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學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預案
為做好甲型H1N1流感預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健康和安全,維護學校穩定,特制定本工作預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依據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試行)》和《關于做好學校秋季開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見》,以及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落實學校秋季開學甲型HIN1流感防控措施的緊急通知》的要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信息暢通、反應迅速,廣泛宣傳、科學防治,措施果斷、密切配合”的原則,構建長效管理與應急處理機制,保證在甲型H1N1流感發生時,學校各有關部門能夠快速、準確反映,有效地實施預防、控制、救治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發展、蔓延,保障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和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提高快速反映和應對能力,成立學校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如下:
組 長:XX
副組長:XX
成 員:XX
領導小組設辦公室,掛靠在學校辦公室,負責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具體協調和疫情的匯總報告工作。高俊山任主任、李秀婷任副主任。
為了加強防控工作,成立5個工作組:
(1)醫療組:負責接收、登記和轉診發熱病人;指導做好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和全校師生的防護工作;協助市衛生防疫部門快速處置校內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
組長:XX
(2)消毒隔離組:負責消毒隔離措施的實施和隔離觀察人員的監測工作,做好隔離觀察人員的思想工作,配合市衛生防疫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排查的組織工作。
組長:X
(3)保衛組:負責校園安全防范工作,根據學校防控領導小組的指令,承擔疫情發生時指定位置的警戒,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有效隔離。
組 長:X
(4)后勤保障組:按照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要求,確保水電、餐飲、車輛等后勤保障,以備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發生。加強食堂食品衛生督查;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和消毒等工作;做好必要的物資儲備工作。
組長:X
(5)教學調度組
負責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期間教學調度工作;負責疫情發生時課程安排變動的通知。
組長:X
(6)宣教組:負責組織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宣傳教育工作;負責疫情發生時有關信息的報道;加強輿論導向,做好師生員工思想的疏導工作,確保情緒穩定。
組長:X
各系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報學校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工作要求
1.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全校各單位、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健康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根據省、市政府的部署,及時向廣大師生員工宣傳關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指示、部署,認真做好有關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及時發布疫情信息,使全體師生員工充分認識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有關政策,掌握科學防治的方法,增強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和信心,穩定情緒,積極配合學校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做好防控工作。
2.執行一把手責任制。各單位一把手要切實履行好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根據學校有關防控工作的總體安排和部署,加強對本單位防控工作的領導,做好工作安排,落實好信息員等有關人員和責任。凡因工作失誤造成影響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學校將依據《安全責任制》的有關規定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
3.實施體溫監測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對登記報告的體溫異常人員由信息員進行跟蹤,掌握其體溫變化及診治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師生員工,信息員全面掌握其病因,防止因工作疏漏發生疫情。
4.加強門禁管理。學校在東西兩個校區北門分別安排兩組紅外額溫檢測儀,對所有進入校園人員實施體溫監測。在住宅區通往教學區門崗處實施體溫監測。對紅外額溫檢測超過37℃的人員,一律不得直接進入校園,一般應再用體溫計測試腋下溫度一次,確認沒有發熱后,方可進入校園;確認發熱后,要求其到廊坊市人民醫院或管道局醫院發熱門診接受治療,待體溫恢復正常且有醫院確診康復證明后,方可進校。
5.堅決執行醫學隔離觀察。對與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觸史的人員,要按照有關要求完成規定期限(一般為7天)的醫學隔離觀察。根據學校特點,教職工在居所內進行醫學隔離觀察,學生在各系預留的新生宿舍內進行醫學隔離觀察,對于采取醫學隔離觀察的學生由所在系負責后勤保障和思想工作。
6.強化食堂和環境衛生管理。加強飲食安全和食堂環境管理,確保食堂飯菜質量,優化就餐環境,努力消除師生到無證經營的小飯店、小攤點就餐的現象,確保飲食安全。做好環境整治與衛生消毒工作,保持宿舍、教室、閱覽室等公共場所的通風。
7.減少聚集性活動。提醒全體師生員工在雙休日、節假日盡量減少外出旅游、回家探親、聚會外校同學好友等,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室內空氣不與外界流通的場所活動。未經批準,各單位不得隨意組織大型集會等活動。
8.做好應對疫情的條件準備。加強與市教育局、市衛生防疫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防控動態和有關要求,取得防控工作技術上的支持,建立完善的防控體系。加強物資和藥品的儲備,確保疫情出現時的供應。
四、防控措施
(一)日常防控措施
1.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甲型HlNl流感防治知識,倡導環境衛生、科學洗手等衛生行為,提高師生員工對流感防治的正確認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2.加強教室、圖書館(閱覽室)、教研室、宿舍、食堂等學生和教職員工學習、工作、生活場所衛生與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3.加強校園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工作。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清掃保潔,消除衛生死角。加強對食堂衛生狀況的檢查,徹底清洗、消毒學校食堂設備設施及用具,清除剩余的過期、變質食品原料和調料,保證食堂內外環境整潔。對校內檢查經營網點的檢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和從業人員健康。
4.做好供水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加強學校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蓄水池,特別是食堂、公寓等供水設施等的全面檢查,確保水源安全,確保用水衛生。
5.落實體溫監測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教職工每日早晨自測體溫并報告本單位信息員,由信息員將教職工體溫監測及健康情況按規定時間報送學校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學生每天早晨自測體溫并報告宿舍長,宿舍長在規定時間報送本系學工辦,學工辦對本系學生體溫監測及健康情況匯總后按規定時間報送學工部。對發熱人員(腋下體溫超過37℃),信息員要確保其立即到醫院就醫,并進行跟蹤。對于腋下體溫超過37.5℃的人員信息員要詳細登記其姓名、性別、單位(班級)、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確保聯系暢通。若本單位沒有發熱人員,也要進行零報告。對于突發情況,要求隨時報告。
6.建立健康狀況追蹤制度。對于因病缺勤的師生員工,信息員要跟蹤情況,問清病因,掌握其情況的變化。如發現與甲型H1N1流感有關,信息員要立即向本單位一把手和學校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及時做出應急處置,并按程序在2小時內向有關部門報告。
7.建立醫學觀察制度。對于發熱病人,一律到廊坊市指定的管道局醫院、廊坊市人民醫院診治。對與發熱病人密切接觸人員,在學校指定的地點實行一定時間的醫學觀察。對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按規定實施隔離觀察。對于自疫區回校的師生員工,按規定實施隔離觀察。
8.實施校園半封閉管理。減少人員流動,學校對東校區采取封閉管理,所有進出東西兩個校園的學生,一律憑學校頒發的有效證件從西校區北門出入。職工憑工作證進出兩個校區。在東西兩個校區大門安排體溫檢測人員,對所有進入校園的人員,實施嚴格的體溫檢測,禁止有發熱癥狀的人員進入校園。
(二)出現非校內感染病例的防控措施
在校內發現有校外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輸入性病例),在強化日常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采取以控制傳染源管理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及時發現輸入病例,追蹤和管理密切接觸者,嚴防疫情傳播。
1.及時報告市衛生防疫部門,并按照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將病例送有關醫療機構進行隔離治療。
2.加強對學校人員出入的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學校,對出入校園的師生員工實行登記制度。
3.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對病例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并實施集中醫學觀察或居家醫學觀察。各相關單位或部門的信息員要保持與醫學觀察者的密切聯系,及時了解其每日健康狀況,并將密切接觸者健康狀況上報學校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按規定程序向有關部門報告,組織采取相應的措施。
4.各單位、各部門加強對責任范圍內的師生員工晨檢和午檢工作,加強對發熱、咳嗽和咽喉疼痛等流感樣癥狀檢測和因病缺勤人員的監測,及時發現、報告和確診可疑病例。
5.在醫療衛生防疫機構的指導下,對教室、圖書館(閱覽室)、教研室、宿舍、食堂等師生學習、工作、生活場所進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6.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落實其他相應的應急措施。
7.如疫情傳播風險較大,經學校防控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可按照由班級到年級的原則采取臨時停課措施。
8.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及時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強有關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穩定師生員工的情緒,確保校園教學、生活秩序穩定。
(三)出現校內感染病例的防控措施
出現校內感染病例,要在加強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及時調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鏈、保護高危人群等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減緩疫情擴散,減少病例,減輕疫情危害。主要措施如下:
1.學校采取封閉管理,外來人員不得進入校園,非經學校防控領導小組批準,師生員工不得出入校園。
2.停止舉辦校內各種大型師生集會和會議等活動。任何單位舉行集會活動必須經學校防控小組批準。
3.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對高危人群進行預防性服藥。
4.根據實際情況,或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采取臨時停課措施。原則上,停課的范圍應根據疫情波及的范圍和發展趨勢由小到大。
如果14天內,同一個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時,該班級停課;如果14天內,同一個系有2個及以上班級停課,該系全部停課。如果14天內,全校有2個及以上系停課,全校停課。
5.停課前,應告知離校居住的學生、教師,并讓他們與學校保持聯系。停課的班級每日應向學校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所有學生和教師的健康狀況。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程序向有關部門報告。
6.停課時間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被解除隔離或離開學校之日算起。
7.復課前,有關部門必須對教室、閱覽室、食堂、廁所等場所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因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暫時停課的學生,必須在恢復健康,經有關衛生部門確定沒有傳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康復證明后方可復學。
8.復課后,未痊愈的學生應繼續接受隔離治療,至其病后7天或癥狀完全消失后24小時(以兩者之間較長者為準),經學校防控領導小組批準方可復課。
9.復課后,應繼續加強晨檢和病例報告。學校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按上級規定報告情況。
10.做好環境消毒,避免學生聚集活動,做好被隔離觀察學生和教職工的日常生活保障。
11.加強輿論導向的管理,做好師生員工的思想工作,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篇2:幼兒園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急預案(5)
幼兒園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急預案(五)
為提高我園預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能力,減輕、消除甲型H1N1的危害,保障全園小朋友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并啟動應急預案,貫徹執行“預防為先、分級控制、分層管理、及時處置”的工作原則,力求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甲型H1N1。
一、指導思想:
建立幼兒園預防和控制甲型H1N1的處理機制,迅速、及時、積極開展全園防控甲型H1N1流感緊急情況的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和影響,有效、切實維護幼兒生命安全和教育穩定。
二、目標任務
1.宣傳和普及甲型H1N1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及幼兒家長的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甲型H1N1流感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 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甲型H1N1流感不在本園蔓延。
4.加強環境衛生整治,消除發病誘因和隱患。
5.認真落實全日跟蹤檢查制度。每日進行晨檢、午檢,發現發熱、皮疹患兒,立即通知家長將孩子送往醫院診治,及時對患兒所在班級所用桌椅、床鋪及其它物品進行徹底消毒,發現蔓延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三 、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宣傳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提高全體教職工的防護意識,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規范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傳染病突發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幼兒園成立預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幼兒園對該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現疫情,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
四、具體舉措
1.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園長)
副組長:**(副園長)
組 員:**(保健醫生)**(年級組組長)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幼兒園對該病的防治工作。
2.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組織全園教職員工進行專題培訓,向家長下發《告家長書》,并通過幼兒園宣傳欄、網站等途徑向家長講解了甲型H1N1流感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園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3.加強全日跟蹤檢查工作
幼兒早晨入園,保健醫生和值班教師做好孩子的晨間檢查,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保健醫生在大廳的晨檢時間延長至九點半,同時增加對托班、小班幼兒的觀察次數,甲型H1N1流感流行季節堅持用電子測溫計測定幼兒的體溫。幼兒進班后班級教師進行二次晨檢,同時班級教師要做好幼兒餐前、午睡過程中、起床后身體狀況檢查,有可疑病癥,立即向校醫回報并通知家長勸其帶領孩子到縣疾控中心確診。
4.做好衛生消毒工作
教師每天要做好衛生清理工作,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徹底消毒工作。教室地面、窗框、茶杯架、門把等處清潔液擦拭消毒,廁所用潔廁靈刷洗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餐具、茶具蒸煮消毒,對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被褥、圖書等置于日光下暴曬。流行期間適當增加消毒次數和時間。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6.做好防范措施
帶領幼兒多進行或戶活動,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抵抗能力。鼓勵幼兒多飲溫開水。為幼兒平衡膳食營養,多提供蔬菜和瓜果,膳食做到粗細搭配,保證幼兒攝入足量、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7.加強幼兒個人衛生教育
教育孩子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堅持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并利用圖片、故事、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8.控制集體活動
對有患兒班級進行活動、場所限定,避免到附屬用房等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提醒家長少帶幼兒去人群聚集地。
9.啟動應急預案
如發現患兒,迅速隔離,立即通知家長或由保健醫生負責帶到疾控中心就診。
10.嚴格進行患兒管理
病愈返園必須持縣疾控中心防保科開具的《痊愈證明》,在保健醫生檢查確系正常后進入幼兒園。
11.實行日報告制度
完善甲型H1N1流感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實行日報告制度,“分層管理,及時落實”。教師每天了解缺席幼兒情況,對患病兒童缺勤調查、班級消毒等工作有詳實的記載。班級教師發現病情及時與保健醫生聯系,保健醫生發現可疑病情及時向園長回報,園長發現病情蔓延立即向縣教育局、縣疾控中心等有關領導匯報。
篇3:幼兒園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
幼兒園關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1.積極預防
園領導每日進行衛生大檢查,各班每天對教室、寢室、洗手間、戶外活動區、幼兒各類生活用品、玩具等進行清潔消毒。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安全應急預案
3.開展健康教育
首先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有關H7N9禽流感的知識培訓,再由各班老師對幼兒進行衛生知識教育,教育幼兒講衛生,如何遠離病毒。
4.對家長進行宣傳
發放致幼兒家長一封信,宣傳H7N9禽流感的有關知識,并教育家長如何預防H7N9禽流感。
5.對患病幼兒提高關注
一旦發現幼兒發熱、咳嗽,便督促家長積極帶領幼兒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并跟蹤聯系。
6.做好記錄
每日晨檢、午檢、消毒、患病幼兒情況,要求各班老師認真做好記錄,并每日報送園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