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第9周國旗下演講:書中之樂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書中之樂》。
書,是文化的載體,它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然而只有我們仔細地品味、思考,才能領略到書中蘊含的哲理、境界、精神。所以在讀中思考,溫故而知新,然后就能觸類旁通。人的知識就像涓涓細流,只有肯從書中不斷地積累,必然就會有淵博的知識。有了淵博的知識,人的談吐、工作、氣質都非同一般了。
說到讀書,滿腔的熱情涌上心頭,愛好讀書不僅僅是喜歡,更多的則是癡迷與鐘情。讀書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讀書讓我快樂的成長、幸福地生活,讀書讓我認識了寬廣的大千世界,讀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做人的快樂,領悟到生活之情趣,人生之豐富。因為受書的熏陶,讓我深深愛上寫作,因為讀書,而開拓視野,點綴了人生。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如饑似渴地抱上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著、讀著、品著。
書能改變我們單調的生活,將屢屢溫馨送進我們的心扉。書使我們的天地變得開闊。在書中,我們可以與作家筆下的人物促膝長談,我們可以為主人公的幽默而開懷大笑,為他們的悲慘命運而落淚。書告訴我們哲理,書中有人生的真諦。讀書,可以提升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喚起我們對幸福的追求。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書作伴的人,他的思想永遠是年輕的。生活中沒有書的人,他再富有,他的生活也是苦的。讓書成為我們的知音。
似乎讀了這么久的書,確實像在讀別人的故事一樣。然而在耳濡目染之中,自己的人生觀也漸漸染上了幾分莫名的色彩。在屈子放逐之時,我讀到了他‘余固知蹇蹇之為患也,忍而不能舍也’的清高正氣;在太白先生的酒席間,我亦讀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屈傲骨。同樣,在五柳先生的茅廬前,我也能讀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自得;在黃昏的渡頭,也可得見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繾綣不舍。書中百態,讀時便可見一斑。
篇2:《演講與口才》讀書有感
《演講與口才》讀書有感
在我們的世界里,最常見、普通的也不過于講吧。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不需要講話、不需要交流,也沒有任何一種工作不需要和別人打交道。而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就是語言。說話貫穿著人的一生,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手段。
在生活中,我們靠說話維系親情,建立友情,追求愛情,生活因此變得豐富精彩,人生也由此更加意味無窮;在個人成長中,我們以說話獲取知識,增加個人魅力,不斷壯大自己,不斷追尋或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標,塑造個體的理想形象。相類同的人,不同的說話能力,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久而久之,這種效果由量變達到質變,人生的命運也就隨之改變了。由此,有位口才專家曾經大膽斷言道:“語言是人生命運的紐帶?!蔽鞣接形徽苋艘舱J為:“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并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說話令人喜悅的能力。"
我們要私底下可以口若懸河,但我們一但在講臺上、在公共場所上講話時,有的人就不敢說話、不會說話。臉紅耳赤,說話斷斷續續、結巴、語無輪次。在我們周圍的很大一部分人,不會說話、不敢說話,主要是羞怯,怕人笑。
我們身邊的部分人,沒開口便怕人笑,若與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閉口無言,造成這種不敢說話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怕人譏笑,也有可能是因其他許多原因:一、可能是因為從小缺乏集體生活,孤獨慣了,對人不太了解,也不作努力去了解;二、可能是因炒在某個場合說話產生了不好的效果,便吸取“經驗教訓”、因噎廢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三、可能是自己覺得口才較笨,各自往往詞不達意、言不中的,因而產生了少說為佳或者干脆不開口的想法。
針對于此類膽怯心理,我們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改正:一、仔細回憶,把以前自己被人笑過的事實追憶出來。二、解剖事實,分析情理,尋求解決途徑。三、正確地對待生活中遭遇的是非問題。我們要克服羞怯、膽怯、自卑、優柔寡斷的心理障礙,這樣才能解決怕人笑的心理。
同樣克服羞怯我們也可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克制:一、想像自己是完美的化身。二、大膽表現自無,把自信心視為肌肉,需要定時持之以恒地鍛煉。三、進行想像練習。
平常不要拘泥,要多多參與,多參加活動,多與人接觸,做好一件事情,不忘自己慶祝一番。確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摒棄一切不利的想法。調整心理、呼吸、自我鼓勵。
廣義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應包括方言、外語、社交口才等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擴大,對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日益更高、更全面。
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隨著傳播手段的日益現代化,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和交往的密切,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說話越來越騎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戴爾*卡耐基說過:“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大家喜歡你,可以結交好的朋友,可以開辟前程,使你獲得滿意?!坝性S多人,因為他善于辭令,因此而擢升了職位......有許多人因此而獲得榮譽,獲得厚利。你不要以為這是小節,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響,產生于說話的藝術”。
篇3:單位讀書活動周演講稿
單位讀書活動周演講稿
找回丟失的遠大志氣
偶有一天,有人問起我的志氣,黯然神傷的感覺油然而生。志氣,人人都有,在我們青春年少的時候,充滿理想的時候,無憂無慮的時候,我們的志氣可能是遠大的、勤奮好學的,比如當醫生救死扶傷、當科學家富國強軍、當志愿者奉獻社會。但當我們長大了,為現實折腰,對理想失望的時候,我們的志氣卻可能變成了升官發財、物質享受、追求名利,對事業本身沒有更多追求。遠大志氣的失去,反映了我們世界觀和人生觀的變化、環境的變化。
20**年z區黨校力行二大工作主題:創建全國一流省級黨校、創建全區學習型組織模范單位,這是黨校的遠大志氣,也是每一個黨校人的遠大志氣。今天我們站在“書香伴我行”主題演講的舞臺上,唱響這一主旋律,樹立黨校的靈魂。我在想,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工作者,我怎樣才能融入到這種“黨校靈魂”、“黨校精神”之中。也許我現在最需要的不是精力、財力、物力,而是去找回我所丟失的遠大志氣,找回我丟失的青春年少的單純向往。
偶然讀到一則歷史故事。傳說東晉時期著名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后來,國家爆發了八王之亂。當時北方中原地區大部已為漢國占領,皇帝司馬睿只想偏安一隅,貪圖享樂,沒有北伐志向。祖逖就向皇帝進諫,建議北伐?;实鄄杉{了祖逖的建議,卻不發給他鎧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為此祖逖感慨萬千:我已年過五十,回想起青年時代與劉琨聞雞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但是,頭可斷,志不可滅。只要有當年的志氣在,定能開辟一個新天地。在他的努力下,全部收復了黃河以南土地。后因祖狄去世,朝廷內亂,北伐失敗。
歷史故事啟示我:有志青年,應及時振作,樹立遠大志向,奮發有為,為黨和國家事業出一份力。年輕時如此,老來亦應如此。心理學家說,人類做任何事情都有兩類動機: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人最大的動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源于內在情感。我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堅守在工作的崗位上,重復的做著每一件細小得不能再細小的事情究竟為了什么?有人說:是為養家、為糊口、為賺錢!但真的僅僅如此嗎?
如果這樣,我們的生命豈不是太可憐了嗎?我是財務處的一名員工,認真地審核每一筆支出,做好每一張原始憑證、處理好每一個問題、做好每一次核算,分毫不差計算每一個數字、做好我和同事之間的每一次溝通,保障學校正常運轉,當好領導的參謀助手,服務好職工、學員、教學科研,發揮好財務作為學校醫生和雷達的作用,勇于提出建議和批評,這就是我的工作。只要我專心、誠心地對待我生命中每一秒工作的時間,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我就可以把丟失的遠大m.dewk.cn志氣撿回來,我就是一個價值的創造者。只要我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抱殘守缺,不是自由散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停滯不前,而是時刻保持一顆熱情開放的心,不斷進取,不斷超越,不斷發揮出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不斷為一流省級黨校添磚加瓦,不斷為一流省級黨校增加新的內容,譜寫新的篇章,我就是黨校精神最好的實踐者。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要用它去尋找光明。時代給了我們很多挑戰,我們注定要用它充實我們的生命。找回我們丟失的遠大志氣,找回我們起初的雄心壯志。陡峭、險峻的珠穆朗瑪峰,我們來了;東部、西部、中部的三十所省級黨校,我們來了;生命的挑戰,我們來了;偉大的時代,我們來了。滿懷信心、鼓起勇氣、充滿志氣,終有一天我們會自信的說:我們就是有遠大志氣的黨校人,站起來,我們就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