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手足口病(EV71感染)健康教育方案
一、背景
手足口病(EV71感染)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通常流行季節在每年的4-9月份,5-7月份是發病高峰。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但對嬰幼兒危害較大的傳染病,如果發現遲和救治不當,會引起少數孩子病情加重,甚至會引起死亡。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針對目標人群--家長、幼托和醫護人員以及廣大群眾,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等手段,廣泛普及預防手足口病的科學知識,增強社會、家長、幼托和醫護人員防護意識,對減少和降低該病的感染、發生和流行,保護廣大嬰幼兒的健康,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目標
針對手足口病發病的特點,動員和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和方法,通過培訓、健康傳播和行為干預,使目標人群和廣大群眾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掌握預防和控制該病的方法,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保護廣大嬰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對策
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法規,在各級政府領導下,通過多部門協調合作,采用有針對性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相結合的形式,以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傳播和蔓延。
四、職責
各級衛生、教育、宣傳、新聞等部門,要明確職責,發揮優勢,建立聯系與協調制度,協同開展應對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衛生行政部門要發揮其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等技術優勢,針對疾病流行情況及時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和傳播策略,加強醫院管理,主動開展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教育部門要與衛生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幼托機構的監督管理,積極做好幼托機構和人員的健康教育;宣傳與新聞部門要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優勢,廣泛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識,正確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定,確保防控工作得到落實。
五、組織實施
(一)及時制定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各級衛生部門要根據手足口病的發病特點和趨勢,及時制定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明確部門職責、目標和工作任務,注重實效,做到行動積極主動、科學規范、針對性強。
(二)開展技術培訓
針對手足口病的發病趨勢,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機構要提前組織開展醫療、教育以及相關部門、人員的技術培訓,有針對性地進行手足口病的疫情概況、流行趨勢、預防知識要點、健康教育技巧、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培訓,提高他們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健康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在各級醫療機構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廣大醫護人員避免院內交叉感染的自覺意識,重點進行醫院產房、兒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兒、嬰幼兒院內感染而導致嚴重后果。
2、在全省各級幼教機構組織開展托幼機構員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訓,使他們掌握和了解相關知識和技能,在每一所幼教機構都設專人負責健康教育工作。
3、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幼教機構要通過定期組織召開家長會、講座、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長宣傳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家長的防范意識。教育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及時就診,及時隔離規范治療。
4、在托幼機構、中小學開展飯前便后洗手,房間通風等相關內容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強孩子共用玩具、毛巾、牙刷、水杯、奶瓶、奶嘴可能會受感染用品的消毒工作,加強食品與環境衛生工作,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場所傳播,增強預防意識和能力,開展托幼機構晨間體檢,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
5、在有病例發生的城市充分發揮各級社區衛生服務、婦幼保健等機構的作用,通過黑板報、展板、面對面宣傳、宣傳發放材料等形式,開展轄區內預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做到家喻戶曉。
6、在有病例發生的農村地區要充分發揮鄉村醫生、婦女和計生干部的作用,針對重點人群開展面對面的宣傳教育工作。
7、在流行季節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采取電視字幕、新聞報道、專題講座、專家熱線等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預防手足口病知識的專題宣傳和防治動態的新聞報道,使廣大群眾認識和了解科學防治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8、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機構要根據群眾需要,開發出折頁、宣傳畫、愛心提示卡等形式多樣的針對性強的宣傳材料及時發放到托幼機構和廣大群眾手中。
9、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廣大城鄉居民講衛生、除陋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積極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篇2:防治手足口病(EV71感染)健康教育方案
防治手足口病(EV71感染)健康教育方案
一、背景
手足口病(EV71感染)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通常流行季節在每年的4-9月份,5-7月份是發病高峰。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但對嬰幼兒危害較大的傳染病,如果發現遲和救治不當,會引起少數孩子病情加重,甚至會引起死亡。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針對目標人群——家長、幼托和醫護人員以及廣大群眾,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等手段,廣泛普及預防手足口病的科學知識,增強社會、家長、幼托和醫護人員防護意識,對減少和降低該病的感染、發生和流行,保護廣大嬰幼兒的健康,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目標
針對手足口病發病的特點,動員和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和方法,通過培訓、健康傳播和行為干預,使目標人群和廣大群眾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掌握預防和控制該病的方法,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保護廣大嬰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對策
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法規,在各級政府領導下,通過多部門協調合作,采用有針對性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相結合的形式,以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傳播和蔓延。
四、職責
各級衛生、教育、宣傳、新聞等部門,要明確職責,發揮優勢,建立聯系與協調制度,協同開展應對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衛生行政部門要發揮其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等技術優勢,針對疾病流行情況及時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和傳播策略,加強醫院管理,主動開展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教育部門要與衛生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幼托機構的監督管理,積極做好幼托機構和人員的健康教育;宣傳與新聞部門要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優勢,廣泛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識,正確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定,確保防控工作得到落實。
五、組織實施
(一)及時制定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各級衛生部門要根據手足口病的發病特點和趨勢,及時制定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明確部門職責、目標和工作任務,注重實效,做到行動積極主動、科學規范、針對性強。
(二)開展技術培訓
針對手足口病的發病趨勢,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機構要提前組織開展醫療、教育以及相關部門、人員的技術培訓,有針對性地進行手足口病的疫情概況、流行趨勢、預防知識要點、健康教育技巧、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培訓,提高他們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健康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在各級醫療機構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廣大醫護人員避免院內交叉感染的自覺意識,重點進行醫院產房、兒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兒、嬰幼兒院內感染而導致嚴重后果。
2、在全省各級幼教機構組織開展托幼機構員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訓,使他們掌握和了解相關知識和技能,在每一所幼教機構都設專人負責健康教育工作。
3、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幼教機構要通過定期組織召開家長會、講座、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長宣傳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家長的防范意識。教育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及時就診,及時隔離規范治療。
4、在托幼機構、中小學開展飯前便后洗手,房間通風等相關內容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強孩子共用玩具、毛巾、牙刷、水杯、奶瓶、奶嘴可能會受感染用品的消毒工作,加強食品與環境衛生工作,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場所傳播,增強預防意識和能力,開展托幼機構晨間體檢,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
5、在有病例發生的城市充分發揮各級社區衛生服務、婦幼保健等機構的作用,通過黑板報、展板、面對面宣傳、宣傳發放材料等形式,開展轄區內預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做到家喻戶曉。
6、在有病例發生的農村地區要充分發揮鄉村醫生、婦女和計生干部的作用,針對重點人群開展面對面的宣傳教育工作。
7、在流行季節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采取電視字幕、新聞報道、專題講座、專家熱線等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預防手足口病知識的專題宣傳和防治動態的新聞報道,使廣大群眾認識和了解科學防治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8、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機構要根據群眾需要,開發出折頁、宣傳畫、愛心提示卡等形式多樣的針對性強的宣傳材料及時發放到托幼機構和廣大群眾手中。
9、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廣大城鄉居民講衛生、除陋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積極預防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