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車庫、天臺、轉換層清潔
地下車庫、天臺、轉換層清潔要求的標準是:地下車庫地面無油污、污漬,無紙屑等雜物,墻面無污漬,天臺、轉換層及裙樓平臺無積水、雜物,管線無污漬。根據這一標準,其清潔必須做到:
1.每天早晨和下午用掃把各清掃一次,清除地面和排水溝內的垃圾,抹凈指示牌、射燈、圍欄等。
2.用長柄刷沖刷地面的油污、油漬。
3.每隔2小時巡回清潔一次地下車庫,清除雜物。
4.每周沖刷地面一次,并打開地下車庫的集水坑和排水溝蓋板,徹底疏通、清理一次。
5.每月用清潔液、毛巾擦拭一遍消防栓、消防指示燈、車位檔、防火門等公共設施。
6.每2個月用干毛巾擦拭燈具一次。
7.地下車庫和轉換層管線每2個月用雞毛撣子或掃把清掃灰塵一次,天臺、裙樓平臺的水管線每2個月沖刷一次。
二、大廈大堂清潔
大廈大堂清潔的要求是:地面無煙頭、紙屑等雜物,無污漬,大理石地面、墻面有光澤,公共設施表面用紙巾擦拭無明顯灰塵,不銹鋼表面光亮無污漬,玻璃門無水跡、手跡、污漬,天棚、風口目視無污漬、灰塵。根據這一要求,大堂清潔必須做到:
1.每天上午上班前及下午分兩次重點清理大堂,平時每小時保潔一次,重點清理地面和電梯轎箱內的垃圾雜物。
2.用掃把清掃大堂地面垃圾,用長柄刷沾洗潔精清除地面污漬,后用拖把拖地面一次。每天循環拖抹、推塵、吸塵。
3.清掃電梯轎箱后,用濕拖把拖兩遍轎箱內地板。
4.用干毛巾和不銹鋼油輕抹大堂內各種不銹鋼制品,包括門柱、鑲字、電梯廳門、轎箱等。
5.用濕毛巾擰干后,擦抹大堂門窗框、防火門、消防栓柜、內墻面等設施。
6.清理不銹鋼垃圾筒,洗凈后放回原處。
7.用濕拖把拖2~3遍臺階,出入口的臺階每周用洗潔精沖刷一次。
8.用干凈毛巾擦拭玻璃門,并每周清刮一次,每周地面補蠟及磨光一次。
9.每月擦抹燈具、風口、煙感器、消防指示燈一次。
10.每月對大理石地面打蠟一次,每月用去污粉、長柄手刷徹底刷洗地磚地面和水磨地面一次。
三、公共衛生間清潔
公共衛生間清潔后的標準:地面無煙頭、污漬、積水、紙屑、果皮,天花、墻角、燈具目視無灰塵、蜘蛛網,目視墻壁干凈,便器潔凈無黃漬,室內無異味、臭味。一般認為,公共衛生間的衛生水*映一座大廈總的衛生水平。為達到上述標準,必須堅持做到以下要求:
1.每天上、下午上班前分兩次重點清理,并不斷巡視,保持清潔。
2.如條件許可,清潔時,關閉衛生間,暫不讓公眾使用,但必須放置告示牌,打開窗戶通風。
3.用水沖洗大小便器,并用夾子夾出小便器內煙頭等雜物。
4.用廁所刷沾潔廁精洗刷大小便器,然后用清水沖凈。
5.用濕毛巾和洗潔精擦洗面盆、大理石臺面、墻面、門窗。
6.先將濕毛巾擰干擦鏡面、窗玻璃,然后再用干毛巾擦凈。
7.清洗垃圾桶和煙灰缸,并內外擦干。
8.用濕拖把拖干凈地面,然后再用干拖把拖干。
9.噴適量香水或空氣清新劑,小便斗內放樟腦丸,或直接用殺菌清潔劑徹底地對衛生間進行清潔,就可以不用香水或空氣清新劑。
10.每2小時保潔一次,主要清理字紙簍垃圾、地面垃圾、地面積水和水跡等。
11.每周抹抽氣風口一次,消毒大洗一次。
12.每月用干毛巾擦燈具一次,清掃天花板一次,殺蟲一次。
四、樓層通道地面清潔
樓層通道地面清潔要達到的標準是:大理石地面目視干凈、無污漬、有光澤,水磨石地面和水泥地面目視干凈、無雜物、無污漬。
篇2:某小學公共場所通風、消毒制度
小學公共場所通風、消毒制度
為切實做好我校傳染病防治工作,把傳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開窗通風制度
1、按照《學校教室換氣衛生標準》規定,教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學習場所每小時需要通風與換氣。根據季節和天氣的不同,確定換氣方式與次數,溫暖天氣宜實行全日開窗的方式換氣,寒冷天氣在課前和課間休息期間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戶開窗換氣。
2、各班級設立衛生委員,專人做好教室門窗開關通氣工作,并負責做好記錄,每周交校醫室檢查。
3、食堂、專用實驗室、會議室等公共場所指定專人負責開窗通風工作,并做好記錄。
4、學校每天對各班教室、各專用教室等學生學習、生活場所開窗通風換氣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做好記錄,并納入對年級、班級評比的內容。
二、消毒制度
1、學校應根據需要配備紫外線消毒設備、84消毒液等,配齊臉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學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加強師生消毒知識、消毒器具使用與操作要點的培訓,根據不同季節向學生宣傳預防傳染病相關知識。
2、發現一例傳染或疑似病人,根據具體情況讓其回家休息、治療或直接送往醫院。病人所在教室用5%含氯消毒劑徹底對地面、桌面、門把手、以及手可以觸摸的地方進行徹底消毒。呼吸道傳染病,可采取紫外線照射對空氣進行消毒。
3、學生及教師患傳染病時應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級要進行徹底消毒。如各種用具和用品都要用消毒水浸泡或擦洗,不耐濕物品要用日光曝曬,加強室內通風,必要時進行空氣紫外線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愈后,經診治醫院開據疾病痊愈、解除隔離證明,在經學校保健教師同意后方可回校。
4、對患者(傳染病)所在班級和與患者接觸過的學生要進行檢疫。隔離和觀察檢疫期間學生不許串班 ,取消大型*活動,檢疫期滿后方可解除隔離。
5、對原因不明的高熱、腹瀉的學生,在隔離室或衛生室內等待醫院來接。
6、教師員工在家中發生傳染病時,應及時報告學校領導和衛生室,以便采取必要的隔離和防護措施。
篇3:某幼兒園公共場所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幼兒園公共場所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1.幼兒外出集體活動,必須充分考慮活動場所、線路、交通工具、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安全性,以就近、小型、安全為原則,能不用交通工具的盡量不用,一般不要組織離開市區的活動。
2.出去活動前,要向幼兒提出安全保障要求和注意事項,教育幼兒遵守紀律,聽從指揮。
3.組織活動使用交通工具,必須與承運單位共同落實交通安全措施,嚴禁車輛無照運行、帶“病”運行和超員、超速運行,組織者要負責對交通工具安全性能的監督。
4.到公園、游覽區、游樂場等地活動,一定注意其合理的容量、設施的安全,防止倒塌,跌落,擠壓、溺水等事故的發生,室內活動特別要重視消防安全。
5.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必須堅持安全、無毒無害和力所能及的原則。要加強勞動組織,重視勞動保護,教育幼兒遵守勞動規則。
6.商業性慶典活動及其他各類社會慶祝活動,原則上不得組織幼兒參與,必須需要幼兒參與的,須經園長或市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并嚴格控制人數,專人負責,確保安全。
7.組織幼兒活動的領導、老師應切實負起安全責任,幼兒應自始至終在領導、老師的帶領和保護下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