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八)
一、健康檢查制度
1、入園檢查。兒童入園前必須進行體格檢查,驗乙肝五項、血色素,體檢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園手續,同時了解幼兒的接種史、疾病史、傳染病史、家族史、過敏史及生活習慣等。
2、定期健康檢查制度。市婦幼保健院每年為在園幼兒體檢一次。保健醫生按要求每學期測體重兩次、身高、視力、頭圍各一次,并對幼兒體格發育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及時將檢查結果和評價情況向家長反饋,同時督促家長對患有齲齒、視力不良、貧血、沙眼等疾病的幼兒進行矯治,并向幼兒園保健醫生及時提供反饋治療情況。
3、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制度。認真做好一摸:有無發燒;二看:咽部、皮膚和精神;三問: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工作人員每年體檢一次,驗乙肝五項,發現傳染病即調離工作崗位及時治療,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治愈后方可回園工作。
5、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工作,發現傳染病及時隔離、治療、消毒。
二、幼兒的飲食制度
1、飲食管理
(1)幼兒的伙食應有專人負責,民主管理,建立伙委會(由園領導、炊事人員、保健人員、保教人員及幼兒家長組成)定期開會,研究伙食問題。
(2)伙食費要專用,精打細算,計劃開支,合理使用。
(3)準確掌握幼兒出勤人數,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應主副食,不吃隔夜飯菜。
(4)根據季節,合理安排膳食;每周制訂帶量食譜,保健醫每半年做一次膳食調查,并進行總結、分析,以保證幼兒有足夠的營養供給。
(5)按時開飯,要保證幼兒愉快進餐,時間不能少于20-30分鐘,保證幼兒吃好每一餐。
(6)幼兒飯前、便后要用流動水洗手,并做到一人一巾、一杯、一匙,每天消毒一次。
2、幼兒伙食
(1)幼兒的食譜每天按兩餐一點的數量和品種來定配,食譜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幼兒能吃到多種多樣的食物,把每日的食物定量標準恰當地分配到餐點中,以保證幼兒得到各種營養素和各種熱量。
(2)要注意調配花樣,增進幼兒食欲;科學烹調,盡最大努力保存營養素,特別要防止營養素的損失。
(3)對體弱兒飲食的管理,要根據病兒病情做病號飯。
3、飲食衛生
(1)要保持廚房的衛生,經常清掃。
(2)食堂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廚房用具刀、菜板、桶、盆、筐、抹布等要生熟分開,洗刷干凈,餐具一餐一消毒。
(3)不買、不加工腐爛變質食物,買來的熟食加熱處理后再吃,預防食物中毒及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4)要培養兒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良好飲食習慣。
(5)水果要洗凈削皮后再吃。
(6)搞好兒童進食衛生,飯前工作人員及幼兒都要用肥皂、流水洗手,餐桌要用過氧乙酸溶液消毒。
(7)炊事員要堅持上灶前洗手,入廁前脫工作服,便后用肥皂吸收。
三、體格鍛煉制度
1、有組織地經常開展適合幼兒特點的游戲及體育活動,幼兒每天做早操或間操。
2、在正常天氣下,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堅持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冬季更要加強鍛煉。
3、充分利用本園的環境條件,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有計劃地鍛煉幼兒身體。
4、鍛煉應適合各年齡組特點,并考慮運動項目與運動量,對個別體弱的兒童給以特殊的照顧。
四、安全制度
1、健全安全措施,大型娛樂器械,設專人維修及保養,并做好記錄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同時教育幼兒不要攀爬陽臺護欄。
2、嚴禁幼兒到廚房及熱水房,以防燙傷事故發生。晨檢時檢查幼兒口袋有無小件玩具及雜物(如圓形珠粒),防止異物塞進鼻孔和耳朵。
五、衛生消毒及隔離制度
1、環境衛生
(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2)幼兒玩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消毒、清洗。
(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鼠設備。
(4)廁所要清潔通風,定期、不定期清掃、消毒。
(5)枕套每周洗一次,被套每月洗一次,被褥每月曬一次。
2、個人衛生
(1)幼兒每人二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兒飯前便后要用流動水洗手,經常保持清潔。
(3)飯后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4)要求幼兒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兩周剪腳趾甲一次。
(5)要求幼兒服裝整潔,勤曬被褥,床單、被罩每月清洗一次。
(6)保護幼兒視力,室內要注意采光,一次看電視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不能離得太緊,高度要適中。
(7)工作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保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做到四洗手(進園后洗手;飯前便后洗手;給孩子開飯前及削水果前洗手;倒垃圾后洗手)。
3、消毒隔離制度
(1)設專用保健室、觀察床,保證保健室物品專用。
(2)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帶隔離期滿痊愈后,持縣級以上證明方可回園。
> (3)對患兒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服藥和喂飯。
(4)對患傳染病的幼兒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接觸過的幼兒進行檢疫、隔離、觀察。檢疫期間不收新幼兒,幼兒不退園,不串班,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5)工作人員家中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應及時報告園領導,采取必要措施。
六、預防疾病制度
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經常性的疾病預防工作。
2、預防接種建卡率100%。
3、及時了解疫情,發現傳染病及時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實行及時正確的檢疫措施,對所在班級進行嚴格的周末消毒,對接觸傳染病的兒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并按各種傳染病規定的檢疫期進行檢疫。檢疫期間不辦理入園和轉園手續,積極采用各種辦法防治疾病,降低發病率。
4、加強體格鍛煉,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帶幼兒到公共場所。
七、衛生保健登記、統計制度
1、建立健全各種記錄、登記、統計制度。一般有以下幾種記錄表簿:出勤登記表、疾病登記表、傳染病登記表、晨檢檢查記錄表、膳食調查記錄表、意外事故登記表、家園聯系簿。衛生統計要求做好:體格檢查登記表、營養分析、出勤率、各種常見病患病率、傳染病發病率、預防接種率統計工作。
八、家園聯系制度
采用多種方式,做好和家長的溝通,如:建立問卷調查聯系方式;設立園所家長開放日;建立家長信箱;舉辦有幼兒及家長共同參與的幼兒園文娛、體育活動;建立家長聯系冊等。
篇2: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3)
> 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三)一、必須嚴格執行衛生部頒布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和省、市、區有關衛生保健制度。
二、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注意飲食衛生,兩餐間隔不少于三個半小時;每日體育活動不少于一小時;每日戶外活動不少于兩小時。
三、幼兒每年全面體檢一次,每3個月測量體重一次,每學期測視力一次、身高一次,建立幼兒健康檔案登記、統計制度。
四、堅持晨檢、全日觀察,發現疾病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五、新生入園和新工作人員到崗均要先做體檢,以后每年復查一次,發現肝炎和其它傳染病立即離校隔離和治療。
六、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預防接種工作。
七、為幼兒提供合理膳食,每周制定帶量食譜,定期計算營養攝取量,每月召開膳食委員會。
八、每天保證供應充足的溫度適中的開水,每天起床后、課間、運動后提醒幼兒飲水,培養幼兒自覺飲水的習慣。
九、培養幼兒良好的大小便習慣,提醒幼兒每天大便一次。
十、建立體弱幼兒檔案,定期對體弱兒進行檢查和分析,提出保健措施。
十一、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姿勢,為幼兒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篇3:幼兒園衛生保健統計制度
幼兒園衛生保健統計制度2
一、做好十二項記錄工作,記錄要清楚。
二、每天晨檢、午檢、并做好記錄。
三、對幼兒的每次查體、職工查體均做好記錄,根據查體情況對幼兒體格發育,膳食營養,進行評價。
四、對幼兒的各種疾病做好記錄,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措施。
五、各種衛生檢查均做好記錄,對每天的消毒情況、幼兒的特殊情況均做好記錄。
六、收好幼兒的中藥、中成藥、西藥登記,并按時為幼兒服藥,中藥燙后為幼兒服用,并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