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知識》讀書心得:物管與禮儀
不久前幸得一本有關禮儀知識的書,讀后靜思,頗有一點感觸,或曰心得。禮儀的內涵相當豐廣,難以窮盡,只是結合物管工作有所點滴感悟,所以謂之淺得。恰逢公司舉辦讀書心得展示活動,不揣淺陋將之寫出一二,以與同仁們一道交流探討,共享讀書之快樂。
“禮”字的核心意義是尊重,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敬人。這里所講的人,既包括了被“禮”的別人,也包括了施“禮”的自己,這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在人際交往中,禮敬他人也就是禮敬自己,反之,不禮敬他人也就不會為他人所禮敬,其結果就是不禮敬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那就很難做到禮敬他人。
我們做物業(yè)管理工作,首要的任務是把自己的工作性質定好“位”,只有定性準確,才可能把握好自己工作的準繩,進而使工作得心應手順勢而為。物業(yè)管理工作是一項服務性質的工作,而我們服務的主體對象就是業(yè)主,我們自身只能是主體對象的從體。離開了主體,哪里還有什么從體存在?這就是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業(yè)主是物業(yè)管理行業(yè)和從事物業(yè)管理工作人員的生存條件和衣食父母。因此,與業(yè)主打交道怎能不一個“禮”字當先?!尊重業(yè)主禮敬業(yè)主,是對我們職業(yè)操守的起碼要求或基本要求。
有些員工以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只是一些瑣瑣碎碎的事務性的事,如接待、巡檢、記錄、修補、收費等,經常要與業(yè)主直接打交道,由于立場不一,想法不同,利益不同而發(fā)生矛盾,或因對方有不妥之言行而發(fā)生爭執(zhí),所以情緒激動而沒有做到“禮”字當先,或認為對方無禮在先自己就可以不必拘泥于一個“禮”字。這是很有問題的膚淺認識。正因為有了這種錯誤認識,有些員工做事就不那么負責認真,馬虎敷衍,拖沓搪塞,沖動激烈。雖然有些工作在做的時候不會與業(yè)主直接面對面地打交道,但是這些事是會讓業(yè)主間接地感受到或直接地接觸到的,事做得好與壞,業(yè)主們自然會有所反應。他們自然會感受到做事者對他們是有“禮”還是無“禮”,是尊重還是不尊重。其結果是不難預料的。所以,我們物業(yè)工作者對業(yè)主不僅要當面有禮,而且要事事有禮時時有禮,才能立于不毀之地。
有些員工與業(yè)主的交往中,常常以為自己在理就忽視了應該有的禮儀。這也是一種對待禮儀的誤解。自己無理時對業(yè)主要有“禮”,自己有理時更要對業(yè)主有“禮”。理不能壓“禮”,理只能順“禮”而成。否則,有理無禮,反成無理。這樣的教訓實在不少,道理也許正在于此。我以為有理無理都要“禮”當先。“禮”字當先,可以使有理更令人信服,使無理得到糾正,何樂而不為。
由此,又聯(lián)想到一個至理:“禮”必須發(fā)乎于心。只有發(fā)乎于心,才能時時事事,對業(yè)主“禮”字當先意存敬重。“禮”字才能自然天成,而且不流于生硬刻意,進而達到和諧共融之境地。否則,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既不利人又不利己,只能品嘗到損人損己的艱澀苦果。
“禮”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如何體現(xiàn)?那就是“儀”的職能了,“儀”是“禮”的表現(xiàn)形式。沒有“禮”的實質,也就沒有“儀”的形式,它們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通俗地說,“禮”為里,“儀”為表,它們的關系是表里關系。“儀”這種體現(xiàn)“禮”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因事因時因人因地都會有所不同,難以一一詳述。但總的原則是恰到好處,既不可過于地刻意、也不可粗疏隨意,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火候,總之應在一個適度的范圍之內。過猶不及或意猶不及都是不可取的。如何把握拿捏,這就要在實踐中揣摩和積累了。
我們物業(yè)工作人員與業(yè)主或有關單位人員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有時甚至是重要的日常事務。我們要常懷有“禮”之心,行表“禮”之儀。“儀”是我們物業(yè)不可或缺的形象標志,某種意義上說,“儀”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物管企業(yè)的形象,甚至決定我們物業(yè)企業(yè)的生存命脈和發(fā)展前景。雖然儀是表象、形式,我們卻必須高度地重視它和關注它,使之發(fā)揮出應有的良好作用。一切輕視它忽視它的態(tài)度或心理都是不可取的,亦是有害的。例如我們的管理人員,如果對人態(tài)度冷淡、做事馬虎敷衍、遇事激烈沖動;我們的保安人員,如果衣著拉里邋遢、舉止流里痞氣、言語粗俗不堪;即便主觀上強說自己具有“禮”人之心,也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只能給人以強詞奪理之感。
上述不良之舉,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也是將自身的人格貶低到下等之流。反之,工作態(tài)度嚴謹、做事認真踏實、遇事沉著冷靜、待人熱情周到、衣著整齊潔凈、舉止英武瀟灑、言語文明謙恭,這些優(yōu)良作風自然而然地就把對別人的尊重之心“禮”人之心溢于言表之外、體現(xiàn)于言行之中,必然會為他人所信服和由衷地接受。可見,良好的適當?shù)摹皟x”的表象形式對于體現(xiàn)“禮”的內涵是多么的重要和必須。有人以為形式無關緊要可有可無,這也是一個嚴重的誤解。試想,一個人說他如何如何地愛國,可是當奏國歌升國旗時,他卻不起立不行注目禮,甚至于“顧左右而言它”,怎能令人信服他的愛國之說?
當然,如果只追求“儀”的表象形式,不注重“禮”的內涵實質,就會落于形式主義的泥淖,給人以虛情假意矯揉造作表里不一的惡劣印象,實為不智不實之舉。我以為,只要真正從“禮”的實質意義出發(fā),“儀”的表象形式才能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也才能發(fā)乎自然存乎于心動之以情。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之史可謂源遠流長。自古至今,“禮”都是歸屬于道德規(guī)范的范疇。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故古有以禮治國之說。可見,禮在古代之重要性非同小可。現(xiàn)在也有人提倡以德治國,其實質就是作為以法治國的有力輔佐,起到法所不能的巨大作用。前面說了,禮的實質意義是尊重,也就是敬人敬己。“儀”的實質意義是傳遞表達“禮”的內涵,也就說要有必要的形式和方法。這都需要人們進行學習和修養(yǎng),不讀書不身體力行,是難以達到“禮”之最高境界的。所以,我們要加強文化修養(yǎng),更要注重道德修養(yǎng),通過不斷地努力修養(yǎng),才能使我們的禮儀水準達到新的境界,使我們的物管工作更上一層高樓。
多讀書、讀好書、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從而在實踐中進行運用,必當受益無窮,幸及終生.讀書淺得,僅言于此,以期達到共同交流提高的愿望。
篇2:現(xiàn)代禮儀學習心得:溝通與心態(tài)
現(xiàn)代禮儀學習心得:溝通與心態(tài)
在公司觀看了有關現(xiàn)代禮儀的碟片,得到了不少啟發(fā)。金教授幽默的言辭和專業(yè)的知識讓我對現(xiàn)代禮儀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
禮儀的基本要求有五點:尊重、溝通、規(guī)范、互動及心態(tài)。尊重,永遠不失敬人之意,這是最根本的;其次是溝通,它是建立在彼此了解和的基礎上的,溝通是建立信任的橋梁;再是規(guī)范,規(guī)范促成了服務上的到位,又能給人尊敬感;然后是互動,能和客人互動,調動其積極性,使氣氛和諧;最后是心態(tài)問題,有句話說:“心態(tài)決定一切。”意在提醒人們無論做什么都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與人溝通時如果忽視了這種心態(tài)因素,往往會出現(xiàn)“話難講,事難成”,最終使自己遭人厭棄。所以良好的溝通是一切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如空中樓閣。
只要是與人打交道的過程,溝通都是最為重要的工作。平時,我們所認為的溝通,往往停留在“把事情說清楚”的理性層面,卻忽視了構筑良好溝通的基本因素--心態(tài)。良好、有效的溝通,如果沒有建立在良好心態(tài)的基礎上,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因為人類本身就是感性的動物,所以在對人對事的過程中,難免會摻入個人的一些感情色彩,這其中有尊重、有鄙視,有好感、有偏見,有理解、有抗拒,有信任、有懷疑......等等,而感性的東西往往卻是最具有影響力的。我們都知道,溝通可以決定一個人影響力,溝通可以決定一個人的領導力,溝通最終可以決定成敗功過。如何才能建立良好溝通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溝通者的心態(tài)。什么樣的心態(tài)才能構筑良好的溝通呢?
首先就是同理心。
要學會換位思考問題,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了解對方基本需求和認同對方的立場,這是進入愉快溝通的第一步。由于我們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tài)。多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會不一樣,得到的會是另一種體會,也會了解得更多,可以有更大的包容與理解,在了解、包容與理解之后,也能得到別人相同的回報,隨之得到的就是彼此的尊重、支持與合作。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其次就是要擁有歸零的心態(tài)。
歸零的心態(tài)就是謙虛、從新開始的心態(tài),不恃才傲物,不存有偏見。我們日常溝通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溝通雙方的地位、文化、素質、學識不在同一水平線上的情況,如果優(yōu)越方不能把自己放低歸零,以一種平常心去聆聽、理解、與之共勉的話,溝通雙方就會在產生差距和誤解,這樣溝通下來得到的效果通常是不理想的。有的時候,我們可能還會某些事存在一些個人的偏見,就會在溝通過程中就會形成一種屏障。擁有一個歸零的心態(tài),我們就擁有了謙虛的美德,謙虛能使人不斷進步,得到別人的尊重與接納。所以心態(tài)好,同事間才能更好的溝通,而一個輕松的工作環(huán)境能讓員工帶著愉悅的心情工作,必定能帶來高效率。
第三就是要有平常心做快樂事。
一個團隊是由不同家庭、社會、教育背景的成員組成,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價值觀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往往有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有人看不慣,有人排斥,也有人認為正常(包括他本人在內),同時,每個人在團隊里的地位榮譽、個人業(yè)績、個人酬勞等也存在差異,如果我們不用“平常心”看待身邊的事物,身心就會失去平衡,失去了公平公正,沒了快樂,也沒了自我,這是團隊溝通最大的障礙。在一個團隊里,如果你總是埋怨別人比你好,總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和做事方式強加于別人,總是看不慣別人,總是在不愉快的氛圍中度過,最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迷失了自我,脫離這個團隊。什么叫平常心呢?平常心就是一種透析世情,了悟人生的智能;能以平常心處世,自能“超然物外見真章”。失意事來,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榮寵事來,置之以讓;怨恨事來,安之以退。但是,本人覺得這種解說太過消極。平常心并不代表凡事忍讓,不計得失,而是用正確和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得失、成敗、榮譽及各種超乎正常范圍的光怪陸離事物,不迷失自我,突出自我的優(yōu)秀,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也為團隊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
同理心,一種換位思考的方法,讓你快速與人達成良性溝通,得到團隊的認同價值。歸零心態(tài),是世界最好的學習心態(tài),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煟屇隳茉趫F隊身上吸收最好知識和經驗,與團隊共成長。平常心,平常事,平常待,才能整合團隊所有力量,才能共享共贏,才能突顯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
一個團隊的目標,需要不同的人及不同的優(yōu)秀技能去共同完成,我們要記住的是用其才非用其人。我認為抱著同理心、歸零心、平常心三心合一,就能整合團隊的力量,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所以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的溝通從“心”開始!能擁有平常心做快樂事!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團隊!
篇3:《禮儀金說》讀書心得體會
《禮儀金說》讀書心得體會
人應該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對我們年輕人來講,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對知識的追求,我們要不斷在追求中實現(xiàn)理想。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我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就理應多讀書,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凈化自己的心靈。而且不僅要學會,還要扎實的掌握,更要學以致用,不能死讀書,讀死書,這才是我們對知識的追求所應有的目標。
多讀書,讀好書,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書籍紛至沓來,對于書本中的知識也要有選擇的采納,即所謂的取其精華。我們要用這些精華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魯迅先生曾說過:“學習知識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們應盡力使自己的知識成為一個開放性的系統(tǒng),開闊視野,博采眾家!
管仲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禮儀方面的要求也開始日益重視。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中,學好禮儀方面的相關知識,也非常有必要性,且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禮儀金說》融合了金正昆教授多年以來禮儀講座的精華,該書從瑣碎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國際交往,每篇都引用了生活與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書中系統(tǒng)地將普通人在職場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應遵循的禮儀一一加以介紹,如登門拜訪、接待來賓等諸多方面。以生活的實例講述禮儀知識,將禮儀的知識具體化、實用化。如書中的服裝三色原理、打電話的基本禮節(jié)等,都以生活化的場景,將普通人的工作、生活與禮儀的關系展示得淋漓盡致。從而幫助我們改善溝通能力并提高個人素養(yǎng)。
隨著該書的講解分析,我們能夠掌握禮儀的規(guī)范,從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留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提高自身修養(yǎng)。
該書以風趣幽默的風格,將問候、握手、介紹、交談、待客、拜訪、溝通、裝束、儀表等以非常生活化的方式使讀者在快樂之余得到啟發(fā),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且印象深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通過閱讀本書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不足,進而來規(guī)范禮儀和約束自己的行為,有助于在工作中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
禮儀是現(xiàn)代人的處世之本,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xiàn)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人的修養(yǎng)體現(xiàn)于細節(jié),細節(jié)的拿捏需要知識與智慧。禮儀就可以從語言、文字、動作等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來展現(xiàn)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xiàn)個人修養(yǎng)、風度和魅力,還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yǎng)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運用,就能取得豐碩的成就。安德魯。卡內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專業(yè)知識,85%是靠人際關系與處世能力。”由此可見,禮儀在當今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性。
因此,《禮儀金說》可謂是提升品位的禮儀教程,追求優(yōu)雅的魅力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