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參觀黃埔軍校的感想
參觀黃埔軍校的感想
為了學習革命先烈事跡,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同時也為了豐富我們的大學生活,在軍事理論課的指導下,我們班級組織參加了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的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物,也是四大軍校之一。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如新中國成立后的十大元帥林彪,徐向前等人都是畢業于此。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持工農運動,進行統一革命根據地斗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持。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經過數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黃埔軍校。進入黃埔軍校的時候,我似乎馬上被軍校那充滿著歷史莊嚴感的氣息所感染了,一種肅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雖然黃埔軍校的校門口看起來比較簡陋,懸掛著一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但是其歷史地位和文化沉淀是無法僭越的。所以我們班同學也特意選擇了在這個醒目而又充滿著標志性的地方進行合影留念。
往黃埔軍校里面走就是一些展廳,里面陳列著大批真跡和先烈的遺物,這些都見證了黃埔軍校的光輝歲月。一張張圖片仿佛都詮釋了黃埔軍校的學子們不畏犧牲,英勇抗爭的黃埔精神,深深地撼動了我們的心靈。走出展廳,順著扶梯走上二樓,這里重現的是軍校師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管是辦公室,會議室還是學生宿舍擺設都十分簡潔整齊,處處透露著軍校的氣息,仿佛從這些場景就能感受到當年黃埔學子們的嚴謹的軍事作風和生活態度。 即將走出軍校大門的時候,注意到門兩邊的內壁上高掛著的八個木質條幅,上面用黃色的燙金字書寫著四副對聯,左右各兩幅,從右向左依次是 “炎黃大帝開天地,國父中華創共和”、“軍政行伍文韜莫測,官兵運籌武略堪夸”、“軍政諏誠為祖國,校園訓詁報精忠”和“文能武能能文能武,武可文可可武可文”,聽說這是黃埔軍校建校80周年時海內外的“黃埔人”捐贈的。最后這一聯抒寫的是黃埔軍校不為外界熟知的文武兼備。其實從黃埔走出來的不僅有風云戰將,也不乏文壇巨子,如教官中的沈雁冰、郭沫若,學員中的臧克家,均屬一代風騷墨客。
這次黃埔軍校一行讓我們有了深刻的體會。平時習慣了在溫室中長大的我們這些90后,應當以革命先烈為榜樣,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同時,在xxx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的指導下,我們應該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落實到實處,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扎實專業知識,向革命先烈一樣為振興中華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黃埔軍校舊址參觀心得
黃埔軍校后山頂有一座紀念碑,碑頂便是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孫中山紀念碑”四字用以隸書,古樸且硬朗,碑上孫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視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飛揚,仿佛能讓人見到他當年揮軍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決心。登在山巔遠眺,面對滾滾珠江,心中便覺豪氣頓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卻覺得心中激蕩之時,無處不是泰山。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而才從何來,便當努力向學。為此,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與蘇聯的積極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長洲島內一舉創辦了聞名天下的黃埔軍校,打開了中國近代史的新的篇章。“親愛精誠”四字成為了黃埔軍校的校訓,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此舉,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在郭隊的帶領下,走在校舍的走廊當中,感受當年在戰亂時期年輕的未來將領們為國家的興亡而發奮苦讀的精神。不禁有種淚蒙雙眼的沖動。整個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盡顯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軸線向兩側鋪開的便是樣式一致的校舍。據資料記載,這套校舍當年曾是一座清陸軍的小學堂的校舍,孫中山將之進行了修繕擴建,便成了孕育近代無數將領的一個搖籃,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節約了人力與資金。歷史的在這里留下了滄桑的痕跡,八十年前,中國的無數熱血青年棄筆從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隊當中。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懷著相同的目的,盡自己之才為祖國的存亡獻上自己的全部。扶著校舍的門框,便能似握著革命的種子一樣,細細地品味著在心中翻騰的那股熱血。
軍校的大門大大出乎想象。樸素到了極致的漆白門柱,上書“陸軍軍官學校”,讓人實在難以聯想到近一個世紀之前這里竟是無數英烈的騰飛源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副對聯,便是軍校學員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華麗的裝飾,而是一顆對革命堅信不疑的信心和興復祖國的決心??粗T內硬朗挺立的古樹,在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說了。中華民族,正會如這顆古樟一樣,傲然立于國際舞臺之中。
歲月不居,時光飛逝,人非但物是,歷史不可以被人所拋棄,而應該為人銘記。于校內輾轉參觀,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說,待得出了大門,又覺得心中有些悵然。當國家被戰爭的車輪劃過,才會讓她的人民懂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化的當今社會,便更該銘記這一道理。時刻準備著,為了人民,為了黨而不斷充實自我,保持憂患意識,提升能力,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篇三:參觀黃埔軍校后感
參觀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誕生于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見證,在中國現代史和軍事史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斗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走近軍校大門,首先看到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醒目牌匾,大門兩邊各有一個士兵崗亭,給參觀者一種軍旅特有的莊重與威嚴.校門口左右兩面圍墻上用毛筆書寫了國父孫中山先生對革命目標尚未實現,在病床上彌留之際,給滿目瘡痍的國家和飽受苦難的同胞留下 了最后的遺言,給中華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聲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就可以想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所肩負的特殊使命.
步入校門,一個侯等間的兩側墻上題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它真實地表達了軍校師生投軍報國的心愿,時刻告誡軍人能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為物質誘惑而墮落。校本部建筑面積不是很大,但建筑別具一格,是兩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漆上油棕色的走廊明亮雅致。
我們參觀黃埔軍校,是為了學習”黃埔精神”,“黃埔精神”是在孫中山先生的期望和軍校師生在大革命斗爭之中形成的。“黃埔精神”的內涵實質,即是“親愛精誠,英勇向前,血灑中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的軍人是“黨軍”,這支軍隊區別于以往任何一支軍閥部隊,是一支有政治抱負的軍隊,“都擔負著救國救民的責任”,“革命軍是救國救民的軍隊”。軍校師生具有的“黃埔精神”不僅在大革命年代發揮了巨大的積極的作用,直到今天仍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繼承和發揚“黃埔精神”,就是為了國家民族的振興,國共兩黨再次精誠團結,親密合作,朝著謀求祖國統一的道路英勇向前,決不后退。
這一次的參觀活動,就是給我上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課,加強了對黨的歷史的認識,深刻了解到如今安定社會來之不易。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要懷揣一顆愛國報國之心,努力學習,爭取早日加入黨,為黨和國家的繁榮安定奉獻.
篇2:教職工參觀老年公寓有感
教職工參觀老年公寓有感
感恩節到了,11月**日中午,我們借此機會組織參觀了市老年公寓。老人們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的開心。
經過短暫的交流之后,我們了解到,老人們有的是自愿過來的,有的是家里沒有人照顧......坐在我對面的奶奶的臉上布滿了皺紋,局部還有大塊大塊的老年斑,眼袋也已經下垂下來,牙齒也掉了好幾顆,這讓我突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衰老便讓我震撼,就那么突然地,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我決定,不論以前是怎么樣,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孝順我的母親。......這些老人終日在老年公寓生活,其實他們對日常的生活要求真的沒有多少,他們真正需要的,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的惦念和關懷啊。
老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
社會需要愛的傳遞者,需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我們需要做的也許只是安靜的坐下來,傾聽孤獨者的心聲。也許我們會發現受益的不僅僅是他們,還有我們。
篇3:大(3)班幼兒家長參觀小學有感
大(3)班幼兒家長參觀小學有感
“媽媽,我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地成為小學生呢?”放學后,女兒一直在追問我。我告訴她:“等到9月1日的時候,你就能背上小書包進入外國語小學了!”女兒很快找來日歷,翻到9月1日,“媽媽,是這一天嗎?”我摸著女兒的頭回答:“是的,孩子!”說實話,再過幾個月,女兒即將告別幼兒園生活,成為一名小學生了,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起點,無論是女兒還是家人心里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
今天,我作為一名家長代表,有幸與大班的孩子們一起參觀了外國語小學。看得出,孩子們真是太興奮了!女兒特地起了個大早,在反復地催促聲中來到了幼兒園,很快加入了出行的隊伍。到達目的地之后,在外小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參觀了食堂,這里干凈、整潔,食堂師傅工作井然有序。我忍不住暗暗地在心里嘀咕:女兒肯定十分喜歡在這里就餐吧!因為女兒最喜歡在飯店吃飯,這里不就跟飯店一樣嗎?接著我隨孩子們一起進入一(3)班聽課,孩子們看到了哥哥姐姐是怎么上課的,他們會做些什么準備工作。小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專心學習的表現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著我們又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外小的美術室、音樂教室、圖書室、、科技館、3D影城以及戶外運動場,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我問女兒:“今天在小學里你最喜歡什么地方?”女兒忍不住搖頭晃腦:“當然最喜歡看恐龍大電影了!原來上小學也是蠻有意思的!”我故作姿態地使勁兒點點頭,希望女兒對進入小學有一份強烈地期待感吧!
短短兩個小時的參觀,讓女兒受益匪淺。通過這次活動,女兒和同伴們全面深切地感受到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激發了他們爭做一名光榮小學生的向往之情。大家都已經了解到,小學與幼兒園是不同的,小學生上課就是上課,下課就是下課,要求很嚴格的,要求孩子必須有一個很嚴格地常規,比如上課不能隨便上廁所,不能隨便離開座位等。同時,女兒也了解到,上小學會學很多知識,活動會非常豐富,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
感謝園領導給孩子們提供了一次參觀外小的機會!應該說,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社會生活課。期待女兒帶上紅領巾,背上小書包的那一刻!再見吧!實驗幼兒園!感謝老師,感謝阿姨!你們辛苦了!孩子們會回來看望你們的!