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新課程改革,建設出一支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要求的教師隊伍,以推行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為重點,加強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造就一批在省內有較高影響的教育名師、特色教師,形成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的與新課程改革下一中發展相適應的教師隊伍。確保我校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成立“陽貴一中教師隊伍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zz(校長)
副組長:zz(副校長)
成員:zz(教學處主任)、zz(教學處副主任)、zz(辦公室主任)、zz(辦公室副主任)、zz(教育處主任)、zz(教育處副主任、宿管中心主任)、zz(教務處主任)、zz(教務處副主任)、zz(信科處主任)、zz(年級組長)、zz(年級組長)、zz(年級組長)、zz(語文教研組組長)、zz(數學教研組組長)、zz(英語教研組組長)、zz(物理教研組組長)、zz(化學教研組組長)、zz(生物教研組組長)、zz(政治教研組組長)、zz(歷史教研組組長)、zz(地理教研組組長)、zz(藝術教研組組長)、zz(體育教研組組長)、zz(通用技術教研組組長)。
二、目標和要求
根據新課程的新理念,繼續以教研組為主陣地,堅持把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成一支業務精湛,熟悉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將新課程、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并敢于大膽創新,能熟練應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教師隊伍。
二、措施
教師隊伍建設圍繞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教學研討來進行,通過理論學習,實踐研究,集體研討,校級公開課、自主學習相結合方式進行培訓,加強骨干教師培養,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
1. 通過發放和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文件、《課程標準》及各學科各版本教材,開教師沙龍、上示范課研討課等活動,幫助教師了解新課程的理念和新課改的思想,使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念,明確課改的時代背景、目的、意義,增進參加課改的主動性,自覺性。為進入新課改做好準備。引導教師廣泛閱讀教育教學論著,即時了解教育發展動態和最新教育教學成果,探索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和方法,大膽進行教改實驗,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2. 在教學常規管理、教師培訓等環節中積極推行教學信息化建設。本學期除要求教師備課有電子教案、教學設計要體現多媒體的使用設計,上課要盡量使用班班通之外,還要求教師加強對課件制作的研究,學校網站鏈接的“中學學科網”、“英才苑”、“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等學習網站將作為教師備課的信息資料來源。通過教學信息化建設幫助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 以教研組為基地,進一步加強學習型研究型教研組建設,強化學校的教研氛圍,形成以教研組為核心的學習、研究團隊,使教研組成為學校人才培養基地,教師專業化發展基地。完善教師評價標準等師資隊伍建設的制度,形成教師發展性流動機制,努力為教師創造一種獲得成功和體驗快樂的環境和氛圍。
4. 開展以“師能、師藝”為重點的校本培訓,加緊校本培訓的課程建設,強化教師的校本備研、教研、科研意識和行動,強化教師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
5. 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對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學習、研討活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舉行各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會。繼續抓好“教育教學反思”等基本功訓練,增強教師的業務能力。
6. 構建組內的學科特色,建設好特色教研組。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及學習理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教材的學習研討,并以教材學習、研究為載體,抓好校本課程的開發。
7.做好本年度“同課異構 生命課堂”校級公開課的組織工作,要求教師認真聽課評課,邀請名師對同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開展好骨干教師的示范展示課活動,認真做好評課,廣泛征求評課意見,形成經驗成果。
8. 辦好“教師論壇”,為教師提供交流和共享的平臺。
9. 抓好教師的課后反思、感悟,把不定期檢查與期末集中檢查評比相結合,促進骨干教師不斷反思、總結,提高工作實效性。
10. 引導教師做到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研究“生情”,持續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學法指導,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篇2:實驗小學推進教師隊伍整體建設措施
實驗小學推進教師隊伍整體建設的措施
教師隊伍素質高低決定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了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學習型組織,制定推進措施:
(一)學習、研究、培訓
1、積極鼓勵教師在職學歷進修,如果是函授,一般安排在假期進行,確屬特殊情況影響到影響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學校盡量給予安排。
2、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教研員、專家與學校骨干教師結對,學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與新教師結對,每年簽訂一次結對協議,開展共讀書、聽評課和研究同一個課題活動。師徒于每學期底共同完成一份教學總結,完成一份結對活動心得。
3、每年撥出不少于1萬元的專項經費,用于派教師出去培訓、交流、學習,請專家到校講座、指導,以開闊教師的眼界,提升教師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回來,要完成考察報告或學習心得,并對其他教師進行二次培訓。
4、完善教研組、課題組、備課組的活動機制,人人參與教研、備課,參與課題研究,在活動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開辟教師論壇,每兩周一次,安排兩位教師主講,宣講教育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或讀書心得。
6、教師經常上學校網站發表文章,交流看法和經驗。
7、創造性地開展其他活動。
(二)考核、推介、評先
1、落實學校"名師工程方案",對學校名師實行目標管理。
2、對照《教師工作量化評價制度》,每學期末教師要對自己一段時間來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自評和小結,學年末學校組織進行全面考核,并注意教師參與科研與創新的工作情況,采取"自評--小組評--考核組評"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每學年均要評選一批優秀教師、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予以表彰獎勵,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三)崗位調配
1、利用崗位進行培養,每學年安排教育教學工作時,注意將骨干教師放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課題組長、年段長等重要的崗位上,壓擔子,促提高。
2、根據實際,每年都要主動出擊,爭取上級支持,調配、招聘一批年富力強的教師充實學校隊伍,為學校注入活力。
篇3:區第一中學年度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
區第一中學年度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
教育發展的新形勢,給學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方位地推進學校工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充分挖掘學校資源,培植骨干教師梯隊,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打造德藝雙馨,業務精良的優秀教師群體,是保證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特制定《教師隊伍建設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堅持以教師的發展和提高為出發點,把教師隊伍的培養放在突出的地位。以校本研究為主陣地,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各項活動為載體,努力推進我校教師隊伍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的整體發展。
二、培養目標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位于區內同類學校的前列。在一段時期內,培養一批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教師隊伍建設領導小組,各處室室為具體負責的工作機構,分階段制定目標,落實責任考評機制。
組長:zz
副組長:zz
組員:zz
(二)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1、把師德建設工作做為首要工作,抓緊抓好,抓細抓實。把師德建設工作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抓好學習、宣傳和培訓,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2、召開動員大會,層層落實責任。各校要及時開展師德建設動員大會,宣讀師德建設實施方案和師德建設評估辦法及細則。要求每位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師德修養計劃。請家長、學生、社會共同監督,同時要求每位教師簽定承諾書,并公布于眾。
3、深入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加強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一步樹立以德治教的道德意識,組織好每周的教師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
4、認真組織學習全國師德楷模先進事跡,培樹本校自己的師德典型,大力宣傳典型的先進事跡,尤其要發掘本校典型教師的事跡和先進經驗,提高典型教師的影響力和示范性
5、在家長、學生中開展調查問卷活動,,使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需要,從而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適應新時期學生的需要。
6、開展師德承諾和簽定《教師師德承諾書》活動。承諾的內容要征求學生意見并進行公示,同時在校內進行兩級承諾,即教師向學生和家長承諾,教師向學校承諾,并簽定承諾書。
7、對照師德評價辦法及細則,認真梳理反思,自醒提高,通過學校評、學生評、家長評確定每一位教師的師德等次,對在師德建設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學校,進行表彰,并總結師德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及時推廣。
8、要把師德建設工作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全過程,與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結合起來,與加強學校管理、創建和諧校園、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開展校務公開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師德建設的質量和效果。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形成加強和推進師德建設的整體合力,促進全校師德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1、樹立“尊重每個人,發展每個人”的人本管理理念,用科學的發展觀建立教師評價體系。從思想素養、教學教研基本功、課堂教學水平、教學實績等多方面綜合了解現有教師現狀,分層次提出要求,跟蹤考核,進而確立學校教師隊伍培養的整體框架。
2、建章立制,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名特教師教育教學培養及管理》、《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培養及管理》、《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培養及管理》、《校級名師評選方案》等一系列有關教師隊伍建設的規章制度。
3、強化學習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求教師每年至少閱讀一本理論書籍和訂閱一種專業雜志,把閱讀學習變為常規并視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生活方式。
4、以活動為載體,搭建教師快速成長的平臺。學校堅持每學期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教研室研討課、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示范課等活動,倡導個性教育教學,形成教育教學特色,促使普通教師向優秀教師轉變,優秀教師向名師轉變。
5、設立“教育論壇”,為我校教師宣講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供平臺;同時邀請“名人、大家”到我校講學,努力打造學習型學校和書香校園。
6、堅持每年一次的校級骨干教師評選,建立各級骨干教師業務檔案,堅持動態管理及目標考核辦法。
7、強化對青年教師培養的各種措施,不斷完善青年教師匯報課、說課、課件制作、主題班會展示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技能競賽,促使其快速成長,脫穎而出。
8、建立校外培訓基地,定期選派部分優秀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并通過各種媒體加大對優秀教師和名師的宣傳力度。
9、設立教師發展基金,確保教師發展的經費投入,設置單項獎勵,鼓勵教師著書立說和開發校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