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收集人員崗位責任制
一 科室內產生的醫療廢物由第一經手人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進行分類,送至該樓層醫療廢物存放點,暫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
二 醫療廢物應有明顯標識,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少量藥物性廢物用黃色膠袋包裝,、化學性廢物用紅色膠袋嚴密包裝,損傷性廢物用專用硬盒盛放;特殊感染的醫療廢物、疑似傳染性廢物,經產生廢物科室初步消毒處理后,用黃色膠袋分袋盛裝,注明“特殊感染”或“疑似傳染”標簽后方能收運出科。
三 醫療廢物出科前應做好室科的交接登記工作;收運人員每天下午與無害化處理中心當面交接登記,要求字跡清楚,簽全名。
四 收運人員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穿長膠鞋等防護用品,使用專用工具,通過專用通道運送醫療廢物。每天定時2次,從產生廢物科室收集、運送醫療廢物至醫療廢物集中暫存處,存放時間不得超過48小時。運送過程中嚴密包裝,有明顯標識,有時間,無滲漏,無遺撒。若無害化處理中心在規定時間內尚未來院收運,必須及時與無害化處理中心聯系,同時報告后勤設備管理科或行政總值班。
五 廢物運送完畢,收運人員負責將運輸工具、專用電梯、醫療廢物暫存處及時按“清潔消毒指引”進行清潔消毒。
六 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啟動應急方案,應在6小時內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后勤設備管理科、行政總值班、保衛科報告,采取有效措施,使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
七 收運人員須掌握消毒隔離知識、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程序及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定期接受技術培訓,虛心接受指導和監督,接受相關部門的考核。
八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接受預防接種。
篇2:某學校餐飲從業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學校餐飲從業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一、個人衛生制度
1、上崗衣、帽必須穿戴整齊、干凈、不得穿戴工作服外出。
2、不得戴金銀首飾,不準留長發,頭發必須裝在帽子內,不得外露。
3、加工飯菜前或便后必須用肥皂洗手后方可加工。
4、嚴格執行食品衛生“五四”制個人“四勤”衛生要求。
二、加工人員衛生制度
1、菜類加供應按先摘、清洗、后切的方法執行。
2、肉類必須清洗填平方可加工,加工中必須肉、采案板分離操作。
3、土豆必須去綠皮、去芽;四季豆必須煮熟方可加工出售。
4、夏季不得出售過夜飯菜,冬季過夜飯菜在不變質的情況下徹底加熱方可出售。
5、當餐用不完的半成品應及時入冰箱內貯存,貯存必須按規定存放,不得混放。
三、制造間人員衛生制度
1、制造間必須保持地面干凈,物品存放整齊,無雜物,無“四害”。
2、炊具、物品用完及時清洗,擺放整齊,不得混放。
3、每餐所用炊具,由當值日人員負責清洗,消毒。
4、存放原料及半成品應分類加工,擺放整齊,不得混放。
5、加工機械使用后必須及時清理,擦洗干凈。
四、庫房人員衛生制度
1、庫房不得出入、存放“三無”產品、過期變質食品及原料。
2、庫架、地面應干凈、整潔、無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3、庫房內物品及原料應分類上架擺放整齊,無塵土,不得存放藥品及無關物品。
4、應對入庫索取合格證件或發票,房內一般不存放鮮菜。
五、所有小組每周六下午為食堂衛生掃除日,徹底地搞好衛生消毒。
篇3:學校后勤人員崗位責任制
學校后勤人員崗位責任制2
后勤人員做好學校后勤保障工作,負責一般事務性工作和采購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不斷鉆研、不斷學習,逐步熟悉和掌握各科教學需要的設備的規格、型號、性能和用途。同時,要逐步熟悉和掌握教學、辦公用品、生活用品的性能和質量要求。
二、負責學校需用的各科教學設備、各科教學用品、各種辦公用品及師生需用的生活設備、生活物資的采購和運輸工作。
三、負責學校建校、維修需用的各種材料和其他方面需用的物資和用品的采購和運輸工作。
四、加強采購管理,嚴把物品采購關,特別是食品。采購物品時,要勤跑多問。“貨買三家不上當”。要購買既符合需要,又價廉物美的設備和物品。必須按照規定的規格、型號、質量要求和數量采購,如買回物品規格型號不符,質量低劣,價格偏高,數量過多,均應由采購員負責退換。
五、采購工作,要分清輕重緩急,做到急用急買。根據教學、工作和施工需要及時購回,決不能影響教學、工作和施工。
六、凡購回物品,要交有關人員驗收簽宇,并及時與財會人員辦理結帳手續。
七、負責基建和大型修理的備料、計工、進度、質量檢查、工程驗收、結帳等工作。
八、領導與督促勤雜工的工作,平時主要是食堂人員的工作。
九、主動做好偶發性、臨時性和突擊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