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附中“勿忘國恥、圓夢中國”主題隊會活動設計
學校:z省中z附屬初級中學
中隊:初二(5)中隊
班主任:z
活動目標:
1.讓學生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
2.教育學生學會反思,銘記國恥,不忘振興。
3.激發學生為實現中國夢,樹立不屈不撓,奮發圖強的愛國理想。
活動過程:
一、再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中將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 據戰后國際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后,一個半月內發生2萬起以上強奸事件。據統計,被集體屠殺的達19萬人以上,被零散屠殺的超過15萬人,總計30萬人以上。
日軍占領南京后,日軍少尉向井、野田在南京紫金山下進行殺人競賽。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以“紫金山下”為題進行報道,稱向井已殺了106 人,野田殺了105人,但不知誰先殺到100人,所以勝負難分,他們還要以殺滿150個中國人為目標比賽下去。
出示一組南京大屠殺的圖片。
二、欣賞中華人民抗戰的故事
1.觀看電影《地道戰》的片段,學生共同分析地道戰的特征,感悟中華人民抗戰的智慧。
2.欣賞學生琵琶二重奏《鐵道游擊隊》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3.一學生講述王二小的故事,一學生獨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4.講述女性抗戰的故事,《八女投江》。
三、介紹《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的作者
1.張純如簡介:著名的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而聞名。
童年的時候,純如與父母談話時,父母經常會提到遙遠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個叫南京的城市里發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離那個人間地獄,滔滔長江水如何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1994年12月,當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更是感到了無比的憤怒。在南京,的確存在大屠殺,但是為什么有人否認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說類書籍里,居然沒有一本提及這段本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純如為這一現象震驚了,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她為此感到陣陣心悸,下定決心要展現這一段歷史。于是她查閱大量的資料,走遍很多的地方,采訪過眾多的人物。在寫作過程中,她心理承受很大的壓力,那些令人發指的行為也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
2.學生討論:張純如為何選擇自殺?
四、看日本對侵華的態度
1.日本歷史教材中關于南京大屠殺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張名為“因巷戰而遭到破壞的上海市區”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時,日本軍隊導致民眾中也出現了很多死傷者,這就是南京事件”,將大屠殺以“事件”一詞輕輕帶過,文后又以稍小字體介紹::關于事件的實際情況,資料上被發現有很多疑點,存在各種見解,現在仍在爭論。”
2.朝日啤酒名譽顧問中條高德在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會報《史》上公開聲稱:“不參拜靖國神社的政治家,沒有當政的資格。”
3.觀看資料和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日本歷史教科書極力歪曲歷史?
五、抗戰知識知多少--知識競答
1.抗日戰爭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2.抗日戰爭經歷了多少年?
3.抗日戰爭是哪一年結束的?
4.你知道哪些抗戰小英雄的故事?
5.知道南京大屠殺嗎? 在南京大屠殺中,日本軍隊殺害了多少中華人民?
6.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
六、全班齊聲朗讀《少年中國說》片段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婦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表演方式:
1.使用《英雄的黎明》作為背景音樂
2.三名學生在前面武術表演
七、班主任點評: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和你們一同回顧了抗戰歷史,從中領悟了革命精神。不忘國恥,我們首先要能銘記這段國恥,從現在做起,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不屈不撓,奮發圖強,爭做共產主義接班人。
八、在《我的中國心》歌聲中結束隊會。
篇2:小學四年級文明網上行主題班隊會設計方案
小學四年級"文明網上行"主題班隊會設計方案
四(2)班
活動主題:文明網上行
教育重點:教育學生文明上網、拒絕網絡不良信息,讓網絡成為我們的好伙伴。
教育目標:讓學生明白網毒的危害性、學會科學、合理利用網絡
活動步驟:(1)探討網絡的好處--(2)認識網毒的危害--(3)通過活動展示學生利用網絡的學習成果
活動準備:1.課前讓學生上網搜集網絡給人類帶來的益處與危害。
2.布置黑板,小記者準備相機。
3.表演節目的同學利用業余時間排列節目。
活動過程:
(主持人上臺)導入:互聯網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產物,是人類科技進步的象征。互聯網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基本上都接觸過網絡。我想問大家。網絡給我帶來了什么?
一、探討網絡的好處,認識網絡的危害
1.學生積極踴躍回答網絡帶給我們的利與弊。
互聯網傳遞的信息中裹挾著不少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有:網上色情、暴力、*信息等內容。這些不良信息對于身體、心理都正處于發育期,而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比較弱的青少年來說,實不足以抵御,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思想健康和心靈健康。
2.主持人講述真實事,幫助學生認識網毒的危害,與學生共同探討網毒的危害性。
(1)游戲并不是不能玩,而是要適度及要選擇。玩游戲要把它作為一種休閑娛樂,不要沉溺于游戲中,不要玩暴力游戲等,否則,游戲就如電子*一樣,會使人越來越難控制好自己,越陷越深,最終難以自拔。
案例1: 17歲的少年吳治(化名)沉迷于電腦游戲,無法自拔。為了偷錢上網吧,他在通州奶奶家,趁爺爺奶奶熟睡之際,親手將奶奶砍死,爺爺被砍成重傷。
案例2:16歲的少年胡某在網吧里玩一種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戲時,由于技術欠佳,受到另一人的冷嘲熱諷。在網絡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長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導致受害人當場死亡。
案例3:("虛擬游戲"變成現實慘劇)去年4月26日,德國愛爾富特市一名中學生開槍打死了13名老師、2名同學和1名警察后自殺,引起社會震驚。據調查,該學生整天沉溺于暴力網絡游戲。
(2)網絡詐騙與犯罪危害青少年的安全
網絡詐騙是一種新的詐騙與犯罪手段,有新的特點。對于社會閱歷不深的我們來說尤其容易上當受騙。
展示案例4:
在某中學就讀的15歲女孩小紅(化名),平時喜歡上網用"QQ"聊天,她在網上結識了一個網名叫"阿飛"的網友,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不久就見了面。在稍后的一天中午,小紅接到了"阿飛"的短信息,說他今天生日叫小紅出來一起玩,涉世未深的小紅一聽有得玩就一口答應下來。在晚上的見面過程中,小紅受到了小飛的非禮,事發后小紅痛苦不堪,雖然阿飛最終受到了法律應有的制裁,但是給小紅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抹去的陰影。
主持人:謹防網絡伸出的"黑手"。與同學共同探討在上網時如何保護好自己。
1.不要把姓名、住址、電話號碼等與自己身份有關的信息資料作為公開
信息,提供給閑聊屋或公告欄等。
2.沒有征得家長或監護人的同意,不要輕易向別人提供自己的照片。
3.當有人無償贈給你錢物時,不要輕易接收。當有人以贈送錢物為由要求你去約會或提出登門拜訪時,應當高度警惕,最好婉言拒絕。
4. 一旦發現令你感到不安的信息,應立即告訴你的父母或監護人。
5.千萬不要在父母或監護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安排與別人進行面對面的約會,即使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你去約會,約會地點也一定要選在公共場合,且最好要有家長或監護人陪同。
6.不要輕信網上朋友的信息資料,因為一些別有用心者上網前往往用假信息資料巧妙地把自己偽裝起來。
二、通過網絡幫助學習的成果展示
1.師生交流利用網絡幫助學習的真實事例。
老師在班級建立了QQ群,當同學遇到學習、交往方面的困惑,可以在群里與老師同學交流。有一次,老師看到有同學求助:英語演講該怎么講?(班級英語風采賽即將開賽的時候)我立刻在群里給予了回復,進行指導。建議他在網絡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資料,可以是英語兒歌、英語小詩,再配上動作,表情好好訓練。當時在群里的同學都受到了啟發,并排練出一個個精彩的英語節目。
2.同學展示學習成果
(1)歌曲《雪絨花》
(2)雙簧
(3)英語短劇《小紅帽》
(4)情景劇《康雨林的生日》
(5)演唱英語歌。
三、活動結束,輔導員總結活動情況。
篇3:五年級班隊會活動設計方案:慶中秋
五年級班隊會活動設計方案:慶中秋
題目:慶中秋
主持人:z
時間地點:9月28日 502班
形式:朗誦唱歌交流
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中秋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主持人: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由于這時正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每逢八月十五的夜晚,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到了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其團圓之義。從前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雖然不同朝代不同時期人們慶祝中秋節的方式不同,但是這都寄托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向往。
今天的主題班會我們將圍繞中秋節這一主題展開。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1)主持人: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主持人: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么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說中秋節的由來。
主持人: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4)、主持人: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征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于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5)、同學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主持人: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英雄故事
主持人: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主持人: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1)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同學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藥
主持人(小結):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主持人:為了讓人們每年中秋節過上美好的的節日,許多先烈獻出了生命,故事令人感動。講述英雄故事。
三、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主持人: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主持人:,同學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種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同學齊背《靜夜思》。
(2)、主持人:你知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3)主持人: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4)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
四、 中秋佳節話月餅
品嘗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主持人:隊員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說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征團圓,表達合家團圓。
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愿望。
主持人:中秋節,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往年你和誰一起吃月餅?(吃月餅表示團圓;和家里人一起吃;還和好朋友一起吃。)
主持人:你吃的月餅是買的呢,還是別人送的?誰送的?
主持人:為什么要送月餅?(過團圓節,送月餅表示和家人團圓。)
主持人:咱們中隊也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你們愿不愿意和全體隊員一起過這個中秋節?
五、中秋燈謎
主持人:在許多地方八月十五這天會有燈會,其中一項就是猜燈謎。
得月樓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重逢。猜一字(觀)
舉杯詢包拯。打一句宋詞(把酒問青天)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語(正大光明)
六、總結
同學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m.dewk.cn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這個中隊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主持人:(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今天的中秋節主題班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