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豬女能手事跡材料:田野追夢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會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孜孜以求、努力奮斗。在**區**鎮有一位農村女青年用勵志點亮人生,用創業改變命運,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飛“豬狀元”的夢想,演奏了一曲建設新農村的嘹亮凱歌。她就是**年出欄肥豬2260頭,收入380多萬元,享譽**區養豬女能手的**。
建設家鄉
創辦養殖場
**,生于1983年5月22日,**年**高中畢業后,南下廣東打工,經過幾年的艱辛歷練打拼,她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管理經驗,并結識了**區**鎮**村五組青年**,**年9月,**與鄢結婚,在娘家**村一組安家落戶,**年夫婦二人生育一女孩,為兼顧家庭,照料孩子,夫婦二人放棄南下打工的計劃,走上南雁歸巢自主創業之路,經過反復論證,決定創辦養殖場。**和**都是農村人,不僅對豬有感情,而且對養豬那樣的活也很熟悉,加之她家住在公路邊,離**城和市場較近,水電方便,房屋周圍地域寬敞,是養殖的有利條件。**年3月,夫婦商定從陽晨牧業公司請來技術員,對房屋下面6畝坡地進行規劃設計,建設楊晨模式標準化豬舍,走自繁自養滾雪球式的養殖致富之路。到**年,養殖場圈舍面積擴建到2500平方米,保育室、妊娠室、產房、控溫、消毒、污糞處理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達到現代化的規模養殖條件,成為**區示范養殖場。她在創業中追夢,在追夢中快樂,在快樂中生活!常年在一排排磚墻藍頂的圈舍里忙碌著,時而和工人一起在育肥室里清理糞便,沖洗圈舍;時而在保育室里給一間間擠滿小豬的喂料器里添食;時而用紫外線給圈舍消毒,用濕簾、風爐、風機調控圈舍的溫濕度……功夫不負有心人,**年存欄基礎母豬110頭,出欄育肥豬2260頭,出售商品仔豬1000多只,收入380多萬元,成為**區頗有名氣的養豬致富女能手,被**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采訪報道。
一絲不茍
困難顯精神
**經過四年拼搏,已成為擁有資產過百萬元的富裕戶,但她創業的艱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首先遇到的困難是缺資金,按照**養殖場的設計規劃,總投資**萬元,夫婦南下打工雖然掙了三四十萬元,但新房建成后已剩無幾,她們夫婦找親友最大限度地借款30多萬元,又找親友費了很大的勁,在4個信用社為她們背皮貸款**萬元。為了節省資金,在養殖場建設過程中,很多臟活重活都是夫婦二人干的,為了豬場早而投產,夫婦有時干到晚上兩三點才睡覺。第一排豬舍剛竣工,**就興沖沖地從當地一家養殖場,以每頭800元購進31頭種豬,開始自繁自育,由于近親交配等原因,31頭種豬喂了多半年,不發情,也配不上窩,無奈之下,只有虧本處理。**年元月,**從陽晨牧業公司正規養殖場引進30頭種豬,聘請正大牧業公司技術員進行指導,當豬長到60公斤左右,由于資金緊張無錢購買飼料,在借款無望的情況下,**只有向正大技術中求情說好話,請他擔保協調,讓正大飼料公司賒銷她豬飼料,才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飼養中,**簡直把它們當寶貝一樣看待,為第一頭母豬接生,她守了母豬兩天兩夜,她回憶道:“之前算了它的預產期,等到那天,我就在豬圈里眼巴巴地守著,生怕它下崽的時候我沒看見。吃飯也在那兒,連打盹也不敢。”眼看著時間過去了,可待產母豬一點動靜也沒有,可急壞了這個**,以為豬出了什么毛病,她艱難的熬到第二天晚上。母豬才開始有動靜,不過它產崽的時候她比它還著急,畢竟是養殖廠繁育的第一批小豬,是希望的種子,寶貝著呢,終于,母豬產下了10只活蹦亂跳的幼崽,**這才安心的睡上一覺。30頭母豬在一個月內先后產仔,費用成倍增加,豬價卻持續下跌,一些親朋好友勸她們趕緊收手,盡量減少損失,“再這樣下去,連房子也會賣掉的,還是趁早別鬧騰了”,**卻堅定地說“我寧愿賣房子,也不愿放棄養豬”!
科學發展
規范化養殖
**年9月7日,筆者一行4人走進**養殖場,一排排磚墻藍頂的圈舍,一臺臺躺滿哺乳母豬的產床,一間間擠滿小豬的保育欄、一頭頭等待出欄的肥豬……,場內有劃分明確的保育室、育肥室、診療室、飼料庫,有陳列有序的產床、喂料器、自動飲嘴,暖風爐、風機、顯簾、供水系統等完備的設施,很難把眼前看到的與養豬場聯系起來,站到場內,你根本聞不到豬糞的嗅味。養殖場建設過程中,按照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生豬品種、統一疫病防控的要求,不但從選址、設施條件配套到生產管理、飼料、水質、污糞處理等環節實行標準化。為了適應現代化養殖,**多次到陽晨牧業公司參觀學習標準化養殖技術,苦心鉆研飼料配方、飼養管理等現代養殖書籍,讓愛人**專門從事治病防疫和營銷工作,她負責場區管理和飼養工作,二人分工協作。為使飼養管理精細化,**嚴格按照科學配方標準,調配豬的食譜,按豬的月齡大小、體質強弱,定食定量給食,每次給食,她都要仔細觀察每個豬的吃食情況、精神狀態,對精神不佳的豬,她都要用手觸摸豬的耳跟,感知豬的體溫,仔細觀察豬糞的變化,及早防治豬的疾病。為使豬群有個舒適的生長環境,她舍得投入,在豬舍里安裝了濕簾、風爐、風機等控溫控濕設備,聘請區能源站技術員,在豬舍的下方修建了150立方米的沼氣池,污糞通過排污系統直接進入沼氣池發醇后,通過管道排到沉淀池,無償澆灌周圍500多畝瓜果菜,為種植戶提供優質肥料,既節能環保,又循環利用,使圈舍始終保持干凈衛生狀態。在養殖實踐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她根據市場的預測來安排生產,當市場低迷,豬價低時,迅速淘汰舊品種、舊種群,引進優質品種,加大仔豬的銷售量,減少肥豬飼養量;當市場走高時,就加大肥豬飼養量,減少仔豬銷售量,最大化的規避了市場風險。從而有效降低了市場變化給生豬養殖業帶來的風險。同時,科學飼養,縮短養殖周期,提高出欄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篇2:養豬路上領頭雁:縣種豬繁育公司董事長事跡材料
養豬路上的領頭雁—縣種豬繁育公司董事長事跡材料
z,男,1972年11月出生,大專文化,z縣z種豬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z縣z養豬專業合作社社長。他是z鎮晨光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可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農民,身懷一顆激情創業心,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拼搏精神,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從一個自己發家致富的養豬大戶,成長為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青年科技帶頭人。如今,他的養豬場場區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現存欄基礎種豬400余頭,有員工8人,是z縣生豬繁育的龍頭企業。產品已銷到七臺河、雞西、八五四農場、通河、伊春、綏化等地。
20**年,z開始從事生豬繁育。那一年,他只買了3只小豬試養。沒想到兩年下來,凈賺了5000多塊錢。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嘗到了甜頭后,第三年,z在房前建起了占地近1畝的豬圈,投入了2萬多塊錢在北京順義等地購回了20頭種豬,開始擴大養豬規模。z深深地懂得:要取得成功,必須掌握養殖技術。他到書店購買種豬繁育技術書籍,利用空閑時間刻苦鉆研。并拜縣畜醫站技術人員為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討教,他初步掌握了種豬繁育和生豬養殖技術。z種豬繁育有限公司繁育的種豬,全部是從北京順義種豬繁育中心引進的“新美系長白”,“新美系大白”,“丹麥長白”,“法系大白”,“愛爾蘭長白”,“美系大白”等優良品種,品質優良,適應性好、抗病能力強,產仔率高,生產速度快,瘦肉率高,通過幾年的繁殖和出售,受到廣大養殖業戶的一致好評。經過幾年的摸索,z積累了一些資金,開始走上了自繁自養之路。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20**年,z發起成立了z縣z養豬專業合作社,目的主要是把弱勢養豬戶與養豬大戶聯合起來,提高養豬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實現共同致富。現發展社員180戶,合作社一向講信譽,守合同,與經營客戶訂立的合同履約率為100%,多次被有關部門評為守合同,重信譽的單位。20**年,社長z被評為縣級養豬大王榮譽稱號。當上了社長,他感覺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合作社成立以來,z社長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提供信息服務。投入2萬元購買了電腦等設備,創辦了“農民網絡信息中心”,兩年來,共接受查詢用戶1000余人,下載種類農民致富信息2000余條,收到各類電子郵件1500余件,實現網上交易種豬達30余萬元。
二是開展技術培訓。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先后邀請省農科院研究員,東北農大教授、縣畜牧局高級畜牧師前來授課,使全體社員及養殖村民養豬技術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三是制定飼養規程。合作社針對生豬無公害生產技術在z縣城區內無據可依的現實,查閱大量文獻,牽頭起草《肉用生豬無公害生產技術堆積》,通過了專家鑒定,成為了哈東部地區無公害生產領域的地方標準。標準通過科學論證發布后,合作社認真組織實施,對社員所屬的生態養殖和圈養生豬全部進行了登記,明確要求,對不符合規程生產的生豬及種豬,合作社一律不予銷售,此舉成為哈爾濱東部地區種豬及生豬生產無規定疫病示范區。
四是組織聯銷活動。合作社通過各種媒體和網上發布信息,引來了牡丹江市、綏芬河市邊貿口岸的客商100余人,外銷的優質種豬每頭比市場售價高出300-400元,增加了社員的純收入。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全鎮出現了近百個生豬專業販運戶,年收入均在2萬元以上。
五是辦理統一證照。為了保證合作具有的獨立的法人資格和合法經營,該社堅持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一手抓服務,一手抓經營,服務屬于非企業社會團體,依法在縣民政局和科協進行了登記,經營屬于企業化運營,依法在縣工商局辦理了《營業執照》,在縣畜牧行政管理部門辦理了《動物防疫合格證》,在市畜牧行政管理部門辦理了《種畜經營許可證》,對合作社員所飼養的種豬,統一注冊商標,認真執行《種畜經營許可證》管理制度,使全體社員做到了依法服務,依法經營,守法服務,守法經營。
合作社一向講信譽,守合同,與經營客戶訂立的合同履約率為100%,多次被有關部門評為守合同,重信譽的單位。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目前,晨光村村養豬戶達到總戶數的70%,已發展全縣聞名的養豬專業村。晨光村村民養豬通過合作社統一銷售養殖產品,20**年當年就增加收入90萬元,全村戶均增收1400元,有效的帶動了村民畜牧業養殖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生豬飼養量由原來的500頭發展到5000頭,社長z被評為縣級養殖大戶稱號。
現在,z正帶領全體養殖戶以高昂的氣勢、優質的服務加快發展,力爭在三年內把基地建成哈爾濱以東最大的繁殖基地,為加快社會養殖事業培育出優質的生豬品種,為促農增收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