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學二年級3班課外閱讀計劃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課外閱讀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還對課外閱讀量提出要求: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達到五萬字。低年級的小朋友,重在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根據低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對閱讀內容、閱讀時間等提出具體要求。
針對這一情況,可以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如下
早讀時間7:30---8:00
內容:致力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選擇文學性較強的讀物誦讀,于朗朗的讀書聲中習得較好的語感,獲得豐富的性情陶冶。
具體內容:《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365夜兒歌》、語文拓展書的精彩片段和詩歌、(利用網絡)隨課文,節日,活動,季節等而選取的精彩片段。
要求:教師提前一天準備好所讀篇目并做 詳細的了解,最好熟背,用實際行動去感染學生。學生按時到校,先復習以前的誦讀內容。
評價:每天評出“誦讀小明星”,每月評出“誦讀月冠軍”,學期末評出“誦讀年冠軍”,來調動孩子們,認真參與,主動背誦。
閱讀課時間:每周兩節
1、選講有趣故事。低年級兒童最愛聽童話故事,老師一說講故事,他們使一個精神抖擻,豎起耳朵,瞪大眼睛,仔細聽。每周上閱讀課前,給學生講一個內容有趣的故事,類型可豐富些如:童話故事,名人故事,也可選擇一些篇幅長的的故事或者整本書,講到精彩處,戛然而止,把學生閱讀的胃口吊起來,然后,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書的名字,學生們急于知道故事的結果,就會自主地去尋找閱讀。初步計劃利用閱讀課為學生讀《綠野仙蹤》或《木偶奇遇記》。
2、利用閱讀課,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
A開展了識字比賽,詞語接龍,成語大比拼,猜謎語,“故事大王”擂臺賽,卡片制作,剪貼報比賽等等。這樣不光激發了學生更濃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的在潛移默化中擴大了閱讀范圍。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B、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閱讀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閱讀情況,討論解決疑難問題,交流心得。我們利用早上的時間,開展故事會、圖書介紹會或詩歌朗誦會。講故事的同學要把故事讀給大家聽或講給大家聽,再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介紹圖書的同學要將自己讀過的最有意思、最受教育的一本書介紹給大家;讀詩歌的同學要有感情的把詩歌誦讀給大家聽。每次活動后都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進行表揚,以保持他們的閱讀興趣。
C、 讀書交流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可開展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讓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的讀書活動,不光使學生感受到閱讀能學到很多知識,增加生活樂趣,而且高段學生也起到了“標兵”作用。比如:給六年級學生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并且讓小朋友來觀看比賽,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
D、小組合作
一部分學生愛讀課外書,懂得了不少的知識;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看看畫面,不讀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們孤立地讀書,有一定的閱讀障礙,缺少同伴間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針對這一情況,著力指導學生學會小組合作閱讀。幾位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把他們編成一個小組,叫“童話”小組,理解能力、知識面、讀書興趣懸殊大的學生在一起,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大家共同享受成果,培養學生協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讀書欲望。
校外閱讀時間:每天半小時
內容:語文拓展、其他課外
1、設立班級圖書角。
為了讓學生在學校也能隨時有書可讀,各班一起創建了“班級讀書角”。每班的圖書均由各班的同學捐回來,每月更換一次圖書,各班還專門設立了“圖書管理員”和制定了“圖書借閱制度”。教導處和政教對各班讀書角的借閱、管理情況進行評比,每月評出“優秀班級讀書角”,該評比成績也作為為期末評選“德育示范班。通過評比,各班的讀書角擺放整齊,借閱有序。為學生的長期讀書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注重拓展閱讀的范圍。
以篇帶片,擴大閱讀范圍,激發閱讀的欲望。
(1)以某篇作品為基點,向同類作品擴展。學到寫春天的課文《春雨的色彩》,就大量的擴充關于春天的短文、兒歌、古詩。這樣閱讀的內容多了,對春天的認識也深刻了。(2)以某個知識點為切入口,橫向拓展。比如學到教材的《識字七》,出現了一系列的諺語,內容從天文到地理,先引導學生讀、理解,引起他們的興趣,課后再讓學生收集諺語,再根據課文的方法去理解諺語。3)故事誘"讀"。學了《*爺爺植樹》這課后,我讓小朋友再去找找寫鄧爺爺的其他故事。學了《王二小》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們去找一找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的故事。小朋友就找來了《小英雄雨來》、《劉胡蘭》等文章讀的津津有味。
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識火花,來引爆課文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課文只是微微地打開了一個通往知識世界的窗口,以激勵其閱讀的興趣,是學生愛上語文的一條有效途徑。
3、家校聯系,共促學生閱讀。
與家長聯系,讓家長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一些有意義的書籍,給他一個和書建立感情的機會,使閱讀成為孩子們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逐步養成良好而自覺的閱讀習慣。并拿到學校與同學共享,互相交換閱讀和交流。同時我們還設立了家長監督機制,要求家長每天給孩子的閱讀簽名,及時地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以便進一步增強孩子閱讀的實效性。這樣有步驟地不斷訓練,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得到充分培養,逐步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
4、落實評價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課外閱讀的評價方式。評出“讀書大王”、“故事大王”、“積累之星”、“愛書標兵”等等,并鼓勵學生讀整本書,有計劃的讀書,首先教師統計本班學生的讀書情況,并把學生所讀書的題目張榜公布,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多的發現一些有趣的書,而且鼓勵并督促學生讀完整本書,待學生
讀完后,利用閱讀課進行“讀書匯報總結”,通過后,再換新書。最后,根據讀書的本數,學生匯報總結的情況,評出班中真正的“讀書大王”。篇2:學年第一學期小學四年級課外閱讀計劃
20**-20**學年第一學期小學四年級課外閱讀計劃
一、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階段,童年的閱讀經驗往往構成一個人生命的底色,而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它使課內知識得以遷移到課外去。所以,課外閱讀是關學生終生學習,對學生的一生都必將產生影響,是一項生命的奠基工程。開展課外閱讀,可以促進兒童的精神成長,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從小在他們心靈上播下決心攀登科學高峰的種子。
二、讀書目標
1、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讓他們的童年時時與好書相伴。
2、通過閱讀,使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愛書、愛讀書的習慣。
3、通過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積累優秀范文,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積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語感。
三、讀書內容
1、必讀書目
2、小學生必背古詩
3、自選閱讀書目
四、 讀書實施行動。
1、以摘抄為主,練習寫讀后感。
2、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
3、 實踐活動:
(1)進行班級布置,營造讀書氛圍,設立讀書專欄。
(2)開辟“書庫”──班級圖書角、家庭小書房。
(3)實行“四讀”──早讀、午讀、課間讀、閱讀課讀。
(4)傳授有效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5)多種閱讀成果表現形式展示。
五、具體活動安排:
9月:
1、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制定班級讀書計劃。【第二周】
2、結合教師節進行主題閱讀《難忘師恩》。【第二周】
3、宣傳發動每人捐書一本,建立班級圖書角。【第三周】
4、各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導讀推薦。【第四周】
5、自讀班級必讀書目。【第五周】
10月:
1、課外閱讀階段交流。【第七周】
2、補充閱讀《人間親情》【第八周】
3、開展班內好書推薦活動。【第九周】
11月:
1、七彩語文閱讀【第十周】
2、給詩配畫,做書簽活動。【第十一周】
3、課外閱讀階段交流。【第十二周】
4、進行學生讀書筆記班內展覽、交流。【第十三周】
5、古詩詞欣賞與閱讀。【第十四周】
12月:
1、召開讀書主題班會《我喜歡的一本書》。【第十五周】
2、參加各班讀書交換日活動。【第十六周】
3、七彩語文閱讀。【第十七周】
4、評選“閱讀之星”、“背誦之星”。【第十八周】
1月:
1、假期閱讀書目推薦。【第十九周】
篇3:城西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計劃
城西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計劃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課外閱讀,讓孩子們喜愛讀書,讓書伴學生成長。
2、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提高閱讀能力,審美能力。
3、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體驗到讀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宗旨:
以“日日堅持”的原則、常規管理的程序、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每天都能身處正規的朗讀訓練中,讓讀書確確實實地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三、教師推薦書目:
經典誦讀:《千字文》
古詩文誦讀篇目:
上學期20首:
1、詠柳2、春游湖3、絕句4、江畔獨步尋花5、出塞6、四時田園雜興7、四時田園雜興8、涼州詞9、別董大10、送元二使安西11、望天門山12、江上漁者13、大林寺桃花14、村居15、書湖陰先生壁16、題菊花17、勸學18、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19、清平樂·村居20、雜詩
下學期20首
1、蜂 羅隱2、樂游原 李商隱3、元日 王安石4、泊船瓜洲王安石5、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6、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7、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8、題西林壁蘇軾
9、夏日絕句10、示兒 陸游11、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12詠 柳賀知章1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14、望天門山李 白15、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16、畫鴨[元]揭傒斯17、竹石鄭燮18、塞下曲盧綸19、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20、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四、具體操作方法:
1、充分利用好班級的黑板、墻壁等,摘抄一些古詩。
2、 各時間段閱讀安排:
(1)晨讀課學生各自背誦。保證每天背20首古詩中的一首。
(2)午讀時間(2:00——2:20)經典閱讀時間,帶領學生誦讀千字文。每天背誦一小節。
(3)每天晚上在家誦讀半小時,復習鞏固古詩和千字文。
(4)每月根據積分情況評選出班級的“閱讀之星”進行獎勵。
五、給學生創造充分的讀書條件和讀書機會。
班內的圖書角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便于學生借閱,并且要求學生準備統一的本子作為讀書筆記。對于學生的閱讀情進行定期測評,采用的方式有:“講”即講述,有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等形式;“展”即展評,就是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等;“賽”即競賽,可采用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形式。“講”、“展”、“賽”的測評方式,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六、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即精讀與略讀,精讀的具體方法──反復閱讀。
反復閱讀時,不僅要求按照順序,仔細地看清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還要求對文章的語句、篇章和主旨作深入思考。這樣在反復閱讀中積累語匯,逐步掌握用詞造句的一些特點的規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形成閱讀的經驗和習慣,自然能終身受用。
略讀就是大略地讀,它與精讀很不相同,它不是從頭至尾一字不漏地閱讀,只有這樣讀,才能做到多讀,知識才博。略讀不是心不在焉、無目的地讀,而是要聚精會神,在通讀全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文體的閱讀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重點地讀。具體的做法是:用眼睛掃過每行字,注意每行的關鍵詞。盡管每個人所選的關鍵詞不盡相同,但每個人領會的原文意思都會非常相似。
七、對學生的閱讀內容提出要求和指導
1、閱讀多種體裁的作品。小學生受童話啟蒙的居多,因而,童話類的書一直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最愛,尤其在中、低年級。因此我結合課堂教學及各種主題讀書活動,將優秀的記敘文、詩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說、人物傳記、旅行記等推薦給學生。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現代作家的小說《草房子》及《五三班的壞小子》等;郭沫若、冰心、泰戈爾等國內外名人詩歌選;*、林肯、愛因斯坦等偉人及名人傳記……多體裁的課外閱讀,會讓學生在小說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傳記的人物傳奇經歷中體悟成功的苦與樂、在詩歌的韻律中變得越發靈秀……
2. 親子閱讀。開展親子閱讀,對于小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習慣非常重要。我經常和家長聯系,做好家長的工作,取得家長的大力配合,讓學生在家中也充分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3. 讀與背。提倡學生遇到一些語言優美、內容精彩的句、段、篇時,將它們吟詠、甚至背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