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學生教育項目實施方案
一、項目實施背景
我校位于**縣城東。面積15079平方米,現(xiàn)有教學班級**個(含學前班),在校學生****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078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留守學生”180人,占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16.7%,其中,父親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有53人,占留守學生總數(shù)29.4%。母親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有40人,占留守學生總數(shù)22.9%。父母均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有87人,占“留守學生”總數(shù)的48.33%。我校“留守學生”的托管主要以隔代監(jiān)護和單親監(jiān)護為主,兩者占了“留守學生”總數(shù)的69.4%,其中,單親監(jiān)護的有62人,占留守學生總數(shù)34.4%,隔代托管的有63人,占留守學生總數(shù)35%,另外還有3人為親屬托管。就就讀方式而言,寄宿學生有52人,占留守學生總數(shù)28.9%,走讀生128人,占留守學生總數(shù)71.1%,我校“留守學生”家庭監(jiān)管及家庭教育十分簿弱。一是因為托管監(jiān)護人文化層次不高,監(jiān)管教育水平低下,二是因為監(jiān)護托管人年齡偏高,因“監(jiān)護不力”、“過分溺愛”等原因,造成留守學生的“家教”“家管”嚴重欠缺。綜上原因,“留守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存在嚴重的問題,另外還普遍存在著嚴重的道德情感缺陷、個性心理缺陷和親情、友情缺失。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學校應全面落實《***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教育強縣的決定》,切實履行職責,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留守學生”接受教育的權益,促進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和諧。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著力培養(yǎng)“留守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zhì),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
二、項目實施目標
1、通過調(diào)查研究我校“留守學生”的數(shù)量、分布、心理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究實施教育和管理“留守學生”的策略,形成較為科學、規(guī)范、完善的教育模式。
2、全面落實《***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教育強縣的決定》,學校建立“留守學生”活動室——“愛心家園”,開展系列關愛教育“留守學生”活動,加強“留守學生”養(yǎng)成教育,逐步解決“留守學生”因親情缺失、監(jiān)護缺位所帶來的系列問題,為“留守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三、實施內(nèi)容及方法
按照我校實際情況,結合縣里近兩年的統(tǒng)一計劃部署,我校從**年秋起在住宿生中試行關愛教育“留守兒童”項目。
1、加強“留守學生”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和特點,充分利用各種德育資源,通過開展講述名人成才故事、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教育等活動,培養(yǎng)“留守學生”自強不息的進取心、尊榮拒恥的文明心和孝老愛親的感恩心。一年內(nèi),學校每期開展專門活動不下兩次。
2、加強“留守學生”學業(yè)管理。幫助和教育“留守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業(yè)成績。建立學校“留守學生”輔導制度,做到輔導教師到位、輔導對象到位、輔導時間到位。學校建“留守學生”學習登記冊,分析掌握“留守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學困生進行教育轉(zhuǎn)化。
3、加強“留守學生”生活輔導。學校為留守學生配備2名專、兼職生活輔導員。從“留守學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抓起,讓每一位“留守學生”學會自理、學會自愛、學會自重,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生活習慣,在集體生活中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情緒,建立團結友愛的和諧群體。
4、加強“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疏導。針對“留守學生”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建立“留守學生”心理咨詢室,對其進行心理咨詢輔導。心理咨詢室聘請專業(yè)輔導教師一名,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檢查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每期至少各進行一次。另還配備兼職教師一名,對帶有傾向性、易發(fā)性、規(guī)律性的心理問題實施常規(guī)教育疏導,把解決心理問題與抓好生活關懷結合起來,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正確疏導、悉心矯正、有效化解。心理咨詢室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管理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輔導書籍、有學生讀本、有檢查、有記載等。
5、加強“留守學生”安全管理。學校實行封閉式或半封半式管理,建立學生上學放學接送、學生到校離校登記等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門衛(wèi)制度。對“留守學生”重點加強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毒安全等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安全防護技能。建立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建立突發(fā)安全事件信息報送機制,妥善處理各類安全事件。
6、組織“留守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注重引導和拓展“留守學生”與社會接觸,開闊視野、開闊心胸、增長見識、增長才干。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開展夏令營、冬令營、調(diào)查走訪、勞動體驗、科技探密、保護環(huán)境等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使“留守學生”廣泛汲取社會生活的豐富營養(yǎng),強基固本,茁壯成長。實施第一年的第一期組織留守學生參觀縣陶瓷廠,通過參觀、聽講座、模擬勞動,讓學生體驗勞動、體驗科學、體驗工人的偉大。第二期組織學生舉行一次大經(jīng)商活動,每人20元作本錢,自購一些可賣的東西,然后進行變賣,利潤作為獎品。此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分錢”來之不易,從而了解父母打工掙錢的辛苦。
篇2: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包保責任制責任追究制
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包保責任制及責任追究制
一、包留守兒童家長培訓
學校要認真舉辦好合格家長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進行培訓,對留守兒童父母進行家教函授,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意義,樹立科學家教觀,掌握家教的方法。要每月向留守兒童家長匯報留守兒童在校表現(xiàn),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
二、包留守兒童家訪
重視留守兒童家訪工作,責任人要堅持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每學期都走進每一個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每學期都要走進每一個留守兒童家庭,了解他們在家生活情況,代理監(jiān)護人,的教育管理情況,加強與代理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與溝通,共同關心留守兒童成長。
三、包留守兒童假日活動
各班級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有計劃組織留守兒童,開展活動,重點組織開展留守兒童興趣小組、社會實踐、創(chuàng)業(yè)文化、文化體育、手拉手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留守兒童假日生活,引導他們參與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動,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提高他們自主,自理及綜合實踐能力,激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立志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情。
四、加強督查,認真落實責任追究制
實施校長負責制,實行“控輟”工作領導責任追究制。建立自下而上逐級負責、自上而下逐級管理的“控輟”目標管理責任制,不讓一個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家而輟學。學校將加強對各班“控輟”工作的督查,加強“控輟”工作的過程管理,加強對各班“控輟保學”工作的階段性考核。
篇3: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活動倡議
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活動的倡議
在城市化進程中,大批的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擁向城市,為城市的繁榮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當他們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大多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產(chǎn)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 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缺乏父母直接關愛與監(jiān)護的環(huán)境中,容易產(chǎn)生焦慮、煩躁、悲觀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在安全、健康、心理、學習等方面問題日漸突出。“留守兒童”問題已不是單純的家庭、教育問題,已經(jīng)成為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一起行動。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工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和服務的作用,幫助外來(出)務工的職工(農(nóng)民工)處理好家庭與工作之間的矛盾,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促進職工隊伍和社會的穩(wěn)定,市總女職工委員會特就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家園活動提出倡議:
各級女職工組織要把關心留守兒童作為關心外來(出)務工職工(農(nóng)民工)的重要內(nèi)容,高度重視,妥善安排;廣大女職工要發(fā)揚互幫互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關心身邊的家有留守兒童的同事姐妹開始,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出積極努力。
舉辦一個家長講堂。為家有留守兒童的職工特別是女職工開設家長講堂,幫助她們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巧;
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在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等節(jié)日期間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同時督促企業(yè)在節(jié)假日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女職工與孩子團聚的時間和機會;
聯(lián)系一戶留守兒童家庭。鼓勵各種方式的結對子活動,把工會組織、工會干部、職工之間的關心幫助傳遞到家有留守兒童的職工心中,落實到留守兒童身邊。
希望各級女職工組織結合實際、開動腦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熱情,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希望廣大女職工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幫助“留守兒童”重建自信心,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一個健康的社會人。通過我們的努力為更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z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