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杯工程聲像資料拍攝策劃措施
1、對于創杯工程,尤其是國優魯班獎工程,施工過程中聲像資料的及時收集與整理顯得尤為重要。
評優質結構的聲像資料要求較低,時間一般為2~3分鐘,進行不少于三次的攝像,即基礎結構竣工(尚未回土)時,任一標準層鋼筋綁扎完畢未澆搗砼時(由質監人員確定)、主體已全面完工但未進入下道工序時。并配有介紹工程概況、工程質量、特色情況等解說詞,工程主要承重構件及節點情況必須有所反映。
評國優工程魯班獎的聲像資料內容較全,時間一般為5~10分鐘,主要內容包括:工程概況、功能介紹、施工過程中各部位質量狀況、特色、施工方法、技術措施,所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細部做法等,以及所采取的QC攻關成果,獲獎情況等。
2、聲像資料收集的原則是;素材面要廣,量要少,時間力求簡短。
各施工階段錄像拍攝節點內容計劃如下表:
施工階段施工部位拍攝內容解說內容
打樁階段工程樁預制樁壓樁、電焊接樁、樁基靜測、動測樁型、樁數、樁偏位情況、靜、動測檢測結果
基礎階段地下室鋼筋綁扎、焊接、機械連接,砼澆搗前鋼筋隱蔽情況、砼澆搗、測溫、養護、地下室防水、后澆帶處理、穿墻螺桿處理、止水帶設置、砼坍落度測試、回填土基坑挖深、底板厚度、砼澆搗后裂縫情況、滲漏水情況、施工過程中采取的特殊技術措施、四新技術應用情況
體階段鋼筋綁扎、焊接、預應力筋張拉、預應力測試、保護層墊塊設置、懸挑構件、重要部位鋼筋隱檢、鋼筋間距量測材料規格、樓板厚度、砼強度、墻體、材料規格、鋼絞線規格、數量、位置、樓板砼裂縫情況、施工過程中采取的特殊技術措施、質量特色、各種檢測數據"四新"技術應用情況,結構沉降觀測數據。
砼標準層澆搗、成型后樓面、墻面砼平整度、梁柱節點、截面尺寸、模板拼縫、施工縫搭接處接縫、色差,樓梯施工縫、砼養護、坍落度測試、試塊制作、標養室布置、同條件養護情況、樓面鋼筋保護層檢測、柱面砼平整度、垂直度檢測
砌墻填充墻砌筑、皮數桿設置、墻拉筋設置、填充墻與框架柱、梁接縫、斜磚砌筑、鋼絲網釘設、砌體灰縫厚度量測
鋼結構制作、安裝、除銹、防腐過程
安裝預埋預埋管件制作、安裝預埋、防腐、標識、接地
裝飾階段大房間墻面粉刷、涂料、平整、色澤一致、陰陽角順直、面磚粘貼、勾縫、頂棚吊頂、窗臺、陽臺細部、室內環境檢測。
功能設計、施工滿足強制性標準、規范要求,施工質量特色介紹、細部處理做法介紹、各種檢測測試結果介紹。
樓梯、走廊公共部位板材鋪貼、電腦排版時實鏡,樓梯欄桿、扶手做法、滴水線處理
外墻玻璃幕墻安裝、拼縫、打膠、三性試驗檢測
屋面屋面結構層以上各層做法、屋面防水層做法、卷材收頭、屋面滴水線做法、避雷帶搭接、變形縫蓋板處理、屋面細部處理
安裝階段
水泵房、配電房、機房設備安裝、電氣橋架、支架,配電箱內接線、箱殼接地,消防、噴淋、煙感、吊平頂內吊桿、管線支架、管內穿線、衛生潔具安裝、排水、落水、地漏、公共部位管道保溫、管道、支架油漆、饅頭制作,管道通水試驗、接地電阻測試、管線走向標識、細部處理等。
施工階段場容、場貌施工區域場容、場貌、文明施工環境辦公室布置、會議室規章制度、質量、安全、環境管理目標特寫鏡頭,管理人員查閱圖紙、技術探討鏡頭、上級部門領導檢查指導鏡頭等。//文明施工措施、環保措施、粉塵、噪音控制措施
室外總體室外總體環境、綠化、建筑物立面效果//環境介紹
篇2:住宅樓工程檔案文件聲像資料收集保存管理
住宅樓工程檔案文件及聲像資料收集保存管理
工程一旦中標,工程資料工作就應馬上進行,并隨工程的進度及時收集、整理、歸類成冊,由資料員專門負責辦理。
一、工程資料記錄、整理
1、工程資料記錄與工程進度同步進行。
2、資料記錄做到規范、準確、齊全、系統。
3、采用符合規定的統一表格填寫,會簽、蓋章及時齊全。
4、原件嚴禁用復印、復寫及易褪色的墨水編制和書寫。
5、自編資料盡量采用電腦打字。
二、工程檔案文件收集保存作業流程:
三、工程資料內容:
按武漢市檔案館的有關文件要求,做好工程施工全部施工技術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除項目部設專責工程師管理技術資料外,各專業施工單位分別設置資料員,管理好本專業的施工技術資料,并整理好向項目資料員提交,以便在工程竣工后能及時提供完整、準確的竣工技術資料。
綜合文字資料
1、施工許可證或開工許可證;
2、施工執照、資格證書;
3、施工合同:包括補充合同等;
4、單位工程開工報告;
5、建筑工程竣工報告表;
6、施工組織設計;
7、施工技術交底;
8、工程基線復核簽證單;
9、單位工程坐標定位測量記錄表;
10、施工技術總結;
11、地基驗坑記錄表;
1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13、回填土夯實檢驗報告;
14、圖紙會審記錄;
15、設計修改變更通知及聯系單;
16、單位工程沉降觀測記錄表;
17、原材料產品出廠證明、試驗報告;
18、混凝土、砂漿配合比報告、抗壓強度試驗報告及混凝土抗滲試驗報告;
19、施工日記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
20、混凝土強度數理統計表;
21、分部、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記錄;
22、單位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記錄;
23、給排水管線標高、位置、坡度測量記錄;
24、試水、閉水試壓試驗記錄;
25、管線清洗通水、消毒記錄;
26、防雷電阻接地實測記錄和防雷引下線焊接記錄;
27、絕緣電阻測試和電動機試運轉記錄;
28、工程竣工圖。
工程照片及錄像帶(或光盤)資料
1、建址原貌記錄;
2、工程施工各主要階段(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情況、現場質量檢查情況和完工時的質量情況。
3、新技術、新工藝實施及效果記錄。
4、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情況記錄。
5、上級領導現場視察和上級組織的質量、安全、文明施工大檢查記錄。
6、重要會議記錄:如圖紙會審、施工組織設計和重要施工方案會審、創優工作會議、QC小組工作會議、基礎和主體中間驗收會議、竣工驗收會議、市優質樣板工程評審、省優質樣板工程評審會議等;
7、竣工落成面貌記錄:如工程正立面和其他立面。
以上各條要求反映工程全貌、主體工程的重要部位及其它分部重要部位的彩色相片(以及相應的反轉片)不少于30張,錄像帶內容包括:工程簡介,工程各主要土建部分和設備安裝部分的質量水平介紹,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長度播放時間30分鐘左右。
四、建立計算機數據庫
項目應在收集整理工程技術資料的同時,做到將全部有關數據資料輸入計算機,建立項目的質量管理的數據庫,確保隨時可以調出任何階段、任何工序的技術數據和資料,以實現技術資料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和規范化。項目除配制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外,還將配備數碼攝相機、掃描儀等硬件設備,便于及時反饋信息和遠程通訊,以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積累、傳遞和共享。
1、建筑設計總平面圖計算機圖形數據;
2、竣工圖計算機圖形數據磁盤
3、建筑總平面及設計總說明圖形數據;
4、建筑各層平面圖圖形數據;
5、建筑各立面圖圖形數據;
6、建筑各主剖面圖圖形數據;
7、水、電、空調、通訊、消防系統圖圖形數據;
篇3:建筑工程檔案文件聲像資料收集整理
建筑工程檔案文件及聲像資料收集整理
工程一旦中標,工程資料工作就應馬上進行,并隨工程的進度及時收集、整理、歸類成冊,由資料員專門負責辦理。
第1節工程資料管理工作內容
1)負責施工資料的管理工作,實行技術負責人負責制,逐級建立健全施工資料管理崗位責任制。
2)負責匯總各分包單位編制的施工資料,分包單位應負責其分包范圍內施工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對施工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負責。資料記錄做到規范、準確、齊全、系統。
3)工程資料記錄與工程進度同步進行。在工程竣工驗收前,將工程的施工資料整理、匯總完成。
4)采用符合規定的統一表格填寫,會簽、蓋章及時齊全。
5)原件嚴禁用復印、復寫及易褪色的墨水編制和書寫。
6)自編資料盡量采用電腦打字。
第2節工程資料管理作業流程
第3節工程資料內容
按北京市建委的有關文件要求,做好工程施工全部施工技術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除項目部設專責工程師管理技術資料外,各專業施工單位分別設置資料員,管理好本專業的施工技術資料,并整理好向項目資料員提交,以便在工程竣工后能及時提供完整、準確的竣工技術資料。
3.1 文字資料
(1)建設單位提供竣工資料包括:
a.工程申報批建文件及計劃批準文件;
b.建設許可證及建筑許可證;
c.征用土地批文、協議書及紅線圖;
d.單位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
e.工程預、決算書;
f.工程勘測資料;
(2)施工許可證或開工許可證;
(3)施工執照、資格證書;
(4)施工合同:包括補充合同等;
(5)單位工程開工報告;
(6)建筑工程竣工報告表;
(7)施工組織設計;
(8)施工技術交底;
(9)工程基線復核簽證單;
(10)單位工程坐標定位測量記錄表;
(11)施工技術總結;
(12)地基驗坑記錄表;
(13)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14)排液地面無滲漏、泛水驗收記錄;
(15)回填土夯實檢驗報告;
(16)主體、基礎中間驗收證明書;
(17)圖紙會審記錄;
(18)設計修改變更通知及聯系單;
(19)單位工程沉降觀測記錄表;
(20)原材料產品出廠證明、試驗報告;
(21)混凝土、砂漿配合比報告、抗壓強度試驗報告及混凝土抗滲試驗報告;
(22)施工日記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
(23)混凝土強度數理統計表;
(24)分部、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記錄;
(25)單位工程質量等級評定記錄;
(26)給排水管線標高、位置、坡度測量記錄;
(27)試水、閉水試壓試驗記錄;
(28)管線清洗通水、消毒記錄;
(29)防雷電阻接地實測記錄和防雷引下線焊接記錄;
(30)絕緣電阻測試和電動機試運轉記錄;
(31)工程竣工圖。
3.2 工程照片及錄像帶(或光盤)資料
(1)建址原貌記錄;
(2)工程施工各主要階段(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情況、現場質量檢查情況和完工時的質量情況:包括基礎、主體分部轉換層、各層主要構件如梁、板、柱的腳手架、鋼筋綁扎、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砌體施工的整體和局部情況,主體完工時的整體外觀(四個立面);裝飾分部:內外墻抹灰、貼面磚,頂棚抹灰,裝飾線條,樓梯扶手等的施工質量;門窗分部:門窗型式及安裝質量;屋面防水層施工及蓄水試驗情況,保溫層、保護層及天溝、出水口等細部質量情況;樓地面施工和質量情況;
水電管道安裝、發電機組、泵房、電梯機房、微機控制室的情況;
(3)新技術、新工藝實施及效果記錄:如預拌混凝土、混凝土泵送技術、散裝水泥、帶肋鋼筋擠壓連接、U 型膨脹劑應用、干粉脫模劑、高效微沫劑、密目式安全網的使用、樓地面隨打隨抹減少找平層技術、PVC 管的應用、鋼筋采用套筒或螺紋連接、水泥砂漿摻用高效微沫劑、永久性模板在后澆帶及施工縫中的應用、技術攻關小組現場活動等;
(4)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情況記錄:如工地圍墻、標牌、大門口、工地辦公室、會議室、工人宿舍,材料堆場、加工場、現場攪拌站的布置,臨時用電線路布設、外腳手架的搭設和安全網的使用情況等;
(5)上級領導現場視察和上級組織的質量、安全、文明施工大檢查記錄;
(6)重要會議記錄:如圖紙會審、施工組織設計和重要施工方案會審、創優工作會議、QC 小組工作會議、基礎和主體中間驗收會議、竣工驗收會議、市優質樣板工程評審會議等;
(7)竣工落成面貌記錄:如工程正立面和其他立面。以上各條要求反映工程全貌、主體工程的重要部位及其它分部重要部位的彩色相片(以及相應的反轉片)不少于30 張,錄像帶內容包括:工程簡介,工程各主要土建部分和設備安裝部分的質量水平介紹,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長度播放時間30 分鐘左右。
3.3 建立計算機數據庫
項目應在收集整理工程技術資料的同時,做到將全部有關數據資料輸入計算機,建立項目的質量管理的數據庫,確保隨時可以調出任何階段、任何工序的技術數據和資料,以實現技術資料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和規范化。項目除配制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外,還將配備數碼攝相機、掃描儀等硬件設備,便于及時反饋信息和遠程通訊,以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積累、傳遞和共享。
(1)建筑設計總平面圖計算機圖形數據;
(2)竣工圖計算機圖形數據磁盤
a.建筑總平面及設計總說明圖形數據;
b.建筑各層平面圖圖形數據;
c.建筑各立面圖圖形數據;
d.建筑各主剖面圖圖形數據;
e.水、電、消防系統圖圖形數據;
f.室外道路及管線平面圖圖形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