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項目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10.1.冬季安排與措施
10.1.1.冬季施工安排
⑴、根據設計提供的氣象參考資料,結合本工程工期安排的實際情況,原則上冬季主體工程應正常進行施工,但如混凝土圬土工程等項目受氣溫影響較大,則在征得監理工程師的同意后可安排冬季施工,但應采用符合規定的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以確保施工質量。
⑵、根據總體工程進度安排,部分混凝土工程冬季時須進行施工,為保證質量,選用硅酸鹽水泥,且水泥的標號不低于425號,混凝土澆筑盡量選擇白天氣溫較高時施工。當氣溫太低時,混凝土拌和必須使用熱水,水溫以40~50℃為宜。并按規范摻加減水劑、防凍劑等,以增強混凝土的抗凍能力。盡量減少混凝土運輸距離,且運輸過程中采取保溫措施,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混凝土拆模后覆蓋蓬布養護,梁板則采用蒸氣養生。
⑶、在冬季時應備齊各類防凍、取暖的勞保用品物資,作好防火工作,機械車輛要摻加防凍液,要防滑保安全,水管等采取覆土封蓋。總之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人員、設備以及工程成品、半成品安全越冬。
10.1.2.冬季措施
10.1.2.1.冬季施工測溫與保溫措施
⑴、施工現場在入冬前建立測溫組織,每日對大氣溫度、混凝土溫度、砂漿溫度進行觀測。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本工程的測溫工作,并派專人測溫。專職測溫人員要認真負責,測試數據真實可靠。
⑵、測溫時間和所測溫度值詳細記錄,整理歸檔。每天、每施工段停止測溫后,由技術員審閱測溫記錄簽字后交技術負責人審查。技術員定期將測溫記錄歸入檔案,以備存查。
⑶、測溫人員保持與供熱、保溫人員聯系,如發現供熱故障或保溫措施不當使溫度急劇變化或降溫過快等情況,立即向技術負責人報告進行處理。
⑷、水源及消火栓提前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受凍;暫設工程的水管、供熱管在入冬前做好保溫維持工作,保證冬季施工時能正常供水供熱。
⑸、攪拌機棚、水泵房、操作棚搭設好暖棚,準備好必要的取暖設備。
⑸、保溫材料進場后,合理堆放苔蓋。周轉使用的材料每次使用時及時整理涼曬。
10.1.2.2.冬季施工外加劑的試驗與管理措施
⑴、冬季施工的外加劑,其技術指標必須符合相應的質量標準,并由產品合格證。并補做試驗,確認合格后方準使用。
⑵、新品種外加劑,應做摻外加劑混凝土和空白混凝土強度對比試驗及其它有關外加劑性能的對比試驗。
⑶、冬季攪拌混凝土和砂漿使用的外加劑配置與摻加設專人負責,認真做好記錄。
10.1.2.3.冬季混凝土質量保證措施
⑴、混凝土攪拌用水的加熱溫度控制在60~80度之間。溫度超過80度的水避免與水泥直接接觸。
⑵、混凝土的出機溫度一般不低于20度。并根據其運輸方式和運輸距離予以調整。
⑶、外加劑的摻量按規范要求嚴格控制。
⑷、混凝土未達到受凍臨界強度前不得拆除保溫設施。施工員根據試驗結果填寫混凝土拆模申請,報項目技術負責人批準,否則不準拆模。重點部位及特殊要求的部位進行拆模強度驗算。
10.2.雨季施工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有針對性的進行抗洪、防汛安全教育,提高廣大職工的抗洪防汛意識和警覺性。
(2)在雨季、汛期到來之前,開展抗洪防汛大檢查,重點檢查抗洪防汛方案是否可行,職工住房環境、設備停放地點、材料儲存場所等是否安全可靠,排水、防水設施是否齊備等。并認真執行雨季、雨后兩檢查制度。
(3)積極與當地氣象局聯系,及時收集氣象信息,并向各施工隊發布信息。
(4)項目經理部成立防汛抗洪領導小組,在雨季、汛期,各施工隊在項目經理部統一領導下,組成應急突擊隊,明確責任,落實到人。
(5)堅持值班制度,遇有險情及時組織力量搶修,并及時與當地政府取得聯系。
(6)汛期加強與其它兄弟單位的聯系,互相配合,相互支持。
(7)對施工現場及構件生產基地,根據地形對場地排水系統進行合理布置,以保證水流暢通,不積水,并防止四周水倒流進入場內。
(8)施工現場主要運輸道路路基碾壓堅實,做好硬化處理及滿足排水要求,保證雨后正常交通。
(9)防汛器材、工程防雨材料、防護用品及抽排水設備準備齊全。
(10)機電設備的電閘箱采取防雨、防潮等措施,并安裝好接地保護裝置。
(11)對大型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查,使其符合規程要求。
(12)對不宜遭受雨淋的原材料、半成品采取保護措施。
(13)專人負責已施工段及現場設施的防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減少對施工的影響。
(14)雨季人員和設備避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段施工,并派專人對以上地段進行觀察、記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采取適當的防護和處理措施。
篇2:施工項目合同管理信息管理
施工項目合同管理與信息管理
(1)合同管理施工項目的合同管理包括施工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和解決爭議。
發包人和承包人是施工合同的主體,其法律行為應由法定代表人行使。項目經理按照承包人訂立的施工合同認真履行所承接的任務,依照施工合同的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項目合同管理包括相關的分包合同、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借款合同等的管理。施工合同和分包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原因造成的洽商變更內容,以書面形式簽認,并作為合同的組成部分。訂立施工合同的談判,應根據招標文件的要求,結合合同實施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進行周密、充分的準備,按照締約過失責任原則,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訂立施工合同應符合下列程序:①接受中標通知函;②組成包括項目經理的談判小組;③草擬合同專用條件;④談判;⑤參照發包人擬定的合同條件或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與發包人訂立施工合同;⑥合同雙方在合同管理部門備案并繳納印花稅。
(2)信息管理項目信息管理旨在適應項目管理的需要,為預測未來和正確決策提供依據,提高管理水平。項目經理部應建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優化信息結構,實現項目管理信息化。項目信息包括項目經理部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數據、表格、圖紙、文字、音像資料等。項目經理部應負責收集、整理、管理本項目范圍內的信息。項目信息收集應隨工程的進展進行,保證真實、準確。
項目經理部應收集并整理下列信息:①法律、法規與部門規章信息、市場信息、自然條件信息;②工程概況信息,包括工程實體概況、場地與環境概況、參與建設的各單位概況、施工合同、工程造價計算書;③施工信息,包括施工記錄信息、施工技術資料信息;④項目管理信息。
項目信息管理系統應方便項目信息輸入、整理與存儲;有利于用戶提取信息;能及時調整數據、表格與文檔;能靈活補充、修改與刪除數據。
篇3:施工項目目標控制
施工項目目標控制
(1)進度控制項目進度控制以實現施工合同約定的竣工日期為最終目標,建立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由子項目負責人、計劃人員、調度人員、作業隊長及班組長參加的項目進度控制體系。可按單位工程分解為交工分目標,可按承包的專業或施工階段分解為完工分目標,亦可按年、季、月計劃期分解為時間目標。
項目經理部進行項目進度控制的程序如下。①根據施工合同確定的開工日期、總工期和竣工日期確定施工進度目標,明確計劃開工日期、計劃總工期和計劃竣工日期,并確定項目分期分批的開工、竣工日期。②編制施工進度計劃。施工進度計劃根據工藝關系、組織關系、搭接關系、起止時間、勞動力計劃、材料計劃、機械計劃及其他保證性計劃等因素綜合確定。③向監理工程師提出開工申請報告,并按監理工程師下達的開工令指定的日期開工。④實施施工進度計劃,應及時進行調整出現進度偏差時,并不斷預測未來進度狀況。⑤全部任務完成后進行進度控制總結并編寫進度控制報告。
(2)質量控制項目質量控制堅持“質量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循環工作方法,不斷改進過程控制,按2000版GB/T19000族標準和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滿足工程施工技術標準和發包人的要求。
項目質量控制因素包括人、材料、機械、方法、環境。質量控制按下列程序實施:①確定項目質量目標;②編制項目質量計劃;③實施項目質量計劃,包括施工準備階段質量控制,施工階段質量控制和竣工驗收階段質量控制。
(3)安全控制項目安全控制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項目經理部應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員持證上崗,保證項目安全目標的實現,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生產的總負責人。項目經理部根據項旨特點,制定安全施工組織設計或安全技術措施,根據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進行相應的安全控制。
項目安全控制遵循下列程序:①確定施工安全目標;②編制項目安全保證計劃;③項目安全計劃實施;④項目安全保證計劃驗證;⑤持續改進;⑥兌現合同承諾。
(4)成本控制工程成本是工程價值的一部分。建筑安裝工程的價值是由已消耗生產資料的價值(原材料費、燃料費、動力費、設備折舊費等)、勞動者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工資等)和勞動者剩余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稅收、利潤等)3部分組成。其中前兩部分構成建筑安裝工程的成本。
項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預測、計劃、實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資料與編制成本報告。項目經理部對施工過程發生的、在項目經理部管理職責權限內能控制的各種消耗和費用進行成本控制廠項目經理部承擔的成本責任與風險在“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中明確。企業建立和完善項目管理層作為成本控制中心的功能和機制,并為項目成本控制創造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實施動態管理的環境和條件。
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中心的成本控制體系,按內部各崗位和作業層進行成本目標分解,明確各管理人員和作業層的成本責任、權限及相互關系。
成本控制應按下列程序進行:①企業進行項目成本預測;②項目經理部編制成本計劃;③項目經理部實施成本計劃;④項目經理部進行成本核算;⑤項目經理部進行成本分析并編制月度及項目的成本報表,按規定存檔。
a.成本計劃。編制成本計劃是進行成本控制的前提,沒有成本計劃,就不可能有效地控制成本,也無法進行成本分析工作。
要編好成本計劃,首先應以m.dewk.cn先進合理的技術經濟定額為基礎,以施工進度計劃、材料供應計劃、勞動工資計劃和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等為依據,使成本計劃達到先進合理,并能綜合反映上述計劃預期的經濟效果。編制成本計劃,還要從降低工程成本的角度,對各方面提出增產節約的要求。同時要嚴格遵守成本開支范圍,注意成本計劃與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從而正確考核和分析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
b.成本計劃實施控制。工程成本控制,是在施工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控制標準,對實際成本支出進行管理和監督,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正常消耗,糾正脫離標準的偏差,使各種費用的實際支出控制在預定的標準范圍之內,從而保證成本計劃的完成和目標成本的實現。
成本控制按工程成本發生的時間順序,可劃分為事前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后控制3個階段。
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在施工前對影響成本的有關因素進行事前的規劃,是成本形成前的成本控制。
成本的過程控制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對成本的形成和偏離成本目標的差異進行日常控制。
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成本形成后的控制,是指在施工全部或部分結束后,對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加以總結,對成本控制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核,以便采取措施改進成本控制工作。
c.成本分析。成本分析的基本任務是通過成本核算、報表及其他有關資料,全面了解和掌握成本的變動情況及其變化規律,系統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形成的原因,借以揭示經營中的主要矛盾,挖掘和動員企業的潛力,并提出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