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怎樣做學生
奉賢綜合高中高二(1)班執教:屠文娟
一、主題班會活動目的:
借用電視節“有話大家說”這個欄目形式,對“今天怎樣做學生”這個問題進行討論。通過扮演不同階層的社會角色,使同學們深切認識到今天做學生,不僅在校做個好學生和還要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并以此為標準重塑新世紀新形象。
二、主題班會活動準備:
1、了解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各個層面存在的普遍問題。
2、請校攝制組隨機拍攝這些問題,并剪輯了三組畫面,作為討論的背景資料。
3、指導學生扮演各階層人士,穿好符合身份的服裝。
4、指導學生從社會角色出發發表具有典型意義的看法。
5、教室布置成“有話在家說”電視節目現場。
三、主題班會程序: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有話大家說”節目又和你見面了。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今天我怎樣做學生”。我們特邀了一部分來自各個中學的學生朋友們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我們的討論,歡迎大家。在這次節目的準備期間,我們攝制組特意對各所學校的學生進行了暗訪從中剪輯了幾個片斷帶給大家,請看大屏幕。
(一)某校一自修課情況錄像。
內容:自修課上有很多同學各行其事,做著許多與學習無關的事。
主持人:請大家對剛才的錄像發表各自看法。
⑴重點高中學生(俞秋紅飾)
自修課上這樣做是太浪費時間了。自修課并不是休息課。休息與調節可放在課外。我們一天所學的知識很多,如果不及時梳理,就不會真正掌握。自修課就為我們提供消化與拓展知識的空間。
⑵其他同學紛紛發表意見。
⑶嘉賓校長(顧軍飾):
同學們的發言很精彩,錄像中的情況不是一個單純現象,而是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這些現象在普通中學中比較普遍。從上海地區特點出發,學生并非不明確學習的意義,主觀上也有努力,但效果不盡人意,分析其原因很多,歸根到底是沒有學會自主學習。現代社會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人。
⑷主持人:大家的發言非常積極,分析非常深刻。有人預言21世紀沒有文盲,只有不會運用知識不會學習的人。所以今天在校做個好學習的標準,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還包括能自主學習,具有創新意識等品質。
通過以上討論同學們明確如何在學校里做個好學生,但是今天怎樣做學生,不僅局限于此,還包括在家里做個好孩子。下面請看大屏幕。
(二)家教錄像。
內容:一家的孩子體貼父母,勤做家務,父母關心孩子學習,支持孩子參加社區服務活動。另一家則相反。
⑴嘉賓心理老師(蔡怡飾):
目前家教普遍存在重學習的傾向,造成孩子發展不平衡。殊不知孩子的成長是多元的,影響成長的元素并不彼此矛盾而是相輔相成。以家務勞動為例,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很多品質,如毅力、注意力、耐挫力等,而這些品質又可以遷移在學習上,可謂兩全其美。
⑵嘉賓家長發言(朱潔飾):
我覺得大家說得不錯,很受啟發。可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現在下崗,深感沒有文化的痛苦。今天我的孩子正念高中,處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我不能讓她分心。家務勞動當然全包,社會活動當然不要參加。等她考取大學,再學也很容易。您現在訪問的是中國物業經理人旗下教案網http://m.dewk.cn/
⑶社會各界人士發言熱烈,對在校做好學生與在家做好孩子兩者相輔相成達成共識。
⑷主持人:如果說學校和家庭是成長的搖籃,那么社會是人成長的舞臺,接受教育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所以在校時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可以鍛煉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高二(1)班服務小隊為曹玉生老人服務錄像
⑴服務小隊隊長發言
偶然的機會我們知道曹爺爺孤寡一人的悲慘境遇,決定幫助他。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收獲了深厚的情感和寶貴的實踐經驗。
⑵曹玉生老人發言:(略)
四、班主任總結:
今天在這里討論怎樣做學生,就是討論明天怎樣做人,新的世紀已來臨,開創中華民族新紀元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在我們的肩上。未來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是創新的競爭,是實踐的競爭。所以今天學生的標準是具有創新意識、能自主學習、有強烈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好學生、好孩子、好公民。以這樣的標準塑造自己,才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五、主持人宣布結束。
篇2:某中學主題班會課規定
中學主題班會課規定
班會活動是根據素質教育方針和道德教育要求,集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情況、行為培養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是師生智慧才能的體現,因而,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的創造性,利用有限的教育環境,發揮無限的教育作用,特制定本規定。
一、新時期的班會活動,要引導學生以健康的心態,正確地面對自己、面對現實、面對未來,在活動中創造良好的教育機制,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和諧發展,要把社會、學校、家庭的特色和主要因素,辯證地納入活動之中,從社會公德、思想政治、行為習慣上為他們指點迷津,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造性形成自身的工作套路,把教師、班級、學生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與人之“勢”,要科學地分析班級存在的問題和學生思想行為產生的內外原因,針對學生心理、生理、思想的特點,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素材,挖掘教育因素,以情感人,活潑內因,在學生心靈深處有所觸動,引起學生內在的情感變化,使學生產生符合道德的認識和行為,達到教育大家、教育自我的目的。
二、班會活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形式,包括教師講授形式、討論辯論、表演答辯等形式,獲得形式要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在實踐中創新,獲得過程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讓學生成為班會活動的主角。
三、每一次班會活動,班主任要制定詳細的指導方案,政教處定期檢查班會課教案。
四、班會活動分為普通班會和主題班會,普通班會由班主任根據本班事跡情況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班會應當嚴格按照學校的統一布置開展,不得撇開、偏離制定的主題內容。
五、主題班會的題目擬定必須動員全班同學參與,可采用如下形式:
1、征題:結合每次教育活動的目的和內容,在同學中舉辦征題賽,要求每個同學擬題,并將請主題的意義和構思的過程;
2、選題:由班主任擬出幾個題目,要求同學討論,篩選和最后審定;
3、請人命題:為了鍛煉班委成員的工作能力和交際能力,也為了爭取各方面對教育活動的支持,可以要求班委們向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名人介紹教育活動的內容和目的,請他們為之命題;
六、班主任應當在班會活動中總結指導性發言,充分肯定正確的思想,糾正錯誤的認識,為學生指點正確的方向,使主題班會活動的教育目的最終落實到實處。
班會活動的準備過程和進行過程應當充分發揮班干部的核心作用,班會活動的組織實施應當由班干部帶領全班同學完成,班主任要及時指導,但不宜參與具體的班會活動。
篇3:學校預防踩踏安全事故主題班會記錄
學校預防踩踏安全事故主題班會記錄
班會目的:
1了解踩踏事件產生的原因。
2懂得怎樣預防踩踏事件的產生。
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傷者怎么辦。
4認真面對學校踩踏事件。
議程:
一 踩踏事件悲劇回放
20**年10月25日 四川省通江縣廣納鎮中心小學,停電,因為一名學生說“見到鬼了”,上晚自習的學生在樓梯間互相擠壓、踩踏,導致8人死亡、27人受傷的慘劇。
20**年11月26日 江西九江發生5.7級地震,湖北陽新、洪湖、薪春三地學生在撤離過程中,發生了踩踏事件,共造成72人受傷,其中7人重傷。其中據震中心僅70公里的陽新縣浮屠鎮中學,有47名學生受傷,其中一人傷重,一人病危。
20**年11月20日 江西省都昌縣土塘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在上完晚自習下樓時,因擁擠踩踏造成人員傷亡造成6人死亡,39名學生受傷。
20**年8月28日 云南曲靖市馬龍縣通泉小學發生踩踏事故,導致17名小學生不同程度受傷,2名學生傷勢嚴重。
20**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轄內的湘鄉市私立育才中學發生一起傷亡慘重的校園踩踏事件,目前已造成8人罹難、26人受傷
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學會避免踩踏事故的相關知識,來保護自己和他人。
討論:
1、踩踏事件產生的原因。
2、怎樣預防踩踏事件的產生?
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傷者怎么辦?
4、怎樣面對學校踩踏事件?
學生發言,同學指正補充。
二.預防對策大家談
主持人:同學們踴躍發言,反映大家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和豐富的安全知識,這是我們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必備因素,希望大家不但要牢記心中,更要應用在實際行動中。同學們,與其為逝者嘆息,不如未生者祈禱;與其在事故發生后吸取教訓,不如在事故發生前做好預防。有道是:“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下面進入我們主題班會的第二階段:
預防對策大家談
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這次主題班會的準備過程中,我們班的班長專門采訪了校長,了解了我校在這方面的做法,下面我們請班長把他的采訪結果向大家做以匯報。
班長發言:
我校從內部管理角度做到了以下幾點:
(1) 制定預案:要制定《校園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據學校發展不斷完善。
(2) 明確責任:學校要健全預防擁擠踩踏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層層分解,落實到人。
(3) 落實措施:
第一:加強值班,建立教師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的值班制度。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要有值班老師組織疏導。倡導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強調安全第一,不強調整齊快速。
第二:強化學校對晚自習的管理。學生晚間自習,必須有教師值班、干部帶班;當停電或照明燈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同時帶班干部和值班教師要立即到現場疏導。
第三:合理安排班級教室。學校要極可能將班額達、年齡小的學生班級安排在底樓或較低層教室。
主持人: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而安全工作歸屬政教處管理,下面我們有請采訪政教主任的副班長回報他的采訪結果。
副班長發言:
為配合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政教處做到以下幾點:
(1)安全意識的教育:學校要通過慘痛的擁擠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所中形式和途徑,對學生開展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專題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圓暈的嚴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為的培養:培養學生上下樓梯輕聲慢步并靠右行走的習慣,禁止追逐打鬧。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形時,應當及時告誡、制止,與學生的監護人溝通。同時,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的訓練,提高學生防范能力。
主持人:校園擁擠踩踏事件的發生,往往與設施設備因素有關,而學校設施設備的建設是總務處的職責。下面我們有請采訪總務主任的財產管理委員回報他的采訪結果。
財產管理委員發言:
為了有效預防校園擁擠踩踏事件的發生,我校總務處做到以下幾點:
(1)定期檢查:學校要對樓梯通道、照明設施等,定期進行檢查,及時修理更換,消除安全隱患,對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校舍、設施設備,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解決。
(2)保持通暢:學校應在通道里安裝應急燈,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等通道的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
(3)標志明顯:學校要在樓梯臺階上畫中間標識線及行進方向指示標志,在樓梯迎面墻壁上懸掛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的標志牌,樓道和樓梯的墻壁要有標明逃生方向的燈箱。
最后教師明確如下內容:
可能導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人群較為集中時,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沒有止步。人群受到驚嚇,產生恐慌,如聽到爆炸聲、槍聲,出現驚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無組織無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擁擠踩踏。
人群因過于激動(興奮、憤怒等)而出現騷亂,易發生踩踏。因好奇心驅使,專門找人多擁擠處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員集中而踩踏。
預防踩踏發生
要時刻保持冷靜,提高警惕,盡量不要受周圍環境影響。
要事前熟悉所管轄范圍內所有的安全出口,同時要保障安全出口處的暢通無阻。
當身不由己混入混亂人群中時,一定要雙腳站穩,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物體。
志愿者有權利和義務組織安排在場人員有序疏散。
志愿者在指揮過程中,應盡量及時聯系外援求助。
安全脫險
在行進中,發現慌亂人群向自己方向涌來,應快速躲到一旁,或蹲在附近的墻角下,等人群過去后再離開。在擁擠混亂的情況下,雙腳站穩,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物體(欄桿或柱子),但要遠離店鋪和柜臺的玻璃窗。在人群擁擠中前進時,要用一只手緊握另一手腕,手肘撐開,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彎腰,形成一定空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當帶著孩子遭遇擁擠的人群時,最好把孩子抱起來,避免其在混亂中被踩傷。一旦被人擠倒在地,設法使身體蜷縮成球狀,雙手緊扣置于頸后,保護好頭、頸、胸、腹部。遭遇擁擠的人流時,一定不要采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系鞋帶。
遇到傷者怎么辦?
1.擁擠踩踏事故發生后,一方面趕快報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傷者、老人、兒童及婦女的原則。判斷傷勢的依據有:神志不清、呼之不應者傷勢較重;脈搏急促而乏力者傷勢較重;血壓下降、瞳孔放大者傷勢較重;有明顯外傷,血流不止者傷勢較重。
3.當發現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時,要趕快做人工呼吸,輔之以胸外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