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程序文件:統計技術控制程序
⒈目的:
應用適當的統計技術,對定量信息進行分析處理,以控制過程特性,確保產品質量特性達到規定的要求。
⒉范圍:
適用于質量策劃、過程特性、產品特殊特性及持續改進的數據統計和分析。
⒊職責:
3•1技術部負責管理統計需求的鑒別、應用和指導。
3•2各職能部門負責相應質量數據的記錄、收集,負責統計技術的應用,控制過程的特殊原因變差。
3•3技術部負責對工序性能與工序能力、設備能力的統計分析與控制。
3•4管理者代表負責統計技術的需求、應用的審批。
⒋工作程序:
4•1確定統計需求
4•1•1確定統計需求的場所,應是生產要素條件已基本穩定,并且過程屬于產品特性形成過程。
4•1•2控制與驗證可選用的方法:
①分析原因時可用因果圖、相關圖、排列圖等;
②對策擬定時可選用平均值--極差控制圖;
③驗證改善時可選用Cpk、Ppk計算以及直方圖、控制圖等;
④分析是否"異常"時,可選用直方圖以及Cpk、Ppk計算。
當顧客有要求時,按顧客要求選用相應的控制或驗證方法。
4•1•3技術部按照產品生產過程特性、特殊特性及顧客要求,鑒別和提出統計技術的控制與驗證項目及相應記錄、統計圖表,上報管理者代表審核。
4•1•4統計需求部門也可向技術部提出控制與驗證要求,由管理者代表批準。
4•1•5管理者代表按產品生產過程特性和產品特殊特性,作階段性批準應用,并督促實施。
4•1•6確定下列工序為重點統計技術應用工序:
①關鍵工序--修磨工序
輸出特性:VDp(Vd2p)、VDmp(Vd2mp)、△Cir、
控制方法:*(--)-R圖、Cpk
4•2統計技術方法的培訓
4•2•1公司財務部負責統計技術專題培訓的組織與考核,實施部門落實教學人員。
4•2•2統計技術的專題培訓著重培訓"為什么做"、"做什么"、"誰來做"和"如何做"。將統計技術落到實處。
4•2•3統計技術的培訓應參考《統計過程控制手冊》(SPC),結合實施工序的過程實際。
4•3統計技術的實施
4•3•1初始控制準備:
①初始過程能力研究計劃:
技術部制訂"初始過程能力研究計劃",確定初始過程控制對象、要求;
②收集數據:
實施部門應按計劃要求,收集數據;
③抽樣應在非常相似的條件下進行,每個子組內的變差應是普通原因造成的;
④工藝工程師按收集的數據進行*(--)-R圖控制、界限及初始過程能力Cpk的計算。
4•3•2初始控制的實施:
①技術部對工序或部門實施過程控制進行指導和檢查;
②實施部門操作人員按照控制要求收集數據,進行準確、如實記錄及描點作圖,發現異常現象及時糾正和控制。
4•3•3初始控制的分析:
①工藝工程師應在初始控制一個月至二個月時間內對過程控制進行分析,并計算該階段的過程能力指數Cpk;
②重新計算控制界限并上報管理者代表審批,然后交還原實施部門繼續按照控制界限進行控制。
4•4持續改進控制
4•4•1工序操作人員應隨時糾正特殊原因變差,使過程處于穩定狀態。
4•4•2工藝管理員、設備管理員應按技術部持續改進要求,對固有變差進行分析,按《過程FMEA控制程序》采取措施,不斷縮小固有變差,改善過程性能。
4•5統計過程記錄
4•5•1資料員對車間、工序的過程控制圖按月收集,統計分析,上報管理者代表。
4•5•2其他統計控制表及質量記錄,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管理。
⒌相關文件:
5•1QS/TSB21601-20**《質量記錄控制程序》
5•2QS/TSB20**2-20**《過程FMEA控制程序》
⒍相關表單:
見清單。
篇2:物業信息收集和統計技術應用程序
質量管理程序文件
--物業信息收集和統計技術應用程序
1.0 目的
對服務過程和結果的特性及其發展趨勢的質量/環境/安全信息進行收集、統計和分析,以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2.0 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部門、管理處服務過程中收集到的各類管理服務質量的檢查及環境/安全指標(信息)的統計與分析。
3.0 職責
3.1 管理者代表負責確定驗證服務質量/環境/安全所需的統計技術。
3.2 品質部負責對信息收集和統計技術的應用進行指導、監督。
3.3 各部門、管理處分別負責各自范圍內服務質量/環境/安全的各類信息收集、分析和統計。
4.0 工作程序
4.1信息的收集。
4.1.1 公司總經理組織人員依據質量/環境/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并參照"全國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標準",結合公司實際,制定各項管理服務的指標及重大環境、職業安全衛生因素所應達到的指標。
4.1.2 管理處各班組長負責從各班組日常運作的記錄中收集相關服務過程和結果的信息,及完成規定指標所達到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但不局限于:
a.對公共設備設施的檢查記錄情況。
b.管理人員對本班組各項服務的檢查記錄情況。
c.客戶報修及回訪記錄情況。
d.客戶投訴記錄情況。
e.對用戶意見征詢。
f.與環境/安全衛生相關的信息及重要環境/安全因素指標完成情況。
4.1.3 上述信息由管理處各班組長每周在工作例會上向管理處主任匯報,管理處形成會議紀錄。
4.1.4 各部門負責人在公司的工作例會上匯報信息收集情況,包括本部門應完成的質量/環境/安全指標的完成情況。
4.2 信息的分析
4.2.1 公司每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會上各部門、管理處總結匯報上月度的信息收集、分析情況。
4.2.2 公司總經理(管理者代表)根據匯報情況對服務過程和結果的現狀以及趨勢作出分析,包括:
a.總體的質量/環境/安全狀況評價。
b.主要存在的問題。
c.發展趨勢和指引。
4.3 分析結果的處理
公司每次的工作例會后,公司經理部形成《會議紀要》,發至各部門。
4.4 統計技術應用
4.4.1 由各部門或各管理處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可應用相關的統計技術,如因果圖、排列圖、調查表、餅分圖、立柱圖、折線圖等。
4.4.2 品質部對各部門、管理處的信息收集給予指導,需要時可編制相關的統計技術應用方法指引。
5.0 相關文件
5.1《統計技術應用指引》(QP-03-PZ-01)
6.0質量記錄
6.1《會議紀要》(不定格)
6.2 統計技術應用形成的圖表記錄(不定格)
篇3:裝飾工程公司統計技術程序
裝飾工程公司統計技術程序
為了有效控制工程質量系統,要收集數據,進行分析,以清除或減少工作中的失誤。
1、統計技術應有能效地控制和驗證過程能力及產品特性。
2、項目部根據公司《統計技術管理程序》,結合情況編制統計技術運用計劃,由項目經理批準,報公司工程部門備案,將本項目部采用的統計方法列入應用計劃。統計方法包括:
1 用于問題分析的直方圖、排列圖、因果圖。
2 用于過程的連續監控的控制圖。
3 用于對產品或工序有影響的多因素作用的定量分析的實驗設計。
4 用于查找過程質量中規律可應用方差分析。
5 采用數理統計的各種抽樣檢驗方法等。
3、內業技術員負責相關統計記錄的整理和保存。
4、項目部建立應用臺帳,定期組織應用成果總結和交流。
質量控制程序表
質量保證體系圖
技術管理預控程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