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六項精進讀后有感
西北油田
任明剛
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經營之圣之一:稻盛和夫(INAMORI
KAZUO)【他是年齡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
此次拜讀學習稻盛和夫的“六項精進”,給了我們很大的啟迪,。《六項精進》濃縮稻盛和夫敬天愛人思想的精髓,為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系列著作之一。是一部被世界五百強企業領袖奉為圭臬的經營哲學書,一座現代人必讀的人生智慧寶庫。附錄部分收錄稻盛和夫與馬云對談,以及盛和塾塾生心得。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和幫助作用,他從自然界的生存規則延伸到我們人類該怎樣去自我進取.不斷拼搏,不斷奮斗。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省、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煩惱。這六項,言簡意賅,精辟的歸納了生活工作必須的正確的人生態度。
一、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有一句名言:“付出100%的力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若要成功,就要付出120%”!這句話是銷售之神橋吉拉德說的,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成功總是青睞于那些有準備的人,“有準備”我認為可以引申為“時刻努力著”。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當別人在家里玩電腦、看電視的時候,你在讀書學習,爭取更上一層樓;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遇到困難時,當別人都退縮了,你卻仍然在咬牙堅持,勇往直前;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時,別人都放棄了,你卻毅然挑起重擔,實現人生的再一次升華!這就是“時刻努力著”,這是一種習慣,一種素質,一種內涵。她要求我們從不回避困難,也從決不輕言放棄。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大家都在努力著,今天也許我們還是公司骨干,明天可能就會因為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而被公司淘汰,這就是競爭的殘酷性。每個人都在付出自己100%的努力,想要成功,就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要謙虛,不要驕傲。謙虛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我們常說,那個人的人格很高尚,這是說,那個人的人格中具備了謙虛的美德。謙虛很重要。這并非只針對成功后驕傲自大的人,要他們謙虛,而且是要求經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中國的一句古話,“謙受福”。不謙虛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謙虛。“謙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決心,信守這句格言。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用強硬手段排擠別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實不然。真正的成功者,盡管胸懷火一般的熱情,有斗志、有斗魂,但他們同時也是謙虛的人、謹慎的人。謙虛的舉止、謙虛的態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資質。然而,就像我剛才講過的那樣,人們往往會在取得成功、地位上升之后忘記了謙虛,變得傲慢。這個時候,“要謙虛,不要驕傲”就變得更加重要。
三、每天要反省。稻盛和夫說:自我反省會磨練我們的靈魂和心志,什么是反省?反省就是:耕耘并整理自己的精神家院——這句話是出自英國哲學家之口。作者引用了《原因與結果法則(詹姆斯·埃倫)》一書的話:“人的心靈像庭院,這庭院即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廢,無論是耕耘還是荒廢,庭院不會空白,加上天天反省,我們的靈魂就會被凈化,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沒有播種美麗的花草,那么無數雜草的種子必將飛落,茂盛的雜草將占滿你的庭院。”你不會反省,內心就是長滿雜草,心中就會繁衍出邪念。選擇了正確的思想:并讓它在你頭腦里扎根,我將生化為高尚的人;選擇錯誤的思想:并讓它在頭腦里扎根,我們就會墮落為禽獸。播種在心靈中一切思想的種子,只會生長出同類的東西,或遲或早,它們必將開出行為之花,結出環境之果。好思想結善果,壞思想結惡果。泰戈爾提出了“真我”、“自我”,真我:利他之心(也就是良心),自我:利己之心(邪惡的心),自我、真我都是形影不離我們的身體,就看你們怎么選擇了。
四、活著就要感謝。“感謝”非常重要。我們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讓我生存”。
這樣想來,只要我們能健康地活著,就該自然地生出感謝之心,有了感謝之心,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我活著,不,讓我有活著的機會,我當然要表示感謝,這樣我就會感受到幸福。有了這樣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潤,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我相信這一點。不要牢騷滿腹,對現狀要無條件地表示感謝,在此之上,再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奮斗。首先,就“讓我活著”這一點,向神表示感謝,向自己周圍的一切說一聲“謝謝!”我們要在“道謝”聲中度過自己的每一天。“要抱著感謝之心!”這句話說來容易做來難。為此,我年輕時曾對自己說:“就是違心說謊,你也要說一聲謝謝”。當“謝謝”這句話一說出口,我的心情就變得輕松、變得開朗了。對別人由衷地說聲“謝謝!”用語言將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聽的人也會心情舒暢,這樣就形造出一種和諧快樂的氣氛。牢騷滿腹、將周圍的氣氛搞得很郁悶、很尷尬,我想這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不幸。
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謝,這是最優先、最重要的。“謝謝你”、“感謝您”,這樣的話威力很大。它能將自己帶進一個高尚的境界,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好心情。“謝謝”這個詞是萬能藥。
五、積善行、思利他。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積善之家有余慶”,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會有好報。不僅當事人,就連家人、親戚也有好報。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及親朋好友,中國先賢們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世間存在著因果報應的法則。安岡正篤先生寫的《命運和立命》這本書。書中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因果報應的法則,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不僅家人、家族會有好報,這種好報還會貫穿你的一生。利他的行為,就是以親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至關重要。因為這種行為,一定會給你帶來莫大的幸運。
我相信這個法則。在生活和工作的過程努力踐這個法則。多做好事,就能使命運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使自己的工作朝著好的方向轉變,這是我的信念。同情并非只為他人:日本過去就有“情不為人”,就是同情并非只為他人這種說法。意思是講,對別人有情,為他人行善,日后必有好報。另一方面,也聽過這樣的事:真心幫助別人,結果反而自己倒霉。比如說,為了幫朋友解脫困境,去充當他的貸款連帶保證人,本以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煩,以至連自己的財產也喪失已盡。還有一種情況,朋友有困難開口借錢,你借給他了,他卻遲遲不還,讓你陷入困境。“不是說善有善報嗎?怎么我做善事卻得到了惡報?”有人這么說。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對。在那樣的場合,只憑感情,只憑同情,就慷慨解囊,或當他的連帶保證人,這本
身就是一個問題。善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頭緊,找上門求你幫忙,僅僅因為他來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錢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幫了他,實際上是害了他,使這位不負責任的朋友變得更不負責任。遷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這是“小善”,你關愛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對,是幫他的倒忙,讓他越陷越深。俗話說“孩子可愛,也要讓他經歷風雨,見世面。”乍一看來,這種對孩子的“大善”近乎非情。朋友找上門來借錢,求你做他的連帶保證人,這時,首先你要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要認真調查,如果是由于他做事不檢點,乃至揮霍浪費才導致了今天的結果,那么你應該明確告訴他,這錢不能借,而且,你還要勸導他正視眼前的困難,接受教訓,重新振作起來。如果你唯唯諾諾、有求必應,借錢給他,或同意做他的連帶保證人,這是“小善”,這種“小善”會把你自己牽連進去,弄得你自己也很狼狽。在需要做出判斷的時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斷的基準是“大善”還是“小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情不為人”,同情他人,為他人多做好事,結果必然利人也利己,這絕對錯不了。為了讓人生更幸福,為了讓經營更出色,希望大家多行善事,多做對他人有益的事。
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稻盛和夫在“六項精進”當中最后一條提到了“要忘卻感性的煩惱”:要對過去的事進行深刻的反省,要運用理性來思考問題,迅速地將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動中去。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也就是不要受到既有思想和觀念的影響,要能夠隨著市場環境、形勢的變化不斷創新,提高“地頭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更多更新的風景。
一個成功人的人生取決于他所看過的書和他所遇見的人”。認真拜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六項精進,對照自己的心態,總結出一下自己的體會:這個世界有一個二八概率,即80%的人是普通的人,只有20%的人可以成為非常成功的人。既然只有少數人能夠成為非常成功的人,我們作為普通的人,沒有資金,沒有經驗,沒有特別高的學歷,沒有很好的洞察力,沒有可供冒險的基礎和魄力,怎樣才能為自己找到一條能使自己和家人生活幸福,工作快樂
,通往成功的道路呢?想問路就要問走過路的人。歌德說:
讀一本好書
就是在和許多高尚的人士在談話。
安東尼羅賓說:若有人想改變自己
那就先從改變自己的信念開始。如果想成為幸福成功的人,那就先效法他們成功的方法和信念。有句話說:有錢人持續學習成長,而窮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成功的人到底做對了什么?稻盛和夫為自己設定了六項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臺灣首富王永慶有自己的14條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美國開國之初的政治家
發明家
文學家富蘭克林有自己13條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許許多多成功和偉大的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正所謂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是你付出了多少,而不是你得到了多少。
通過學習稻盛和夫先生以及許多偉大人士的思想
行為和信念,我想我們普通人如果想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
、
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和財富。就應該用成功人士做人做事的標準,為自己設立一些好標準的價值觀,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養成好的的習慣,培養自己優秀的人格。這樣就一定能實現我們希望得到的人生。
西北油田
榆林一部
任明剛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
篇2:《物業管理》讀后有感
《物業管理》讀后有感
物業管理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并不長,是近十年來為適應gg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及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而形成的新興行業。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和秩序的活動。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企業應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一定的資質;物業管理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物業服務合同,采用先進的維修養護技術和方法,對建筑物與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安全保衛、公共綠化、道路養護統一實施專業化管理,為業主提供全方位高效、優質、經濟的服務,使物業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物業管理起源于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當時一位名叫奧克維姬·希爾的女士為在其名下出租的物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從而改善了居住環境。自此以后,物業管理逐漸得到業主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并被推廣到世界各國。迄今為止,物業管理作為現代化城市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十分流行并獲得了蓬勃發展,被人們視作現代化城市的朝陽產業。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國住宅小區的興建,現代物業管理從香港傳入我國內地。
物業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的服務產業,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但不同物業管理企業在生存現狀與發展空間方面差異較大。作為微利性服務行業,物業管理所提供的產品是無形的服務,是一種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同時也是一種平凡、瑣碎、辛苦的服務性工作。目前,物業管理可分為前期物業管理與使用期的物業管理。而使用期的物業管理不僅僅是對房地產開發的后續維護,提供服務產品的過程中對“物”的管理,追求物業的保值、增值。而且還應該為業主(使用人)創造“安全優美、方便快捷、舒適溫馨”的“軟環境”。實際上,無論是住宅小區還是商業大樓,都是人們工作、生活、休閑的基本空間,相對于“物”而言,人是最主要的。他們(業主)更需要通過物業管理獲得精神上的舒適和愉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因此,物業管理不但要確保建筑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良好狀態,延緩各種設施的重置周期,使建筑得以保值增值,而且要通過良好的服務,為用戶提供便利,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因此,我認為物業管理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時刻以業主的需求為中心,一切從業主需求出發,樹立“想業主之所想,急業主之所急,做業主之所需”的服務宗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為業主提供整潔、優美、安全、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
當前的物業管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物業管理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并不斷壯大,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有序的市場競爭體制外,還需加強內部管理和建設:
首先,要強化服務理念,樹立品牌意識。優化服務質量。努力向業主及物業使用人提供規范、優質高效的綜合服務,在服務中孕育品牌。同時,物業公司要注重品牌形象設計。加強品牌宣傳,在對業主實施服務的過程中傳播企業形象,以展示企業個性、特點。可以通過CIS設計,使服務質量標準化、規范化。樹立品牌意識,也可通過開展社區社會活動、社區文化建設,增強物業小區的文化氛圍,提升物業管理企業的信譽度。
其次,物業公司應擴大規模,集體經營。可提高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可通過新建、聯合、兼并或重組的形式,把房地產業內具有相承關系的部門聯合起來,使房地產投資、產品研究、開發、設計、施工、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部門融為一體。也可進行跨地區聯合,實現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協作,充分利用企業的信息資源,拓寬企業經營領域,發揮人才優勢。
再次,物業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涉及的范圍很廣泛,需要我們具有豐富的物業管理經驗,精通物業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具有創新和獨到的項目策劃能力,具備強烈的市場意識、公關意識及市場活動能力。公司應注重培養人才,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一方面,可通過加強對現有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公司為優秀的物業管理人才創造優越的條件,使他們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最后,物業管理可利用高新技術,可通過電子信息手段為業主提供便捷的通訊、防衛及信息服務,實現物業管理的專業化和現代化。例如互聯網報警系統、網絡系統、以及智能化的水、電、氣、通訊為一體的集中劃卡收費系統等等。
篇3:《愛味道有感》讀后感:在感恩中成長
《愛的味道有感》讀后感——在感恩中成長
愛有許多表達方式,有的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有的是普普通通的一個讀了高林愉的一篇文章《愛的味道》,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寫了兩個故事,其中一個小男孩聽別人說他的腳臭,于是便哭著跑回家哭著對媽媽說:“同學們都說我的腳臭,不跟我玩了。”聽了這句話的母親笑瞇瞇地說:“是嗎,讓我來聞一聞。”母親輕輕脫掉兒子的鞋,把兒子抱在腿上,用鼻子貼近兒子稚嫩的小腳,并且貼得很近,甚至碰上了。她用手托起兒子的腳,嗅了又嗅,摸著兒子的腳說:“不臭,你的腳是香的。”聽了母親的話,他的眼眶里充滿了熱淚。
這就是母愛,那么平淡,那么細膩,而又那么動人。
還有一個寫得是一個21歲的男孩被一場大火燒得面目全非,他的母親幾天幾夜守在床邊,摸著兒子的手,輕喚著兒子的名字。醫生說要大量植皮,母親說:“割吧,我不怕。”過了一陣子,兒子新植的皮都爛了,需要重新移植,而這位遍體傷痕的母親義無反顧地說:“割吧,能割的全割了。”啊,這是一種驚天動地的母愛。
試問,你是否想過你的母親,這我不確定,但是母親是微笑。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想著你的,這我敢肯定。當母親的手有裂痕時,你是否幫她買過護手霜;當母親嘴唇裂開時,你是否幫母親買唇膏;當母親勞累時,你是否讓母親去休息。即使沒有做什么,但當你走近父母時,他們卻以從你身上聞到了一種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