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學生“小孝星”事跡材料
我叫何姍,來自依安縣第五小學六年一班。雖然我是獨生女兒,但我與其他同學相比我很幸運,因為我沒有得到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的溺愛。媽媽為支撐著我們這個外債累累的家付出了極大的痛苦和艱辛。正是因為媽媽的辛勞使我學會了感恩。今天我向大家匯告的題目是《媽媽的辛勞使我學會了感恩》。
我家住在東平村,家里條件很差,僅有十畝口糧田,一年土地收入只夠維持一家五口人吃飯。記得爸爸、媽媽對我講,在我生下來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上了;4歲那年,爺爺又患了嚴重的肺結核,什么活都不能干;爸爸、媽媽拼命的耕種,但家里欠的外債已達到一萬余元。這一萬余元,對我們只有十畝土地的農民來講,是多么大的壓力啊,它相當于我們全家不吃不喝的四年收入啊!爸爸媽媽整天愁眉不展,只有辛勤的勞作,省吃儉用一點點的攢錢還債。轉眼,到我上學的年齡了,爺爺奶奶治病借的錢還沒有還清,哪有錢供我上學啊,媽媽到處去借,錢沒有借到。沒辦法,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含著淚把自家還不太成熟的秋菜拔了一平板車走街串巷叫賣,一連賣了三四天,總算把學費湊夠了,但是,媽媽的腳在賣菜的路上扭傷了,腳腫得比饅頭還高。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年8月15日,是我去依安第五小學入學的日子,媽媽起得很早,跛著腳的媽媽在為我搟面,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面條端到我的面前說:“姍姍,今天是你上學的第一天,媽媽很高興,就算給你改善一下伙食吧!”看到這一切,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眼淚一串串地滾落下來,久久地撫摸著媽媽紅腫的傷腳,我邊哭邊說:“媽媽,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媽媽聽了我的話也哭了,從媽媽的淚眼中,我看到了她對女兒的殷切期盼。
第二年暑假期間,由于家里外債累累,我再也不想讀書了。雖然我只有八歲,但我開始每天幫媽媽干一些簡單的活,喂雞、喂鴨、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擦玻璃,凡是我能做的我都去做,盡量減輕媽媽的負擔。一天晚上,我聽到屋外有爭吵聲,原來是媽媽想把家里的那頭毛驢賣掉,好讓我繼續(xù)上學,爸爸堅決不同意。過了兩天,我和爸爸同時發(fā)現(xiàn):小毛驢不見了。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后收莊稼、賣糧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何珊念一學期還是兩個學期……”那天,媽媽哭了!哭得十分傷心,她用很兇很兇的聲音吼爸爸:“孩子要念書有什么錯?咱們窮是暫時的,外債多咱們可以慢慢還,可孩子不上學那不要耽誤她一輩子嗎?”捧著媽媽賣毛驢得來的600元錢,我哭得泣不成聲,我真想再給媽媽下跪磕頭。我太愛念書了,我這樣一念下去,不知媽媽要為我吃多少苦?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儉節(jié)約,不能多花一分錢。放學后,我把同學們扔掉的鉛筆頭撿回來,用細繩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者用橡皮把寫過字的練習本擦干凈再接著用。這樣,一年可以為爸爸媽媽節(jié)省幾十元錢。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我總是在他們干活回來之前把作業(yè)做完。一次,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她悲傷的撫摸著我的頭哭著說:“姍姍,生在這樣的家庭真是苦了你了。”為了不讓媽媽傷心。我說:“媽媽,你看這不是寫得也很好嗎?我一定給你考出最好的成績。”媽媽流著淚說:“姍姍,你長大了,懂事了,媽媽高興。”我沒有辜負爸爸媽媽的希望,無論學校里大考小考,我總能考第一,數學幾乎總是滿分。從一年級到現(xiàn)在,我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始終排在前幾名,多次榮獲“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等光榮稱號。
我十歲那年,原來體重160多斤的爸爸臉色一天比一天蠟黃,而且越來越瘦,最后病倒在炕上。媽媽強忍內心痛苦而表面顯得若無其事的對我說:“沒事,重感冒,快好了!”我不信,便把媽媽拉到屋外,哭著問她這是怎么回事,媽媽只好實話告訴我說爸爸便血,而且一天比一天重,再不診治,就有生命危險。媽媽求親靠友借了三千元帶爸爸去外地檢查,確診為結腸炎,必須馬上手術。媽媽準備再去借錢,可爸爸死活不答應。他說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還誰愿意再借咱呀!末了媽媽告誡我,千萬別跟你爸提錢的事啊!他窮怕了。一說借錢他就會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后來,媽媽還是借了錢為爸爸作了手術。爸爸做完手術后,媽媽便去地里干活了,我精心地照顧爸爸,為他端水熬藥。爸爸在我和媽媽的精心照料下,身體一天天的好起來,但是,我們家里的債務整整達到了二萬伍千元。開學后,班主任老師知道了我家的困難,便向學校領導反映了,學校給了我貧困生補助,還幫我減免了書費。同學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我學習用品……為了報答領導、老師、同學們,我更加努力了。而我的媽媽為了這個家,為了早日還清債務和供我上學,也在不停地拼搏著。她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賣雞蛋、賣蔬菜。每天,她和爸爸幾乎從不吃菜,就是有點菜也是讓我和爺爺、奶奶吃,他們沾點腌咸菜的湯攪和著吃,雖然日子過得清苦,雖然我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像樣的文具,可我從來沒有自卑過,一家人其樂融融。每天傍晚放學回到家中,我先為爺爺、奶奶送上一杯水,然后做飯。做飯時,常常是一邊燒火,一邊背功課,有空閑時再寫,這樣爸爸、媽媽回到家時就可以吃上飯了。飯后,我再幫媽媽洗碗洗筷,還為家人熱洗腳水,然后端上去,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總是樂得合不上嘴。
我上五年級那年,想買一本《漢英大詞典》學英語。媽媽兜里沒錢,卻仍然答應想辦法。早上四點多鐘,媽媽就借來一輛架子車,裝了一車白菜和我一起推到市上去賣。快散了,還沒有賣完。我和媽媽上早市之前只喝了一碗稀飯,這時肚子餓得直叫。我真恨不得立刻有買主把菜全拉走,可媽媽還是耐心地和買主討價還價,幾次反復后,終于以一角錢一斤成交。210斤白菜應換來21元錢,可買主只給了二十元。買完書只剩下二元。可媽媽只給我一元錢讓我買兩個燒餅,說剩余的一元錢要攢著給我上學花。我也沒舍得花,偷偷地將錢攥在手心里。等我們娘倆快到家時,我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這時我才想起,我居然忘了賣一個燒餅給媽媽吃,她餓了一天的肚子呀!我后悔得真想打自己耳刮子,可媽媽卻邊拉著車邊對我說:“媽沒多少文化,可我記得一句話: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你要是能在這個學堂里過了關,那你真的有望成個大學生了!”媽媽說這話的時候,眼睛不看我,她看著那條土路的遠方,好像那路就真的通向大學似的。我聽著聽著就覺得肚子不餓了,腿也不酸了……
如果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學校,那我就要說,我的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我不會忘記她給我的無私的愛,嚴格、慈祥、偉大的愛,我要用我的真心回報媽媽,用我的雙手去傳遞愛,讓你們、我身邊的人及全世界都感受到愛,讓我們都生活在愛的世界里。
篇2:優(yōu)秀學生小孝星事跡材料
優(yōu)秀學生“小孝星”事跡材料
我叫何姍,來自依安縣第五小學六年一班。雖然我是獨生女兒,但我與其他同學相比我很幸運,因為我沒有得到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的溺愛。媽媽為支撐著我們這個外債累累的家付出了極大的痛苦和艱辛。正是因為媽媽的辛勞使我學會了感恩。今天我向大家匯告的題目是《媽媽的辛勞使我學會了感恩》。
我家住在東平村,家里條件很差,僅有十畝口糧田,一年土地收入只夠維持一家五口人吃飯。記得爸爸、媽媽對我講,在我生下來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上了;4歲那年,爺爺又患了嚴重的肺結核,什么活都不能干;爸爸、媽媽拼命的耕種,但家里欠的外債已達到一萬余元。這一萬余元,對我們只有十畝土地的農民來講,是多么大的壓力啊,它相當于我們全家不吃不喝的四年收入啊!爸爸媽媽整天愁眉不展,只有辛勤的勞作,省吃儉用一點點的攢錢還債。轉眼,到我上學的年齡了,爺爺奶奶治病借的錢還沒有還清,哪有錢供我上學啊,媽媽到處去借,錢沒有借到。沒辦法,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含著淚把自家還不太成熟的秋菜拔了一平板車走街串巷叫賣,一連賣了三四天,總算把學費湊夠了,但是,媽媽的腳在賣菜的路上扭傷了,腳腫得比饅頭還高。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年8月15日,是我去依安第五小學入學的日子,媽媽起得很早,跛著腳的媽媽在為我搟面,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面條端到我的面前說:“姍姍,今天是你上學的第一天,媽媽很高興,就算給你改善一下伙食吧!”看到這一切,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眼淚一串串地滾落下來,久久地撫摸著媽媽紅腫的傷腳,我邊哭邊說:“媽媽,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媽媽聽了我的話也哭了,從媽媽的淚眼中,我看到了她對女兒的殷切期盼。
第二年暑假期間,由于家里外債累累,我再也不想讀書了。雖然我只有八歲,但我開始每天幫媽媽干一些簡單的活,喂雞、喂鴨、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擦玻璃,凡是我能做的我都去做,盡量減輕媽媽的負擔。一天晚上,我聽到屋外有爭吵聲,原來是媽媽想把家里的那頭毛驢賣掉,好讓我繼續(xù)上學,爸爸堅決不同意。過了兩天,我和爸爸同時發(fā)現(xiàn):小毛驢不見了。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后收莊稼、賣糧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何珊念一學期還是兩個學期……”那天,媽媽哭了!哭得十分傷心,她用很兇很兇的聲音吼爸爸:“孩子要念書有什么錯?咱們窮是暫時的,外債多咱們可以慢慢還,可孩子不上學那不要耽誤她一輩子嗎?”捧著媽媽賣毛驢得來的600元錢,我哭得泣不成聲,我真想再給媽媽下跪磕頭。我太愛念書了,我這樣一念下去,不知媽媽要為我吃多少苦?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儉節(jié)約,不能多花一分錢。放學后,我把同學們扔掉的鉛筆頭撿回來,用細繩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者用橡皮把寫過字的練習本擦干凈再接著用。這樣,一年可以為爸爸媽媽節(jié)省幾十元錢。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我總是在他們干活回來之前把作業(yè)做完。一次,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她悲傷的撫摸著我的頭哭著說:“姍姍,生在這樣的家庭真是苦了你了。”為了不讓媽媽傷心。我說:“媽媽,你看這不是寫得也很好嗎?我一定給你考出最好的成績。”媽媽流著淚說:“姍姍,你長大了,懂事了,媽媽高興。”我沒有辜負爸爸媽媽的希望,無論學校里大考小考,我總能考第一,數學幾乎總是滿分。從一年級到現(xiàn)在,我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始終排在前幾名,多次榮獲“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等光榮稱號。
我十歲那年,原來體重160多斤的爸爸臉色一天比一天蠟黃,而且越來越瘦,最后病倒在炕上。媽媽強忍內心痛苦而表面顯得若無其事的對我說:“沒事,重感冒,快好了!”我不信,便把媽媽拉到屋外,哭著問她這是怎么回事,媽媽只好實話告訴我說爸爸便血,而且一天比一天重,再不診治,就有生命危險。媽媽求親靠友借了三千元帶爸爸去外地檢查,確診為結腸炎,必須馬上手術。媽媽準備再去借錢,可爸爸死活不答應。他說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還誰愿意再借咱呀!末了媽媽告誡我,千萬別跟你爸提錢的事啊!他窮怕了。一說借錢他就會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后來,媽媽還是借了錢為爸爸作了手術。爸爸做完手術后,媽媽便去地里干活了,我精心地照顧爸爸,為他端水熬藥。爸爸在我和媽媽的精心照料下,身體一天天的好起來,但是,我們家里的債務整整達到了二萬伍千元。開學后,班主任老師知道了我家的困難,便向學校領導反映了,學校給了我貧困生補助,還幫我減免了書費。同學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我學習用品……為了報答領導、老師、同學們,我更加努力了。而我的媽媽為了這個家,為了早日還清債務和供我上學,也在不停地拼搏著。她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賣雞蛋、賣蔬菜。每天,她和爸爸幾乎從不吃菜,就是有點菜也是讓我和爺爺、奶奶吃,他們沾點腌咸菜的湯攪和著吃,雖然日子過得清苦,雖然我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像樣的文具,可我從來沒有自卑過,一家人其樂融融。每天傍晚放學回到家中,我先為爺爺、奶奶送上一杯水,然后做飯。做飯時,常常是一邊燒火,一邊背功課,有空閑時再寫,這樣爸爸、媽媽回到家時就可以吃上飯了。飯后,我再幫媽媽洗碗洗筷,還為家人熱洗腳水,然后端上去,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總是樂得合不上嘴。
我上五年級那年,想買一本《漢英大詞典》學英語。媽媽兜里沒錢,卻仍然答應想辦法。早上四點多鐘,媽媽就借來一輛架子車,裝了一車白菜和我一起推到市上去賣。快散了,還沒有賣完。我和媽媽上早市之前只喝了一碗稀飯,這時肚子餓得直叫。我真恨不得立刻有買主把菜全拉走,可媽媽還是耐心地和買主討價還價,幾次反復后,終于以一角錢一斤成交。210斤白菜應換來21元錢,可買主只給了二十元。買完書只剩下二元。可媽媽只給我一元錢讓我買兩個燒餅,說剩余的一元錢要攢著給我上學花。我也沒舍得花,偷偷地將錢攥在手心里。等我們娘倆快到家時,我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這時我才想起,我居然忘了賣一個燒餅給媽媽吃,她餓了一天的肚子呀!我后悔得真想打自己耳刮子,可媽媽卻邊拉著車邊對我說:“媽沒多少文化,可我記得一句話: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你要是能在這個學堂里過了關,那你真的有望成個大學生了!”媽媽說這話的時候,眼睛不看我,她看著那條土路的遠方,好像那路就真的通向大學似的。我聽著聽著就覺得肚子不餓了,腿也不酸了……
如果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學校,那我就要說,我的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我不會忘記她給我的無私的愛,嚴格、慈祥、偉大的愛,我要用我的真心回報媽媽,用我的雙手去傳遞愛,讓你們、我身邊的人及全世界都感受到愛,讓我們都生活在愛的世界里。
篇3: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事跡材料
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事跡材料
在教育局黨委的領導和關懷下,我校黨支部始終按照局黨委的安排,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領會***的內涵,堅持“以人為本,以和為魂,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的治校方略,強化師德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學校活力,我們堅持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強化內涵,科學發(fā)展,學校事業(yè)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以黨員的模范作用為表率,以積極分子隊伍為主要依靠力量,帶動了教師,激活了隊伍,在學校發(fā)展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深入學習實踐***,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清晰和高層次的認識。在工作崗位上,我努力做到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堅持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引導著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成才,引領著一批又一批的教師成長,走過了一條執(zhí)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
一、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科學引導,做好學生的領路人。
我經常提醒班主任、課任教師,要用師愛來溫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師愛中健康地成長。因為我深深地知道,“愛”是從教者的永恒主題,是教師的天職。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zhí)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有愛才會有教育,有愛才會有教育的科學發(fā)展。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工作中,盡自己的所能去關心每一位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并做到對學生愛而不溺,嚴而有格,一視同仁。課余,作為學校校長,我經常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特別是對“雙差生”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尋找他們身上蘊藏的閃光點,以找到教育的著力點。同時,我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體會到老師的關心與期待,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迎頭趕上前進的步伐。我還發(fā)動了校長“一帶一”工程,即每一名校長建立一個經常深入、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班級,進行跟班管理、入班調研,我所帶的班級班風轉變較快,被評為文明班級,受到家長、同事的一致認可。
二、嚴謹治學、精益求精,持續(xù)提升,做好教師的帶頭人。
科學發(fā)展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內涵,是要用科學的思想統(tǒng)籌學校的全局,促進教育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學是一項充滿創(chuàng)造性、挑戰(zhàn)性和藝術性的工作,僅有知識還不夠,還要懂得怎么樣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身為人民教師,身為學校一百五十名教師的帶頭人,我努力做到嚴謹治學、精益求精,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原則,聽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做好每一次反思,教好每一個學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堅持做到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并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求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積極制作多媒體課件,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效。“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我的努力下,學生對學習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學習的勁頭也更足了,形成了良好的學風。每聽一節(jié)課,我都會力爭走進思想的相互抵礪之中,深入到每一個問題的提法與時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和重組,給教師們進行細致的分析,在我的努力下,我校教師正逐漸向學習型、研究型教師的目標邁進,形成了良好的教風。
三、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謀求發(fā)展,做好學校管理的排頭兵。
***的理念,給學校教育教學發(fā)展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課題。在教學中,要作全體師生的引路人,沒有豐富的知識是不行的。“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要給教師一個好的思路,自己先要有超前的思想。因此,我總是虛心求教,潛心鉆研,自覺參加各種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和知識水平。經常承擔學校的公開課教學,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并根據自己的實踐,及時總結,所撰寫的論文在各類評比中多次獲獎。
擔任校長以來,要求老師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老師不做的我從來不做。我堅持每周星期日下午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學離校。節(jié)假日,我更是牽掛著學校的平安,一心撲在學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寫著自己的工作業(yè)績。我力求做到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為人師表、開拓創(chuàng)新,在校領導班子中產生出很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廉政方面我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或家人謀私利。在公務活動中,做到合理開支,手續(xù)清楚。
在學校管理上,我對領導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統(tǒng)一步調,分工協(xié)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我還擬訂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教學管理上嘗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我能夠處于高屋建瓴的勢態(tài),強調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實效性。在學校管理上,我能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有一次,由于家事而上班遲到了,學校教師都不以為然,可我卻在考勤本上登記,并在教師例會上公開道歉。學期結束時,按制度扣了自己的錢。我用這種嚴于律自的做法,感召著學校的全體師生,優(yōu)化著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
對教師和學生的困難疾苦,我熱情幫助,關懷備至,給他們一個無微不至的照顧;從而贏得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信任和好評,贏得了領導教學工作的主動權。學校劉亞娟老師身患重病,仍堅持上課,我知道后,主動為她捐款,并和全校師生一起為她籌集了捐款近7萬元。學校里每次組織捐款,我總是第一個先捐上。XX父母雙亡,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姐弟倆艱難度日,我知道后,找到這位學生,親自到他家里去走訪,并為他送去了一些吃的用的。事后,我找到這個學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和他商量,組織了一個“手拉手,我們一起走”的愛心小組,從心靈上幫助這個學生,走出陰霾,走進陽光。深入實踐科學發(fā)展觀以來,我結合這一專項工作,從“以德立校”的高度,從政治任務的覺悟,向全體黨員干部和教職工,提出了具體的師德建設要求,使全校呈現(xiàn)出一派校風正、學風濃、樂于助人、勤奮好學的良好風氣,逐步實現(xiàn)了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化,從傳統(tǒng)教學到現(xiàn)代教學的跨越,從粗放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學管理的邁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也是我的座右銘。盡管多年風雨滄桑,依然心性不變。我要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譜寫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