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做臨床學習體會
讀經典,做臨床”是中醫(yī)成才的基本道路。是提高中醫(yī)醫(yī)務人員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的重要途徑。縱觀中醫(yī)發(fā)展歷史,凡中醫(yī)之大家,無一不嫻熟經典,并通過臨床實踐而有新的建樹和發(fā)明,或續(xù)先賢之緒余,創(chuàng)立新說;或發(fā)皇古義,融會新知,推動臨床中醫(yī)學的發(fā)展。中醫(yī)經典是中醫(yī)理論之源淵,是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檢驗的經驗結晶。盡管近年新說紛紜,但尚沒有成熟的理論能夠完全取而代之,這些經典原著中所揭示的認識人體生命現象的基本方法,包含著深邃的科學道理,是我們認識、開拓醫(yī)學新領域的有力武器。我們常說“祖國醫(yī)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而中醫(yī)經典是寶庫中的精髓。所謂“經者,徑也”,是學習、研究、發(fā)展中醫(yī)學術之必由門徑,毫無疑問,中醫(yī)學術自《內經》、《傷寒論》等以來,代有發(fā)展。這些發(fā)展可以認為是《內經》、《傷寒論》等經典中所提出的基本理論在醫(yī)療實踐中“長期起作用”的結果。我們雖不能說這些古代經典原著都是“字字珠璣”,但其在今天的學術價值仍不可低估。
那么,該如何“讀經典,做臨床”?
“讀經典,做臨床”首先要在“讀”字上下功夫。要帶著問題讀,帶著思考讀,應該透過言簡意賅的原著,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或者站得更高,于無字處,獲得新的感悟。“讀古人之書,不得死于句下”。須潛心其間,仔細品味,獨具慧眼,才能得其真諦。對〈傷寒論〉中凡有方劑的條文,必須背得滾瓜爛熟。這樣下苦工夫,看似笨拙。然則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用時信手拈來,療效好,病人滿意,自己也高興。享受苦中之樂,乃醫(yī)者之最高境界。“讀經典,做臨床”關鍵還在于一個“做”字,即應用于臨床實踐。“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師古人之法,而不泥其方,鍛煉自己辨證論治能力。
我臨床使用經方,遵循“方證對應”與“辨證論治”的原則。方證對應,即“有是證用是方”,是中醫(yī)臨床經典著作《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一大特點,也是醫(yī)圣張仲景對中醫(yī)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大家知道,張仲景不僅首創(chuàng)了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而且廣搜博采,驗證篩選了漢代以前流傳于世的數百高效經驗方,準確的記載了每一首經驗方的典型的適應證。臨床上若能正確的實行方證對應,實質上是在重復張仲景當年的治病實踐,張仲景已經提供了現成的精確的辨證論治,后人用不著再去冥思苦想,有執(zhí)簡馭繁,駕輕就熟之妙。倘能在辨證論治時結合方證對應,便容易突出主證并抓住特征性癥候,從而遣選高效方藥,使辨證論治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倘能在方證對應時結合辨證論治,便容易完整的掌握病機,觀往知來,窮理盡性,從而避免機械死板,生搬硬套的流弊。
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凡遇疑難棘手的病癥,應用經典理論進行辨析,每可啟迪思路,獲取良好療效。醫(yī)界遵仲景方為“醫(yī)方之祖”,甚至有“非經方不能治大病”之說,須細細玩味。
篇2:第十周國旗下講話:學習經典傳承文明
第十周國旗下講話:學習經典傳承文明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學習經典傳承文明》
按照教育局《關于印發(fā)20**年學校德體衛(wèi)藝科技國防環(huán)保教育工作要點的通知》(區(qū)教發(fā)〔20**〕21號文件)精神和教育局20**年德育工作的具體安排,11月專項德育活動主題為“學習經典、傳承文明”。
早在700多年前的小朋友就傳誦著《三字經》,在我們今天4年級教材中,選取了一段:“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zhí) ;融四歲, 能讓梨 ,悌于長 ,宜先知。”那么小的年紀就知道親師愛友、團結互助,東漢的黃香九歲就為生病的父母溫被褥,漢代人孔融4歲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民族美德,不勝枚舉,為世人崇敬,我們中華民族有燦爛的5千年文明史。傳承文明是我們的驕傲,我們黃岡學校的同學們開學以來這段時間做的也很好,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校園里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同學們文明的腳印。
文明在班級里,有的同學自覺當小小管理員,布置板報、墻壁,收拾好圖書,關好門窗,打掃衛(wèi)生,爭做班級小主人,以為大家服務為榮。
文明在食堂里,同學們不大聲喧嘩,有序排隊,大同學謙讓小同學,吃多少就盛多少,決不浪費一粒糧食。
文明在校園里,你知道嗎?美麗、整潔的校園有你的一份功勞,不亂丟紙屑,給低年級小朋友做出榜樣,共同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看我們校園里的小草地在大家護衛(wèi)下,長的多好!
文明在生活里,進家門問一聲“父母好”,遇到老師,特別是客人,敬隊禮。上下樓梯不奔跑,高年級同學愛護低年級同學。
文明就在身邊,口口相傳,心心相傳,體現一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源于從小多讀書。讀好書,愛學習,愛勞動,知書才能達利。從小播種習慣,收獲到的將是一種命運。讓我們從小事做起,讓文明的精神畫卷布滿我們整個校園,共同營造美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時時刻刻快樂學習,互相幫助天天進步。因為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要一心一意的去經營。
金色的童年擁有著七彩的美好夢想,衷心祝愿我們黃岡學子健康成長,傳承文明,快樂學習,立志成才,用實際行動努力去實現屬于自己的理想。半期考試將近,祝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