界門戶”,西方商業與生活方式最先滲入此街。
以銀座大道為界,銀座分為東、西銀座。大道兩旁,高級商店和名牌老鋪鱗次櫛比,巨大的櫥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時裝、錦秀和服、金銀珠寶、高級裝飾以及精致的藝術品和豐富多
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廳特的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三越”、“松屋”、“松坂屋”等大百貨店也座落于此。“三越”被日本人譽為“大百貨店的開拓者”,現在的“銀座三越”是1930年正式開業的,經營重點是面向年輕人的時髦商品和其它高檔商品。這里還有規模不大、但專門經營某種獨特商品并保持傳統制作方法的店鋪,總數超過500家,多數為名牌專門店。銀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檔品,價格高,面向上層社會。
銀座大道后街以飯店、酒館、小吃店居多,頗具特色的日本料理應有盡有。有專做活魚、河豚和鰻魚的,也有專做“奧殿”(豆腐、蘿卜、芋頭等混煮的一種菜)和養麥面條的,而且還有品種繁多的外國菜,女口中國、法國、意大利、新西蘭菜等。
除了大量商店與酒店外,銀座還有數十家旅館,數目眾多的舞廳、夜總會、30多家劇院、100多個畫廊,這些都增添了銀座的繁華。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變幻多端,另有一番“夜銀座”的風景。
銀座平時經常舉辦各種展覽會、表演會和其它娛樂活動。隨著季節變化,各商家經常向游客分送鮮花,春天是郁金香,夏季是君影草,秋季是菊花,冬季是水仙,這即博得游客的好感,也能起到廣告宣傳作用。而且,每年9、10月間都舉行“大銀座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檢閱*、音樂演奏、祭祖銀座神社等。
在日本,銀座已成為“繁華”的同義語,其名稱被全國各地所使用。據粗略統計,在日本以“銀座”命名的商業街多達400條。
淺草
淺草是東京另一條著名的商業街。淺草在日本人特別是東京人的心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們認為淺草是“庶民之街”,是在現代化、西方化潮流沖擊下尚能頑強保存較多傳統和習俗的地區。人們到這里可以感受到江戶時代“下町”的情調和氣氛。
淺草的中心是淺草寺,以淺草寺為依托,這里集聚了具有日本民俗傳統的各式商業店鋪。淺草寺是東京最古老的寺院。后來到這里參拜的游客日漸增多,周圍的行商和娛樂活動也逐漸活躍。從淺草寺的雷門到寶藏門有一段鋪石路面,是參拜觀音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仲見世”道路。兩旁涂成朱紅色的小店鋪一間緊挨一間,出售供神用品、江戶玩具、舞蹈衣物、點心小吃和各種特產,許多是江戶時代留下來的傳統產品,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有些店鋪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如“紅梅燒”已有200多年歷史,時至今日仍盛名不減,常常供不應求。現在,同“仲見世”交叉的另一條道路的兩旁也發展出密集的小店鋪,形成新商業街。新、老“仲見世”商業街店鋪數百家,出售物品價格比較便宜,適合中下層群眾。
淺草還集中了眾多電影院、劇場和其它娛樂場所,有些曲藝場所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節目。淺草四季都要舉行盛大的傳統節日活動,例如在冬季舉行頗具民族特色、在其它地方都少見的“羽子板”集市活動。淺草終年游人不斷,商店街每天都熙熙攘攘,呈現出一派繁鬧的平民街景。
地下商業街
在日本,全國各大城市及某些中等城市都有地下商業街。地下商業街在地下很大范圍內建成寬闊的街道,街道兩旁商店標立,和地面上的街道完全一樣。地下街有充足的光源,光線柔和,有充足新鮮的空氣,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比地面上更舒適,沒有地上街的車輛、噪音和灰塵。
日本第一條、也是世界上第一條地下商業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1963年大阪又建成梅田地下街,接著又建成當時全國最長的地下街---虹地下商業街。虹地下商業街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街頂距地面8米,長1000米,寬50米,高6米,內有4個廣場、三四百家商店和許多餐館、酒吧、咖啡店。商店出售名種商品,從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級裝飾品,從現代電器到名貴古董等,凡是地上有的地下大體俱全。地下商業街兼有商業中心、鐵路中樞和游覽勝地三大功能。地下商業街中道路縱橫交錯,曲折有致,路心有花圃,店前有樹木,交匯處有群雕,拐角必有噴泉,甚至有小橋流水、飛泉瀑布等景致。巨型風景畫在燈光烘托下,使人如臨其境。在地下商業街,光電技術與建筑藝術的綜合使用,使藝術與商業產生了完美的結合。
其他特色商業街
在日本,還有許多特色商業街。
東京除銀座、淺草之外,還有“新宿”、“秋葉原”、“六本木”、“澀谷”等商業街。
“新宿”集中著照相機及攝影用品商店。“六本木”則是時裝店、迪斯科舞廳比較集中的地區。“秋葉原”的電器店特別多,整個地區仿佛是一座大電器商場。
“秋葉原”商業街的電器商店大批采購、大量售出,故各種商品價格比較便宜。同樣商品與百貨店相比,價格要低二至三成,有時還削價出售,最低可減價四成甚至五成。由于過分便宜,不免令人疑惑不解。這主要是因為新款電器源源不斷上市,舊式樣電器只得拋售。至于售后服務如免費維修、送貨上門等方面,則與大百貨店并無兩樣。因此,許多外國人和留學生都來這里購買電器。有的商店同時是對外國人的免稅商店,這種商店同時用英語、漢語等外國語言向顧客介紹自己的商品。
商業街的幾大趨勢及其借鑒之處
1.現代商業街的功能正在由傳統的“購物場所”向綜合性的“生活廣場”轉化。
商業街不僅具有一般的購物功能,還有觀光、休閑、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如1983年日本政府提出的《社區廣場構想》指出,商業街不一單純是購物的場所,還必須具有“生活廣場”(社區廣場)的機能。此后,19*日本政府提出的《90年代流通展望》進一步指出,為了支持搞活商業街的事業,政府將促進“城市建設公司構想”得以實現。此外,該《展望》還提出了建立集新型商業、服務業為一體的復合型商業聚集區構想---“高水平生活廣場2000年構想”,以實現商業街的再度繁榮。
2.日本現代商業街的發展已經渡過了成長期,進入了成熟期或衰退期,目前正處于衰退中的增長狀態。
從總體上看,由于競爭激烈,日本商業街的商圈在逐步縮小,店鋪數量和購物人數減少,從而導致其營業額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從購物人數來看,據日本中小企業廳1995年的調查顯示,與5年前相比較。到超廣域型、廣域型商業街的購物者分別增加了42%和30.4%,而到近鄰型商業街的購物
者只增加了8.3%。總之,小規模的商業街漸漸走向衰退,而大規模的商業街變得更大,已是明顯的發展趨向。3.日本現代商業街的組織化程度日益提高,并具有明顯的法人化傾向。
日本政府為了促進商業街事業的活性化,分別建立了“商業街振興協會”、“事業共同協會”等法人組織,以強化商業街各店鋪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提高其組織化程度。日本的商業街共同事業可分為“共同銷售促進計劃”和“環境整備計劃”兩大類。共同銷售促進計劃主要包括:共同削價出售,共同宣傳、廣告,舉辦有一定主題的展銷會,共同發送物品、購買消耗品,發行服務券、票證、共同商品券等,發行以消費者為對象的情報雜志等。環境整備計劃主要包括:商業街整體的改造、改建,風雨型街道的整備或撤除,彩色路面的鋪設,街道路燈的整備,停車場、自行車停車場的整備,共同店堂的裝修,防災等安全設施等。
4.日本現代商業街的內部配置向兩個方向發展。
一是為了獲得“聚集性利益”,同業種、業態的店鋪聚集在一個商業街內的配置方式有助于吸引顧客,增加銷售額。如日本秋葉原的電氣街、神田的舊書店街、上野的摩托車街、合羽橋的炊事用具街等等。二是為了獲得“兩立性利益”,業種雖不同但有互補關系的商店配列在一起的配置方式可達到提高顧客利用率、增加銷售額的目的。如日本的一些綜合性商業街大都屬于這種配置方式。
篇2:商業街在我國發展必要性
商業街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成長壯大,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休閑與購物相結合的"一站式購物"(onestepshopping)將作為一種全新的購物理念,逐漸被人們接受。今天,當我們注意到消費者在購買選購商品時對購物場所的選擇已在摒棄單個購物場所意識,而具有"街"的意識--即賣點是否集中、能否"一站終點",是否有充分的消費選擇權時,當我們對我國未來經濟的成長壯大充滿信心時,便不難發現這點。而這又是商業街迅猛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順應著這種新的消費潮流,1999~2000年,商業街與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迅速熱起來,從商業街和購物中心大量共有的相同遺傳基因判斷,二者具有明顯的血緣關系,他們的社會作用、功能、經營結構是共同的,都是在為商業服務業企業集中營造一個更理想、更舒適的經營環境;都是商業服務業多種業種、零售業多種業態的有機組合體;在店鋪數量上,都是以專賣店為主、大型商場或超級市場為輔;都可以滿足人們購物、餐飲、休閑、觀光、娛樂、健身等多種需要;由于集吃、住、游、購、娛多功能于一身,二者都可以成為商業與旅游業的黃金結合點。中國為什么有商業街的生存空間呢?
這是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一是因為中國轎車沒有發展,人們不可能騎自行車或擠公共汽車經常到僅有一家購物中心的郊區購物;二是因為中國人骨子里有一股濃烈的懷舊情結,中國的古都、古城、古鎮很多,商業街動輒上百年、幾百年歷史,它是民族工商業神采飛揚、精英薈萃之地,它有太多的名人遺跡、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是鮮活的"清明上河圖",shoppingmall雖然光鮮亮麗,但無法具有商業街的歷史厚重感和傳統文化的穿透力;三是中國人天生愛熱鬧,每逢節假日城里人愛逛街,鄉下人愛趕集,位于市區繁華地帶、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觀光于一體的商業街必然成為本地人、外地人的最佳選擇;四是因為商業街不僅僅是承載人們購物的場所,它是城市的"名片"、"客廳",是城市改造大局中的一個棋子,而城市改造的背后則矗立著市長們提高城市競爭力的巨大決心,某種程度上反映著商業發展繁榮的程度,進而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有的甚至成為招商引資的"龍頭項目"。
可以這樣說,商業發展到今天提出了商業街建設,這是商業經營者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錯位競爭的一種表現,是市場由同類重復、無序競爭向理性競爭、有序競爭發展的一種表現,既是對中心城市原有商業資源的一種整合,也是商業向更高級階段發展的一種準備。既然在我國商業街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著手去建好一條商業街呢?我們必須從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面加以考慮。戰略即商業街的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問題,戰術即在建商業街的過程中采取的具體方針,如到底是政府行為,還是企業行為;其管理模式究竟是怎樣的;應采取什么樣的業態組合以及在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如交通、服務設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