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作為“成功、富有”的象征,代表了生活的“最高境界”它有著稀缺的外部環境,有節制張揚的室內空間,具有靈性的多重庭院,豐富多彩的外立面變化,寬闊大氣的社區道路,超大型會所,自然優美的中央公園,足夠的私密性,完美的細節
現在,陜西人民收入有所提高,城市白領階層、中產階級的形成,更使居住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果說,“擴大居住面積,改善居住條件”是“第一波”,“優化居住環境,講究生活質量”是“第二波”的話,那么西安樓市將在近兩、三年進入“第三波”——“追求回歸自然,提高生活品位”。
繼多層、高層、小高層產品之后,更接近自然風景將成為市民居住所關注的熱點方向,所以別墅將成為今后幾年西安樓市關注的熱點之一。
對于西安的開發商來說,別墅物業開發的經驗從總體來說并不豐富,但大多數參與別墅開發的房產商,都在做著努力——讓產品更具個性,讓客戶更加心動,讓物業品牌更有魅力!
項目應該怎么規劃?如何給該產品作準確的市場定位?它的主要客戶群體特征又是怎樣?做什么樣的別墅產品在市場上才會受歡迎……這些都是本策劃案所主要闡述的
篇2:別墅項目一期規劃設計建議(前期物業)
別墅項目一期規劃設計的建議(前期物業)
一、項目地理位置;
項目用地位于東莞市南城區,地塊的東北側為五環路,東南面為石鼓聯系線,西北和西南側均臨接規劃中的城市道路。西北方向有中信森林湖項目,隔路還有規劃中的高檔住宅區和星級酒店,西南側為待建學校。南面隔路近鄰東莞市植物園,其水體與基地內水體自然相連,景觀渾然一體。周邊四面遠處皆有連綿山脈作為遠景,景色優美。
二、項目整體規劃設計思想:
通過對于用地條件的深入分析,設計師們提出了"一山一水、山水軸,兩街市"的整體規劃結構:
一山:依山就勢,從戶型到規劃都強調充分利用山地優勢,強調建筑利用坡地形成一種層層疊疊的、和山體渾然一體的山間寨鎮感覺。山體將成為提攜起整個社區精氣的"靈魂"。
一水:尊重原生態水體,并在其基礎上結合地形進行適當改造,延展水體面積、豐富了水景形態(有點、線、面又有深、淺和動、靜各種不同的水景形態),整個水體形成一個繞山、順山跌落的"水環",并進一步分枝滲透入每一個組團內部、到達每一戶人家的戶前,最大可能的讓戶戶臨水、戶戶有岸,構建起整個社區的空間"骨架"。山傍水、水繞山,構建起"城中有山、山中有水、水邊有人家"的理想人居環境。
山水軸:通過巧妙的組織住宅組團形態,將多個組團公共空間優化為聯系山水的景觀軸線,強化了山水的聯系和整個社區景觀系統的一體性。同時著意強化了一條主軸,使山水之間氣脈通暢、渾然一體。 "山水軸"作為一期啟動區的主軸,起于一期入口、經過一期會所,以山頂為終點,溝通起用地內山、水景觀和植物園景觀之間的聯系,景觀組織上著意強化山、水意向。
兩街市:分別于社區西北側城市道路沿線和社區南部水岸邊構建了兩條商街,滿足配套商業需要的同時,著力構建小鎮氛圍。
三、一期住宅項目經濟總指標
一期用地面積(㎡)99103.81
一期總建筑面積(㎡)52627.12
計容積率面積(㎡)34029.77
低層住宅32116.42
商務中心1913.35
A1 獨立變電站105.84
不計容積率面積(㎡) 地下室(設備用房)18491.51
綠地率(%)35
容積率0.34
建筑基底面積(㎡)22635.31
建筑覆蓋率(%)22.84
建筑高度(米)22.05(商務中心)
層數(地下/地上)1/3
停車位124
總戶數(戶)113
四、結合施工圖紙和一期經濟總指標,物業管理從主體設備、配套設施的使用、管理、經營以及最大地滿足它的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減少因規劃設計不完善而引起的投訴等角度考慮,提出以下建議:
(一)、物業用房與配套用房:
1、**項目是分期開發項目,應設置臨時用房,小區應按規定的比例提供足夠的物業用房面積(包括管理處臨時辦公用房、保安崗亭用房、垃圾收集站、物料倉庫、清潔工工具房等)。
2、建議各配電房設計符合(《供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標準及地方性要求,水泵房、維修間(消防水泵采用雙設備一用一備)等設備機房按全國優秀示范小區標準進行施工,地面鋪防滑地磚(或油工業地板漆)、墻身、天花批蕩、油乳膠漆。
(二)、公共設施:
1、兒童娛樂設施的選用要符合國家對娛樂設施的安全防護及安全技術要求標準,且設施應便于物業維護、更換與清潔,如材料采用國標正品優質鋼材,表面噴漆、色澤鮮艷、色調明快等。
2、娛樂設施周邊封閉時應設有排水設施(暗藏排水道),便于日后清潔,周邊封閉應采用軟包裝,不采用硬石。
3、娛樂設施周邊不宜設置草坪,周邊應設甬路或防滑石板踏步,避免娛樂時造成草坪踐踏。
4、小區庭院燈具宜采用簡單牢固質量良好的燈具,如燈桿采用壁厚3mm鍍鋅防銹鋼質材料,高度3-4.5m的燈具,避免劣質產品遇到臺鳳暴雨時傷人砸車的隱患,而且后期維護難度、費用較大。
5、小區公共照明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標準,小區道路、庭院照明建議分時、分段控制,如:燈光線路分全夜、半夜燈。光源配制符合(《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規范要求,照度、顯色指數、眩目值等參數達到綠色照明并滿足節能要求。
6、小區內應規劃小規模集中活動場所易于業主活動和社區文化活動。
(三)、道路:
1、建議人行小徑不宜采用卵石鋪設,由于卵石脫落后修補困難,增加后期維護難度。
2、地面磚不易選擇縫隙太大,女士穿高跟鞋易摔倒。
3、道路、車行路面上給排水檢查井蓋及雨水口請選擇復合高強度新型井蓋,井蓋面帶小區LOG標志與相應字樣。
4、小區選用的地面磚、墻磚、石材等顏色及樣式不宜太多,否則后期維護困難大。
5、路面雨排水井合理布置,保證地面排水坡度,避免日后積水嚴重需人工清掃。
6、甬路上宜采用防滑、堅固不易破損的道板磚,避免日后被車輛、行人壓壞或踩壞以及因施工質量原因自然脫落;
7、回填土或路基要夯實,避免小區道路塌方或路面被壓塌現象出現。
8、為保證汽車于社區安全行駛,組團外圍行車道應適度增加減速坡,以便車輛進入社區降低車速。因一期停車位為124個,總戶數為113戶,按每戶1.5輛/戶計算,停車位需增加至170個,避免因車位緊張造成業主和訪客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
(四)、崗亭:
1、小區主出入口崗的崗亭設計采用永久性建筑,通透性好的崗亭,崗亭內設置衛生間,主出入口要設有門庭,未來節日懸掛燈籠用。
2、保安員崗亭位置設置應便于對車行和人行的進出雙向監控,崗亭內需有電源,預設內線電話線路。
3、在崗亭的來人登記方向設立一個外掛窗臺,上方設置雨搭,并加設照明燈,便于日后雨水天氣及夜間期間,保安人員的登記。
4、崗亭為對接客戶的窗口,窗臺需安裝石材窗臺板,干凈美觀。
(五)、垃圾房:
1、垃圾房應設置在小區邊緣的下風口處且方便垃圾車出入的位置,最好設置在小區的邊緣和市政道路的接口處,避免垃圾車進入小區影響居民生活。
2、垃圾房建議按5-7m2/100戶標準設計,**項目共計1804戶,需設計90-130 m2垃圾房,一期入住前就需投入使用,可以使用臨時垃圾房。
3、垃圾房
內墻面、地面貼瓷磚,頂棚涂防水涂料,室內應設置照明設施、給排水、地漏、拖布池,便于日常清洗。4、垃圾房通風窗安裝鐵藝欄桿,垃圾房地面鋪地磚為宜。
5、銷售沙盤應示意垃圾房位置。
(六)、設備房:
1、設備房設置盡量集中,便于日后維護管理。
2、設備房應設置獨立的通風系統,包括獨立的送風系統和排風系統。
3、一期水泵房、發電機房設置于商務中心(會所)負一層,設計時必須做好消聲減振措施,避免噪聲影響會所讀書、休閑娛樂的客戶。
4、所有設備房應配備應急燈(t>90min)有排水要求的,應設暗藏排水系統。
5、設備房門鑰匙盡可能為通用鑰匙,方便使用且節省成本。
6、消防控制(網絡、監控)中心主機、消防聯動控制柜安裝停電運行裝置(UPS),采用雙電源雙回路供電方式,設備安裝與運行符合國家安全防規范標準,且滿足消防聯動等技術要求,確保在停電狀態下,設備運行穩定正常、安全防范設備能正常工作。如報警系統、探頭及攝像機等監控系統能正常工作。
(七)、垃圾桶:
1、垃圾桶不宜選擇封閉樣式,小區垃圾桶底座應牢固、耐腐蝕。
2、小區內、商業區每50M至少設置一個垃圾桶。
(八)、公告欄:
1、建議在主要道路和行人出入口設置公告欄或商業信息欄。
2、公告欄建議不小于1200MM*900MM,安放位置為1.4-1.7米之間,表面材質易于粘貼和清潔。
(九)、給排水:
1、小區路面特別是商業街及廣場要考慮設置位置合理的排水井,建議盡量避開車輛行駛路面、單元口,如無法避開,建議將井蓋設計在機動車道中心位置,避免對井蓋造成破壞或發出噪音。
2、雨水、污水(空調冷凝水)分流排放,雨排水主管不應設計在陽臺和空調位里,漏水后對業主家造成損失較大。
3、排水管線應減少彎頭或躺管長度。
4、排水泵必須采用為一用一備雙套設備,水泵運行無異響,無異常震動,水泵軸無泄漏。
5、物業公共區域用水點安裝水表單獨計量,使得管理費用計量上能夠有準確依據。
6、給排水主管道、入戶水表、閥門設置應在公共區域,避免入戶維修打擾業主。
7、小區內公共給水的水閥和停車場的水閥建設應采用需用裝箱上鎖的形式,便于日后的管理。
8、一期電表箱、弱電綜合箱等箱體設置室外適當位置(或放置在電表間),但需做好防水、防潮措施,與地面保持一定距離。
9、二次供水、供電設備設施最好由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負責維護,避免后期物業管理承擔相關的管理風險與成本付出。
10、嚴禁雨、污水管、空調冷凝水直接排放或排入草坪,應按環保要求排放或進排進污水池或市政管網。
(十)、綠化:
1、小區一些死角、見不著光的地方不要設計草坪,因為草坪不易活,可改為耐陰小灌木。
2、道路設計上,應考慮車輛行走的方便,盡量加大轉彎半徑,避免車輛經常壓草坪。
3、小區圍墻周圍建議不種高大喬木、不栽攀爬植物,以免長大后造成周界系統經常報警。
4、通向水點、公共設施設備、配電箱等處的草坪內要鋪設甬路。
5、圍墻內側要有60-80公分的巡邏通道,密切注視圍墻內外安全。
6、綠化用水需要單獨計量,每50米綠化帶有一個水點,綠化水點與保潔共用的,材質建議是PPR,直徑為DN15,出口都安裝鎖閉閥,取水點位置盡量要靠在路邊,不在路邊的一定要鋪裝踏步石,下方要連接排水井。
7、面積較大草坪建議設置自動噴淋系統。
8、草坪燈燈座要稍高于地面,以防被土壤腐蝕和為以后維修帶來方便。
9、建議樹下不要鋪草坪,會造成土表不透氣,對樹木和草坪生長都不利,建議樹下設有樹圈,樹圈內鋪設草坪磚。
10、草坪、綠化帶內種植土厚度建議不要少于30cm,種植土下避免存在建筑垃圾。
11、小區樹木建議采用類似槐樹等有香味或開花的樹種,業主對一些名貴樹木可能不太認可,槐樹等有香味的樹木業主比較滿意。
12、選用的灌木建議選用生命力強、無刺、無毒、無異味、不生害蟲,避免業主受到傷害或不滿意,建議種一些丁香、水蠟等。
13、成片種植綠籬時,里邊不要鋪設草坪,不易修剪。
14、休閑甬道應高于周圍綠化4-5CM(草地),避免雨天或綠化養護時泥土滲到路面,影響路面整潔,同時以防周邊草地被損壞。
15、樹木栽種時,高大樹木樹坑挖得不宜太淺,避免因風雨天刮倒樹木,成活率低。
(十一)、電氣類:
1、室外可視主機及讀卡器應設遮雨設備。
2、建議減少采用水景燈、地燈,主要是由于此類設施故障率高且維修成本高。
3、強電與弱電箱分隔或不設在一個屋內,安裝應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
4、小區內如安裝寬帶網絡系統,通訊系統的光纖機房及網絡系統的ET中繼箱應單獨設置電表計量;(網絡、通訊等)綜合布線應該考慮以后發展的空間留有一定冗余。
5、小區園林及庭院夜景照明燈建議設時間控制器,按類別和區域分回路控制。
6、小區的高燈、草坪燈等要采用暖光節能燈。
7、小區室外照明、景觀照明等設備均應安裝單獨計量設備。
8、公共區域用電設置雙電源,可在停電狀態應急使用。
9、建議消防中心設置雙電源,并配備不間斷(UPS)設備,確保消防控制室的正常運作。
(十二)、智能化系統:
1、網絡、通訊及監控中心為雙電源供電,且配制防雷系統。
2、建議門禁系統增加備用電源,避免停電后門禁控制失靈狀況。
3、為避免因停電造成經濟損失及道閘管理系統功能喪失,建議道閘管理系統由雙電源供電。
4、車禁系統應配備手動控制按鈕,一旦自動控制系統失靈時,采取緊急手動控制。
5、門禁線路應隱蔽敷設,外露部分采用防止剪斷措施,防止剪斷線路門禁失靈。
6、對講系統與門禁系統應分開設置,避免修復一個系統設備時,影響其他設備。
7、對講主機不要安裝于門體上,避免門體震動,影響主機穩定運行。
8、、小區主干道,周界地段必須設置監控點位,點位點數滿足安全防范要求。
9、消防系統、家庭表具管理系統、煤氣泄漏報
警系統、廣播管理系統、紅外報警系統、監視畫面等信號與中央監控中心聯網,便于集中管理。10、周界系統需與監控系統聯動,當周界系統報警時候,監控系統可對報警區域進行錄像。
11、消防中心主機有明顯的聲音或光電提示裝置,能在警情發生時,第一時間知悉。
12、小區地上停車位設置(日、夜星光級)攝像機,攝像范圍覆蓋所有停車位,畫面可清晰反應車輛周圍安全狀況,具有錄像機動態畫面報警提示功能。
13、建議配置電子巡更系統,檢測點布置合理,貼放可靠牢固,設施應能防水、防腐、耐磨損。
14、住戶室內具有燃氣泄漏報警,戶門及陽臺外窗防范報警,按鈕式家庭緊急求助報警等功能。報警時除住戶室內發出聲、光信號外,可將報警信號傳至小區管理中心進行實時記錄,處理與存儲。
15、對園林綠化澆灌實行自動控制。對游泳池、人工河、噴泉、循環水等景觀設備進行監控。對其它特殊建筑設備進行監控。
(十三)、其他:
1、項目一期東北臨五環路、東南臨石鼓路段、西臨項目二三期。建議小區只保留五環路段的車行入口處及石鼓路段的主入口處兩個出入口,有利于后期安全管理,減少人力成本。
2、小區入口小門應設置有效的閉門器和門禁系統。
3、小區圍墻的欄桿選用免維護或耐久性長的材料(如:鋼質材料),小區圍墻高度應滿足防止攀越要求,并在施工中安裝美觀有效的防爬刺。
4、因一期屬別墅區,無小區住戶大堂,信報箱設置建議統一設置于會所一樓內側,既利于安全管理,也方便投遞,安裝時要考慮便于郵政投遞。
5、在小區室內外公共場合設置有線廣播系統(兼背景音樂與消防廣播雙重功能)。當出現火災等緊急事故時,可強制切換為緊急報警廣播,引導疏散與組識滅火等。
6、在業主裝修期間,建議在適當的位置設立裝修材料及垃圾中轉站,站內地面需鋪設耐磨用地磚,墻身鋪設瓷片,安裝給排水設施、照明、通風設施、并設置計量裝置。
7、建議小區、設施設備、車場安裝完善的標識系統。
篇3:上林湖別墅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上林湖別墅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1.景觀理念
清源·上林湖善意地梳理原始生態文脈的同時,尊重可持續發展原理,通過對中國古典居住哲學"天人合一"的浪漫理性實現,重塑現代生態和諧,從而創造性地提出"全息化自然環境主義概念",以期在銀湖境域復興現代田園唐詩意境。
主題自然化:利用基地環境,引景色入園,人工造景與生態山水充分融合,并實現建筑與園林的最大化和諧共存。
意境唐詩化:景觀皆一切有生命的內在精神的外部體現,形散之而神聚之,山水化境,源于養生境界,歸于唐詩意境。
場所參與化:景觀功能設計凸出現代人對健康、休閑、養生、運動等不同內涵的理想,場所設計更要符合人類精神參與上的滿足。
本質全息化:景觀設計之效果,是為人類帶來樂趣、靈感和體悟,從而達到生命本體玄境體驗的理論探索,實現原始生活精神狀態的全息。
2.主線設計
清源·上林湖環境全息化概念是利用原生態自然山水資源和人造親和性園林為人居交互平臺,以符合人類居住方式和現實體驗的可持續性,容納心境與自然的徹底和諧,實現現代別墅住區最高環境營造意識。
清源·上林湖園內景觀組織以水為脈絡、以山為核心而展開,水生態軸南北雙線蜿蜒貫穿,東西端分別形成曲池湖和上林湖兩大節點,山文化兩大核心分別是由園區中心的涵珠山以及東北側的上林峰構成,同時在山水視覺布局中,間以豐富的組團綠化和分主題景點,從而形成山含谷,谷蘊水,水依林,林起坡的互融共景。
3.綠化設計
公共綠化:清源·上林湖基地草沛林盛,樹種繁多,園區尊重原生態植被和典型江南氣候,導入"新村落園林概念",以山水環繞的生態背景為基礎,融入現代田園生活所具有的人與自然交融意識,在公共空間的綠化設計中引入適宜江南生長的常綠香樟、山毛櫸、山茶科、木蘭科、冬青科、薔薇科等植物系統,結合地質與地形的不同性質、建筑形體與物業配置的不同類別,營造出具有強烈層次感的空間綠化,構成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絢麗、冬景蒼翠的四時景色圖卷。
庭院綠化:清源·上林湖強調現代高尚住區對庭院綠化的觀賞性、功能性、人文性的營造,在主題庭院、宅間庭院、私家庭院等多重空間中以"田園場所精神"進行全息和諧處理,不同主題、意境配置不同季節特色的植物,庭院內平坡地以喬木配置自然石、木籬柵、雕塑等小品產生庭院深深的意境,水邊多用花灌木和花卉,結合木榭、平臺、水橋等景致渲染氣氛。
4.水景設計
上林湖:清源·上林湖園區西北方向有一天然水庫,路經集野趣與賞景為一體的400米規劃步行道,既豁然開朗,湖水依山環坡,自然形成里外兩湖,多水季節湖面可達5萬平方米左右,超大面積的自然水景與疊巒群山同影共映,湖岸親水平臺,山上觀景會所,臨榭遠眺,陶然于天湖境界。
曲池湖:清源·上林湖園區主入口處一天然湖泊原為傳說中仙女下凡沐浴之地,名曰七星池。水面擴大規劃后水流將由西往東自然跌落,上流蜿蜒曲折,下游匯溪成池,故得名"曲池湖"。利用地形的自然高差,湖內巧妙設計疊瀑,臨別墅駁岸與木質平臺相連,臨入口一側則結合水景會所,設計車行橋和步行弧型水廊,同時以天然卵石、翠竹、楊柳等豐富小品,構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田園園林意境。
林與湖:位于清源·上林湖園區西北角坡谷,天然山泉匯集而成,湖面精致靜謐,湖岸歸整巧若天工。規劃依地形的起伏變化進行拓寬和修繕,融合周邊山林與植被,配置富有參與性的水景小品,營造園區腹地可觀、可賞、可游的水景公園。
5.山景設計
涵珠山:清源·上林湖園區中央地勢圍合抬高,形成猶如雙龍抱珠的天然山坡--涵珠山,山體呈東西向橢圓形,山上林木茶園相互交融,規劃中將形成山文化主題休閑公園,北擇址擬建高尚山景會所和景觀泳池,是園區度假、旅游、休閑的村落式主題景點。
上林峰:位于清源·上林湖園區東北角,北臨縱橫阡陌,南依曲池湖水,山水相融,湖峰一色,山體坡度宜人,林木茂盛,為規劃中的養生山林公園。山上沿坡設置步行登山道、休憩亭廊、石板小徑等,是園區健身運動、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向陽谷:清源·上林湖基地為東南向山谷坡地,北山作枕,南山為屏,為銀湖境內典型的"谷中坡、坡上谷"之獨特地貌,谷內陽光起東,藏風聚氣,風生水起。基地規劃盡量保留原始地形地貌,善意自然,彌缺補新,營造建筑、園林、山谷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